面試作為公職類考試的重要一環,主要測評考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人際溝通等能力,對於考生的最終成績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近年來,各類公職類考試越來越重視面試,有些地區的面試權重甚至已經超過了筆試達到了60%。
2020年山東省考,面試比例提高到60%
與此相應的是面試的題型越來越靈活,形式也越來越多樣,對考生的要求也更高了。然而,在實際中,大部分考生還是認為面試不重要,等到確認進面了才開始準備,結果出現很多問題。
其中有這麼幾類問題,是各類考生在面試中犯錯頻率較高的,也是考官在面試中不想聽到的。如果你在面試中容易出現這幾種答案,那註定分數不會太高。
上面說到,很多考生對於面試並不重視,等到筆試成績出了確定進面了才開始準備。而通常筆試出成績和面試間隔的時間不會太長,等到確定自己進面了,距離面試也不久了,這時考生就慌了,開始尋找最簡單粗暴的學習方法:背誦。
但是一般來說,考生背誦的內容都是通用的模板,比較宏觀,不能適應面試中靈活的題型變化,有些是硬扯上關係,讓考官聽起來非常生硬;有些則是人人都背,以為很高級,結果到考場上發現大家答的都一樣,考官耳朵都聽出繭子了。
很多考生在面試前可能看了許多的經驗,或者聽所謂的前輩說過,面試一定要「立意高遠」。本來這是沒有問題的,然而有的考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卻出現了偏差,認為任何題目都要扯到「高深」的內容上去,上來就是要「學習講話精神」、「認真貫徹兩學一做」等等。
不是說這些東西不能用,只是大家在使用時一定要根據題目去選擇,一方面要切實與題目內容相關,避免讓考官認為你沒有其他內容了只能用這些來拖時間;另一方面要注意虛實結合,在使用這些「高級」的內容的同時要具體到實際工作當中,如學習講話精神,我們可以結合題目,講學習哪方面的精神,如何實踐這些精神將工作做得更好,這樣整個答案會更加豐滿。
小渝兒發現「自我反思」真是公職類面試中考生的「萬金油」,除了現場模擬,不管什麼題目,仿佛都能夠套上自我反思的模板。發生了某個社會事件,要自我反思;街坊鄰居吵架了,要自我反思;工作任務沒完成,要自我反思.........
不是,有些問題確實與你有關,你要自我反思還能理解;有些問題,是社會現象或者社會問題,你也要自我反思嗎?你自我反思就能解決問題了嗎?既然不能,大家在答題時就不要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