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5月21日電 (王軍)記者今日從成都高新區獲悉,成都區域史——中和場口述史《塵封的記憶》已於近日出版。該書再現了民國時期以及建國初期川西平原小鎮中和場的民風民俗、工商店鋪、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市井百態、地理遺蹟、民間傳說以及人物記事,反映了勤勞勇敢的中和人自強不息的奮鬥和百姓樸實本真的生活。
據了解,《塵封的記憶》是由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辦事處與四川大學口述史踐教學和科學研究中心聯袂推出,由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發行。歷時兩年多時間成書,對於當今人們認識了解成都民風民俗淵源和成都地方史學研究有積極價值。
中和場是成都市歷史最悠久的老場鎮之一,其建場年代久遠,自古便是成都平原重要的水碼頭,它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澱以及人文精神則已成為中和場的魅力之魂。2010年,中和場由雙流縣劃入成都高新區。
「中和場的不少歷史遺蹟已然消逝,散落在民間的歷史記憶亟待搶救,近年來,我們一直在抓緊整理和記錄中和場歷史。」中和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中和街道辦於2011年組織翻譯出版了《中和場的男人和女人》一書,2012年又推出了地方史文輯《在歷史的邊緣行走中和場》,這次出版的口述史《塵封的記憶》再次推進了這一工作進程。
《塵封的記憶》通過中和場口述歷史訪談、收集、整理、編撰而成。參與該書編輯的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李德英說,本書既具史料價值也具學術價值,突出史事的真實性、表述情節的通俗性,兼顧故事的可讀性,力求滿足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需求。
「在編輯出版的進程中,我們深知史事鉤沉尤如沙裡淘金,記憶塵封需要細微開啟。」 中和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說,「為此,我們精心組織策劃,同時邀請了中和街道各社區的老人和相關人員,悉知中和史事的專家學者,有近百人參加了籌劃、徵集、走訪、整理、彙編工作。」
李德英說,參加中和口述史課題的主要是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歷史學基地班的本科學生,以及少量博士生和碩士生,共有36人。通過口述訪談和資料整理工作,同學們學到了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對歷史的感知更加鮮活、更加具體。「為充分挖掘中和地域歷史,我們還組織力量遍查典籍、檔案、資料、遴選中和場彌足珍貴的史實。」
經過兩年多的辛勤挖掘,成都高新區中和街道辦事處與四川大學口述史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中心運用影音同期錄製和電子筆耕,形成了150餘萬字的口述資料,340G的視頻和音頻,1000餘張照片,從浩瀚的素材中遴選出53篇共計23萬字的口述史文稿。
「現在中和老百姓享受著現代化的生產生活方式,但是我們有義務了解我們從哪裡來,更有責任去知曉我們的祖輩和他們在這片土地上創造出來的歷史。」中和街道辦事處相關負責人說,「中和美好的未來不但需要我們今天的努力,更需要我們堅守和傳承昨天的遺產。我們期望本書能達到中和人民熱愛中和、國內外讀者了解中和、投資人士認知中和、激勵中和的青少年建設未來中和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