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張許君
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稱小伊伊獲救「是奇蹟」備受質疑。
7月23日20時27分,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列車行駛至溫州市雙嶼路段時,與杭州開往福州的D3115次列車追尾,造成D301次列車4節車廂從高架橋上掉落。事故造成40人死亡,約200人受傷。
歸途
7月23日。杭州,午後,城區有陣雨或雷雨。
16點36分,停靠在杭州站的D 3115動車車身顫動,準備開出,窗外電閃雷鳴。
這是D 3115的始發站,經停11個站點後,21點45分到達福州南,行程740公裡,運行時間5小時09分。
兩歲半的女童伊伊一家三口坐在16號車廂,即將返程。目的地是溫州,以前從溫州到杭州一趟,坐火車走甬溫線要8個小時,甬溫線經過改造之後開通了動車組,運行時間縮短一半,只需要4個小時。
對於歸家心切的人來說,雷雨是擋不住的。這是伊伊第一次出遠門,從溫州到杭州。杭州對她而言,是外公外婆和舅舅生活的地方,也是一個陌生而神秘的地方,還有動車組,伊伊還沒坐過火車呢。
日前,為紀念女兒的第一次遠行,父親項餘岸和母親施李紅都寫下一條微博,「這傢伙這麼興奮。本來一上車就睡的,今天一直動個不停。」項餘岸寫道。
可是,在杭州只待了一天,伊伊就想家了。母親施李紅的微博寫道:「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狗窩。不僅小寶貝念叨回家,我也期待周末快來。」
D3115準備啟動時,早上7點50分從北京南站發出的D 301車已經停靠在上海站,晚到了約半個小時。
「離開上海了。北京南到福州的動車到上海虹橋就晚點了半個小時。吼了一群孩子來送我,謝謝@特輪Sue@PoeticFuCk@hibck@吾來又一又@晨晨_m ichael以及@不到的點點朱德和皓哥,謝謝你們來追火車!!袁小芫在福州歡迎你們來哈~」剛從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的袁小芫在動車D 301上用手機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兩列列車殊途同歸。動車D 301,由北京南開往福州,全程2283公裡,運行時間13小時36分,如果準點,袁小芫將在晚上9點26分到達家鄉的福州站。
從南京站上車的福建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記者劉洪濤此時正坐在D 301次動車4號軟包間,他在南京讀新聞學博士,放假回福州老家,一路行駛,有兩個地方正下大雨。
駕駛D301列車的司機潘一恆,福州市晉安區人,1993年8月從廣州鐵路機械學校畢業後分配到福州機務段,18年來,一直從事機車乘務工作。
17時18分,D 3115停靠紹興,16號車廂又上來了5個人。他們分別是紹興商人楊峰的妻子、嶽父、嶽母、妻姐,以及外甥。車票是楊峰買的。妻子已經懷孕7個月,他們剛結束探親,返回福州。為了讓妻子更舒適,楊峰特意買了5張16號車廂一等座的位子。如不出意外,4小時後到達福州南。
一流鐵路
7月23日晚,當38歲的動車司機潘一恆駕駛從北京南下的D 301飛馳至浙江省內的甬溫線時,這位在機車上呆了18年的司機不會想到,死亡正在暗夜前方的高架橋上幽靈般等待。
北起浙江寧波,南至溫州的甬溫線鐵路,開通不過兩年,建成之時曾被稱為「中國動工建設的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鐵道線。
公開資料顯示,這條鐵路不僅是中國沿海大通道浙江境內的重要控制性項目,同時,它也是中國鐵路網中長期規劃「八縱、八橫」中沿海通道和「四縱、四橫」高速客運網中的組成部分。另外它還是連接中國最具經濟活力的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重要紐帶。
以客運為主、客貨兼顧的這條國家一級鐵路,建設技術標準為一級雙線電氣化鐵路,設計時速為200公裡,預留時速可提升到250-300公裡。也是中國第一條客運時速達200公裡的客貨混跑線。
據甬溫線鐵路公開資料,這條設計正線全長282.39公裡,項目總投資概算155.3億元的鐵路,為當時中國同類鐵路中設計標準最高、國際一流的鐵路,而無論是平縱麵條件、橋隧標準、基礎加固、軌道結構、行車指揮系統和今後的管理模式,都遠遠高於當時同類其他鐵路。
然而據媒體報導,於2005年10月在浙江台州正式開工,2009年9月28日開通動車組的甬溫線,其在竣工之前便發生過數次事故。但關涉這條鐵路的建設方,當時的施工速度卻被廣為稱讚。
據台州當地媒體報導,甬溫線鐵路由鐵道部、浙江省合資建設。鐵道部委託上海鐵路局,浙江省委託省鐵路建設投資公司為產權代表,共同組建「沿海鐵路浙江有限公司」,作為甬溫線鐵路的項目建設業主。
沿海鐵路浙江有限公司下設甬溫線鐵路建設指揮部和溫福(浙江段)鐵路建設指揮部,負責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甬溫線鐵路的設計單位則為鐵道第四勘察設計院。
負責甬溫線鐵路鋪軌工程的是中國中鐵旗下的中鐵一局和中鐵四局,而負責該段鐵路的電氣化系統公司為中國中鐵下屬的中鐵電氣化局,而在中鐵電氣化局公司簡介中,也提到為其建設項目的甬溫線鐵路。
2009年9月28日,設計時速200公裡的甬溫鐵路和溫福鐵路正式通車,這是浙江省首條高速鐵路,使得杭州到福州的列車運行時間從以前的15個小時縮短到5小時。而據當時媒體報導,甬溫鐵路和溫福鐵路浙江段全長351公裡,平均時速200公裡,最高時速可達290公裡,結束了浙江台州地區沒有鐵路的歷史。
甬溫線鐵路正式通車後,浙江媒體對該省第一條高速鐵路一片歡呼,浙江在線記者當日乘坐D3105次列車體驗「子彈頭」的貼地飛行,發現列車從寧波火車站開出後,「經過短暫的加速,列車車廂內的列車運行時速實時顯示屏上,數字一路從227公裡/小時、236公裡/小時,最高飆升至253公裡/小時!」
另一家當地媒體則以《開往春天的列車———甬臺溫、溫福鐵路牽引溫州駛入高鐵時代》對之予以盛讚。該媒體報導,甬溫、溫福鐵路是國家一級電氣化高速鐵路,設計時速200公裡(預留250公裡時速的提速條件),實際上已經按250公裡時速一步到位建成。開通後溫州至寧波、福州乘動車都只需1小時30分鐘左右,大大拉近了溫州與福州、寧波的時空距離。
報導遙想當年,溫州曾無奈被長三角和珠三角邊緣化,而甬溫、溫福鐵路打通了溫州北上南下的「任督二脈」,結束了溫州「地理死角」、「鐵路末端」的宿命,轉而使其躋身全國45個鐵路樞紐城市的行列。
而在甬溫線鐵路客運通車舉行的典禮上,上海鐵路局一名常務副局長曾在現場表示,「中鐵十一局澆築的無砟道床工藝先進,操作精細,工程質量非常好」。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8月24日,鐵路開通前一個月,《人民鐵道報》還以《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厚禮———確保甬臺溫、溫福鐵路10月1日開通運營》為題,刊發了時任鐵道部黨組書記、部長劉志軍親臨施工前線,看望慰問廣大鐵路建設者的報導。劉志軍要求,「如期實現10月1日全面投入運營的目標,為迎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上一份厚禮。」
然而資料顯示,也是這段當時最為先進的鐵路,建成之前便屢次出現過事故。
據財新網報導稱,在甬溫線鐵路開通之際,最高人民檢察院鐵路運輸檢察廳的馮慧還在《檢察日報》撰文說,寧波至溫州的甬溫線鐵路建設工程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裡發生4起事故,共造成13人死亡、4人重傷、17人輕傷。
2008年6月21日,由中鐵大橋局五公司項目部負責施工的甬溫線鐵路溫州鹿城段發生移動模架坍塌事故,壓垮鹿城區雙嶼鎮牛嶺村的3間民房,造成7人死亡,19人受傷。
兩個月後的2008年8月21日,浙江在線報導,甬溫線鐵路浙江黃巖金寺堂特大橋(與104國道立交處)工程項目38號墩0號塊梁板發生坍塌事故,4名施工人員被埋。其中,兩人被240多噸的梁板壓死,另兩人成功獲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