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築背後的關鍵技術:無處不在的網絡連接

2020-12-18 千家智客

By Mike Hook is Executive Director of LMG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可能性的增加,智能建築越來越成為關於工作場所未來的討論焦點。然而,我們有時卻被忽略了這個問題的人性方面,即智能建築在為內部工作的人們創造積極和個性化的體驗中所扮演的角色。在真正交互式、充滿彈性的智能建築中,這些經驗有可能完全改變我們對建築環境和工作場所的觀念。

靈活性和個性化

例如,我們看到諸如尋路、空間調度系統和基於移動憑證的訪問控制等建築功能的出現。所有這些系統使建築物能夠提供高水平的用戶靈活性和敏捷性,以及使共享空間在使用過程中擁有所有權所需的個性化設置。

這些連接更緊密的建築物還可以利用基於位置的服務以及行為和移動數據的複雜數組來了解如何實時使用空間。這不僅使佔用者能夠識別出未充分利用的空間,而且還能促使用戶進行更明智的用戶主導的辦公室設計,從而反映出工作的實際完成方式並確保員工的生產效率、舒適度和支持度。

優越體驗背後的技術

但是,這些體驗並不是單獨發生的,如果我們也沒有關注作為基礎的支持技術,就不能談論這些服務和功能。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連接性。當我們採用有線連接,甚至是Wi-Fi時,在當今的建築中理所當然地,隨著我們構建的工作空間的不斷發展,我們不能忽視它的重要作用。

實際上,通用連接仍然是實現智能建築願景各個方面的重要先決條件。這不僅包括我們已經期望的連接性,還包括將移動4G和即將推出的5G連接引入建築物等因素。

如果我們要成功地使用技術為建築環境建立引人注目的新標準並在組織內產生新的工作文化,那麼創建這種可靠、強大的連接性骨幹網就至關重要。例如,5G網絡將在實現物聯網設備和系統的全部利益方面發揮關鍵作用。

連接性挑戰

但是,創建這種級別的永久連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涉及有線和Wi-Fi連接的傳統ICT基礎設施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部署所有物理基礎設施、訪問點和支持系統的過程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更不用說指定和連接可能依賴於這些網絡的數以萬計的設備了。

移動連接的增加對這一挑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這是一個必須克服的重要障礙,因為當今的企業在規劃和裝修工作區時將其視為重中之重。

如果無法無縫訪問4G服務並制定5G未來驗證計劃,則員工和訪客的互聯體驗將受到嚴重損害。當企業在實現這些體驗方面投入大量資金時,他們需要重點關注的最後一件事就是連接問題,否則這將破壞整個流程。

可持續發展問題

同樣,只有在連接框架到位的情況下,智能建築才具有巨大潛力帶來巨大利益的另一個領域是可持續性。節省大量能源並提高建築環境可持續性的機會被吹捧為數位化建築物的主要好處之一。但是,尚未完全意識到這種潛力。

如果您只聽過關於物聯網的好處的炒作,以及添加到生態系統中的傳感器和其他端點設備的種類的大量增加,您可能會認為一切進展順利。但是這些端點設備的存在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除非連接的設備具有長期運行所需的基礎設施和支持,否則客戶將無法從其大量的智能建築投資中獲得預期的回報。

例如,部署一些零散的IoT傳感器無法提供提高建築物效率所需的統一服務和協調。只有建立了連接框架後,這些功能才能真正按照預期的方式執行。


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們需要以合併不同的IP網絡為目標,以創建一個集成的建築服務網絡,該網絡是現代數字建築的骨幹。僅有網絡可以提供平臺來管理監視建築物各個方面所需的設備擴展生態系統,並隨後使收集的結果數據能夠支持複雜的性能和服務監視工具。

您需要擁有完整的「技術」堆棧,才能實現企業主和設施經理想要的可持續實踐的有意義的收益——節能、健康和福祉。

此外,這不僅僅在於掌握基本要素。除了安裝之外,建築運營商還必須應對長期的運營挑戰。

發生事故或設備出現故障時會發生什麼?從字面上看,您要給誰打電話?建築網絡涉及廣泛的技術和系統,而且建築經理常常要依靠大量的專業承包商來隔離處理每個系統。

但是,這種孤立的方法對於錯誤或導致意外錯誤的通信問題已經成熟。當一切都建立在一個中央平臺上時,要真正利用所提供的機會,您確實需要工程師了解整體情況以及每個系統如何適應整體並與之交互。

連接框架的價值

一旦建立了連接的基礎設施,對企業及其員工的利益都是巨大的。以我們的客戶之一-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Générale)為例,他們現在擁有的新的互聯框架使企業能夠深刻地改變其工作方法。

使用建築物的人現在可以通過企業應用程式管理和個性化他們的整個體驗。該應用程式允許員工和訪客查看建築物、圖書室等等;並了解法國興業銀行的最新消息,如排隊用餐、訂購餐飲等等。

此外,連接性基礎設施還支持諸如位於每個樓層的觸控螢幕信息亭等服務,以協助尋路,甚至允許用戶定位同事,以確保在任何特定任務上的緊密協作。

儘管主要的重點是增強員工在辦公室的體驗,但當今現實的本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勞動力總會在遠程工作。進入會議室後,用於視頻會議和無線共享的視聽設備可確保不在辦公室工作的人不會錯過任何重要事宜。

這只是智能部署正確的連接基礎設施可能實現的一個示例。如果您加上企業「一張辦公桌」的成本每年高達15000英鎊的事實,這意味著更有效地利用空間也將帶來硬財務收益-在上述法國社會銀行示例中,那麼每年節省的運營成本將近50萬英鎊。

無處不在的連接的好處及其為業務帶來的好處確實是壓倒性的。(編譯/蒙光偉)

* 千家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基於網絡通信技術下弱電智能建築系統的探討-劉雯
    時代的發展,促進了信息技術的進步,可以說,更是為了滿足當代信息化社會發展需求,然而,我國和發達國家相比,弱電網絡通信技術方面的研究比較晚,不管是技術方面,還是經濟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問題,本文針對網絡通信技術下弱電智能建築系統進行了論述,希望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辦公室的未來:智能建築,設計智能,廣州際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辦公室的未來:智能建築,設計智能,建築節能,建築物需要變得更智能,EDGE Technologies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公司之一。使EDGE屬性變得智能的是一個先進的技術平臺,該平臺可以連接建築物中的所有物體。嵌入在數字天花板中的成千上萬個傳感器充當建築物的眼睛和耳朵,確保不斷優化照明,空氣品質,噪聲和溫度。EDGE使用最先進的可持續性技術,使建築物保持能源中立,並且技術的不斷升級可以延長建築物的使用壽命。智能建築提供了新的參考框架。
  • 人臉門禁 雲列印 5G毫米波挑起智慧建築大梁
    高頻率、大帶寬、精準定位  5G毫米波的特性更適合智慧建築  當下,建築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統(GIS)、智能建造、智能運維、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概念和新技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房地產基礎設施的項目實施中。  有觀點認為,相比於傳統建築,智慧建築最大的特點就是智能設備安裝以及數據信息的挖掘和集成。
  • 智慧機器人的三大關鍵技術詳解
    工業機器人屬於智慧機器人的一種,智慧機器人發展迅速,下面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智慧機器人中用到的三大關鍵技術吧。  數據融合的關鍵問題是模型設計和融合算法,數據融合模型主要包括功能模型、結構模型和數學模型。
  • 智能製造的市場前景及技術發展
    這只能通過將軟體智能與硬體優化、「任意」連接相組合來實現。Xilinx 全可編程解決方案可實現更智能的互連差異化系統,從而可將高級別的軟體智能性與硬體優化及「任意」連接功能進行完美整合,成為驅動行業大趨勢未來發展的強大動力。
  • 5G 賦能關鍵智能,海能達助力公共安全新一代關鍵通信網絡建設
    這種碎片化、個性化和不確定性成為運營商5G網絡部署過程中的主要技術挑戰之一。而公共安全是所有行業中複雜性最高的行業之一,其網絡規模為超大型,全國部署,功能要求苛刻,業務需求多元。冷川川在大會上分享了IWCE對北美地區關鍵通信行業的最新調查,結果顯示,公共安全行業計劃使用5G的比例很高,對5G充滿期待。
  • 智能建築技術可塑造大流行後的學校環境
    智能建築可為利益相關者提供保證的數據跟蹤在當今的環境中,可以通過捕獲、分析和共享數據來向各種社區提供證據。智能建築使這項活動成為可能,更容易為教師和教職員工、家長和學生、監管者及其他人員提供證據,證明他們需要學校盡一切努力使學習空間保持衛生。
  • 裝配式建築鋼筋套筒連接技術
    PY-A85鋼筋連接用套筒灌漿料是專門針對住宅產業化、裝配式預製構件鋼筋套筒灌漿連接技術開發的高性能灌漿材料,由高強膠凝材料、精選骨料和多種功能外加劑預拌而成的水泥基幹混材料;現場按要求加水攪拌均勻後形成自流漿體,具有黏度低、流動性好、強度高、微膨脹不收縮等特點。
  • TinyML如何使人工智慧無處不在
    TinyML是深度學習和人工智慧領域的最新技術。它帶來了在隨處可見的微控制器(幾乎是最小的電子晶片)中運行機器學習模型的能力。從電視遙控器到電梯再到智能揚聲器,它們無處不在。可以發射遙測數據的多個傳感器連接到微控制器。執行器,例如開關和電動機,也連接到同一微控制器。它帶有嵌入式代碼,可以從傳感器獲取數據並控制執行器。TinyML的興起標誌著終端用戶消費人工智慧方式的重大轉變。來自硬體和軟體行業的供應商正在合作將人工智慧模型引入微控制器。在電子設備中運行複雜的深度學習模型的能力開闢了許多途徑。
  • Atea位於挪威斯塔萬格的「實景實驗室」:下一代智能建築
    昕諾飛攜手思科,將挪威系統集成商Atea的辦公室轉型為未來辦公的典範Atea的「實景實驗室」將包括昕諾飛的智能互聯照明在內的最新智能建築科技融於同一網絡之下
  • 從讀懂5G網絡結構和關鍵技術開始
    為了滿足未來爆炸性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長、海量的設備連接、不斷湧現的各類新業務和應用場景,第五代移動通信(5G)應運而生。依託移動通信、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正從資訊時代跨入智能時代,開始了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一切將驅動人類社會邁向發展的新紀元。
  • 華為邱雪峰:MEC是網絡連接向下延伸的關鍵節點之一
    作為「5.17世界電信日大會」重磅分論壇之一,在5月16日召開的「2019 MEC技術標準與產業論壇」上,來自電信運營商、設備商、應用方案提供商、研究機構等200餘人齊聚一堂,共議5G與邊緣計算發展之關鍵。
  • 愛立信:打造智能管道,承載500億連接
    愛立信認為,通信網絡是運營商最大的資產。運營商應該強力打造能夠提供包括LTE和GPON的應用和相關智能化網絡服務在內的智能管道,並以此為基礎,積極拓展500億連接的藍海。」  愛立信將在現場演示TD-LTE端到端解決方案,峰值下載速率達84Mbps的HSPA演進,GPON,富通信套件(RCS)、商務通信套件(BCS)及「會說話的樹」等。
  • 物聯網是通過智能產品在雲端和本地無線連接形成網絡
    物聯網的範圍很廣,智能硬體,家電、汽車、電網、無人機等都可以納入物聯網。當然,其中最為人所知的要數網際網路+無人機,所以,題主提到的物聯網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實際作用就無需贅述了。應該對智能家居和個人物聯網有很大幫助,物聯網是通過智能產品在雲端和本地無線連接形成網絡。例如開關,牆體,馬桶等可以連接很多單品,並且可以互相作用形成生態。
  • 連接未來的網絡——語義網
    圖:來源於企通查(http://www.edulabdata.com/)為了能夠實現人與電腦間的無障礙溝通,就需要能夠有一種根據語義進行判斷的智能網絡,而語義網正是這樣一個為了使網絡上的數據變得機器可讀而提出的一個通用框架,「Semantic」表示用更豐富的方式表達數據背後的含義,「Web」表示將這些數據相互連接,組成一個龐大的信息網絡。
  • LoRa技術、LoRa網絡架構及其優勢全解
    一、什麼是LoRa技術LoRa是一種專用於遠距離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技術,其調製方式相對於其他通信方式大大增加了通信距離,可廣泛應用於各種場合的遠距離低速率物聯網無線通信領域。比如自動抄表、樓宇自動化設備、無線安防系統、工業監視與控制等。
  • 無線Ad-hoc網絡的關鍵技術之路由
    無線Ad-hoc網絡的關鍵技術之路由 文章摘要:本文主要介紹了無線Ad-hoc網絡關鍵技術之一——無線Ad-hoc網絡的路由技術。包括它的拓撲結構變化,連接,自適應性及相關的協議。
  • 「中國智能建築節」大咖面對面:同方智慧總經理王志強分享
    我們的協同辦公、在線學習背後都離不開雲技術的支持。同方也在雲技術的應用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我們立足「同方雲」自主開發了一套智能家居系統——同方優居系統,這個系統可以通過「同方雲」遠程控制家裡的溫度、溼度,自動感知空氣品質,控制窗戶的開關等,這套系統也深得年輕用戶的喜愛。
  • 藍牙4.2:不用WiFi的連接技術
    藍牙4.2:不用WiFi的連接技術  在諸多無線技術中藍牙和WiFi最為世人所熟知。WiFi在無線連接技術中的地位毋庸置疑,一旦出現網絡故障,所有智能設備將無法使用,這時,不依賴於無線網絡的技術就顯得很重要了。一種更智能、更安全、更快速的藍牙技術——藍牙4.2誕生了。
  • 語音連接人與服務:百度語音涉足智能穿戴領域
    (百度語音開放產品負責人張克寧現場介紹語音技術應用)12月27日,在廣東深圳舉辦的「語音連接人與服務」活動上,百度對外展示了其業界領先、永久免費的語音開放技術,並宣布推出針對智能穿戴設備的智能語音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