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農場裡,幾十名同學在農田裡麻利地幹起了農活,割水稻、打穀子、鋤地……大伙兒分工明確,忙得熱火朝天。這一片金燦燦的稻穀於今年4月栽種,經過幾個月生長,迎來了大豐收。同學們說,「這是我們自己種的,現在自己來收割,感覺特別有意義。」
據介紹,自2006年起,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種田課」就已納入必修課程。
「種田」勞動必修課一搞就是12年,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做法令人佩服。讓大學生去「種田」,能讓學生變得接地氣,可以讓學生更切身地去體會農民生活,感受到農民的不易。古詩云「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唯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才能對農民的艱辛有切身體會,更懂得珍惜現在的生活,感恩勞動者,感恩社會,感受到父母賺錢養家的不容易,也可以鍛鍊學生,讓學生變得吃苦耐勞,讓意志更堅強。
筆者認為,讓學生上種田課,既能強健學生的體魄,又能教給學生種田的技藝,還能讓學生端正對農活、農業、農民的認識,這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不無裨益。「種田課」這樣的勞動教育務實而有溫度,可以多多益善。不見得要讓學生都去學種田,但勞動教育就應該多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