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勞動教育:新時代要注入新內涵

2020-12-11 秦地文化觀察

張統宣 張穀雨

從被列入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到成為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日漸式微的勞動教育在新時代迎來了發展的「小陽春」。

據媒體報導,在渭南師範學院,自2018年秋季以來,學校組織開展勞動教育,朝陽校區教學區衛生清掃和保潔工作主要由在校學生義務勞動來完成,16000餘名學生陸續在200餘個崗位參加勞動實踐。

近年來,勞動教育重新被提升到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並列的地位,勞動教育也在一些高校轟轟烈烈地展開。有在校園建設農場讓學生進行種田的,有建設實訓基地讓學生進行烹飪的,有整合校內外資源建立「勞動體驗站」組織學生體驗的,有讓學生參加公益勞動清除校園雜草的,可謂花樣繁多。

馬克思、恩格斯強調:「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歷史和勞動創造人本身。」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崇尚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新中國成立後,1957年2月,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首次闡明了黨的教育方針,「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改革開放前夕,1978年4月,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重申了這一方針。進入新時代, 2018年9月,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次把勞動教育納入黨的教育方針。中華民族從數千年揚帆至今,勤勞勇敢,奮發圖強,創造了燦爛文明,取得了輝煌成就,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勞動價值觀是馬克思的基本觀點,是勞動教育觀的出發點。勞動教育的本質是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受城市化、獨生子女、應試教育以及學生個體等多種因素影響,當代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存在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思想,輕視、甚至蔑視、厭惡勞動,鋪張浪費,不懂節約、珍惜、感恩。扎紮實實開展好勞動教育,在勞動教育中有效開發大學生勞動力資源,讓大學生的智慧和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讓勞動價值觀成為青年大學生的自覺追求,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習近平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新時代,高校對勞動教育重新定義,為勞動教育注入新內涵,首先是引導大學生從學會幹、自然幹到習慣幹,讓學生通過勞動感知、獲悉、建立「勞動幸福觀」,更重要的是培養大學生從責任心、創新力到創造力的質的飛躍,讓勞動教育成為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成為創造價值的有效途徑。

要豐富勞動教育內容。豐富的勞動教育內容,可進一步增強學校各類群體工作自覺性和責任感,凝聚勞動育人合力。開展 「勞動之星」「文明宿舍」「勞動模範班」等評比活動,樹立先進典型;舉辦「E拍校園勞動者」攝影和小視頻大賽,舉辦「勞動讓青春更美麗」等主題徵文評選、心得撰寫和分享、座談、宣講等活動,打造熱愛勞動、欣賞勞動、讚美勞動的校園文化。

要創新勞動教育方式。創新勞動教育方式促使學生在體力勞動中運用所學專業知識,促進體力和腦力結合,是專業知識學習的有效延伸。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專業技能,開設人盡其才、專業對口的勞動課程;統籌實習、實驗、訓練等教學實踐環節,將勞動實踐教育融入專業知識教育過程之中;開展產學研結合的勞動實踐,學生深度參與研究中心、產學研平臺、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的勞動項目實踐,探索「智慧勞動」「創造性勞動」,促進知識學習和勞動實踐深度融合;推進基層勞動實踐,鼓勵更多優秀學生主動服務社會,加深對基層工作的認識。

要制定科學考核體系。科學合理特別是契合新時代勞動教育發展要求的考核評價體系,是促進勞動教育健康、深入推進的動力和保障。制定平時考核、學期考核、學年考核的評價體系,平時考核注重勞動效果,學期、學年考核注重總結性等級評定;建立優秀評選、學分認定、德育綜合評價和特殊崗位、節假日有酬勞動的考核獎勵機制。

「夙興夜寐,灑掃庭內。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綿延至今。只有不斷豐富大學生勞動教育內容,推進勞動教育方式創新,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為大學生勞動教育注入新內涵,勞動教育才能更好發揮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在新時代的春天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編輯 一萌】

相關焦點

  • 積極開展新時代勞動教育(新知新覺)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作出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需要結合學生成長實際,堅持勞動教育基本原則,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 《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教材發布
    今年3月,《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印發,對加強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7月,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提出了細化要求。《意見》和《指導綱要》提出,普通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主要依託的課程,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
  • 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價值意蘊
    因此,大學生的勞動教育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握育人導向,遵循教育規律,培養出為人民大眾勞動、為黨為國家奉獻的新青年。一「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物質生產實踐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其中的勞動實踐則是我們生產和發展最重要的實踐形式之一。
  • 勞動教育對大學生的意義不容忽視
    勞動教育不應該僅成為中小學的必修課。大學應該如何加強勞動教育,幫學生補好這門課?記者採訪了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和會外專家。勞動教育對大學生的意義不容忽視一直以來,整個社會對勞動教育的討論更多集中在中小學階段,對大學勞動教育的關註明顯不足。
  • 「第二屆新時代財經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論壇」在西南財大舉行
    11月27日,「第二屆新時代財經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論壇」在西南財經大學柳林校區舉行,來自全國36所高校、130餘名領導專家和學生代表參加。西南財經大學組織發起了24所財經高校,共同成立了「新時代財經高校大學生勞動教育聯盟」,聯合探索契合財經高校特質的勞動教育模式。
  • 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改革的實現路徑
    原標題: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改革的實現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次把勞動教育納入黨的教育方針,這是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的豐富發展,更是新時代弘揚勞動精神、倡導勞動教育思想的集中體現。高校肩負著培育時代新人的職責使命,是青年大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要陣地。
  • 《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教材發布 助力高校全面推進勞動教育課程...
    2020年12月6日,《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新書發布會暨專業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行。《意見》和《指導綱要》提出,普通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主要依託的課程,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由此,針對新時代大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的教材開發與建設工作提上日程,一本專業、務實的「高等院校勞動教育」教材「呼之欲出」。
  • 《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出版
    本報訊 12月6日,《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新書發布會暨專業教育與勞動教育融合發展研討會在京舉行。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作為國家勞動教育綱領性文件的參與起草單位,與機械工業出版社攜手推出這本高等院校專業教材,把高校勞動教育教材建設工作推上了一個新臺階。
  • 強底氣、接地氣、花力氣:辦好青年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實踐維度
    新時代高校要做好青年大學生勞動教育工作,補齊勞動教育短板,涵養學生勞動素養,就要強化價值自信、貼近生活實際、積極有效作為,在強底氣、接地氣、花力氣三個層面上下功夫,培養新時代有幹勁、闖勁、鑽勁的青春奮鬥者。
  • 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的四個維度
    【摘要】大學生是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來源,然而當前一些大學生與勞動漸行漸遠,缺乏勞動意識「不想勞動」、缺乏勞動本領「不會勞動」。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應不斷加強大學生勞動教育,提升大學生勞動本領、培養大學生勞動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 全方位育人,開啟勞動教育新時代
    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這些重要論述,高揚了勞動教育的旗幟,豐富和發展了黨的教育方針,為新時代加強勞動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 高校如何找準勞動教育「定盤星」
    王靜 攝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高校勞動教育課程設置、勞動教育內容要求、勞動實踐活動開展、勞動教育支撐保障能力提升等予以突出和明確。如何看待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地位和作用?高校勞動教育現狀如何?高校該如何創新並加強勞動教育?針對這些問題,記者對幾位專家進行了深入採訪。
  • 科學闡釋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和特徵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做了頂層設計和全面部署。近期,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指導綱要》),重點回答並解決勞動教育是什麼、教什麼、怎麼教等問題,在《意見》的基礎上,進一步闡明了勞動教育的內涵和特徵。
  • 論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課程建設
    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化是一個有機的系統,需要明確勞動教育課程的界定和基本要求,並編寫和完善以勞動科學為內容的教學教材,整合課程體系,從而切實保證勞動教育課程化的實施。關鍵詞: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勞動教育是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要求。
  • 勞動教育的「五新」探索
    勞動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身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在新時代背景下,小學勞動教育應被賦予新的立意和內涵。更新教育觀念,樹立新理念理念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要改變傳統勞動教育將「勞動」單純地理解為「體力勞動」的認知局限,把腦力勞動、創造性勞動、非物質生產勞動、科技勞動、管理勞動、藝術性勞動、服務性勞動等都納入勞動範疇。基於這樣的認識,學校對勞動教育理念進行升級,實現「從單純的體力勞動」向「體力勞動和學習運用我們掌握的知識技能創造美好生活相結合」的轉變。
  • 新時代呼喚大學勞動教育新作為
    《意見》要求,大學要站在新時代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充分認識勞動教育的新內涵、新要求,踐行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體系,根據大學生的特點,採取適當的方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是怎樣的 ——《勞動教育論》新書發布及研討會...
    據悉,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要求全黨全社會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徵的勞動教育體系。會上,《勞動教育論》和「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成為嘉賓討論的重點主題。  教育科學出版社李東社長在致辭中指出,勞動教育是新時代黨對教育的新要求,是全面發展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新時代的新內涵新目標新徵程
    謝文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承載著新內涵,昭示著新任務、新工程、新鬥爭、新夢想。如何準確理解新時代的科學內涵,成為我們領會十九大精神的一個關鍵。
  • 勞動教育如何教育大學生?河南高校在探索
    今年7月份,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稱《指導綱要》),闡釋勞動教育的內涵和特徵,細化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為「有教育無勞動」和「有勞動無教育」的問題提出解決之道。 如何做好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河南高校紛紛開始各自的探索。 開課第一問:「勞動是什麼?」
  •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特徵與價值 |關注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勞動教育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其內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創造了歷史,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新時代勞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是我國教育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