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統宣 張穀雨
從被列入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點,到成為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日漸式微的勞動教育在新時代迎來了發展的「小陽春」。
據媒體報導,在渭南師範學院,自2018年秋季以來,學校組織開展勞動教育,朝陽校區教學區衛生清掃和保潔工作主要由在校學生義務勞動來完成,16000餘名學生陸續在200餘個崗位參加勞動實踐。
近年來,勞動教育重新被提升到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並列的地位,勞動教育也在一些高校轟轟烈烈地展開。有在校園建設農場讓學生進行種田的,有建設實訓基地讓學生進行烹飪的,有整合校內外資源建立「勞動體驗站」組織學生體驗的,有讓學生參加公益勞動清除校園雜草的,可謂花樣繁多。
馬克思、恩格斯強調:「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歷史和勞動創造人本身。」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崇尚的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新中國成立後,1957年2月,毛澤東在《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首次闡明了黨的教育方針,「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改革開放前夕,1978年4月,鄧小平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重申了這一方針。進入新時代, 2018年9月,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首次把勞動教育納入黨的教育方針。中華民族從數千年揚帆至今,勤勞勇敢,奮發圖強,創造了燦爛文明,取得了輝煌成就,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勞動價值觀是馬克思的基本觀點,是勞動教育觀的出發點。勞動教育的本質是培養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受城市化、獨生子女、應試教育以及學生個體等多種因素影響,當代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存在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思想,輕視、甚至蔑視、厭惡勞動,鋪張浪費,不懂節約、珍惜、感恩。扎紮實實開展好勞動教育,在勞動教育中有效開發大學生勞動力資源,讓大學生的智慧和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讓勞動價值觀成為青年大學生的自覺追求,是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
習近平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後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
新時代,高校對勞動教育重新定義,為勞動教育注入新內涵,首先是引導大學生從學會幹、自然幹到習慣幹,讓學生通過勞動感知、獲悉、建立「勞動幸福觀」,更重要的是培養大學生從責任心、創新力到創造力的質的飛躍,讓勞動教育成為人才培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成為創造價值的有效途徑。
要豐富勞動教育內容。豐富的勞動教育內容,可進一步增強學校各類群體工作自覺性和責任感,凝聚勞動育人合力。開展 「勞動之星」「文明宿舍」「勞動模範班」等評比活動,樹立先進典型;舉辦「E拍校園勞動者」攝影和小視頻大賽,舉辦「勞動讓青春更美麗」等主題徵文評選、心得撰寫和分享、座談、宣講等活動,打造熱愛勞動、欣賞勞動、讚美勞動的校園文化。
要創新勞動教育方式。創新勞動教育方式促使學生在體力勞動中運用所學專業知識,促進體力和腦力結合,是專業知識學習的有效延伸。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專業技能,開設人盡其才、專業對口的勞動課程;統籌實習、實驗、訓練等教學實踐環節,將勞動實踐教育融入專業知識教育過程之中;開展產學研結合的勞動實踐,學生深度參與研究中心、產學研平臺、大學科技園、眾創空間的勞動項目實踐,探索「智慧勞動」「創造性勞動」,促進知識學習和勞動實踐深度融合;推進基層勞動實踐,鼓勵更多優秀學生主動服務社會,加深對基層工作的認識。
要制定科學考核體系。科學合理特別是契合新時代勞動教育發展要求的考核評價體系,是促進勞動教育健康、深入推進的動力和保障。制定平時考核、學期考核、學年考核的評價體系,平時考核注重勞動效果,學期、學年考核注重總結性等級評定;建立優秀評選、學分認定、德育綜合評價和特殊崗位、節假日有酬勞動的考核獎勵機制。
「夙興夜寐,灑掃庭內。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綿延至今。只有不斷豐富大學生勞動教育內容,推進勞動教育方式創新,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為大學生勞動教育注入新內涵,勞動教育才能更好發揮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在新時代的春天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編輯 一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