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要進行麻醉中級考試了,需要考試的同志們複習的怎麼樣?這類考試只要你認真準備,達到及格通過並不困難。今天無意中翻出去年做的筆記本,現整理出當時自己巧記的15個難記知識點,希望對你的考試有一點點的幫助。類似的知識點巧記方法,新青年的考試題庫有大量的戰友們開腦洞巧記方法,極力推薦。最後,祝願大家考試順利、逢考必過!
(1)體溫下降1℃,可導致:
(都下降5-6%左右)
a、腎小球濾過率減少5.3%、耗氧量減少5%;
b、腦血流量減少6.7%;
c、平均動脈壓下降4.8%;
d、顱內壓和靜脈壓下降5.5%;
e、基礎代謝率下降6.7%。
(2)氧離曲線:
(左移都下降,右移都升高)
左移←→(H+、P50、PCO2、2-3DPG、體溫)↓+輸庫存血
右移←→(H+、P50、PCO2、2-3DPG、體溫)↑+吸全麻藥
PH用H+代替,氧離曲線左移括號內都下降,右移都升高;聯想數軸上左側為負數意為下降,右側為正數意為升高。
(3)面神經核位於腦橋,分為上下核兩部分:
a、面下部表情肌—對側大腦支配
(下—低位—單對側)
面上部表情肌—雙側大腦支配
(上—高位—雙側)
b、中樞性面癱→對側→眼裂以下半癱
周圍性面癱→同側→全癱
(「周」和「同」長的好像)
(4)阿託品—擴瞳、增高眼內壓、調節麻痺(「擴」和「麻」都有「廣」)
(5)肺門結構與股動靜脈結構有一定的類似:
肺靜脈→肺動脈→支氣管(從前向後)
股靜脈→股動脈→股神經(從內向外)
(6)頸動脈體與主動脈體,均是化學感受器,接受低氧、PCO2升高、H+濃度變化刺激;(「體」和「化」都是單人旁)
頸動脈竇與主動脈弓,均是壓力感受器,只感受血壓的波動。
(7)幾種神經病的區別:
①急性格林-巴利症候群:前驅感染、四肢對稱性軟癱、大小便正常、腦脊液蛋白-細胞分離;
②急性脊髓炎:前驅感染、青壯年多見、尿瀦留;
③肌萎縮性側索硬化:肌力廣泛減退但感覺正常、伴震顫;
④多發性硬化:先有視神經受損。
(8)格拉斯哥昏迷指數,通過睜眼反射(E)、語言反應(V)、肢體運動(M)綜合判斷意識障礙程度,輕度:12-14分,中度:9-11分(911事件),重度:≦8分,3分以下為腦死亡。
(9)採用休克指數(=脈搏/收縮壓)評估出血量:
休克指數=1,損失1000ml左右,失血量約為23%;
休克指數=1.5,損失1500ml左右,失血量約為33%;
休克指數=2,損失2000ml左右,失血量約為43%;
同時,<800ml為輕度休克,800-1600ml為中度,>1600ml為重度休克。
(損失量=休克指數×1000,失血量=指數×20%+3%)
(10)AB>SB,提示呼吸性酸中毒
(A可以聯想到酸性Acid)
(11)氨氟烷→腦毒性(安腦丸)
甲氧氟烷→腎毒性(去甲腎上腺素)
氟烷→肝、心臟毒性
(12)心臟等長自身調節——後負荷(等候)
心臟異長自身調節——前負荷(以前)
(13)死腔包括:機械死腔、解剖死腔和肺泡死腔,且解剖死腔+肺泡死腔=生理死腔(多為150ml)。
機械死腔:面罩、管路、延長中的死腔;
解剖死腔:路過的解剖結構;
肺泡死腔:進入肺泡但不交換。
(14)低位腰麻←T10—中位—T4→高位腰麻
低位硬外穿刺←T12—中位—T6→高位硬外穿刺
(15)無痛分娩時,第一產程阻滯平面抑制來自子宮收縮、宮頸擴張的痛覺,應達到T10-L1;第二產程中還應阻滯來自會陰牽拉痛,達到S2-4。
新青年官方推薦,複習必備:
1、2020麻醉中級考前衝刺/押題試卷開放,助力麻醉同行順利通過職考!
2、備戰2020必看:麻醉學中級職稱考試經驗指導及精品資源匯總
3、2020年中級考試複習攻堅階段,新青年官方推薦複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