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女兒看到我拿著衛生棉走進衛生間,問我:媽媽,你這麼大了,怎麼還用尿片啊?聽到女兒的這句話,我差點沒一個跟頭倒在衛生間裡。氣氛略顯尷尬,我著急忙慌地搪塞了女兒一句話,就把她擋在了門外。
漸漸地,女兒知道我每個月都有那麼幾天不舒服,也知道了「大姨媽」這個稱呼。
忽然有一天,9歲的女兒問我:「媽媽,我也會來大姨媽嗎?」我突然意識到,身邊的這個小女孩真的長大了。
身邊好幾個家有女兒的二胎媽媽提到,現在的女孩生理期都提前了,有的女孩四年級就來例假了。雖然這個是因人而異的,但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現在的孩子,論個頭論成熟度普遍都提前了很多。
生理衛生課一般都放在初中,而對現在的孩子來說,顯然是有點晚了。好在現在教育資源豐富,相關的繪本和動畫視頻也不少,提前給孩子做好生理知識的普及。當女孩長到七八歲,就該給女孩解釋「什麼是月經」,這樣的教育家庭裡就可以進行。
1、當女兒問起相關問題,不要躲避
很多寶媽認為給小孩子說這些有點難以啟齒,其實,只要孩子發出好奇,就應該及時給孩子解釋,不必躲閃,但具體內容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分級」。比如可以先說一些女人生理期比較直觀的外在表現,如果孩子暫時對其原因還不感興趣,那麼寶媽也可以暫時不要說。
2、循序漸進地為女兒普及生理知識
比如五六歲的孩子發出關於「大姨媽」或衛生巾的疑問,那媽媽完全可以告訴孩子:每個女孩長到一定的年齡,每個月都會有那麼幾天產量出血,我們會在內褲上墊上一種叫做衛生巾的東西,這樣能保證衣服不被弄髒。
而對於八九歲的孩子,她可能還想知道「女人為什麼會來大姨媽」,那麼寶媽就應該更深入地為女孩普及相關知識。
也許孩子之前已經通過一些學習資源了解了人體,寶媽不妨根據孩子了解的程度,從身體的私密器官到生育的過程,一點一點為孩子普及,說的過程中觀察孩子的反應,不用一下子全部說完,根據孩子的接受程度來。
3、孩子的爸爸不用完全迴避
很多家庭裡,關於性教育,爸爸總是避而不談,完全交給媽媽。事實上,作為一個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員,爸爸也很有必要參與進來。寶媽給女兒解釋「月經」是怎麼回事的時候,爸爸也可以旁聽和補充,這不僅讓爸爸更加了解女人,懂得如何照顧女人,也保證當女兒詢問爸爸相關知識時,爸爸一問三不知。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寶媽寶爸要提前做好準備,怎麼說?使用那些輔助的素材?做好準備,就不會臨場慌亂。
我們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在合適的時間,給到孩子合適的教育,教會她們自己保護自己,是父母最重要的職責之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