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真集壇,眾聖臨軒,道教法事何以靈驗?詳解至關重要的核心內秘

2020-12-19 玄都玉京七寶玄臺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東漢道教由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的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三洞奉道科戒儀範》中云:「法師起,當經像,三拜,從南面向北向,上座左轉,向東叩齒,存思如法」。存思,又叫存想、存神,即默想諸神形象,是齋醮科儀中高功通神的重要法術。它是高功章奏達天庭的通道,也是神將收妖邪的威力所在。

道教認為建醮不懂存想,便無法溝通天尊、聖真,齋醮的目的就不能達到。高功通過存想,可使心誠意專,遙想出天界意境,化凡塵為神界,化己身為神靈本體,達到不可思議之神力。

道教科儀中的存想

東晉時期,存想修煉法術已十分流行,葛洪在《抱樸子內篇·地真》中論存想之法說:

「道術諸經,所思存念作,可以卻惡防身者,乃有數千法。如含景藏形,及守形無生、九變十二化、二十四生等,思見身中諸神,而內視令見之法,不可勝計,亦各有效也。」

道經說葛仙公在山中精思存想,一日感天上真人下降,授予仙公經法至道,開闡仙公濟度幽冥之心。道教認為人身體是小宇宙,體內諸神與大宇宙中的神相統一,存想即可召出體內諸神,派往大宇宙中執事。

唐代道士司馬承禎《天隱子》釋「存想」說:「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也是指閉目靜思身中諸神之存在和顯現的修煉法術。道教所謂守一存真,乃能通神,這是對道士修行的要求,說明修行存想是通神的重要方法。

存想作為內在的意念行為,廣泛運用於道教法術的各個方面,在齋醮活動中更離不開存想。高功法師通過存想,可使心誠意專,遙想出一派天界意境,化凡塵為神界,化己身為神靈本體。高功以存想之法溝通神人,具有不可思議之神力。

在各種齋醮科儀中,存想都是主壇高功與神靈溝通的主要手段。在齋醮科儀的許多儀節,高功法師都要運用存想。

壇儀中的存想

齋醮必須建壇,建壇有一定的法式規矩,可以稱為壇儀。壇場可用護欄界定,並供奉神真之像,設立靈幡儀仗,布置香案法器。但布置之初的壇場仍是凡間的,而通過法師的存想法術,卻可使壇場變為神靈之境。這種使壇場具有靈性的法術稱為「化壇」,法師的存想過程稱為「化壇存想」,即將凡境化成仙境。

齋醮化壇的目的是淨壇解穢。道教認為壇場是三景開光、五行布列、恢張萬範、升降陰陽之地,在建齋交通神真之前,要施法蕩滌壇場的氛穢。

敕壇須先在齋壇東南地戶上設劍、水、香案,地戶是天地之氣初生、凡間人物出入之處。此時法師的存想過程是:

1、冥目存想正一天師、經籍度三師在壇場西面。接著存想上仙蔽身大將軍唐宏,戴朱陽赤幘通天大冠,絳章丹衣,右執龍頭玉劍,左持金符。又存想上仙隱影大將軍葛雍,戴朱陽青幘通天大冠,絳紈丹衣,手持玉戟。存想上神藏形大將軍周武,戴朱陽赤幘通天之冠,絳章丹衣,手執玉陽之節。存想有破穢真官,身穿絳衣,乘九鳳吐火自南而來,四靈神君,法籙官將,一一分明。

2、法師啟白變神,步破穢鬥,存想北鬥七星覆己頭上,頭柄指前,不得遮耳目。然後握固、掐訣,先後存想肝心二炁,化形出立於前;肺腎二炁,化形出立於後。

3、最後存想諸神復化真炁,再還歸自己身中。經此存想化壇過程,齋醮之壇即成為神聖之壇。

道教淨壇有其思想意蘊,齋醮講究齋潔為先,誠明為本,因此建齋行道首先要蕩穢。法師要引三光之正氣,運九鳳之真精,策役萬神,吐納二炁,躡罡履鬥,結界禁壇。這種蕩穢禁壇的功用,小則清肅方維,大則淨明天地,敕嚴內外之儀,降格陽冥之聖。道教認為邪能幹正,非正氣則不能避邪;穢能敗真,非真炁則不能滌穢。齋醮淨壇的意義,旨在使正真生炁變化流行,使壇場成為萬境俱消、一塵不染的清淨之地。

正式建齋前要開啟變壇,此科儀也是通過存想來完成。

高功開啟變壇存想的內容是:存想所築三層法壇,化為天界的玉京山,太上三尊坐玉京山中,右虎左龍,千乘萬騎,群真眾聖,環侍簇擁。這時五帝兵馬及天地飛仙、神仙、真人,還有日月星宿、河海嶽瀆等兵馬,紛紛前來朝見太上三尊,各路神真依班排列,一時間盛況空前。

道教齋醮科儀中的存想,是對神仙世界的又一種追求形式。它的宗教意義是:經高功的存想,醮壇化為神仙境界的三清聖境,成為真實的神聖淨壇,高功的步、訣、念、唱,也儼然是與神靈的真實交通。

黃籙齋儀中的存想

唐代舉行黃籙齋,無論一日三朝,還是三日九朝,每朝科儀都有較為固定的儀格,形成程序化的儀範體系,其主要儀格是:

①入戶;②各禮師存念如法;③鳴法鼓二十四通;④發爐;⑤出官啟事;⑥各稱法位;⑦讀詞;⑧禮方懺悔;⑨命魔;⑩步虛;三啟三禮;重稱法位;發願;復爐;出戶。

在黃籙齋儀舉行過程中,高功法師有一系列存想的法術,此可以稱為升壇朝奏中的存想。

黃籙齋儀開始,在啟堂、入戶、上香之後,有稱為「各禮師存念如法」的存想科儀。據杜光庭《太上黃籙齋儀》卷一,此時法師存想的內容是:

存見太上三尊,乘空下降,左右龍虎,千乘萬騎,三界尊靈,群真侍衛,羅列在座,乃為弟子奏陳齋意。

次思經師侍太上之右,心拜三過,願師得仙道,我身升度。次思籍師,次思度師,願念如初夜法。次思青雲之氣,匝滿齋堂,青龍獅子,備守前後,仙童玉女,天仙、地仙、飛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九億萬騎,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

次思青炁從師肝中出,如雲直升,青龍獅子在青炁中,天仙、地仙、飛仙,五方五帝兵馬,匝覆齋主家大小之身。又思五臟五嶽,如初夜法。

以上是黃籙齋第一日清旦行道儀的存思。道教齋醮道場法事,有早、午、晚三朝科儀,早朝三清,午朝玉皇,晚朝青玄。清旦行道儀屬早朝,在寅時(凌晨三點至五點)舉行。高功首先存想太上三尊,此三尊又稱為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午朝和晚朝,高功仍先存想太上三尊在天寶臺中,次存自己上中下三丹田各有天尊。存想下田天尊乘白色雲輿升入中田,與中田天尊乘黃色雲輿入泥丸,會合上田天尊乘青色雲輿升出頂門,會合外三尊坐在天寶臺中。

接著存想天中左有三十六部尊經,右有玄中大法師,十真五帝,群仙侍衛,宛如大會朝真之儀。高功臨目(微開兩目),存見左右龍虎君,千乘萬騎,三界真靈,群仙衛真,羅列左右,高功為齋主奏陳齋意。再存想經、籍、度三師,然後發願念,願三師上登高仙,為齋主開度七祖父母,早登天堂,齋主名入仙籍,為真人。以下存想內容,就略有不同,據《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九說:

正中午時,當思赤氣從心而出,如雲之升,匝繞壇殿,朱雀白鶴,備守前後,仙童玉女,天仙地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以雲氣覆弟子居宅大小之身。

入夜戌時,當思白氣從肺而出,如雲之升,匝繞壇殿,白虎麒麟,備守四方,仙童玉女,天仙地仙,日月星宿,五帝兵馬,監齋直事,三界官屬,羅列左右,以雲氣覆弟子居宅大小之身。

又思五星、五嶽、五帝,備守身形,五藏之氣,仰升紛錯,冠覆一身,如在煙霧之中,金華映蓋,體作金色,先從肺出頂,後有圓光如日之象,照明十方,身中瞭然,盡見內外,然後修行妙觀,洞入虛玄。

五藏即五臟,指人身中心、肝、脾、腎、肺五臟腑。道教認為:神藏於心,魂藏於肝,志藏於脾,魄藏於肺,精藏於腎;五臟各有神守,心神稱丹元,肺神稱皓華,肝神稱龍禋,脾神稱常在,賢神稱玄冥。杜光庭《太上黃籙齋儀》中各種齋儀的開始,都有「各禮師存念如法」的儀格,黃籙齋的三日九朝行道,法師在開壇以後都要進行此番存想。

黃籙齋儀中「出官」的儀格,也是通過存想來完成。

出官是高功呼出身中真官吏兵,以向上天奏表。高功在出官時,要伴隨一存想過程。據《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九,高功出官時臨目存想內容是:

先存三清在頂,道德眾尊皆會於前,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在左右前後,己身長丈餘,遍體作金華之色。囟門朱戶闊開於頂上,真官吏兵皆從頂門出:虎賁將軍在 鼻,天丁力士在肩,狼吏在頸,直使在兩頰,天騶在兩臂,甲卒在手指,察奸鉤騎在腹,三將軍在心,科車赤符在臍,三官僕射在胃,罡風騎置在膝,驛馬上章在脛,收氣諸吏在背,二十四骨社邑君青衣在前,直使功曹,擎持章桉,一一分明。然後開目啟事畢,叩齒三通,咽液三過。

高功存想時須以炁合炁,以神合神,先存想體外三清尊神降臨頭頂,再存召出體內真官吏兵,從頭頂門而出,下至壇前羅列。身中五體真官吏兵,與名山洞府眾神真匯聚壇場,此時人神之間已經溝通,高功即可稟告奏事。

與此相類,醮儀中有一種捲簾儀,高功存想金闕寥陽殿內,隱隱群真侍衛,天帝降臨醮壇,坐天庭,卷珠簾,千真集靈臺,眾聖悉臨軒,完全是人間宮廷升殿議事的氣派!

據杜光庭《太上黃籙齋儀》,在舉行黃籙齋儀時,高功法師正式升壇至都門、地戶、天門,上三寶香、三捻香、方懺、命魔、三啟頌、復爐、出壇至玄師幕,在這些升壇啟告的儀格中,高功都要運用存想的法術。

上章儀式中的存想

上章是早期正一道的請禱方法,上章儀式主要用於消災度厄,是早期正一道重要的救濟手段。過去道眾遇有災厄疾病之事,即可赴天師道治,由祭酒為其請神奏章,向神靈乞恩求福。在道教的上章禮儀中,章表上達天庭,也靠法師的存想來完成。

《赤松子章歷》卷二載上章的存想過程說:

法師修齋設醮上章,儀式進行至上呈章文時,法師在章案前伏地,存想赤紅炁從自己心中出,扶搖上升天際,頃刻間已經歷百裡。赤紅炁路的兩邊,毫無暇翳遮掩,沿路多是寶樹。法師存想眼前日月黃道顯現,過了黃道五六裡,遙見紫雲隱約,來到紫雲中就能望見天門,把守天門的是元命真人唐、葛、周三將軍。

法師命諸侍衛留守天門之外,唯與周將軍(周武)及直使功曹、傳章玉童擎章表至闕門之下,向西謁見正一三天法師張道陵,稟告上章事由,然後隨天師從鳳凰閣門入宮。

須臾,一名仙童出殿,從傳章玉童手中接章表入殿稟告,仙童頃刻間出殿,引領諸人進殿謁見太上。太上著九色雲霞之帔,戴九德之冠,高坐天庭寶殿上,左右有二玄真人侍衛,太一神將章表送呈太上,太上閱視章表以後,太一神秉承太上旨意,在章表上簽署太清玉陛之號,寫下一「依」字,然後仙童收章表於右陛,分付日直曹官使心載。

於是法師拜辭太上,即刻退出宮門,又在闕門拜辭天師張道陵,然後同奏章真官返回人間奏章的壇場。經過以上存想的過程,法師從壇場起立,宣稱章表已上奏太上。

上章作為道教齋醮的一種形式,長期行用於道教醮壇。《太上濟度章赦》、《太上金書玉牒寶章儀》、《道門定製》及南宋以後的幾部大型科書,都收錄有章文及上章的科格,可以視為早期正一道上章 的傳承和流變。到了明代,道教的上章存想更為形象生動。

據明周思得《上清靈寶大成濟度金書》的記載,明代道教上章存想的過程是:

法師俯伏壇前,存想章中一行官將、三天承受玉女、運神會道功曹順序而出,有流金火鈴擲火在前。體內五體真官亦出,六甲使者居左,六丁使者居右,左官使者建節在前,右官使者持幢在後,諸官將使者儀仗森列。

法師再存想自己身中出金光道炁,布滿天上地下四方,惟體內丹元真人安坐絳宮,隨即轉地軸,升紫雲車,自下丹田上升。丹元真人乘車徑直上十二重樓,登泥丸五色雲中,諸神引導丹元真人至罡風界,有神吏乘馬執仗,在前領兵開道。這時法師用左手劃罡風符,開導雲氣蓊鬱,如此旋迴九次,存想已出罡風世界。此後法師進入星界,只見黃道猶如長虹橫截,黃道兩邊的玉樹,在香風中琳琅振響,四方寶雲中各有宮殿,這就是各星府所在。

在神馳飛越的須臾之間,法師已扶搖直上九萬裡,依稀看見紫雲隱隱、紅霧絲絲的天宮。法師至三天門下車,留下侍從官吏,止帶金童玉女進宮,法師捧章初登第一陽精門,此門由周將軍守衛,法師揖告進章之意,周將軍允許放行。法師又依次通過葛將軍守衛的第二洞華門,唐將軍守衛的第三正陽門。這時法師遙看金闕玉京,金碧輝煌,紅雲紫霧,崇樓邃閣,內外威神,守衛甚嚴。

法師存想先至青龍宮,啟告太一玄生帝君,又南至鳳凰閣,啟告道德眾尊,然後西至少昊金樓,啟告正一天師、三師君,諸真允準法師奏章。於是法師隨諸真一同進殿,這時真人捧章,列聖引領,直至玉階,俯伏丹墀之下,密奏章詞。法師存想元始天尊放萬道金光,有慈祥喜悅之意,元始天尊命身邊青衣真人取筆,在章後面籤署一「依」字,並將章文交付有司施行。這時法師存想自己處於定中之定、玄中之玄的清淨境界。

法師拜辭元始天尊,回到三天門,等候的官吏知道章文已經上呈,個個歡喜踴躍。這時法師叩齒三十六通,用鼻引清炁,存想仙官從頂門而入,百神先後歸體,至此,上章存想完滿結束。

燈儀中的存想

道教的燈儀也要運用存想。燈壇要法天象地布置燈燭,上法日月星辰之懸象,下布八卦九宮之方隅,以交接陽光,開明幽暗,使亡魂乘光得以救度。但僅有法燈的象徵意義還不夠,科儀中最關鍵的是高功存想的作用。

道教認為真師內修日、月、星三光以成道,外運三光以為符,天得三光而長久,人從三光而登真,降三光之慧照,可以洞開幽冥。有道行的真師,能夠以己身之三光,合在天之三光,在燈壇存想施法,以照徹幽暗,破獄度人。

在三途五苦輪燈儀中,高功存想的內容是:存想太乙救苦天尊垂玉珠流光,下降五色雲霞,照燭三途,開明五道。高功又存想己身金光煥明幽暗,於是請滅三屍,飛度五戶,遍灑法水,皆如天人之境。

道教的血湖燈儀,是宋代黃籙破獄燈儀中的一類,專門用於救度女性亡靈。那些產死婦女沉淪於血湖中,血湖陰森恐怖,亡魂苦不可言。血湖燈儀中法師以自己身體為比照,存想的內容是:

存想過頸以上就是天宮,愈上則福力愈大,天宮也就愈高;兩腎之下為酆都地獄,愈下者則罪業愈重,地獄也就愈深。高功存想太乙救苦天尊放大光明,遍照一切幽暗,下破血湖為蓮花池,血湖地獄一一分明,眾亡魂在法燈照耀下,全部出離地獄。血湖燈儀破獄的思想意蘊,就是高功運身中陽光,混合齋壇燈光,上接九天之陽光,以遍照三界九幽,使光明輝耀天地,墜入幽冥之亡魂即可乘光而超出。

黃籙燈儀最精彩的是破獄,而道教的破獄之法,高功應當先破自己之獄。即要破重陰之下的九獄,高功須先破身中之九獄,若不能破身中九獄,就不能以真炁破冥曹幽獄。高功從早至晚,要調平其炁, 安定心神,使真炁內養,流充全身,運一炁入九曲迴腸之獄,致使萬穢俱消,善境隨念而現。

高功在身定之中,密運我造化親奉慈尊放大光明,直透九地之下,盡化地獄為大光明之境,然後方可赴燈壇行法。在燈儀的演示中,隨著救度亡魂法事的進行,高功先後有一系列的存想。首先,高功與道眾俯伏壇前,跪奏三清,這時高功的存想過程是:

存想赤天中真人上升泥丸宮,向元始天尊面奏破獄之事。元始天尊坐五色獅子之座,有眾真侍衛,布五色祥光,眉間放白玉毫光,下映燈光,照耀天地。真人奏告以後,辭別元始天尊,還歸絳宮。當道眾吟偈完畢,高功開始請光,並以符燭付侍燈法師。此時高功存想的內容是:

存想元始天尊身邊玉童執九節杖,此杖好似金玉所造,形狀猶如虯龍,杖身祥光迸耀。九節杖頭懸掛符幡,幡中有五色神光下映。

當宣咒完畢時,高功向元始天尊請授策杖,得到元始天尊賜九節杖,然後吟偈一首,以策杖付侍香法師。此後高功上香,變身為太乙救苦天尊,步九鳳罡,兩手掐玉清訣。這時高功存想的內容是:

存想身體中靈寶祖炁內光結成一粒寶珠,直下九幽,自大小腸九曲下尾閭穴,然後過夾脊雙關,上升泥丸宮,在項上顯現圓象。此時高功寶珠發出光明,照耀天地,洞 徹表裡,萬聖千真,浮空而來,進入寶珠之內,宛如聽法之狀。然後存想乘天尊道炁陽光,地獄已被照破,陰霾昏蒙被一掃而光。

燈儀的高潮是開始破獄,高功念破獄咒語以後,又運用存想法術:存想自身成為天尊,存想空中太乙救苦天尊化身百億,個個眉間都放出白玉毫光。

然後高功提起靈寶策杖,上接慈光,垂下慈光入獄,一線慈光照破幽暗。高功用靈寶策杖擊地三下,虛書「敕出」二字,劃破獄形。此時地獄已被打破,高功隨手將策杖調轉,將符幡垂下,存想金光萬道,高功三運幡轉,引領幽魂出獄。

從黃籙燈儀的演習過程,可見燈儀中高功的存想,是破獄度人的重要法術。

在整個齋醮中,壇場布置、音樂、誦經、念咒及形體動作都是外在的,而存想卻是法師的內在體驗,是更高層次的溝通神靈的途徑。

東極青華大帝也稱為太乙救苦天尊,另有稱「尋聲救苦天尊」、「太一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等號,簡稱救苦天尊。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與南極長生大帝玉清真王同為玉皇上帝的左右侍者。經中有稱之為:「玉清應化身」即是雲其乃玉清元始天尊以九陽之精秘密所化的應化身。道教中治理統治地獄另還有紫微大帝在幽冥化身的北陰酆都大帝,而太乙救苦天尊主救度。各宗教中認為業果是最難消除與阻斷的,佛教中就有神通敵不過業力之說。但太乙救苦天尊卻可以將業果與地獄業力的象徵血湖化為蓮池,座下九頭獅子一聲吼,能夠打開九幽地獄的大門,也就是地獄的最深層。與大慧真人、救苦真人合稱東方三聖。

太乙救苦天尊,簡稱太乙天尊或救苦天尊,是道教尊神,又稱青玄大帝、青華大帝、尋聲救苦天尊等,太一天尊是自然天神,太乙救苦天尊在「八月初八」人間初次降現。道教經典記太乙救苦天尊居「東方青華長樂世界」妙嚴宮(「嚴」或作「巖」),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對於積德行善、曉道明玄而功德圓滿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亦能「乘九獅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其登天成仙 《上清靈寶大法卷之十》曰:「東極青玄左府,長生保命左府,太一元生左府,太一神局。已上乃東極青玄四司,太一天尊所主,凡濟度幽明並屬之。」

太乙救苦天尊即太乙或「一」,救苦天尊,又稱「尋聲救苦天尊」。是天界專門拯救不幸墮入地獄之人的大神,受苦難者只要祈禱或呼喊天尊之名,就能得到救助。《道教靈驗記》描繪天尊的形象稱:端坐於九色蓮花座,周圍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金童玉女侍衛在其身旁。道經稱「太一總領群司,為眾神之王」,「上鎮三清,下鎮人身」、「主諸天地」。

《太一元真保命長生經》乃天尊為諸仙所說,謂修此可保命長生。《太一救苦天尊說拔渡血湖寶懺》為天尊所傳授,可使血湖中罪魂皆脫離苦趣,得見光明。又《青玄濟煉鐵鑵施自全集》稱他:身騎九頭獅子,手持楊柳灑瓊漿以救苦度亡,「東極青華妙嚴宮,紫霧霞光徹太空;千朵蓮花映寶座,九頭獅子出雲中;南極丹臺開寶笈,北都玄禁破羅豐;唯願垂光來救苦,眾等稽首禮慈窖;施食功德不思議,孤魂滯魄早超生」。另外,太乙神誓願救度一切眾生,又應化於十方,化號為濟度人鬼的十方救苦天尊。救度群生,故受到人們的廣泛信仰和崇拜。

東極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身著霞衣,「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端坐於七寶芳騫林中的九色蓮花寶座上,身下一九頭青獅口吐焰,簇擁寶座。天尊天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眾多仙真、力士、金剛、神王、金童、玉女侍衛身旁。也有手持水盂、楊枝,足躡蓮花,圓光照耀等相顯現。 由於他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尋聲赴感,救苦救難,每月三、九日降臨人間,普救眾生。人類在危難之時,只要念誦天尊聖號,天尊即隨聲赴感,前往解救。

故而在信徒心目中也有極為深厚的信仰基礎,尤其在道教的度亡齋醮科儀上,法師不論使用何種科書,無一不請天尊加持。這是由於天尊廣大久遠的大願力,發起悲心度一切不幸墮入地獄的亡魂所致。天尊久居青華長樂界(類似於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屬於天尊所獨創的東方淨土),東極妙嚴宮,統領青玄左府一切真仙,掌握三界救苦之事(仙界長生、人間救苦、冥界度亡)。

不但能普度亡者,亦能救護生者,恩澤眾生。為了普度眾生,他有很多的化身,最著名的是化為「十方救苦天尊」。元始天尊在經會中贊言:最尊最貴,最聖最靈。太乙救苦天尊九陽之精所化,出於始青之炁,是先天之靈,因為慈悲心故,哀憫一切眾生,於無始劫前便遍周救苦救難。實為身兼「道教觀音」、「道教地藏 」兩重神格的大慈尊 。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化身無數,廣救一切生靈。

太乙救苦天尊誓願救度一切眾生,並且具有天界考核群仙、人界尋聲救苦、冥界救拔亡魂的三重功能。在《道教靈驗記》中,記錄了不少太乙救苦天尊顯聖的事跡。

太乙救苦天尊與朱陵度命天尊、黃華蕩形天尊,合稱為「三救苦天尊」。三救苦天尊與度人無量天尊葛玄仙翁、玄風永振天尊薩守堅仙翁,則並稱為「五救苦」。每逢啟建各種黃籙科儀、冥陽兩利的場品時,都必須奉請以太乙救苦天尊為首的聖班降臨齋壇,方能正式行法,足見太乙救苦天尊的職司及尊貴。

相關焦點

  • 道教法事,你了解多少?
    這就是道教的齋醮科儀,俗稱「道場」,謂之「依科演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道教法事。 道場——是指道教宮觀中道士設壇作法、上章奏表的一種宗教法事活動儀式,也是道教教義文化活動最主要的組成部分。道場有兩種含義:(一)凡是修宮建廟,設壇演道渡人的道教活動場所都可以稱之為道場,是廣義的一種。(二)宮觀專門擇日立壇演行法事,祈福迎祥的宗教文化儀式活動稱之為道場。為狹義的一種。
  • 道教咒語中的顯咒與秘咒
    顯咒與秘咒,是道教咒語的兩大種類。所謂「秘咒」,是指從字面上難以理解的一類咒語,如各種隱語梵音。
  • 法事做完沒效果,你的錢是不是白花了?
    本文摘自道教祖庭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自媒體,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一、法事為什麼要收法金?現在很多善信在遭遇一些不順之事、運氣不佳的時候,都會想到通過道教法事來尋求提升和改變,祈求以神靈之力幫助我們消災解厄,實現心願。在參加法事道場時,都會收取相應的法金,有的人覺得廟裡做場法事付出的並不多,為什麼要規定收多少錢?為什麼不把門檻設低一些,讓更多的人都有機會參與呢?
  • 拜太歲攻略 |《2020庚子年犯太歲詳解》內附化解方法!
    那麼,為何道教的化解太歲非常靈驗?我們就道教祖庭天師府往年化解太歲的方案,來和大家一一剖析,以此揭開化解太歲的這層神秘面紗。天師府歷年的順星拜太歲法會均從臘月二十三開始,期間有眾多場次供大家選擇。▲▲▲高功法師行科設醮▲▲▲眾所周知,祈禳齋醮是道教法事的核心。從道教的科儀規制上,禮謝己亥年(2019)太歲在先,迎請庚子年(2020)太歲在後。如未行禮謝舊歲科儀,就過早拜新年太歲,則齋醮法度不合規,恐遭神譴。
  • 嗣漢天師府道教科儀法事
    千年道教祖庭, 三界仙靈都會。天師金科演教,玄門萬法歸宗。天師府的科儀法事探密道友們對天師道的法事非常感興趣,但是往往不解其中奧秘,現在小編對道教法事作一個簡單的闡述,希望給各位道友、善信稍稍解惑。一場完整的科儀法事由壇場設置、器物布置、誦經拜懺、踏罡步鬥、掐訣念咒等步驟組成,其中道士是串連這些步驟的主線。現以嗣漢天師府天師殿壇場設置為例,相應進行解說,有不足之處還請大家指正。
  • 【走進道教】聊聊道教科儀法事中的「上表」
    實際上,這個過程,也就是道教科儀法事中常見的「上表」。 「上表」,也稱為「進表」、「打表」等,那個四四方方的紙筒叫做表筒,裡面寫滿字的紙就是道教疏文,又稱文疏。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上表」就是道長們憑內修外煉等將信眾所祈求之事稟告給上天,而表筒就仿佛是公文袋,那張文疏也就是公文。
  • 《2019己亥年犯太歲詳解》內附化解方法!
    但就從法理、教義以及歷年解決問題的實際效果來看,道教的化解太歲解決方案無疑是最正宗,而且最見成效的。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提出過太歲是道教的獨有尊神,所以用非道教的方式進行化解,幾乎沒有勝算的可能。
  • 高清獨家:詳解道教聖壇——欽安殿的十二雷將神像畫
    在道教正一派法事中,通常在祈雨、拜鬥的道場中召請張天君臨壇助道,又稱張使者。西次間北壁神像畫西次間北壁神像畫詳解辛天君,西次間由東向西首位,名漢臣,為神霄雷霆三帥之二道經中稱之為「雷霆正令都督尚書辛天君」。據《先天一炁火雷張使者祈禱大法》記載:「戴牛耳幞頭,朱發鐵面,銀牙如劍,披翠雲裘,皂靴,左手執雷簿,右手執雷筆,上有火光。」
  • 超度法事淺談
    超度是一種宗教法事,這種法事佛教道教都有,佛教的超度方法比較普及,而道教的超度比較隱秘,所以本人得以熟悉佛教超度法本。佛教的超度法門出自一本經巜佛說阿彌陀佛經》經中佛講,距此娑婆世界之西方極遠之地有世界名日極樂,其國美妙異常無有眾苦,而且其國眾生均為蓮花化生。
  • 道教舉行法事的具體步驟,每一步都有特殊含義
    道教舉行法事程序主要有:早課、開壇、請水、蕩穢、祀灶、請聖、揚幡、祝壽、慶賀、真武祖師大表、誦三官經、誦祖師經、禮鬥、回向、超度、落幡、送神。蕩穢反映了道教驅邪向正,熱愛美好事物的思想。 「祀灶」又稱祭灶,通過法師在做法事過程中高功提綱,經師念祝,向「一切與灶有關的真宰神君」表達供養之意,祈禱灶神驅不正之鬼神,掃灶中之疵癘,監督廚庭,使齋供俱潔淨,從而給施主下保平安,賜福消災。 祀灶體現了道教勤儉節約,講究衛生,愛惜糧食的美好風尚。
  • 道教:齋醮法事盛行的歷史時期
    道教的齋醮科儀盛行於唐、宋、元、明各朝。為求自身的福壽和國家的太平,帝王對齋醮法事格外垂青。唐太宗即位之初,就敕命著名道士李含光建茅山壇宇,為國齋醮。武則天執政時期,多次敕命舉行金籙齋會和投龍簡儀式,為武周政權拜天謝過,鎮安社稷。
  • 「道教法器」道教法器種類
    道教法器是中華道教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自漢代道教之出現、中經盛唐、直到近代,上至朝廷巨室的齋醮,下及民間百姓的道場,舉凡各種道教科儀或法事活動,大都可以看到道教法器的蹤影
  • 一個靈驗故事告訴你答案
    過年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也是最快樂的時候,期間充滿了與道教人物誕辰有關的神仙傳說和風俗習慣。過年期間,民間會有「謝太歲」「拜太歲」的活動,均在道觀舉行。「犯太歲」的人一般都要在那一年到廟裡來「拜太歲」,參加道教的法會;通過高功法師的宗教儀式,可以得到與神靈的溝通,神靈便會賜福於參拜者。有些往年一直到現場參加法會的信眾,經常會提出這樣的疑問:不到現場參加的法事能靈驗嗎?
  • 為何道教超度更靈驗?
    在道教而言,超度就是通過法師自己內在的內煉,連接祖師或者道教神仙,把沉淪在陰間的亡魂或者還滯留在人間的亡魂救拔出來,然後通過神仙接引,希望亡魂早登東方青華極樂世。道教超度一般供奉的主神為太乙救苦天尊。 道教的超度,也叫鍊度。鍊度是什麼呢?就是高功法師通過自身之水火,來煉化亡魂。以心為火,腎為水。
  • 東武當唐梓山道教高功法師班祈福迎祥消災去厄,據說是很靈驗的
    在道教中,玉皇大帝是人間信仰中的眾神之最,道教形成了一系列與玉皇有關的儀式,道門中泛稱玉皇科儀。這些科儀把玉皇大帝神格具象化,是信眾與玉皇之間由宗教想像所確立的關係的形象展示,是對玉皇大帝崇拜方式的一種程式化。法事開始後,在眾經師吟唱優美舒緩的道教經韻中,高功法師手執朝板和香依次在罡毯上腳踏輕盈罡步,行三寶罡法,完成整個法事程次過程。
  • 道教法器種類
    道教法器是中華道教最重要的組成部 分,自漢代道教之出現、中經盛唐、直到近代,上至朝廷巨室的齋醮,下及民間百姓的道場 ,舉凡各種道教科儀或法事活動,大都可以看到道教法器的蹤影。凡舉行齋蘸法會,修眞護 身,通靈達神,驅邪伏魔,鍊度濟人等道教科儀與宗教活動中,都必須使用,故歷來為道教 中人所重視。一些道門中人在回憶昔日大型法事活動時,常常談到名目繁多的法器,尤其是 法印名目眾多,數量也最大,多到需要使用籮筐來放置。就道教法器而言,通常所使用者, 不出劍、印、尺、令,是行法時之必要道具之一。
  • 請人做法事為何不靈驗?
    做法事不靈驗有幾種情況:法師這職業是需要有師承的,也就是傳承力。道教道士需要傳度、奏職,民間法師需要拋牌過印,就是由自己的授業恩師把這個行法弟子的姓名、八字等信息秉明祖師,請祖師扶持行法弟子千叫千應萬叫萬靈,並且要給行法弟子分兵撥將、招兵買馬,讓兵馬聽從行法弟子號召和調遣,正所謂「兵隨將轉、將隨令行」,這樣行法弟子在行法過程中才能得心應手、大顯威靈。
  • 除了道教4大名山外,還有這6大的道教著名聖地,據說很靈驗
    在中國歷史上,道教、儒家和佛教長期共存,一起推動中華文明前進。除了我們常提到的道教4大名山之外,還有這6大的道教著名聖地,據說許願很靈驗。1、終南山終南山又名太乙山,是道教全真派發祥地,自尹喜草創樓觀後,終南山經過多次修建:秦始皇築廟祀老子,漢武帝建老子祠。李唐王朝奉道教始祖老子為聖祖,修建規模宏大的宗聖宮。
  • 道教的符籙文化
    在中國道教發展史上,有許多關於畫符避災、符水治病的故事和傳說。東漢末張角用符水治病傳太平道,「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除此之外,天師後裔還用所謂「木葉」、「鐵券」等來治病防 災。如第十九代張天師張修用一種木質符籙給人治病並治癒。書符作籙雖然主要是道教法式、齋醮科儀的內容,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宗教崇拜性,但其起源、功能、方法和過程都蘊含著道教「道法自然」的思想。
  • 創造世界的元始之音:道教咒語中的顯咒與秘咒
    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顯咒與秘咒,是道教咒語的兩大種類。所謂「秘咒」,是指從字面上難以理解的一類咒語,如各種隱語梵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