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長選戰前瞻

2021-02-13 海峽青年評論

本文首發於《兩岸視點》

臺灣明年底就將迎來縣市長換屆選舉,「六都市長」是其中重中之重,2014年才改制的桃園市更是兵家必爭之地。相較於民進黨定於一尊,國民黨無人能戰。民進黨籍現任市長鄭文燦滿意度近7成,民進黨中央分析後認為,桃園市長選情相對單純,鄭文燦可以順利連任。

 

鄭文燦馴服桃園市藍綠勢力

 

民進黨在桃園派系混雜、缺乏統一領導人,傳統上傾向於國民黨的宗親、客家勢力在本地稱雄。號稱「黨內孤鳥」的兩位重要前輩許信良、呂秀蓮都擔任過桃園縣長,民進黨派系複雜化情況由此可見一斑。鄭文燦手段柔和、善於與其他派系溝通,勤跑基層、注重與選民「搏感情」,至少是增加出現頻率使選民有感。加之桃園沒有獨擋一面的人物,獲得蔡英文力挺的鄭文燦成為桃園綠營的領頭羊。鄭文燦當選後,手握行政資源、懂得與派系分享權力,民進黨又有一致對外的風氣,使得泛綠陣營團結在鄭文燦周圍。

 

鄭文燦執政時期桃園的「綠化」速度遠超許信良、呂秀蓮,針對國民黨最擅長的「組織戰」,鄭文燦也搞起黨政合一的模式予以對抗。桃園市政府的基層座談會,常常由桃園市黨部主辦。諸多縣市對蔡英文當局的政見說明會較為敷衍,鄭文燦卻認真邀請黨政人士赴基層密集舉辦座談會。作為未兼任黨務主管的行政首長,鄭文燦在各市轄區聘用年輕人擔任黨務專員,搭配各級民代的服務處形成綿密的綠營選舉動員網絡。9月開始,民進黨桃園市黨部討論各區議員提名,預計於明年三月開辦初選,鄭文燦之前著力培養的年輕人曝出離職潮,轉戰議員、力圖翻轉藍大綠小的市議會格局不言而喻。

 

鄭文燦上任後,面對藍大於綠的基本盤和市議會,大舉建設讓選民有感「政府效能」,同時使得藍綠政客都從中分一杯羹。他甚至在主持建設動工典禮時說,臺北已經負債2500億元新臺幣,桃園才負債100多億,「我們應該放大建設能量,要不然我們負債愈少,補助會愈少」。9月中旬,前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統計,從2014年12月底到2017年9月初,媒體報導「六都市長」剪彩次數,鄭文燦以313次居首,比排名第二的林佳龍多三分之一。鄭文燦時常參加各種剪彩、致辭與落成儀式,增加基層選民眼中的存在感,比如桃園圖書館區級分館上梁典禮、區級公園崖線步道啟用典禮、區級衛生所整建落成、中壢區人口突破40萬慶祝活動。未見諸媒體的村裡基層建設就更加繁多,每次市長出席的行政費用也是一大筆公帑。客觀原因是,桃園改制後,鄉鎮市廢除,各種建設由桃園市政府統一負責,市長主持各種建設典禮的機會也就更多。此外,鄭文燦還爭取舉辦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相撲比賽等,讓選民覺得「市長有在做事」。

 

與之同時,鄭文燦在施政上不特意強調政黨色彩,先緊抓裡長,然後是市議員,以不分黨派為旗號博取中間選民和淺藍選民的歡心。在各級民進黨人開始大肆「去中國化」之時,鄭文燦比較強調「全民色彩」,淡化意識形態。比如,有民進黨人點名將桃園市政府入口的蔣介石銅像搬離,鄭文燦不僅未搬離,同時進行保養,這明顯能獲得泛藍民眾的好感。

 

對於「藍營鐵票」,鄭文燦也以勤跑、分資源的方式解決。例如由國民黨老兵及其家屬組成的榮民之家,經常在節日舉辦聯歡,鄭文燦連續多年出席,在增加泛藍民眾知名度的同時也在增加好感度。上任伊始,鄭文燦行程排滿,號稱「鐵人行程」,「把每天都當做選舉在跑」,國民黨執政時三月才去一次的宮廟,鄭文燦一月去三次。鄭文燦對於各種要求「要五毛給五元」,「知道你是國民黨,錢特別給多些」,「拼命花錢」,贏得基層很大好感。即使面對國民黨對手,鄭文燦也能博得藍營支持者的滿堂喝彩。7月20日,國民黨桃園市黨部主委楊敏盛旗下醫療體系舉行院慶,鄭文燦應邀出席。鄭文燦針對臺當局將停約該院外科住院部一年或者敏盛醫院繳納1.5億元新臺幣罰金,明確表示將「代為反映」,不會「空口白說」,也認為制度需要檢討,此話一出,滿堂喝彩。挺藍基層現在已經動搖,國民黨不管派誰選市長,票源回歸國民黨都不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更加困難。馬英九的「國策顧問」李震淮就十分肯定鄭文燦的執政表現,公開「支持繼續連任四年」。

 

截至今年5月底,全臺「新住民(大陸籍配偶、東南亞務工人員)」人口約52萬人,桃園「新住民」人口約佔總數的11%,來自大陸及港澳的人口共計3.66萬,略多於東南亞的2.10萬。桃園是「新住民」的聚集區,不少人選擇變更為臺灣戶籍。這成為選民的重要來源,也是新的票源。鄭文燦常常出席「新住民」場合,將桃園車站前的黃金地段轉型為「新住民文化會館」,成立「新住民委員會」以表現出對陸配、東南亞配偶的重視;成立「新住民聯合服務中心」等等。

除了「新住民」,鄭文燦對於「原住民」的挖角也是不遺餘力。鄭文燦上任後,安排谷辣斯擔任原民局長,後來谷辣斯擔任民進黨不分區,積極為桃園原住民爭取資源,鄭文燦隨之搭配行政人員進駐部落,進駐原住民生活照顧,強化他們對民進黨的認同。

 

鄭文燦所屬的民進黨新潮流系,原本有「南流」與「北流」之分,北流以鄭文燦為龍頭,南流則以陳菊、賴清德為核心,如今賴清德北上接任、陳菊意欲退休,鄭文燦身兼新潮流總召,「南流」、「北流」進一步合流,加上蔡英文一直很信任鄭文燦,鄭文燦在綠營中生代中實力最強、前景也最被看好。

 

國民黨桃園大將折損殆盡

 

洪秀柱擔任國民黨主席時,桃園市黨部主委無人接任,洪接受副手詹啟賢建議,由醫界大佬楊敏盛擔任。吳敦義接任黨主席後推動黨部主委直選,桃園市也僅有楊敏盛一人領表。考慮到楊在黨主席競選中力挺詹啟賢、吳敦義上任後並未將桃園列為重點戰區,地方黨部與中央黨部的嫌隙可能影響到桃園市長選舉。被媒體點名的國民黨籍議員魯明哲就坦言「自己不是吳(敦義)人馬」,甚難參選。

 

2014年選舉時,國民黨籍縣長吳志揚領先民進黨人鄭文燦民調約10%、區域六位「立委」也全為國民黨籍,曾任桃園縣長的新北市長朱立倫聲勢正高、對桃園產生外溢效應,原本預期吳志揚拿下桃園不成問題,選舉結果卻是小敗於鄭文燦,吳家三代擔任縣長的傳奇也遭終結。吳志揚卸任後,耕耘地方的動作並不明顯,投身體育運動,並有相當成效。後來在2016年選舉時獲提名擔任不分區,但存在感並不高。桃園市議會所作網絡調查顯示,7位藍營候選人中,吳志揚名列第一,但也沒有拿下桃園的把握。在媒體採訪時,吳志揚也並未確認將要參選,從他卸任後的動作來看,並沒有做好參選的準備。

 

有「奶油小生」之稱的前「立委」孫大千被視為另一位有力候選人,但在「立委」連任時敗北,不具參選的政治資本。在2016年選舉中,地方派系出身的陳根德、親朱立倫的廖正井、宗親實力為後援的楊麗環也未能連任,只剩下慘勝的陳學聖以及地方色彩濃厚的呂玉玲,「立委」席次也從「六席全藍」翻轉為了「藍二綠三親綠一(無黨籍的趙正宇加入民進黨團運作)」。仔細分析,2016年國民黨內鬥不斷,甚至連候選人都遭遇撤換;副手人選引發爭議,「炒軍宅」引發深藍聚居的桃園部分區域反彈;不分區名單向地方派系妥協、深藍代表性不足等等,都成為國民黨敗選的內部因素。從外部來看,社會氛圍於國民黨不利,國民黨也無招架之力;在野勢力整合完備,親民黨、民進黨等共同支持無黨籍趙正宇;鄭文燦默默耕耘,整合泛綠眾多派系,分化拉攏藍營樁腳為己所用也是國民黨敗選的重大原因。選前爆發的「周子瑜事件」,選後泛藍媒體調查約有50萬人因之投票,使得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減少一席,泛藍聚居的桃園區域「立委」減少兩席,既讓國民黨喪失了三分之一的「否決門檻」,也讓國民黨在桃園的候選人過多損耗,造成如今無人能戰的困境。

 

在國民黨桃園市議會黨團所作候選人調查中,5人為當地民代或者曾任公職,僅前組發會主委蘇俊賓、花蓮縣長傅崐萁沒有直接淵源,其中緣由也好理解。蘇俊賓的成名作是空降臺南參選「立委」,僅小輸民進黨候選人,本來宣誓選舉結束後紮根臺南,後被黨中央召回臺北。此後,但凡國民黨在地方選舉無人參選,都有人點名蘇俊賓「空降」,但蘇俊賓自從臺南選舉後未能紮根多受批評。如今桃園藍營群龍無首、勢力混雜,蘇俊賓是否願意再次選舉、是否有能力整合藍營都是未知數。傅崐萁的妻子徐榛蔚是桃園人,因此是「桃園女婿」。徐在中常委選舉開出高票傳聞有桃園市議會的奧援,地方勢力似有站隊傾向。徐的已故父親也是派系大佬擔任過1996至2004年全臺性選舉中國民黨候選人桃園競選主委,徐家在桃園的影響力雖然減弱但骨架仍在,傅崐萁若到桃園參選,將會颳起旋風,但目前看不到參選跡象。

 

桃園市長選舉的前景觀察

 

民進黨前「立委」許國泰就很看好國民黨選情,他認為民進黨上臺才一年多就「崩盤」,原因在於失去民心,桃園市長鄭文燦現在看起來民調還不錯,但國民黨仍有八成機率贏回桃園,關鍵就是蔡當局失去民心。但胞兄、前主席許信良的觀點與之相反,認為蔡英文的民調不會影響到地方首長。賴清德出任「閣揆」後,民進黨「枯木逢春」,考慮到賴清德執行能力強、善於選舉,未來國民黨在桃園將會面臨更加困難的局勢。

 

對於民進黨來說,市長職位如同探囊取物,市議員選舉則是執政四年的試金石,也是檢驗鄭文燦政績的關鍵所在。國民黨目前仍然沒有足夠有力的市長候選人,保住市議會過半席次則是最低目標。從鄭文燦上任兩年後六席區域「立委」由全藍變成藍二綠四來看,國民黨的市議員選舉也未必能如願達成。

覺得不錯,打賞一下



相關焦點

  • 江啟臣將選2022桃園市長?藍營目前已有明確表態人選
    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說,迎戰2022縣市長選戰,國民黨內有意角逐桃園市長者眾,黨內也傳出要勸進黨主席江啟臣親徵。江日前受訪表示,桃園已有黨內同志在準備,「我現在是臺中市的『立委』」,還開玩笑說,「是清蒸(親徵)還是紅燒?我比較喜歡紅燒」。
  • 前「藍委」談國民黨2022縣市長選戰:拿下臺北桃園就大勝
    日前,國民黨在高雄市長補選中吞下大敗。為避免國民黨再敗2022縣市長選戰,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王鴻薇8月20日邀請前「藍委」蔡正元一同討論國民黨要如何布局2022。蔡正元分析,國民黨有15個執政縣市,除了苗慄和南投因做滿兩屆不能連任外,其餘大部分縣市長都是新任,且這些欲求連任的縣市長,都有主場優勢,看起來都很受中間選民青睞,也太大無瑕疵,所以要挑戰並不容易,因此對選情持樂觀看法。蔡正元直言,民進黨在新北市、宜蘭縣、花蓮縣、南投縣都找不到可以和國民黨競爭的對手,民進黨也為此著急。
  • 傅昆萁宣布不參選桃園市長
    華夏經緯網7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傅昆萁宣布不參選桃園市長!「誠摰呼籲集中所有力量,支持陳學聖,支持楊敏盛!」外傅花蓮縣長傅昆萁將投入桃園市長選局,23日上午記者會中,他給了明確的答案。    據報導,傅昆萁指出,這段期間桃園各界對他厚愛和疼惜,希望他能把在花蓮3屆「立委」、9年縣長,九連霸5星級長的經驗帶到桃園分享,桃園是「六都」最有機會發展成為國際化城市,有旺盛生命力和發展潛力,因而非常多桃園的鄉親鼓勵他,在這裡,他城摰地感恩桃園鄉親。
  • 綠營爆2022雙北市長及桃園市長人選
    陳時中(左)、鄭文燦@銳看臺灣報導 民進黨備戰臺灣2022縣市長選舉,傳出桃園市長鄭文燦被思考參選臺北市長,衛福機構負責人陳時中選新北市長,分別出戰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新北市長侯友宜,而新竹市長林智堅則是鄭文燦屬意接棒選桃園市長的人選。
  • 競逐百裡侯 陳學聖:桃園需要做事的市長
    國民黨桃園市長參選人陳學聖,年底將與現任民進黨籍桃園市長鄭文燦一爭市長寶座。陳學聖說,參選除了要為國民黨打贏選戰,也要告訴桃園市民,他們需要的是能「做事」的市長,而不是做公關的市長。    國民黨桃園市黨部3月28日公布了桃園市長初選民調,最終由現任「立法委員」陳學聖打敗前「立委」楊麗環以及市議員魯明哲,代表國民黨角逐桃園市百裡侯的寶座。    陳學聖告訴記者,自己與鄭文燦有許多相似處,兩人都是建中、臺大畢業,系出同門,思維、路線、觀點都差不多,但兩人最大的差異在於鄭文燦是在做「公關」,自己則是在做事「差別就在這裡」。
  • 嘉義市長選戰前瞻:選情極度詭譎
    嘉義市選舉有多個慣例,如今被一一打破:以往的市長皆由女性擔任,現任民進黨籍市長涂醒哲是第一位男性市長;以往的市長大多為無黨籍,國民黨籍前市長黃敏惠是第一位以藍營身份當選的市長,同時也是第一位非無黨籍身份當選的市長。 本屆市長選戰中,兩位打破記錄的前後任市長黃敏惠、涂醒哲分別位列藍綠政黨候選人,因而有很大看點。
  • 國民黨2018縣市長選舉前瞻
    為尋求止跌再起,黨中央對形同蔡英文當局「期中考」的2018縣市長選舉,已悄悄提前展開布局。國民黨秘書長莫天虎表示,最大目標就是守住新北,拿回臺北、桃園與臺中的執政權。下圖第一排為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與副主席詹啟賢、胡志強、郝龍斌。
  • 若參選桃園市長 陳學聖:不會辭「立委」
    投入國民黨桃園市長初選的「立委」陳學聖22日說,他參選市長不會辭「立委」,因為要幫忙做服務案件;同樣投入初選的前「立委」楊麗環則說,她最適合參選,要陳學聖固守臺「立法院」。    投入中國國民黨桃園市長初選的陳學聖與楊麗環,22日上午共同接受「蔻蔻早餐」廣播節目訪問,談到這次黨內初選的競爭,陳學聖說,他和楊麗環不可能廝殺。    陳學聖分享一則小故事,他說,過去與楊麗環一起擔任「立委」時,楊麗環曾接到詐騙電話,詐騙者冒充陳學聖說人在臺南身上沒有錢,然後楊麗環就匯了新臺幣10萬元。一旁的楊麗環笑說,電話中那聲音真的很像。
  • 2018桃園市長網絡民調 陳學聖勝鄭文燦
    (圖片來源:香港中評社)據香港中評社報導,2018桃園市長選舉,誰代表桃園藍軍,最有希望擊敗現任民進黨鄭文燦?一份網絡民調公布,六位藍營可能的市長參選人,只有現任民代陳學聖小贏鄭文燦。臺灣網絡《蕃新聞》進行「2018桃園市長選舉民調」進行yamVOTE網絡民調,分別以現任「藍委」陳學聖、現任「藍委」吳志揚、前「藍委」陳根德、前「藍委」楊麗環、現任花蓮縣長傅崐萁,以及前國民黨組發會主委蘇俊賓六個人,與準備拼連任的桃園市長鄭文燦進行對決,投票時間從活動時間從10月12早上9點30分開始,到10月23日早上9點30分截止。
  • 國民黨2022年選戰:臺北新北穩拿,桃園和臺南都有機會翻盤?
    據臺媒報導 2022年縣市長選戰,各黨都在積極備戰。資深媒體人謝寒冰分析,國民黨在新北市勝算大,桃園跟臺南未必沒有機會。至於臺中,盧秀燕若對上「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蔡實力不容小覷,因此盧秀燕要能穩紮穩打,不要出重大錯誤,勝面應該會蠻高。
  • 楊敏盛:藍營桃園市長選舉 將以「小雞拱母雞」方式輔選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下屆桃園市長選舉,國民黨未推出人選參選。桃園市黨部主委楊敏盛26日於表示,前「立委」楊麗環和現任「立委」陳學聖,已積極布局宣布參選,而下屆桃園市長選舉,將採以「小雞拱母雞」方式輔選。
  • 韓國瑜選臺北或桃園市長?臺名嘴:把臺北、桃園市民當白痴
    資深媒體人周玉蔻8日邀請藍綠兩黨發言人上廣播節目,節目中周玉蔻則是直言「你們(民進黨)玩完了,看起來臺北市長就輸了」。周玉蔻邀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黃子哲、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談北市長選舉,她詢問顏若芳,「你們有一軍嗎?你們(民進黨)玩完了,看起來臺北市長就輸了呢,人家是蔣萬安耶,還有講韓國瑜在後面,甚至聽說柯文哲可能跟韓國瑜合作」。
  • 臺媒體人評國民黨2022年選戰:新北穩拿,桃園和臺南都有機會翻盤
    據臺媒報導 2022年縣市長選戰,各黨都在積極備戰。資深媒體人謝寒冰分析,國民黨在新北市勝算大,桃園跟臺南未必沒有機會。至於臺中,盧秀燕若對上「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蔡實力不容小覷,因此盧秀燕要能穩紮穩打,不要出重大錯誤,勝面應該會蠻高。
  • 綠籍桃園市長鄭文燦被諷「男版陳菊」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無黨籍桃園市議員牛煦庭上午在議會總質詢說,桃園市長鄭文燦在2014年底上任,桃園債務新臺幣260億元,現在翻了整整兩倍,預估到2022任滿時會接近四倍,可能超過千億元,他引述網路形容鄭花錢是「男版陳菊」,並當面送「桌上型市債顯示器」希望警惕,不過鄭最後沒有收市債顯示器
  • 陳淞山:韓國瑜或宣布參選「黨主席及桃園市長」
    對此,臺灣知名時事評論員陳淞山在面對記者採訪時也公開表態稱,韓國瑜極有可能在2021年春節過後公示競選國民黨主席,而且很可能還會宣布參與2022年桃園市長的選舉,並作出當選桃園市長後,就絕不參與2024年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選舉的承諾。國民黨當前的備選人中,誰最有可能代表國民黨打敗民進黨?
  • 「馬家軍」稱韓國瑜2022年可能參選桃園市長
    據臺媒報導 蔡當局下個月將開放美國萊豬、萊牛進口,引起不小民怨,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近日提出警告,民進黨在2022年的九合一選舉,連現有「三都」四縣恐怕都難以鞏固,曾任馬英九辦公室發言人、被歸為「馬家軍」的臺北市議員徐巧芯更曝光藍營可能參選桃園市長的人選,其中包括前高雄市長韓國瑜
  • 加入臺北市長選舉戰局?基隆市長林右昌挖角柯文哲前發言
    距離2022臺北市長選戰還有2年,不過有意爭取參選者陸續布局,也展開搶人大戰。民進黨內參選呼聲同樣高的現任基隆市長林右昌,據傳最近將延攬柯文哲市府團隊前發言人林昆鋒加入市政府團隊。據了解,林昆鋒預計月底將加入林右昌團隊。
  • 蘇貞昌選新北市長 藍營憂慮:國民黨若敗將泡沫化
    12日,民進黨大佬蘇貞昌確定將接受徵召參選新北市長。對此,國民黨新北市黨部主委李幹龍表示,國民黨如果在新北市長選戰中失敗,可能會面臨泡沫化。蔡英文今天(12日)在民進黨黨部與蘇貞昌會面,蘇貞昌確定將接受徵召參選新北市長。
  • 選前十天 臺灣縣市長選舉結果預測
    首先是因為藍綠基本盤對半開,其次是三方混戰,決定選戰結果的往往不是一方陣營。國民黨提名的前市長黃敏惠主要是依靠選民服務獲得高支持度,這招也被退出國民黨的議長蕭淑麗學去,蕭淑麗對於深藍眷村的耕耘很深,又有農會商會支持,泛藍分票嚴重。
  • 沒有錢無法打桃園選戰?國民黨桃園黨部主委楊敏盛怒辭
    華夏經緯網7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國民黨上周六才進行22縣市大造勢,沒想到原本就相形艱困的桃園選情,又傳出桃園黨部主委、地方大老楊敏盛因為不滿國民黨提名人陳學聖,喊辭主委一職;對此,陳學聖坦言選戰有衝突點,喊話要楊敏盛「不要走」,他說楊敏盛習慣傳統選戰,認為沒有錢無法行動,但黨主席吳敦義也提醒了要節約打選戰,這打法也獲其他地方人士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