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兩岸視點》
臺灣明年底就將迎來縣市長換屆選舉,「六都市長」是其中重中之重,2014年才改制的桃園市更是兵家必爭之地。相較於民進黨定於一尊,國民黨無人能戰。民進黨籍現任市長鄭文燦滿意度近7成,民進黨中央分析後認為,桃園市長選情相對單純,鄭文燦可以順利連任。
鄭文燦馴服桃園市藍綠勢力
民進黨在桃園派系混雜、缺乏統一領導人,傳統上傾向於國民黨的宗親、客家勢力在本地稱雄。號稱「黨內孤鳥」的兩位重要前輩許信良、呂秀蓮都擔任過桃園縣長,民進黨派系複雜化情況由此可見一斑。鄭文燦手段柔和、善於與其他派系溝通,勤跑基層、注重與選民「搏感情」,至少是增加出現頻率使選民有感。加之桃園沒有獨擋一面的人物,獲得蔡英文力挺的鄭文燦成為桃園綠營的領頭羊。鄭文燦當選後,手握行政資源、懂得與派系分享權力,民進黨又有一致對外的風氣,使得泛綠陣營團結在鄭文燦周圍。
鄭文燦執政時期桃園的「綠化」速度遠超許信良、呂秀蓮,針對國民黨最擅長的「組織戰」,鄭文燦也搞起黨政合一的模式予以對抗。桃園市政府的基層座談會,常常由桃園市黨部主辦。諸多縣市對蔡英文當局的政見說明會較為敷衍,鄭文燦卻認真邀請黨政人士赴基層密集舉辦座談會。作為未兼任黨務主管的行政首長,鄭文燦在各市轄區聘用年輕人擔任黨務專員,搭配各級民代的服務處形成綿密的綠營選舉動員網絡。9月開始,民進黨桃園市黨部討論各區議員提名,預計於明年三月開辦初選,鄭文燦之前著力培養的年輕人曝出離職潮,轉戰議員、力圖翻轉藍大綠小的市議會格局不言而喻。
鄭文燦上任後,面對藍大於綠的基本盤和市議會,大舉建設讓選民有感「政府效能」,同時使得藍綠政客都從中分一杯羹。他甚至在主持建設動工典禮時說,臺北已經負債2500億元新臺幣,桃園才負債100多億,「我們應該放大建設能量,要不然我們負債愈少,補助會愈少」。9月中旬,前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統計,從2014年12月底到2017年9月初,媒體報導「六都市長」剪彩次數,鄭文燦以313次居首,比排名第二的林佳龍多三分之一。鄭文燦時常參加各種剪彩、致辭與落成儀式,增加基層選民眼中的存在感,比如桃園圖書館區級分館上梁典禮、區級公園崖線步道啟用典禮、區級衛生所整建落成、中壢區人口突破40萬慶祝活動。未見諸媒體的村裡基層建設就更加繁多,每次市長出席的行政費用也是一大筆公帑。客觀原因是,桃園改制後,鄉鎮市廢除,各種建設由桃園市政府統一負責,市長主持各種建設典禮的機會也就更多。此外,鄭文燦還爭取舉辦世界中學生運動會、相撲比賽等,讓選民覺得「市長有在做事」。
與之同時,鄭文燦在施政上不特意強調政黨色彩,先緊抓裡長,然後是市議員,以不分黨派為旗號博取中間選民和淺藍選民的歡心。在各級民進黨人開始大肆「去中國化」之時,鄭文燦比較強調「全民色彩」,淡化意識形態。比如,有民進黨人點名將桃園市政府入口的蔣介石銅像搬離,鄭文燦不僅未搬離,同時進行保養,這明顯能獲得泛藍民眾的好感。
對於「藍營鐵票」,鄭文燦也以勤跑、分資源的方式解決。例如由國民黨老兵及其家屬組成的榮民之家,經常在節日舉辦聯歡,鄭文燦連續多年出席,在增加泛藍民眾知名度的同時也在增加好感度。上任伊始,鄭文燦行程排滿,號稱「鐵人行程」,「把每天都當做選舉在跑」,國民黨執政時三月才去一次的宮廟,鄭文燦一月去三次。鄭文燦對於各種要求「要五毛給五元」,「知道你是國民黨,錢特別給多些」,「拼命花錢」,贏得基層很大好感。即使面對國民黨對手,鄭文燦也能博得藍營支持者的滿堂喝彩。7月20日,國民黨桃園市黨部主委楊敏盛旗下醫療體系舉行院慶,鄭文燦應邀出席。鄭文燦針對臺當局將停約該院外科住院部一年或者敏盛醫院繳納1.5億元新臺幣罰金,明確表示將「代為反映」,不會「空口白說」,也認為制度需要檢討,此話一出,滿堂喝彩。挺藍基層現在已經動搖,國民黨不管派誰選市長,票源回歸國民黨都不容易,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更加困難。馬英九的「國策顧問」李震淮就十分肯定鄭文燦的執政表現,公開「支持繼續連任四年」。
截至今年5月底,全臺「新住民(大陸籍配偶、東南亞務工人員)」人口約52萬人,桃園「新住民」人口約佔總數的11%,來自大陸及港澳的人口共計3.66萬,略多於東南亞的2.10萬。桃園是「新住民」的聚集區,不少人選擇變更為臺灣戶籍。這成為選民的重要來源,也是新的票源。鄭文燦常常出席「新住民」場合,將桃園車站前的黃金地段轉型為「新住民文化會館」,成立「新住民委員會」以表現出對陸配、東南亞配偶的重視;成立「新住民聯合服務中心」等等。
除了「新住民」,鄭文燦對於「原住民」的挖角也是不遺餘力。鄭文燦上任後,安排谷辣斯擔任原民局長,後來谷辣斯擔任民進黨不分區,積極為桃園原住民爭取資源,鄭文燦隨之搭配行政人員進駐部落,進駐原住民生活照顧,強化他們對民進黨的認同。
鄭文燦所屬的民進黨新潮流系,原本有「南流」與「北流」之分,北流以鄭文燦為龍頭,南流則以陳菊、賴清德為核心,如今賴清德北上接任、陳菊意欲退休,鄭文燦身兼新潮流總召,「南流」、「北流」進一步合流,加上蔡英文一直很信任鄭文燦,鄭文燦在綠營中生代中實力最強、前景也最被看好。
國民黨桃園大將折損殆盡
洪秀柱擔任國民黨主席時,桃園市黨部主委無人接任,洪接受副手詹啟賢建議,由醫界大佬楊敏盛擔任。吳敦義接任黨主席後推動黨部主委直選,桃園市也僅有楊敏盛一人領表。考慮到楊在黨主席競選中力挺詹啟賢、吳敦義上任後並未將桃園列為重點戰區,地方黨部與中央黨部的嫌隙可能影響到桃園市長選舉。被媒體點名的國民黨籍議員魯明哲就坦言「自己不是吳(敦義)人馬」,甚難參選。
2014年選舉時,國民黨籍縣長吳志揚領先民進黨人鄭文燦民調約10%、區域六位「立委」也全為國民黨籍,曾任桃園縣長的新北市長朱立倫聲勢正高、對桃園產生外溢效應,原本預期吳志揚拿下桃園不成問題,選舉結果卻是小敗於鄭文燦,吳家三代擔任縣長的傳奇也遭終結。吳志揚卸任後,耕耘地方的動作並不明顯,投身體育運動,並有相當成效。後來在2016年選舉時獲提名擔任不分區,但存在感並不高。桃園市議會所作網絡調查顯示,7位藍營候選人中,吳志揚名列第一,但也沒有拿下桃園的把握。在媒體採訪時,吳志揚也並未確認將要參選,從他卸任後的動作來看,並沒有做好參選的準備。
有「奶油小生」之稱的前「立委」孫大千被視為另一位有力候選人,但在「立委」連任時敗北,不具參選的政治資本。在2016年選舉中,地方派系出身的陳根德、親朱立倫的廖正井、宗親實力為後援的楊麗環也未能連任,只剩下慘勝的陳學聖以及地方色彩濃厚的呂玉玲,「立委」席次也從「六席全藍」翻轉為了「藍二綠三親綠一(無黨籍的趙正宇加入民進黨團運作)」。仔細分析,2016年國民黨內鬥不斷,甚至連候選人都遭遇撤換;副手人選引發爭議,「炒軍宅」引發深藍聚居的桃園部分區域反彈;不分區名單向地方派系妥協、深藍代表性不足等等,都成為國民黨敗選的內部因素。從外部來看,社會氛圍於國民黨不利,國民黨也無招架之力;在野勢力整合完備,親民黨、民進黨等共同支持無黨籍趙正宇;鄭文燦默默耕耘,整合泛綠眾多派系,分化拉攏藍營樁腳為己所用也是國民黨敗選的重大原因。選前爆發的「周子瑜事件」,選後泛藍媒體調查約有50萬人因之投票,使得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減少一席,泛藍聚居的桃園區域「立委」減少兩席,既讓國民黨喪失了三分之一的「否決門檻」,也讓國民黨在桃園的候選人過多損耗,造成如今無人能戰的困境。
在國民黨桃園市議會黨團所作候選人調查中,5人為當地民代或者曾任公職,僅前組發會主委蘇俊賓、花蓮縣長傅崐萁沒有直接淵源,其中緣由也好理解。蘇俊賓的成名作是空降臺南參選「立委」,僅小輸民進黨候選人,本來宣誓選舉結束後紮根臺南,後被黨中央召回臺北。此後,但凡國民黨在地方選舉無人參選,都有人點名蘇俊賓「空降」,但蘇俊賓自從臺南選舉後未能紮根多受批評。如今桃園藍營群龍無首、勢力混雜,蘇俊賓是否願意再次選舉、是否有能力整合藍營都是未知數。傅崐萁的妻子徐榛蔚是桃園人,因此是「桃園女婿」。徐在中常委選舉開出高票傳聞有桃園市議會的奧援,地方勢力似有站隊傾向。徐的已故父親也是派系大佬擔任過1996至2004年全臺性選舉中國民黨候選人桃園競選主委,徐家在桃園的影響力雖然減弱但骨架仍在,傅崐萁若到桃園參選,將會颳起旋風,但目前看不到參選跡象。
桃園市長選舉的前景觀察
民進黨前「立委」許國泰就很看好國民黨選情,他認為民進黨上臺才一年多就「崩盤」,原因在於失去民心,桃園市長鄭文燦現在看起來民調還不錯,但國民黨仍有八成機率贏回桃園,關鍵就是蔡當局失去民心。但胞兄、前主席許信良的觀點與之相反,認為蔡英文的民調不會影響到地方首長。賴清德出任「閣揆」後,民進黨「枯木逢春」,考慮到賴清德執行能力強、善於選舉,未來國民黨在桃園將會面臨更加困難的局勢。
對於民進黨來說,市長職位如同探囊取物,市議員選舉則是執政四年的試金石,也是檢驗鄭文燦政績的關鍵所在。國民黨目前仍然沒有足夠有力的市長候選人,保住市議會過半席次則是最低目標。從鄭文燦上任兩年後六席區域「立委」由全藍變成藍二綠四來看,國民黨的市議員選舉也未必能如願達成。
覺得不錯,打賞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