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敵昆蟲,防優於治—新聞—科學網

2021-01-21 科學網

 

▲日光溫室中茄子蟲情監測。


 

▲田間技術指導。侯崢嶸供圖

■本報記者 秦志偉

當下,隨著人們的消費觀念從吃得飽向吃得安全、吃得放心轉變,作為城鄉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農產品,蔬菜的安全性更值得關注,這就對蔬菜害蟲綜合治理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日,《中國科學報》記者獲悉,北京市科委2014年支持北京市植物站、中國農業大學和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實施的重大科技項目「天敵昆蟲產品應用與示範」已取得顯著成效。該項目針對北京市蔬菜生態系統中的主要害蟲,以5種果菜(番茄、黃瓜、茄子、椒類、草莓)及十字花科蔬菜等為代表,構建以天敵昆蟲為核心的蔬菜害蟲綜合防控技術體系。

「以天敵昆蟲應用為主的生物防治技術具有解決害蟲抗藥性及疑難害蟲防控的優勢,能夠大幅度降低化學殺蟲劑的使用,降低農藥殘留,對於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的改善至關重要。」北京市植保站生防科副科長侯崢嶸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化學防治佔主導

數據顯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蔬菜種植國家。2014年,設施蔬菜面積已達386萬平方公頃,蔬菜產值已超過7000億元,已成為許多區域農業的支柱產業。

就北京而言,2014年北京市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為糧食12.0萬公頃,蔬菜及食用菌5.7萬公頃,瓜類及草莓0.6萬公頃;2014年設施農業佔地面積1.8萬公頃,設施農業播種面積3.8萬公頃。

隨著設施蔬菜產業的迅速發展,蔬菜生產的品種和產量得到快速增長,但同時也給害蟲提供了適宜的生長、繁殖和危害的生態環境。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環境保護研究所張帆研究員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蔬菜生長周期較短,害蟲發生的種類多、危害重,目前既能有效控制其發生危害又符合食品安全生產要求的防治措施非常缺乏。「化學農藥仍佔較大的比重。」

以北京為例,在2014年全市蔬菜病蟲害防治採取的措施中,使用化學防治面積為630.9萬畝,生物防治面積僅為83.54萬畝,化學防治佔比86.76%。據調查顯示,僅北京市葉菜類蔬菜每年施藥4~8次,設施蔬菜全年施藥最多可達60次以上。

近年來,因農藥殘留超標引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時有發生,「超市果蔬農藥殘留」「農藥雞尾酒」「毒韭菜」等事件社會反響強烈,暴露出當前蔬菜種植過度依賴農藥、替代技術缺乏等深層次問題。

同時,「2015年測算數據顯示,化學農藥使用後,僅有5%沉積在作物上,80%以上的農藥擴散到了空氣和土壤中。」侯崢嶸表示,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必將對土壤和農業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化學農藥的長期使用帶來了一系列問題,而治理化學農藥汙染不僅要逐步減少其使用量,更需要尋求優化升級與替代傳統防治方法的技術。受訪專家認為,引入生物防治技術,研究開發天敵昆蟲新產品、新技術是源頭治理的重要手段。

「防」優於「治」

記者了解到,天敵的應用是生物防治技術中的重要手段。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已將釋放天敵為主體的生物防治技術廣泛應用於農作物害蟲防治,成為有機農業和安全農產品生產方面不可缺少的技術依託。

在侯崢嶸看來,這種「防」的效果,無論是在投資與生產成本、生態與社會效益等方面,實際上優於和大於「治」的效果。

「用天敵昆蟲防治害蟲重在預防,這需要在應用天敵昆蟲之前對害蟲的發生範圍有準確地預測,同時,在其防治害蟲的速效性上,不如化學藥劑見效快。」侯崢嶸進一步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解釋道。

在我國,生物防治技術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列入國家攻關計劃。

「幾十年來,我國生防學科的發展把引進外來天敵昆蟲防治外來有害生物、保護和利用本地天敵放在首位,大力開展機械化繁殖優勢種天敵和工廠化生產微生物製劑的研究,形成了我國的特色。」侯崢嶸說。

近年來,我國在果園、小麥等大田作物生態系統中增加功能性植物,為害蟲生態調控提供保障,但有學者表示,設施蔬菜生產方面的應用研究相對局限。

該課題組經過兩年的時間探索創新,建立了6條天敵昆蟲生產線,年產能達到650億頭,在天敵昆蟲產業化及應用方面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對6種天敵產品田間應用效果進行了系統評價,形成了天敵產品應用技術規程及以生物防治為主的綜合技術體系。

在天敵昆蟲應用方面,課題組在北京市8個區縣建立了生物防治示範區15個,示範面積5090.64畝,輻射面積8萬畝;在核心示範區內實現了蔬菜全生育期應用天敵昆蟲產品防控主要害蟲,防治效果在75%以上,全程無化學殺蟲劑投入。

據悉,北京市溫室、大棚設施農業佔地面積為1.8萬公頃,「而目前我市天敵的應用面積覆蓋度不到20%,因此推廣前景非常廣闊。」侯崢嶸說。

產業化是關鍵

據介紹,目前國際上天敵昆蟲使用最多的還是在溫室蔬菜和花卉上,佔天敵昆蟲總產值的80%以上。

「生物防治的商業化進程也在迅速推進,國際上天敵昆蟲繁育和商品化生產與應用成就已極其顯著。」侯崢嶸介紹,從1968年歐洲僅有的兩家小型的天敵生產商,經過40多年的發展,現在世界上規模較大的天敵公司達200多家,已經商品化生產的天敵和授粉昆蟲已有150多種。

「但我國的天敵昆蟲產業化還處在起步階段,總體上講生產規模較小、產品單一,受季節性影響,技術服務落後。」張帆坦言,無論是天敵種類還是天敵生產規模,都不能滿足農業生產精品化、無公害化趨勢的要求。

記者了解到,我國的天敵資源豐富,但國內天敵昆蟲的研究多集中在生物特性、捕食功能研究等方面,能夠工廠化的天敵產品種類較少,對天敵昆蟲應用技術生產的研究也多集中在單個天敵品種,缺乏集成配套技術。

隨著規模化繁育技術不斷成熟,國內天敵昆蟲人工飼養開始走向規模化、商品化。如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環境保護研究所天敵昆蟲實驗室成功研製出了利用柞蠶卵、米蛾卵、人造卵繁殖多種赤眼蜂的技術與工藝流程,研製出了規模化繁殖天敵昆蟲的多套機械化及半機械化生產機械,並已成功建立生產線。

在張帆看來,天敵昆蟲產品的產業化需瞄準當前及未來發展可持續農業、無公害食品必需的關鍵技術,並在原有生產和應用的基礎上,發展天敵昆蟲擴繁的技術體系。

而在技術推廣過程中,應用天敵防治害蟲,雖然持效性非常好,但由於釋放初期對害蟲控制的速效性不如化學藥劑,所以在推廣時存在一定難度。

「這需要植保推广部門加大對農民生物防治知識的培訓力度,使農民明確生物防治過程中天敵和害蟲種群數量的消長規律,並指導好農民在防治適期進行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侯崢嶸說。

《中國科學報》 (2016-04-13 第6版 科研)

相關焦點

  • 科學網—天敵昆蟲產業:「知本」變現幾多難
    起步中的天敵昆蟲產業 天敵昆蟲分為捕食性和寄生性兩類,在我國的天敵昆蟲以寄生性為主,其中赤眼蜂應用最為廣泛,一年可達1.4億畝次,相關的技術研發也有數十年。 然而,大多數技術目前還處在示範階段,有些甚至停留在實驗室裡。天敵昆蟲產業現狀如何?要實現產業化,究竟還有多久?
  • 天敵昆蟲建聯盟治蟲減藥變主動
    如歐美等發達國家有230餘種天敵昆蟲實現了產業化,商品化生產天敵的公司超過500家,西歐國家90%的設施作物都在使用天敵昆蟲等生物防治產品防治害蟲。而不發達國家是因為農藥工業尚未建立,農民用不起農藥,只能用天敵昆蟲防治。  改革開放前,由於農藥工業不發達,我國也曾廣泛使用天敵昆蟲,比如赤眼蜂防治玉米螟。但隨著我國農藥工業的不斷壯大,天敵昆蟲用得越來越少。
  • 探秘「天敵昆蟲工廠」以蟲治蟲 無汙染更環保
    現場  一根試管繁育天敵昆蟲上百頭  記者在「天敵昆蟲工廠」中看到,這裡共有4間培養室和1間飼養室,每個房間約有20平方米,培養室裡空調、加溼器、溼度儀等設備一應俱全,用於繁殖天敵昆蟲的試管井井有條地擺放在實驗平臺上,試管中一條條天敵昆蟲的幼蟲充滿活力地來回扭動著。
  • 北京「以蟲治蟲」防控害蟲 可年產天敵昆蟲3000億頭
    新京報訊(記者 楊亦靜 通訊員 侯崢嶸 謝愛婷)今年5月1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正式施行,記者從北京市植物保護站了解到,北京市利用天敵昆蟲,通過「以蟲治蟲」的方式來防控害蟲,效果良好。據悉,目前北京市擁有14條生物天敵生產線,能生產20餘種生物天敵,年產天敵數量達3000億頭。2019年,草地貪夜蛾成為禍害糧食的首要害蟲。北京植保部門第一時間開展了應用天敵昆蟲防控草地貪夜蛾的相關研究,篩選出能夠大量供應的本地天敵。
  • 「天敵昆蟲」成產業生物防治保障食品安全
    如今,康莊鎮小豐營村農民建起4300平方米的廠房,建成巴氏鈍綏蟎、煙盲蝽、瓢蟲三條天敵昆蟲生產線,每天生產天敵昆蟲4000萬頭,形成20萬袋的產品規模,能滿足4000畝地的防治需求。在小豐營村北菜園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走進天敵昆蟲生產車間。
  • 昆蟲產業悄然「蝶變」—新聞—科學網
    而從餐桌回溯到田間,有些昆蟲還扮演著農田「衛士」的角色:天敵昆蟲的使用,為人類糧食作物掃清蟲害,還可以減少農藥的使用。 當前,昆蟲資源及其現代產業化發展已經成為國內外的熱點領域,尤其是昆蟲的生態與環境功能越來越引起各界關注。近日,2017年全國昆蟲資源產業博覽會、首屆全國昆蟲產業化大會在山東省莒南縣召開,共同探討昆蟲資源產業化利用,為昆蟲產業發展探尋新的方向。
  • 京年產「天敵昆蟲」3000億頭,專門捕獲危害作物的害蟲
    這些有益的天敵昆蟲都是從哪裡來的呢?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擁有14條生物天敵生產線,能生產20餘種生物天敵,年產天敵數量達3000億頭。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延慶區康莊鎮的北京闊野田園生物技術公司進行探訪,看看這些保衛農作物安全的小蟲子都是如何生產出來的。瓢蟲生產車間。
  • 東營河口區首次發現天敵昆蟲野生管氏腫腿蜂
    管氏腫腿蜂是天牛等多種蛀幹害蟲的重要體外寄生性天敵,對於「以蟲治蟲」控制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野生管氏腫腿蜂的發現,為河口區境內天敵昆蟲家族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員,也為該區小蜂繁育中心開展人工繁育管氏腫腿蜂提供了重要蜂種採集保障。
  • 北京年產「天敵昆蟲」3000億頭 它們怎麼量產出來的
    這些有益的天敵昆蟲都是從哪裡來的呢?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市擁有14條生物天敵生產線,能生產20餘種生物天敵,年產天敵數量達3000億頭。近日,記者來到位於延慶區康莊鎮的北京闊野田園生物技術公司進行探訪,看看這些保衛農作物安全的小蟲子都是如何生產出來的。
  • 國家天敵昆蟲科技創新聯盟在濟南成立
    國家天敵昆蟲科技創新聯盟在濟南成立齊魯網8月29日訊(記者 韓妍妍 張銘偉)據《山東新聞聯播》報導,國家天敵昆蟲科技創新聯盟今天在濟南揭牌成立,聯盟集合7家天敵昆蟲企業和9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發的系列天敵昆蟲產品和田間應用技術覆蓋玉米、水稻、甘蔗、大豆、柑橘和設施果菜等作物。
  • 深圳首家昆蟲科技館在大鵬開館—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在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召開之際,由深圳市大鵬新區、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主辦的「大鵬新區科學館(昆蟲館)」揭牌儀式於7月25 據悉,昆蟲館是目前深圳乃至華南地區首家以昆蟲為主題的科技館,其規劃和建設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昆蟲學會、深圳市政府以及大鵬新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昆蟲館擬按照三期規划進行建設,目前已經完成一期建設,以深圳市舉辦國際植物學大會為契機,作為展示大鵬新區科普教育以及文化建設的平臺。
  • 深圳首家昆蟲科技館在大鵬新區揭牌—新聞—科學網
    昆蟲館吸引眾多遊客參觀  在第19屆國際植物學大會召開之際,由深圳市大鵬新區、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以下簡稱「基因組所」)主辦的「大鵬新區科學館(昆蟲館)」揭牌儀式於 據悉,昆蟲館是目前深圳乃至華南地區首家以昆蟲為主題的科技館,其規劃和建設受到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昆蟲學會、深圳市政府以及大鵬新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昆蟲館擬按照三期規划進行建設,目前已經完成一期建設,將以深圳市舉辦國際植物學大會為契機,作為展示大鵬新區科普教育以及文化建設的平臺。
  • 這四種昆蟲都是我國著名的捕食性天敵昆蟲,大家認識一下
    目前世界上約有100萬種以上的昆蟲,七星瓢蟲、半黃赤蜻、大草蛉、中華大刀螳這四種昆蟲都是我國著名的捕食性天敵昆蟲。1992年6月28日,正值第19屆國際昆蟲學大會在北京召開之際,郵電部發行了《昆蟲》特種郵票,全套4枚。(4-1)為「七星瓢蟲」。描繪了「七星瓢蟲」的形象。
  • 我市最新發現29種有害生物天敵昆蟲
    本報訊(記者張琦實習生趙哲)記者日前從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獲悉:我市已全面完成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經過兩年普查,全市共採集林業有害生物及天敵昆蟲標本1026種,其中29種是西安地區新發現的。  在普查採集的1026種標本中,包括害蟲682種、林木病害154種、天敵昆蟲167種、有害植物19種、害鼠4種,基本摸清了西安地區林木病蟲、鼠害及其天敵資源和林業有害植物的種類及發生危害情況。
  • 國家天敵昆蟲科技創新聯盟在山東濟南啟動
    新華網濟南8月28日電(記者葉婧) 為深入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國家天敵昆蟲科技創新聯盟28日在山東濟南啟動,這是農業部批准成立的34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之一。  聯盟以天敵昆蟲擴繁和應用企業為龍頭,成員包括山東魯保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浙江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等9家大學或研究所和7家天敵昆蟲企業,將為我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提供科技支撐。  在聯盟啟動大會上,山東省農業廳副廳長王登啟說,山東是農業大省、農產品出口大省,也是多種農業有害生物多發重發省份和農藥使用大省。
  • 香山遍地「臭大姐」 專家支招如何治防
    香山遍地「臭大姐」 專家支招如何治防  據市林業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椿象是一類翅膀變化異常的昆蟲的通稱,約有3萬多種,其中90%以上是害蟲。它們的共同特點是身體扁平,體形有大型的也有微小的,口器長成喙狀,適合刺吸。在京郊,臭大姐主要危害梨、桃、蘋果等果樹,危害率一般在15%至25%左右,對果實的危害率高達70%以上,使果子成為「猴頭桃」、「梨疙瘩」,味道苦澀,失去食用價值。
  • 養蟲吃蟲 成都這家「天敵工廠」特訓「蟲蟲特工隊」
    天敵昆蟲是怎樣煉成的?他所供職的四川衛農公司尚處於試驗示範階段的天敵昆蟲——瓢蟲,在米易的番茄種植地表現良好。  生產吃掉農作物害蟲的天敵昆蟲,達到以蟲治蟲的目的,是劉世忠所在公司的核心技術。在蒲江縣壽安鎮馬南村,「藏」著中西部地區首家「天敵工廠」,具備每年20億頭赤眼蜂、90億頭捕食蟎的生產能力。
  • 以蟲治蟲,為山東蔬菜保駕護航
    齊魯網5月21日訊(記者 韓妍妍 壽光臺 王曉東)今天,國家天敵昆蟲科技創新聯盟設施蔬菜天敵治蟲現場觀摩會在中國「蔬菜之都」山東壽光召開
  • 害蟲的天敵
    害蟲的天敵 www.zjol.com.cn 2004年09月09日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化學農藥少 蔬菜質量高  在浙江大學華家池校區的昆蟲科學樓,筆者見到了正在忙碌工作的劉樹生教授。劉教授是浙江大學應用昆蟲學研究所所長,十幾年來以昆蟲行為和化學生態學、蔬菜害蟲的生物防治和綜合治理、入侵昆蟲的種群發展和擴張的研究為重點,深入探討昆蟲與植物的相互關係,發展能充分發揮自然因子作用的作物害蟲治理技術體系。
  • 探秘我省人工繁育害蟲天敵如何進行
    而李連枝團隊繁育的一種有益昆蟲——異色瓢蟲,就是專門消滅蚜蟲的天敵。專家們通過「以蟲治蟲」生物防治的方法,既保護了生態環境,也消滅了害蟲。此外,專家提醒,蚜蟲有趨光性,車燈和色彩鮮豔的衣服容易吸引蚜蟲。市民外出儘量不要穿淺黃色等淺色衣服,用眼鏡防護好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