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名人:金牌工人劉懷玉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31日 14:58 來源:
工友眼中的「神尺子」
他,被人們譽為「內蒙古的許振超」、「鐵路上的神尺子」;他,幾乎包攬了中國鐵路工人可能獲得的全部榮譽;他,38年如一日,苦戀著自己的事業,執著地用輪徑尺測量著自己平凡而充實的人生。他就是呼鐵局包頭西車輛段輪軸車間輪對質量檢查員劉懷玉。
1969年,20歲的劉懷玉從包頭鐵路工程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呼鐵局包頭西車輛段。面對集苦、累、髒、重、險於一體的車輛檢修工作,他沒有抱怨也沒有畏縮,只是暗下決心:一定要熱愛本職工作,刻苦鑽研,做業務技術尖子。38年來,他先後幹了列檢、鉤緩、臺車、鐵工、輪對等7個工種,換了十幾個崗位,他始終視安全質量為生命。
輪對是車輛承重運行的直接部位,技術要求高,限度要求嚴,工藝要求精。因此,輪對質量檢查的責任大,風險更大。輪對質量檢查是車輛檢修中最苦最累的差事,每天都要重複上千次檢查車輛輪對的工藝尺寸,有的尺寸限度只有0.5毫米,絲毫馬虎不得,工作繁重而單調。20多年前,劉懷玉被安排到了輪對質量檢查員的重要崗位。
在輪對檢修的領域裡,劉懷玉徹底「鑽」進去了。一天,他出呼和浩特站時,正好有一列貨車通過,他掉頭就往回返,一邊跟著貨車向前跑,一邊仔細聽著輪軸轉動的聲音。他聽出輪軸有異音,要求甩了倒裝進行檢修,調度段十分重視他的意見,準備採納。可是此時,劉懷玉又蹲下用石頭當筆在地上計算起來,最後鄭重地下了結論:「貨車到山西大同沒問題!」隨後,他用粉筆在車幫和車軸端部寫道:「大同列檢所:該車有異音,注意檢查及時處理。」不久,大同方面傳來消息:貨車已到,按提示檢修,確係軸承保持架出現裂縫。
2001年5月的一天,劉懷玉像往常一樣在站臺上等通勤車回家,「咣噹噹,咣噹噹……」一個個輪子從他眼前不緊不慢地滾過,當機車後面第三輛貨車最後一個車輪從他眼前滾過時,他彎腰緊追幾步,一邊跑一邊豎起耳朵,仔細辨別著那個車輪軸端轉動的聲音。「輪子有問題!」劉懷玉聽到了一般人難以察覺的異音。他用最快速度跑進車站運轉值班室,大聲說:「剛才發的這趟車有問題,趕緊通知下一站停車檢查!」值班員立即請示路局調度,在最近的車站攔下了這趟車。經檢查,那個車輪的軸承內部保持架斷裂成了3塊,一起可能發生的大事故得以避免。檢修庫裡光線不好,為了保證配輪不出差錯,劉懷玉經常隨身帶一個小手電,每次配輪時都要照著標誌牌一一核對。鐵路提速後,劉懷玉嚴格把關,硬是把鐵道部規定的車輛輪徑差的工藝標準提高了20毫米。
38年來,劉懷玉創造了安全檢查、測量、選配輪對近50萬對無差錯,兩輪高低標準不差1毫米的全國鐵路輪對安全檢查單項最高紀錄,累計消除1000多起安全隱患,工友們都稱他是「神尺子」。
節約開支20多萬元
劉懷玉有個習慣:撿破爛兒。看到被丟棄的廢舊配件,他就隨手撿起。有時候工休時間長,他還推著小車去列檢車間回收平車端門、側門。
2000年,為了適應鐵路提速的要求,車輛段開始建設8條車輛檢修流水線,換下來的廢舊配件堆得滿地都是。劉懷玉利用工休時間,把廢舊配件一一收拾整理乾淨,擺放整齊。為了擠出更多時間,劉懷玉每天早餐儘可能多吃,中午不吃飯,帶領幾個工友清理現場。一些人不理解,問他:「你圖個啥?」劉懷玉說:「單位也是家,一樣需要精打細算,節約一塊布、一個螺絲就是給段裡增了效益。」
每天下班,他都要四處巡查,看看水、電、氣開關和閥門是否關好。上下班的路上,他也會瞪大眼睛在場站尋找遺棄的車輛散件,推著小車回收。30多年來,劉懷玉變廢為寶為段裡節支降耗20多萬元,而他自己的生活卻還是那樣樸素,幾十年就是那身制服,每天帶飯上班。
摸索出五字軸承檢查法
車輪軸承裡面是鋼製的保持架和滾子,從外面看是個密封的鐵柱子,軸承內部配件破損後,如果出現異常磨擦使軸承溫度升高,通過鐵路紅外線軸溫監測網可以發現,但是如果沒有造成軸溫升高就很難發現故障,隨時可能釀成列車斷軸顛覆事故。「無軸溫狀態下發現滾動軸承故障」成為全國鐵路車輛系統安全生產中的難題。
劉懷玉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把故障軸承分了類,拆了裝、裝了拆。通過反覆思考論證,經過千百次的實踐,他終於總結出一套「轉、敲、聽、測、搓」的五字軸承檢查法,破解了「無軸溫狀態下發現滾動軸承故障」的難題。很快,五字軸承檢查法在呼和浩特鐵路局全局推廣,隨後又在全國鐵路系統得到推廣。
寫下40萬字的讀書筆記
除了在技術上精益求精,劉懷玉的愛學習、肯鑽研在車輛段也是出了名的。他和段裡的其他職工一樣,每天有近兩個小時在通勤車上度過,別人打撲克、聊天的時候,他卻埋頭苦讀各類專業書籍。《檢車員》、《技規》等資料書成了他手頭的休閒書,他寫的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達40多萬字。
「劉師傅的『含金量』不僅僅是業務精湛,愛段如家也是大家心服口服的!」工友王彩霞說。有一次,打風室抽水龍頭堵塞,車間的各種風動工具全部失靈。劉懷玉挺身而出,準備排除故障。這時有人拉住他說:「工具壞了是設備車間的事兒,專業維修師傅一會兒就來了。您這麼大歲數,又何必呢?」「什麼你的我的,耽誤了生產是全段的事兒!」劉懷玉隻身潛入4米深的水池,一口氣清除了堵塞物。從水池上來時,他被凍得縮成了一團。
劉懷玉常常對人說:「工人偉大,勞動光榮。不管什麼崗位,只要你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就會越幹越有信心,越幹越有樂趣。」劉懷玉正是這樣做的:幹列檢,他被職工們稱為「神錘兒」;幹臺車,他得了個「臺車大王」的美稱;幹輪對,他又落了個「神尺子」的封號……劉懷玉說:「想當勞動模範,就要在標準上高人一等,行動上嚴人一格,貢獻上超人一份!」
劉懷玉,內蒙古自治區託克託縣人,1949年1月出生,中共黨員,呼和浩特鐵路局包頭西車輛段輪軸車間輪對質量檢查員。在運輸生產一線工作38年來,劉懷玉始終把安全質量放在首位,工作中一絲不苟,技術上精益求精。他先後榮獲呼和浩特鐵路局十大標杆、鐵道部勞動模範、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特約記者 潘瑞春 甘峰嶺 本報記者 段麗萍)
來源:北方新聞網
責編:趙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