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實驗室差在哪兒?為何許多科研天才跑到美國深造?

2020-12-16 紫俠號

從新中國成立開始,大量海歸人才的回國就為我們的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許多國內的優秀學子也會選擇在國內學成以後,再到國外進行深造,然後再回國參加建設。但是現如今,我們的整體科研水平按理說已經不比國外差了,這在每年發表論文和申請專利的數量上就能看出來,但現在到國外留學的優秀學子反而更多了,這是為什麼呢?

更加讓人遺憾的是,「海而不歸」的現象已經越來越常見了。一些我們的天之驕子,到國外留學後往往選擇了留在國外工作和生活,這不得不說是一個損失。對於科研人才來說,究竟是什麼吸引了他們到國外尤其是美國呢?

有許多我們耳熟能詳的青年才俊,現在都在美國工作。比如數學界的知名人物許晨陽,他畢業於北京大學,在美國留學後回到了北大任教,取得了許多科研成績,尤其是獲得了拉馬努金獎,這是只有最傑出的青年數學家才能獲得的榮譽。許晨陽曾信心滿滿,他要在北大培養出一批真正的數學人才。

但幾年之後,許晨陽還是悄悄離開了北大,接受了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邀請,現在在麻省理工數學系擔任教授。

再比如一位叫做曹原的少年天才。曹原14歲就參加了高考,以優異成績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曹原18歲那年,就來到了麻省理工大學,並很快成為了麻省理工年齡最小的博士之一。曹原很快就在石墨烯超導領域嶄露頭角,並在2018年成為《自然》雜誌年度科學家的頭名。許多人預測,曹原很可能會成為最小的諾獎獲得者。

這兩個人十分具有代表性,一個是已經成名的學者,一個是少年天才,但他們都在國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科學研究沒有國界之分,但我們依然希望他們能夠為自己的國家做出貢獻。

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們沒有可以培養天才的學科體系,學生們從清華北大一畢業,仿佛就走到了科研的終點,想要繼續研究就只能去國外。也就是說,我們的大學只是在為國外大學「選拔」優秀學子。不知道大家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相關焦點

  • 北大培養出來的四位數學天才,如今全在美國搞科研,實在讓人心酸
    北大培養的四位數學天才,如今全在美國搞科研,實在讓人心酸。 清華大學一直都是我國眾多的高三學子想要考取的夢想大學,清華北大也是我國最頂尖的高等學府之一,每年清華北大都為這個社會貢獻眾多的人才,但是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清華北大每年都會有眾多的人才前往國外深造留學,不過許多在國外留學深造的留學生卻不再回到國內為國內貢獻自己的力量。
  • 中國天才尹希:入美國國籍,32歲成哈佛教授,為何拒絕回國發展?
    中國天才尹希天才,向來是引人注目的,而論起天才的聚集地,卻當屬美國為首!尹希,作為一個從小在中國長大的物理天才,卻宣誓入了美國籍,這不禁惹人非議。美國深造異國他鄉,於常人來說是孤枕難眠,於尹希來說卻是如魚得水。2006年,尹希成功獲得了哈佛大學的物理學博士學位,此時尹希不過23歲,在許多同齡人還在為生計奔波,對前路一片迷茫的年紀裡,尹希早就明確了自己的方向,並在他所喜愛的領域裡開始大展身手!
  • 14歲高考750分,出國深造「前景堪憂」,天才何碧玉為何不回中國
    前一段時間高考成績公布,讓很多家長和考生高興的是這屆高考生的成績普遍都偏高,700分以上的也能上萬人,但是從中還沒有挑出一個拔尖兒的能稱得上天才的考生,於是網友們就想到了當年那個14歲參加高考,考出750分好成績的天才少女何碧玉。
  • 放棄上億實驗室被美國「拉黑」,他帶著科研成果回國,掀起華人歸國潮
    在上海第一醫學院深造時,饒毅找到了更高的學習目標——出國深造。那時國家很鼓勵成績優異的學生出國深造,期待他們學到一身本事後回來報效祖國,這樣的思路正好契合了饒毅對自己人生的規劃。在美國擔任教授,獲得的不僅是很高的薪資,還可以獲得自己的實驗室,建立自己的科研團隊,這對於每一個科研者來說都是夢寐以求的事,因為這就意味著他可以在最先進的實驗室裡,帶領最頂尖的團隊,毫無後顧之憂地去投入可言,這無疑會讓饒毅的科研項目獲得突飛猛進的進展。
  • 12歲考入中科大的「物理天才」!畢業深造哈佛,如今入美國籍!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說過一些「天才神童」的學習事跡,將他們的事跡作為榜樣用來鼓勵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被稱為「物理天才」的他為何選擇加入美國國籍而不回國報效國家呢?而尹希所研究的為弦理論,也因此獲得美國的斯隆研究獎!更是因為有著這些榮譽感的尹希也因此留在了美國娶妻生子,並加入了美國國籍!
  • 為何是華科?清北的天才學子去了哪裡?人大教授:美國矽谷和金融
    ,涉及的麒麟晶片已經用在華為自己的很多高端手機中,然而由於目前世界上可以生產晶片的光刻機對中國禁運,在華為遭遇以美國為主的國家進行技術阻擊時,2020年8月7日,華為手機部負責人餘承東公布由於華為缺少晶片,以至於少出貨6000萬臺華為手機,並且承認隨著臺積電最後一批合同完結,華為麒麟晶片也將被耗盡。
  • 華中大一實驗室3博士入選華為「天才少年」!他們成功的秘訣是
    《中國科學報》就此採訪了華科副校長、張霽讀博期間的導師及其實驗室的在讀博士生。為什麼實驗室不把研究重點轉向熱門方向?他告訴《中國科學報》,「我們實驗室的學生大多是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在計算機學科大類中是屬於偏底層、較為艱深的專業,入門門檻較高,要想取得科研成果相當困難。而且,不像當前熱門的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方向那樣為大家所關注。」之前也有學生提出為什麼實驗室不把研究重點轉向熱門的方向,這樣相對而言更容易出科研成果,學生也更好畢業。
  • 清華北大在給美國做「嫁衣」?北大數學天才說出3個「無可奈何」
    但是近年來,網上關於清華北大的批評愈發的多了起來,很多人都說,每年國家花費巨資培養的人才,大多都跑到了國外去,仿佛北大清華就是專門為美國培養人才的地方。現西湖大學校長,曾經的北大副校長施一公就曾經痛心疾首地說過:國內的天之驕子有1/3都選擇出國深造,這讓我們感到非常的心痛。國家培養多年的棟梁之才卻成為了美國的棟梁。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這些中國天驕選擇了不回國呢?北大天才許晨陽說出3個「無可奈何」。
  • 中國兩大天才,回國前都在美國無故離奇身亡,死因居然基本一致
    隨著我國實力的逐步提升,有著不少的人才選擇出國留學繼續深造,從而可以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而有兩位中國天才的結局卻是讓人十分惋惜的,他們在美國深造的同時卻無故離奇身亡,更讓人驚訝的是兩個人的死因居然也基本一致,這不得不讓人思慮。
  • 華科一實驗室3博士入選華為「天才少年」!他們成功的秘訣是……
    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的,全球只有4人,其中3人本科或博士畢業於華科。這不免又讓人們好奇:華科「造星」到底有什麼「秘訣」?《中國科學報》就此採訪了華科副校長、張霽讀博期間的導師及其實驗室的在讀博士生。
  • 中國預科班兩大天才,幼時曾是同桌,如今都被美國「收入囊中」
    ——汪洙關於天才,我們首先想到的兩個字一定是「稀有」。天才嘛,總是沒有那麼好當的。然而就有這麼一個班級,他們班送出來的天才是格外的多,竟然有兩個。這兩個天才在高中的時候還是同桌,後來分道揚鑣,最後又一起進入美國深造。
  • 為什麼中國天才總愛去美國?出國留學不算天才,報效祖國才是英雄
    為什麼中國天才總愛去美國?中國父母含辛茹苦培養的天才學霸,比如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有很多人都選擇了出國留學,尤其是美國。比起為國奉獻的赤子之心,天才學霸、學術大牛們會更看重優越的科研環境。特別是近幾十年,大多數人的思想觀念和輿論導向,就是人才應該出國留學、甚至移民美國。
  • 莊小威15歲進中科大,中國天才卻成美國院士,改善科研環境是關鍵
    她1972年1月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南通市如皋市,是著名的生物物理學家,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頭銜,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她還是哈佛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物理學雙聘教授,是學術界為數不多的多面手。 這位學術界的牛人,就是莊小威。
  • 中國物理學界的天才新星——曹原
    2018年年末,世界最權威的科學期刊——《自然》雜誌公布了2018年世界十大科學人物的名單,年僅22歲的中國天才少年曹原成功入選並位居首位,轟動了世界。那麼,曹原究竟何許人也?他又做出了怎樣驚世駭俗的科學研究呢?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這位中國物理學界的天才新星。
  • 中國天才級少年,完成一項轟動性壯舉,美國看重邀其入美籍被拒
    好比這位天才級別的中國少年,雖然因為完成一項轟動性壯舉被美國看重並邀其加入美國籍,但是他還是果斷選擇拒絕。 一番深造之後,曹原隨後去往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如此優秀的人才,在哪裡都是發光發彩的。所以美國希望曹原可以留下,為美國發展作出一份貢獻。
  • 他是北京大學的天才,為什麼他寧願在美國洗碗不願去回國?
    然而在某些特殊歷史原因的影響下,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許多人才曾經拋棄祖國,前往更發達的國家深造深造,對於這些人來說,儘管他們的才華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們並沒有將這些才華用於他們真正需要幫助的地方。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中國社會綜合的力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才自願留在祖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作出貢獻。
  • 我國4位女天才,出國深造卻都成了美國人,拒絕歸國,讓人心寒
    中國很多智商超高的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後,都會選擇到國外深造。天才的光輝非常耀眼,他們聰慧機敏,才華出眾,年少有為。今天要介紹4位高智商「天才少女」,學業有成,曾紅遍全國,如今她們都成為美國人,成了「反面教材」,還招致許多網友的謾罵。
  • 網紅教授鄭強質問:科學無國界,都跑到美國去,中國誰來建設?
    這些孩子從小就接受的是純正的西方教育,根本沒有接受過中國的傳統文化,許多人還指望他們長大後來報效祖國,筆者認為,簡直是扯淡!一個小小的英國僅小學留學生就有1.5萬,那麼全世界的小留學生該有多少?最後又有多少人選擇回到中國?
  • 北大數學天才張鉞遠走美國,為何人才留不住
    在外人眼裡,北大數學系都是天才的歸宿之地,這裡都是頂尖的高智商人才,同樣對於北大的學生來說,北大數學系也是一個可怕的地方,被稱之為北大瘋人院。2018年,張鉞選擇進入到了美國的伯克利分校進行博士深造學習,令人驚嘆的是,張鉞憑藉個人難能可貴的天分和勤奮,只用2年的時間就把博士學位拿到了手。
  • 遭中美德三國爭搶的中國天才,不出所料,最終加入美國國籍
    出生在中國的天才神童,中美德都在搶他!我國出現過很多天才神童,他們有著超乎常人的學習能力,會在短時間內就達到一般人無法達到的高度。我國的一位天之驕子,遭到中美德三國瘋搶,但讓人感到惋惜的是,他最終沒有選擇中國而是加入了美國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