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大一實驗室3博士入選華為「天才少年」!他們成功的秘訣是

2020-08-25 華中科技大學

一名高考復讀生,本科畢業於三本院校,從華中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華科)博士畢業後,因入選華為「天才少年」斬獲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而紅遍全網。

讀博期間經歷了什麼,讓張霽完成如此逆襲?

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的,全球只有4人,其中3人本科或博士畢業於華科。

這不免又讓人們好奇:華科「造星」到底有什麼「秘訣」?

《中國科學報》就此採訪了華科副校長、張霽讀博期間的導師及其實驗室的在讀博士生。

為什麼實驗室不把研究重點轉向熱門方向?

截至目前,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的,全球共有4人。從下圖可以看出,有3人和華科有淵源。

其中,博士畢業於華科的左鵬飛和張霽都在ATC、DAC、ICPP、SIGMOD等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的頂級會議/期刊上發表了很多科研成果。

那麼,他們的科研產出有多「牛」?

華科計算機專業在讀博士生彭周旋做了一個通俗的解釋,「兩位師兄中,任何一位的成果足以支撐4~5個普通博士生畢業,而且他們的成果都是在3年左右的時間內連續產出,他們都是當之無愧的高水平博士畢業生」。

張霽(來源:武昌理工學院)

左鵬飛(來源:華為網站)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同樣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還有華科博士生姚婷,其年薪為156萬。

姚婷(來源: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微信公號)

在這3位博士畢業於華科的「天才少年」中,左鵬飛和姚婷的研究方向都是圍繞新型非易失存儲器(NVM),而張霽的研究方向是AI for System,即將人工智慧的方法應用於系統和存儲之上。

他們同屬信息存儲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雖然在專精方向上有所區別,但立足點都是計算機存儲。

而這也是實驗室的「內核」。

彭周旋同樣是該實驗室的一員。他告訴《中國科學報》,「我們實驗室的學生大多是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在計算機學科大類中是屬於偏底層、較為艱深的專業,入門門檻較高,要想取得科研成果相當困難。而且,不像當前熱門的機器學習、人工智慧等方向那樣為大家所關注。」

之前也有學生提出為什麼實驗室不把研究重點轉向熱門的方向,這樣相對而言更容易出科研成果,學生也更好畢業。

但是,實驗室的老師們堅持立足於傳統的主攻方向——「存儲」,再向外延伸,他們堅信這樣可以保持實驗室的核心競爭優勢。

華科副校長解孝林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正是有這樣「前瞻性」的導師隊伍,在學術上引導研究生面向國際前沿攻堅克難,才能培養出國家急需的高層次人才,推動華科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成為「一個領域裡首屈一指的專家」

不少高校在招收博士生時,會比較看重本科和研究生學歷。為何華科會招收三本出身的張霽,這讓很多人感到疑惑。

「學習、研究就像馬拉松。有些三本學生,由於偏科影響了高考總分。只要學生持續努力,這些偏科在本科、碩士階段是可以彌補的。」解孝林表示,華科研究生招生考試選拔一直堅持「擇優錄取,寧缺毋濫」。事實上,張霽本身就非常努力且優秀。

「我對張霽印象最深的是,求知的主動和創新的熱忱。他對於新的知識,有一種強烈的渴求。一旦發現問題,就要想盡辦法去解決。張霽在這方面的表現非常突出。」張霽讀博期間的導師、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教授周可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在彭周旋看來,嚴格的自律和持之以恆的努力是促使3位師兄師姐成功的關鍵。

像左鵬飛能夠做到五年如一日,每天有著嚴格的時間規劃,長期穩定地投入大量時間在科研上,他想成為「一個領域裡首屈一指的專家,所有人提到這個領域都會想到你的名字」。

解孝林認為,3位「天才少年」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的抗挫折力非常強,在科研中百折不撓,也就是他們的逆商都很高。這種敢於「逆風飛翔」的魄力,是當前我國面臨科技「封鎖」困境下最需要的。

在計算機存儲這個方向上,技術、器件和市場幾乎全都被國外企業所壟斷,和現在被大家廣泛關注的CPU晶片壟斷一樣,而存儲器件與CPU晶片都是計算機的基本構成部分,二者聯繫非常密切,沒有高性能的存儲器件就無法發揮出CPU的強大算力。

「當前可能還是會有很多人追隨熱門研究方向,這無可置喙,但是系統結構等底層技術是國家和企業永遠的剛需,希望能有更多的導師和研究生在這些方向上投注努力,推動可持續性發展,最終突破國外企業的技術壟斷和封鎖。」彭周旋表示。

背景連結:

華為「天才少年」走紅,也讓華科火了一把。華科在培養研究生方面有哪些「秘籍」?

「要讓研究生站到創新最前沿。」解孝林強調,華科的辦學始終瞄準科技前沿和國家急需的關鍵領域,盡一切可能,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最好的條件。

為拓展研究生的國際視野,提升他們追蹤學術前沿的能力,「學校支持博士研究生去國際一流大學聯合培養、參加國際會議、短期研修等等,開展的各類學術活動、實踐活動都為研究生們的成長營造了非常好的氛圍」。解孝林表示。

正是因為喜歡這樣的科研平臺和氛圍,彭周旋在獲得保研資格後,毫不猶豫地選擇在本校繼續深造。

「當初選擇這所學校是因為其深厚的理工科背景和良好的口碑。經過四年的本科生涯,在親眼見證到學校在各方面的點滴改進和努力後,我更加堅信今後能有更好的發展。」彭周旋說。


轉載自:科學網

編輯:高翔、劉鶴軒

相關焦點

  • 華科一實驗室3博士入選華為「天才少年」!他們成功的秘訣是……
    作者 | 張晴丹一名高考復讀生,本科畢業於三本院校,從華中科技大學(以下簡稱華科)博士畢業後,因入選華為「天才少年」斬獲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而紅遍全網。讀博期間經歷了什麼,讓張霽完成如此逆襲?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的,全球只有4人,其中3人本科或博士畢業於華科。這不免又讓人們好奇:華科「造星」到底有什麼「秘訣」?《中國科學報》就此採訪了華科副校長、張霽讀博期間的導師及其實驗室的在讀博士生。
  • 川大博士劉大一恆入選華為「天才少年」:不看中薪資,更看重人才...
    劉大一恆參與華為「天才少年」籤約儀式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近日,一批高校博士畢業生因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項目,屢屢衝上熱搜,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就在昨日(8月8日),又一位博士畢業生劉大一恆入選了華為「天才少年」計劃。本碩博均就讀於四川大學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的他,畢業後將加入華為核心研發團隊-雲語音語義創新LAB,參與NLP技術的探索與突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26歲的他,也是西南地區首位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第一檔的學生,畢業起薪為200萬元。
  • 華中科大4學子入選華為「天才少年」
    姚婷今年,華中科技大學又有兩位博士張霽、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加上去年入選的左鵬飛和鍾釗,華中科大一共有4名學子入選。這些「天才少年」是如何過五關斬六將,獲得華為的offer?他們的工資都是按年發放,共有三檔,分別為89.6萬元-100.8萬元、140.5萬元-156.5萬元、182萬元-201萬元。目前,全球僅四人拿到「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分別是鍾釗、秦通、左鵬飛和張霽,其中三人均為華中科技大學校友,分別是該校今年的博士畢業生張霽、去年的博士畢業生左鵬飛、本科畢業於該校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的鐘釗。
  • 專訪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川大博士劉大一恆:不看中薪資,更看重人才培養制度
    劉大一恆參與華為「天才少年」籤約儀式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近日,一批高校博士畢業生因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項目,屢屢衝上熱搜,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就在昨日(8月8日),又一位博士畢業生劉大一恆入選了華為「天才少年」計劃。
  • 西南首個200萬年薪「天才少年」:我既非天才,也非少年
    他,26歲川大博士,在國際頂級會議期刊發表了數篇論文 他,跳過前三輪面試,成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 他,200萬年薪,手戴婚戒,將研究「讓計算機像人一樣理解人類語言」 近日,一批高校博士畢業生因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項目,獲年薪百萬的高薪待遇
  • 華為天才少年年薪201萬 同實驗室博士僅80萬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 楊玲玲近日,「華為最高檔天才少年年薪201萬」登上微博熱搜榜,引發輿論關注。兩位入選的「天才少年」張霽和姚婷均來自華中科技大學,其中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
  • 華中科技大學不愧是頂級高校,4人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年薪201萬
    今日最火的就是華中科技大學計算系統機構專業兩名博士畢業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年薪最高201萬元。首先,說一下,剛剛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兩位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的學霸——張霽和姚婷。除了張霽和姚婷,華中科技大學去年還有2名學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左鵬飛和鍾釗,頂級年薪201萬。
  • 華中科技大學不愧是頂級高校,4人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年薪201萬
    文/獨角獸數學課堂角角老師導語:華為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科技公司,是因為華為擁有強大的科研團隊,用高額的科研經費堆積起來的。今日最火的就是華中科技大學計算系統機構專業兩名博士畢業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年薪最高201萬元。
  • 華中科技大學究竟有多強 「天才少年」華為年薪201萬
    近日,關於華為「天才少年」獲年薪201萬的新聞引發熱議,兩名「天才少年」均出自華中科技大學。該校今年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其中,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華中科技大究竟有多強?為何華為如此青睞
  • 福大本科畢業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
    「天才少年」項目堪稱IT界的頂級人才爭奪戰入選對象、薪酬等消息都是坊間最熱門的話題↓↓↓從公開信息可以看到華為「天才少年」此次以本科畢業生身份入圍華為「天才少年」計劃,並拿下百萬高薪,也正是對他強硬實力的再次認可。鄭浩暉:「我不是天才,我也不相信天才」據悉,鄭浩暉是在今年的4月份入選了華為「天才少年」計劃。
  • 華為再招四名「天才少年」:201萬頂薪又給了華中科大博士
    華中科技大學今年另一位「天才少年」是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的姚婷博士。 據長江日報報導,目前,全球僅四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分別是鍾釗(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秦通(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方向)、左鵬飛(本科和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張霽(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 華為再招4名"天才少年":201萬頂薪又給了華中科大博士
    華為「天才少年」姚婷姚婷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計算系統結構專業,直博五年級。據長江日報報導,目前,全球僅四人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分別是鍾釗(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專業,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秦通(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控制科學與工程,博士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方向)、左鵬飛(本科和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張霽(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
  • 美女博士剛畢業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年薪156萬,逆襲成功更勵志
    今有美女博士姚婷剛畢業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年薪156萬,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逆襲成功更勵志!成為青少年一代學習的榜樣,要追就追這樣的星!現就讀於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計算系統結構專業,直博五年級,並即將完成答辯離校。姚婷者,窈窕淑女,亭亭玉立,既美豔大方,又才華出眾,果然是君子好逑!自幼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積極向上、陽光美好和諧的家庭氛圍成為美女博士成長的優越保障。
  • 三名「天才少年」出自華中科技大學,華為為何如此青睞這座學校?
    文| 張琳琳編輯 | 鍾十五近日,華中科技大學三位畢業生入選華為「天才少年」項目的消息引發熱議。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是任正非在2019年6月提出的一項精英人才儲備計劃。截至目前,該校共有4名畢業生入選該項目。其中,有三名畢業生拿到該項目的最高一檔201萬的年薪。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這三名天才少年均出自依託該校設立的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它有什麼來頭?而華為為何如此青睞華中科技大學的畢業生?在華科之外,近年來被華為錄取最多畢業生又是哪一所?
  • 華為「天才少年」火了!剛畢業就拿201萬年薪,又是華中科技大學
    華為又刷屏了,這一次是因為招聘天才少年,開出了最高達201萬的逆天年薪 !果然,那個揚言從全世界招募頂尖人才的「天才少年」計劃,薪資也是頂級的。去年6月,任正非透露了這個項目並提出年薪八位數。現在,時隔一年,第二批「天才少年」入選者也曝光了。
  • 華中科技大學的4位博士,華為「天才少年」年薪201萬,說明啥?
    華為最高檔天才少年,剛畢業年薪就達到了201萬元,上了熱搜,其中4位高人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張雯,1993年出生的帥哥,湖北人,在讀大學期間,成績一直處於院系前列,英語也很棒,四六級秒過,同學眼中的學霸人物,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檔年薪,能拿到這檔年薪的全球僅4人,本科在華中科技大學計算系統結構專業
  • 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張霽,年薪201萬,本科讀的居然是三本
    我們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入選華為「天才少年」的勵志人物,他叫張霽,拿到了頂薪201萬元,博士在華中科技大學畢業。不過,這位天才少年本科讀的大學卻不是985,也不是211。張霽有哪些經歷和成就,得以入選華為的「天才少年」計劃,還拿到了201萬的頂薪呢?
  • 華為的天才少年根本不是天才,只不過都有同樣的特點
    你知道華為的「天才少年」計劃嗎?應該沒有人不知道吧,這是華為總裁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華為招募的「天才少年」,工資是按照年度發放的,共有三檔,其中最高年薪達到了201萬元。
  • 201萬,華科學子百萬年薪入選華為「天才少年
    校園時代,最有名的一句格言就是「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靈感」,它旨在向學生傳達努力才能收穫的人生價值觀,認為大多數人的天才光環都是通過汗水獲得。近日,有媒體從華中科技大學獲悉,該校今年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博士生張霽和姚婷入選華為「天才少年」。其中,張霽拿到華為「天才少年」最高一檔年薪201萬元,此事在網絡引起大量媒體爭相報導。
  • 川大學子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
    近日,川大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2017級博士研究生劉大一恆經過華為公司多輪面試的高難度選拔,最終脫穎而出,成為西南地區首位入選華為「天才少年計劃」第一檔的學生!這位本碩博均就讀於川大計算機學院(軟體學院)的「川三甲」,在畢業後將加入華為核心研發團隊-雲語音語義創新LAB,由NLP技術領軍專家親自擔任導師,參與NLP技術探索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