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祐樘為何被稱為明孝宗?他真的很孝嗎?看他是如何找他媽的蹤跡

2020-12-19 老四劇說歷史

古代一些尊貴的人去世,後人都會為根據其生平,用一個稱號來點評他,就是對歷史人物的蓋棺定論,這個稱號就是諡號。在秦漢時代,帝王的諡號一般只有三個字,第一個字是國號,第三個字是稱號,中間那個字概括了皇帝的一生。例如漢武帝,後人用一個「武」字概括了漢武帝在武功上的成就。後來經過魏晉南北朝幾百年的民族融合,起諡號的規矩發生變化,諡號變得越來越長。到了唐朝,皇帝又以廟號來代替諡號,廟號是帝王去世之後用於祭祀的稱號。不過,廟號的起名方法與秦漢時代諡號的起名方法類似。

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在位期間兢兢業業,使明朝一度中興,他也被後人認為是明朝中興之主。只是,朱祐樘的廟號是明孝宗,這個「孝」字顯然不能體現出他在執政期間對明朝的貢獻,反而是對朱祐樘遵循孝道的肯定。

朱祐樘在孝道方面確實是值得肯定的,他在位期間,對年邁的周太皇太后、王太后和撫養過他的吳太后這些長輩都很好。朱祐樘還極力維護他父親,曾採取一些過激手段應對文人點評他父親的過失。例如吏部尚書王恕在朱祐樘剛繼位時,對保障權力交接時的朝局穩定居功至偉,只是他在成化末年被罷官在家時,曾編寫傳記說了明憲宗朱見深的壞話,朱祐樘知道後,把王恕用於印刷傳記的雕版給燒了,並因王恕與內閣大學士丘濬的糾紛,罷免了王恕,還把王恕的養老金給減了。

朱祐樘

還有一件事能夠說明朱祐樘確實是個至孝之人,那就是他曾千方百計地尋找母親紀氏的蹤跡。

紀氏是個很平凡的女人,她對歷史的主要貢獻就是生了朱祐樘。紀氏是在成化初年的大騰峽叛亂中,被俘虜進宮的。本來只是個普通的宮女,卻無意中被朱見深臨幸了,結果一炮打響,懷孕了。生下朱祐樘後,紀氏的命運並沒有母憑子貴,反而與朱祐樘被藏匿於西宮,過著普通宮女的生活。直到成化十一年,朱見深的長子次子均夭折,在內閣首輔商輅的主導下,朱見深才立朱祐樘為太子,紀氏被移居永壽宮,生活才得以改善。

朱祐樘

然而,紀氏僅在永壽宮住了一個多月就病逝了。一直都有人懷疑,紀氏是被當時寵冠後宮的萬貴妃所殺。不過我認為可能性並不大,有兩方面的原因:1.紀氏在西宮時就重病在身,商輅建議讓她移居永壽宮,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治病;2.朱祐樘繼位後對萬貴妃的家人比較溫和,也足以表明朱祐樘的態度,他並不認為是萬貴妃殺了他母親。

紀氏去世之後,她得到了她應有待遇,說來真是個諷刺,她被封為淑妃。朱祐樘繼位之後,又追封母親為孝穆紀太后,並按規格重修陵墓。但朱祐樘認為他做得遠遠不夠。於是,他開始查找母親的家人,希望把母親的家人都封賞一遍,以彌補沒有及時盡到的孝道。

朱祐樘

朱祐樘於成化二十三年十二月派宦官蔡用去廣西賀縣查訪,當時他繼位不到三個月。經過一段時間的查訪,蔡用從賀縣桂嶺帶回了自稱是紀氏的兄弟的紀父貴和紀祖旺。朱祐樘非常高興,下詔授紀父貴為錦衣衛指揮同知,紀祖旺為錦衣衛指揮僉事,還賞賜了宅子、莊田、奴婢等,還追封紀氏的父親和母親,並派人去賀縣桂嶺修建陵墓、宅屋等。紀父貴和紀祖旺被認皇親,一時間風光無限,惹人注目,家鄉的人有羨慕的,也有妒忌的。

妒忌的人知道紀父貴和紀祖旺的底細,這兩傢伙其實是在冒認皇親,卻享受著榮華富貴。沒過多久,終於有人站出來了,一個原姓李的宦官陸愷,通過其族人在京城活動,聲稱紀父貴和紀祖旺是假冒皇帝,他的姐夫韋父才是紀氏的兄長。陸愷為什麼敢那麼大膽出來冒認皇親呢?有一點很重要,紀氏生前曾稱自己可能是姓李,只是李和紀讀音相似,紀氏入宮時年幼,自己也搞不清。經過查訪,紀氏在桂嶺時確實住在一個李姓家,還有個繼父叫李福斌。如今紀氏已死,反正死無對證,紀父貴和紀祖旺能冒認皇親,陸愷的家人也能冒認。

朱祐樘

紀、李兩派為爭奪皇親的地位而爭鬥,雙方互揭其短。朱祐樘只能另派使者去查證,這是朱祐樘第二次派人去廣西查訪。假的終究是假的,一查之下,結果兩派都是假的。朱祐樘大怒,把之前賞賜的一併沒收,將紀父貴、紀祖旺、韋父等涉案人員都發配了。

朱祐樘又派給事中孫珪、御史騰祐再去密訪,在查訪方法上改變以往浮誇的做法,要求細緻調查。據說成化年時,朱見深曾問過紀氏是否還記得家鄉,紀氏是個才女,雖不記得家鄉,卻寫了首詩,描述家鄉的景象,詩是這樣的:

來龍正是幢幡嶺,右手關欄玉印箱;

門前向出梳兒嶺,九牛睡峒我家鄉。

明朝官員

紀氏入宮前最後的蹤跡雖是在廣西賀縣,但根據詩中的描述,朱祐樘認為廣東連山(今廣東清遠連山)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第三次查訪以連山為主。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密訪,並沒有效果。後來,朱祐樘發下詔書,在連山縣公開尋訪,表示只要線索,都可以上奏,線索有用的話會加以封賞。

詔書下發一段時間後,鑑於此前冒認皇親的風波,雖然朱祐樘給的賞賜很高,但沒有人敢冒認。不過,《明實錄》曾記載連山縣有個縣民叫李福的,曾出來認是紀氏的親族,但關係很遠,不在三代之內,朱祐樘也沒有給予封賞。

朱祐樘

直到弘治三年,多次查訪無果,禮部尚書耿裕才上奏朱祐樘,說:「當年大徵之後,又發生饑荒,百姓流連,加上歲月已久,蹤跡難尋,雖陛下查訪心切,但很難查到。」耿裕是在強調查訪的困難性,建議朱祐樘停止查詢。不過,耿裕提出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效仿朱元璋對馬皇后的做法,給紀氏父母封號,在桂林立祠祭祀。

朱祐樘前後查訪母親的足跡共3年時間,花費無數精力,最終仍無所得,只能採納禮部尚書耿裕的意見。朱祐樘封紀氏的後父李福斌為慶元伯,賞賜無數,同時為紀氏在桂林府立廟。至此,朱祐樘三年查訪母親蹤跡才結束。朱祐樘雖然沒得到他想要的結果,但他的這種行為確實讓人感動,或許這也是他得到「孝」字為廟號的主要原因。

朱祐樘

不過,朱祐樘在查訪母親蹤跡的過程中,得到的一些信息可能與史料記載不符,主要有紀氏以下幾點:1.紀氏可能姓李,不是姓紀,她可能有個原名叫李唐妹;2.紀氏應該不是瑤族人,而是壯族人,因為紀父貴等人就是以壯族人身份冒認皇親;3.紀氏家鄉是連山(屬廣東韶州府)的可能性比較大,而不是廣西賀縣,但紀氏年幼時移居到賀縣桂嶺。

相關焦點

  • 古代帝王系列之明孝宗——朱祐樘
    明孝宗朱祐樘六歲的時候被立為太子,這是其首次與父親明憲宗相見次日之事。自孝宗出生以來至被封為太子,他一直生活在宮內底層,依靠心地善良的底層宮女太監撫養長大,所以他對底層之人更加關注,也從小在薰陶之下養成了一顆仁愛之心。時候,當時太后由於怕萬貴妃對孝宗下手,便將其一直養在自己的仁壽宮內。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萬貴妃於成化皇帝相繼去世,皇太子朱祐樘於九月壬寅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弘治」,是為明孝宗。
  • 為什麼明朝皇帝朱祐樘只有一個女人?
    像朱祐樘這樣的皇帝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那麼,他一生對張氏至死不渝的內在原因是什麼?當然,咱們不能簡簡單單地用一個愛來概括。對於很多皇帝來說,他們經常就是愛這個愛那個,享盡齊人福。在他們眼裡,愛情並不像我們現在很多有情感潔癖的人那麼聖潔。那堂堂明孝宗為何一生只有一妻呢?
  • 明武宗行事荒誕還建了豹房,是真的嗎?他想做什麼?
    但朱厚照完全沒有這種煩惱,因為他的父親就是明孝宗朱祐樘,史上真正與皇后一夫一妻的深情皇帝,沒有妃嬪,也就沒有庶子。更妙的是,朱厚照的母親張皇后只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次子早夭,朱厚照的太子之位坐得極為安穩。也就是說,他是朱祐樘唯一的繼承人,不管好壞都是他,無人與之相爭。
  • 別找了,你要的明朝16位皇帝都在這裡,直接收藏吧!
    別找了,庸夫已經給大家理順了,你要找的明朝16位帝王都在這裡。 第一帝: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 第九帝:明孝宗(弘治)朱祐樘
  • 明孝宗朱祐樘認真踐行了「一夫一妻制」
    獨孤皇后活著的時候,隋文帝一直不太敢再納妃子,但是獨孤皇后去世之後,隋文帝很快找了容華夫人和宣華夫人。長孫皇后去世之後,李世民確實沒有再一次立皇后,不過卻有十幾個妃子。馬皇后去世之後,朱元璋也沒有再一次立皇后,但是卻有二十幾個妃子。大一統王朝中,確實有皇帝一輩子只有一個妻子。明孝宗朱佑樘被稱為中國古代唯一一個踐行「一夫一妻制」的皇帝。
  • 明孝宗朱祐樘劣跡不少,卻被後人認為是明朝中興之主,為什麼?
    明孝宗朱祐樘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三個兒子,年號弘治,在位十八年間,為政寬厚節儉,親政愛民,司法清明廣開言路,一舉扭轉了前代成化皇帝的政治腐敗現狀,任用賢能,李東陽、徐溥、謝遷、劉健等名臣輩出。 因此,明孝宗一朝在史學界評價很高,在他統治期間被稱為弘治中興。
  • 他是個好皇帝,也是個好丈夫,但也是個奇葩皇帝 為啥呢?
    明孝宗,名朱祐樘,年號弘治,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皇帝為人寬厚仁慈,躬行節儉,不近聲色,勤於政事,他在位18年,重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大臣,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明朝的頹勢,開創了一個比較清明的盛世,史稱「弘治中興」。
  • 古代人如何護牙?外國人用尿漱口,中國人很巧妙還發明了牙刷!
    古代中國人如何護牙?古代的中國人護牙又有哪些妙招呢?元代趙孟在《老態》一詩中也有「扶衰每藉齊眉杖,食肉先尋剔齒櫼」的句子,吃肉前先找好牙籤,免得塞牙了難受。古人牙籤用的是什麼呢?據《本草綱目》中記載:「柳枝去風消腫止痛,其嫩枝削為牙杖,剔齒甚妙」。李時珍說將柳樹的嫩枝削成牙籤狀,剔牙齒的時候真的很妙。
  • 菩提祖師的蹤跡,為何三界罕知?你看看他藏在了什麼地方
    菩提祖師的的確確神秘無比,不僅他的真實身份讓人捉摸不透,就算在西遊世界裡,三界諸神一樣無法跟蹤到菩提祖師的蹤跡。原文這樣寫道:一日,祖師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真箇是——天花亂墜,地湧金蓮。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
  • 曾仕強:他媽的!這是什麼意思?
    聽到這樣的話,大家一定會問,曾教授,您怎麼可以罵人呢?是的。「他媽的」的確是罵人的話。但是,我沒有罵任何人。我是想跟大家來探討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經常會用這句話來罵人?「他爸的」不可以嗎?所以,大家一定要了解,這句話是怎麼來的,究竟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說,一個人在外面,你要好好的表現,如果表現的德行不夠,人家就會罵。罵什麼呢?人家不罵你沒有知識,人家罵你沒有教養。
  • 生育率超前的明朝,他是獨生子,荒誕奇葩背後是被耽誤的軍事家
    一、明朝祖規,鼓勵生育然而今天要介紹的這位奇葩人士,怪誕程度不僅遠勝前幾位,行事風格更是如同小巫見大巫,他就是明朝的獨生子皇帝,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帝用他30年的短命生涯告訴我們,窮奢極欲真的會減壽,縱情聲色一定會早夭。
  • 這個皇帝一輩子只娶了一個老婆,這是為何?原因與他童年有關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受這種環境影響到自己的婚姻觀的皇帝,這個皇帝一生只娶了一個老婆,一生只愛了一個人,他就是明孝宗。現在的很多男子都難以做到一輩子只愛一個人,明孝宗作為皇帝,娶三妻四妾,或者後宮佳麗三千,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他為何一輩子只忠於一個人,而這個幸運的人又是誰呢?
  • 孔融以孝聞名,卻因「不孝之名」而喪命,兩大原因他必死
    孔融無疑是其中較為出色或者說較為出名的那一位,為何?當你在家與兄弟姐妹搶零食時,你有沒有被父母用孔融的事例說教過。這四大中小學生榜樣也都出現在小學課本中,但是老師在上課時,通常只會告訴你孔融讓梨這一舉動,而隻字不提孔融之死。為什麼不對孔融之後的故事加以拓展,不是老師不知道,而是說了會有反面效果。孔融年少以孝聞名,卻又以不孝結束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