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揭秘助馬英九前行的臺灣四任「國安會秘書長」
臺灣「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25日正式就任,是馬英九2008年上任以來第四任「國安會秘書長」,前三任分別為蘇起、胡為真、袁健生。
在臺灣,有人說,在臺灣,「總統」老大,「副總統」老二,「行政院長」老三。可也有人說,「國安會秘書長」其實是僅次於「總統」的大人物,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為,「國安會」不只是「總統」在「國防」、兩岸、「外交」上的高級幕僚單位,還具備相當的決策權能。正副「總統」、正副「行政院長」、「內政部長」、「外交部長」、「國防部長」、「財政部長」、陸委會主委、「參謀總長」、「國安局長」等都是當然出席人員。「國安會秘書長」也是由「總統」最倚重的人擔任。
蘇起:助馬快速穩住兩岸局勢
不管怎麼擴權,在「國防」、兩岸、「外交」等三大方面為「總統」提供決策意見,仍然是「國安會秘書長」最主要的職能。
尤其是經歷過陳水扁時代的折騰,兩岸關係已到了非常脆弱的危險境地,馬英九2008年上臺,起用他最信得過、在兩岸和「外交」方面有真知灼見的「哥們」——蘇起擔任「國安會秘書長」。
蘇起1971年畢業於臺灣政治大學外交系,從政資歷深厚。1992年就擔任國民黨陸工會副主任,之後又陸續擔任陸委會副主委、「新聞局長」、「政務委員」、「總統府國策顧問」、「總統府副秘書長」、「國統會」研究員兼召集人、海基會董事等職,1999年至2000年5月任陸委會主委。
「蘇起也是連戰的兩岸政策重要智囊,從馬英九要選『總統』開始,蘇起又成為馬英九兩岸政策和美國政策的制定者和忠實執行者。」臺灣時事評論員楊蓮福如此評價。
有一種說法認為,兩岸關係中的「九二共識」這個詞彙,最早也是由蘇起提出的。馬英九2008年上臺後,從就職演說中承諾遵守「九二共識」,到重啟兩岸兩會的協商,再到快速穩住臺海局勢,都有蘇起的幕後印記。
因應「美牛」事件,馬英九最後作出讓蘇起下臺暫避風波的決定。但馬英九高度肯定蘇起的貢獻,說蘇起幫助他上臺之後,「將區域的緊張關係降到最低,讓臺海不再成為國際上最危險的地區」。
胡為真:著力在「外交」和「國防」方面
蘇起卸任,國民黨名將胡宗南的兒子胡為真接任「國安會秘書長」。
同樣是臺灣政大外交系畢業的胡為真,在「外交」系統出道甚早,甚至在「外交」與情治系統來回「跳槽」,曾擔任過「外交部禮賓司司長」、「國安局副局長」、「國安會副秘書長」、「駐德代表」等職,2005年後轉任「駐新加坡代表」。
由於有「外交」、兩岸以及情治方面的過往經驗,馬英九讓其接手「國安會秘書長」也被外界理解為「意料之中」。甚至有消息說,馬英九在2008年上臺後,就有讓人在海外的胡為真返臺待命的指令。「胡為真接任『國安會秘書長』主要是實現一個過渡的作用。」楊蓮福觀察,由於蘇起幫馬英九穩住了兩岸、重啟了兩會協商,馬英九接下來就是想在「外交」和「國防」上有所作為,而胡為真不僅有「外交經驗」,由於其父的原因,在軍方也還有相當的人脈,於是,「從胡為真開始,更多有『外交』系統進來了,『軍方』系統也進來了。」
而有評論認為,在「外交」和兩岸領域,胡為真主要是幫助馬英九做通美國、歐盟、東協的關係,為臺灣融入區域經濟整合創造條件。
袁健生:穩定美國的情緒
袁健生屬臺灣的「外交老兵」,是國民黨在野時期的「駐美代表」,2008年馬英九上臺後被任命為臺當局「駐美代表」。「其實,袁健生在馬英九還沒上臺的時候,就在幫助馬英九維繫與美國的關係中立下功勞,不管是跟美國的白宮、國會,還是跟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的關係上,他都有一定的人脈和資源。」楊蓮福表示,「由於在蘇起和胡為真任內,兩岸關係有了長足的發展,兩岸關係發展很快,這讓美國人有點不放心,馬英九把最信任的金溥聰調去美國,同時把袁健生調到『國安會秘書長』的位置上,這種職務交換的功能都差不多,都是為了加強與美國的溝通,穩定美國的情緒。」
金溥聰:助馬尋求「歷史定位 」
「關鍵時刻,還是讓小刀出。」
金溥聰與馬英九的「緊密」關係,在臺灣無人不知。每遇關鍵時刻,金溥聰都是馬英九最倚重的「哥們」。
楊蓮福說:「去年馬英九民調開始持續低迷,一直到最近馬英九快招架不住了,終於把金溥聰召回,眼下馬上就是2014年的『七合一』選舉和2016『大選』,如何布局,還是讓金溥聰回來操刀。」由「國安會秘書長」操刀選舉雖觀感不好,但陳水扁時期由邱義仁操盤就是先例。
其實,除「國防」、「外交」、兩岸外,「內政」也是「國安」的重要內容之一。楊蓮福表示,「幫馬英九布局政權、執行政策、尋求歷史地位,恐怕才是金溥聰擔任『國安會秘書長』最重要的任務。」 (記者 吳生林 楊思萍)
(來源:東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