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扛住質疑登上太平島 批評綠營不要「扯後腿」

2021-01-08 中國青年網

  馬英九扛住質疑登上太平島 批評綠營不要「扯他後腿」

  馬英九28日終於登上太平島,並提出「南海和平倡議路徑圖」。美國繼指責此舉「極無幫助」後,又升高批評調門,8年來首度指馬英九的做法「升高緊張」。臺灣《聯合報》28日評論稱,馬當局在兩岸與「外交政策」上一直採取對美「零意外」做法,推動兩岸和解過程,美方都獲得充分告知,然而充分告知不等於言聽計從,「太平島60多年的領土主權,不該成為美國重返亞太犧牲的籌碼」。

  提「南海和平路線圖」

  馬英九28日一早率相關部會官員及學者前往南沙太平島,進行春節訪視及慰勞駐島人員,並於11時左右登島在「國碑」前發表有關「南海和平倡議」路線圖的講話。馬英九稱,實踐路線圖首先是「三要三不要」的架構,即「要合作,不要衝突」「要共享,不要獨佔」以及「要務實,不要僵持」,建立各項有助南海和平繁榮的合作及開發機制,主權爭議留待日後透過和平方式解決。他接著提出「一條可行途徑,兩項必要說明,三個推動進程」,說明路線圖的具體內涵。所謂「一條可行途徑」,就是擱置爭議、整體規劃、分區開發;「兩項必要說明」是區域內各當事方都須納入協商機制,共同為南海整體規劃合作協商。

  馬英九透露當局有近程、中程到遠程的「三階段推動進程」,其中近程是共同擱置爭議,儘快展開多邊對話協商;中程階段是各當事方共同建立合作機制,進行生物資源的養護與管理等重要議題的協調與合作。至於遠程階段,期待實現「分區開發」。

  在28日晚間記者會上,馬英九進一步強調此次去太平島跟中國大陸一點關係也沒有,也沒有為「習馬二會」鋪路。他批評民進黨在他為「中華民國」爭取權益的同時,在後面扯後腿。

  《中國時報》稱,馬英九此行有官員、學者專家、維安人員隨行。由於太平島並非由「國軍」駐守,「國防部」和陸委會人員沒有隨行。《聯合晚報》認為,馬英九意在用行動落實他過去所提的臺灣不與中國大陸合作維護主權,以降低美方的反彈與疑慮;也避免在南海對立日漸升高的時候,激化與其他主權聲索方的衝突,以免擦槍走火徒生事端。

  綠營稱馬英九「惹是生非」

  對於馬英九此次登上太平島的舉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8日在例行記者發布會上表示,南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兩岸中國人都有責任維護中華民族祖產。

  美國和越南則表示不滿。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稱,馬英九完全有權利在南海問題上清楚表明其立場,但「我們就是不認同這項特定行動」;美方敦促臺灣和各聲索方降低緊張,而非採取可能升高緊張的行動,「我們視此舉只會升高緊張,而非我們想看到的降溫」。《聯合晚報》稱,這是主張對美「外交零意外」的馬英九任內,美國首度批評他的作為「升高緊張」。越南外交部28日傍晚發表聲明稱,臺灣領導人此舉已嚴重侵犯越南主權,違背臺方所提出願為維護南海和平做貢獻的承諾。

  對此,馬英九在28日晚間的記者會上回應稱,美國覺得現在登島升高緊張關係,「這點我倒看不出來,我又不是去叫囂,而是希望打造和平救難的島,一切規劃都是為了促進和平。若這樣都會引發緊張,還有什麼事不引發緊張呢?」馬英九更表示,「自己的領土自己保,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臺灣「外交部」反駁稱,巡視太平島,「就像房子主人,從樓上走到樓下一樣」,對美方僅止於告知,無須獲得對方同意。前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認為,美方反應強烈是因為擔心此舉將開啟讓其他地區領導人效仿的先例;而不論是過去或現在,在太平島說了或做了什麼,都可能讓臺灣詮釋1947年劃設的「十一段線」或「九段線」含義遭到外界質疑。

  民進黨繼不派人隨團登島後,28日又對馬英九的做法公開批評。「總統」當選人蔡英文28日稱,臺灣作為區域的一分子,有責任共同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不過對於就職後是否也登太平島,她則未回答。28日上午,兼任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的「立委」趙天麟稱,臺灣國際地位再怎麼艱困,都要考慮國際社會的遊戲規則,對於馬登太平島,民進黨不接受,予以譴責。民進黨隨後否認趙的說法代表民進黨立場,下午「立委」姚文智又跳出來稱,「奉勸馬總統卸任前儘早將國政和平交給新總統,不要再到處點火,惹是生非」。「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則稱,美國應重新思索臺灣的戰略地位,「不應對我國總統要做什麼,在外面說三道四,而是應就整個長期共同價值維護,把臺灣當成真正的夥伴及盟友」。

  島內擔心蔡英文南海立場

  不少政界人士和學者對馬英九的做法表達支持。前臺北市長郝龍斌28日稱,馬英九登太平島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他到「領土」的任何一個地方不容許別人說三道四,「這是尊嚴的問題,也是主權獨立的問題,我當然支持他去」。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說,臺美關係雖然很好,但馬英九對領土不能讓步的做法正確。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表示,馬應在卸任前去太平島,美國先前不想讓他去,是因為當時確實比較敏感;但現在即將下臺的「總統」引起爭議不會如想像中大,不至於引起太大反彈。

  事實上,造訪過太平島的官員不只馬英九。2008年,陳水扁曾前往太平島,主持當時新機場的啟用儀式,也成為首個抵達太平島的臺灣領導人。2012年8月,時任「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也曾率領當局部會首長前往太平島視察。不少輿論對即將就職的蔡英文在太平島問題上的立場表示質疑。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教授高聖惕28日稱,「U形線」是臺灣南海領土海域主張的底線,而蔡英文曾說「中華民國政府是流亡政權」,加上民進黨曾對美國表示將放棄「U形線」,「蔡執政後是否持續這樣的想法,將牽涉一中原則,成為北京試探觀望的考察點之一」。

  臺灣政治大學學者蔡增家28日撰文稱,民進黨不派人去太平島,表面上是不願為馬英九的政績加分,實際上是積極配合美國的政策,民進黨需要美國給大陸施加壓力,不要在民進黨上臺之後對臺灣下重手,所以民進黨在南海的問題上,當然不能給美國添麻煩,「而越來越配合美國的政策,只會讓臺灣失去原有的外交自主性,連聲張主權的微弱聲音都不敢發。而這應該是民進黨上臺之後,大家最擔心的事」。

  《聯合晚報》28日稱,南海主權爭議再起,主因是菲律賓向海牙國際法庭提出仲裁案,而菲律賓的背後有美國的身影,在臺灣很難取得國際支持的情況下,若無大動作主張主權,等同默認菲律賓等國的主張,「試問:當其他國家用這種小動作對我國主權侵門踏戶的時候,號稱我國友邦的美國又做了什麼?」文章還說,之前更有民進黨人大言不慚地說「太平島太遠守不住」「馬總統前往會成為笑話」等,「連面對主權爭議的大是大非,民進黨都無法堅守一致對外的原則,蔡英文憑什麼呼籲團結?」

 

 

相關焦點

  • 馬英九扛住質疑登上太平島 批評綠營不要「扯他後腿」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林曦】馬英九28日終於登上太平島,並提出「南海和平倡議路徑圖」。美國繼指責此舉「極無幫助」後,又升高批評調門,8年來首度指馬英九的做法「升高緊張」。馬英九稱,實踐路線圖首先是「三要三不要」的架構,即「要合作,不要衝突」「要共享,不要獨佔」以及「要務實,不要僵持」,建立各項有助南海和平繁榮的合作及開發機制,主權爭議留待日後透過和平方式解決。他接著提出「一條可行途徑,兩項必要說明,三個推動進程」,說明路線圖的具體內涵。
  • 他出賣了太平島,卻稱是馬英九的錯
    姜皇池南海仲裁案發生至今將近一個月,綠營色彩濃厚的臺灣國際法學會6日舉辦南海仲裁與臺灣學術研討會,先前表示太平島產水量不足的臺大國際法教授姜皇池今日也出席針對南海仲裁案的國際法進行報告,姜皇池表示,他與馬英九捍衛太平島
  • 馬英九提太平島10建議,蔡英文辦公室的回答有多「空心」?
    南海仲裁案後,由於臺灣當局目前實際控制的太平島被認定為「礁」,島內強烈反彈。馬英九不僅在研討會上展示太平島淡水,昨天還在臺灣《聯合報》上發表文章,向蔡英文提出10點建議,卻遭綠營嗆聲。蔡英文辦公室最終開口回應,卻稱「沒有評論」。
  • 臺媒:已安排蔡英文登太平島行程
    摘要:【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林曦】南海仲裁案做出不利於臺灣擁有太平島「主權」的裁決,臺灣海軍軍艦13日提前啟航奔赴太平島,蔡英文特別登上軍艦發表談話「宣示主權」。民進黨「立委」陳亭妃稱,蔡英文現在不登島,也不會抹殺太平島是島的事實,「過去馬英九登太平島,我們也是表達尊重」,明顯與過去綠營的口風不一致。
  • 一張圖告訴你,馬英九為何執意要登上南海太平島
    這11個天然島嶼中面積最大的是太平島,但它似乎並不怎麼出名。因為在中國大規模「吹沙填海」之後,南沙群島又陸續冒出了7個人工島,美濟島、渚碧島、永暑島的面積一下就把太平島擠到了第四。雖然是個不出名的小島,馬英九卻不顧反對,執意要登上太平島。那麼,問題來了,他為何要一定登上這個小島呢?
  • 臺媒:臺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方面已安排蔡英文登太平島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崔傑通】臺灣「聯合財經網」13日下午報導稱,南海仲裁結果嚴重衝擊臺灣在太平島的「主權」,臺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表示,不排除一切捍衛南海「主權」的行動。報導披露,臺灣當局領導人辦公室方面已安排蔡英文登太平島伸張「主權」。
  • 即將卸任的馬英九,為何要去太平島?
    作者 甦醒    一波三折,馬英九又決定要去太平島了。    1月27日,馬英九辦公室發出新聞稿證實,由於臨近春節,在天氣狀況許可的條件下,馬英九將於28日前往太平島訪視,並慰勞駐島人員。    去年12月,馬英九就曾稱表示要在臺軍收回太平島紀念日——12月12日登島,但最終未能成行。
  • 看清這四點,就明白馬英九為啥登太平島了
    1月28日,在各界的共同期待下,馬英九排除萬難,登上太平島。馬英九此舉不但實現了自己的長久夙願,對於島內和島外,具有重要意義。以實際行動捍衛南海祖權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海域,南海問題的背後,不僅是主權的博弈,更涉及到祖權的捍衛。兩岸作為中華民族的承繼者,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去維護好南海的祖權。
  • 忍不住了,退休老幹部馬英九做出批示!
    此刻,馬英九已經不再是「退休老幹部」,似乎又變身為「馬總統」,而這份建議書,則更像是他的「批示」,從中約略可以窺測出當年馬英九的理政思路。 馬英九無論做什麼,橫豎都有人反對,執政時尚且如此,現階段更會引發質疑。《聯合報》的留言顯示,儘管很多人贊同他的建議,仍有人認為這是「馬後炮」,質疑他為什麼「不早點做」。
  • 事實告訴你:馬英九才是蔡英文最「依賴」的人
    ,「行政院」與「立法院」雙贏,但民進黨執政後,碰上負面議題,民進黨「立委」或綠營人士經常將責任歸咎於前任馬英九;「綠委」回應馬英九相關新聞時,也多語帶批評與諷刺。馬英九因此被網友戲稱,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最依賴的人。  最近一次綠營找馬英九救援,是因為臺軍清泉崗空軍基地染毒疑雲。民進黨「立委」蔡適應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過去幾年當局的反毒、防製毒品有加強空間,但這是長期累積下來的結果,不是蔡上任才發生;數據顯示,臺灣使用毒品問題過去7、8年來飆高,是前任馬英九任內沒有做好。
  • 阮次山:馬英九登太平島告誡蔡英文不可放棄
    核心提示:阮次山表示,馬英九此次登上太平島,是在告誡蔡英文堅決不能放棄國土。一旦蔡英文上臺後有什麼喪權辱國的行為,放棄太平島,大陸可以趁勢介入。
  • 馬英九卸任前強化維護南海「主權」之意 向蔡英文立下標杆
    國民黨主席參選人洪秀柱23日表示,邀請國際媒體記者赴太平島參訪「這是很好的事」,登島是一個「領土」的宣示,藉此讓國際知道,「太平島就是我們的,南海對於我們是很重要的」。臺南市議員王家貞23日說,馬政府邀海內外媒體赴太平島採訪,以更大動作昭告世人「中華民國」擁有南海主權,她個人感覺,馬英九任期剩下不到兩個月,這陣子以來,馬英九似乎放得更開了。
  • 馬英九直言切中要害,民進黨碰到對手了?
    近日,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因兩岸相關議題的發言,聲量熱度一直居高不下。繼「首戰即終戰」言論之後,馬英九與蔡英文針對兩岸發展及和平問題頻頻隔空交火。馬英九質疑民進黨當局的兩岸路線把臺灣推向戰爭邊緣,蔡英文則反擊馬英九是「卑躬屈膝」。
  • 馬英九催蔡英文登太平島,害怕被斬首或逮捕,蔡英文不敢去
    馬英九催蔡英文登太平島對於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有關臺海問題的發言,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21日表示,蔡英文應該赴太平島視察,「維護主權」。馬英九表示,蔡英文說要「維護主權」,這時候就要站出來展現「辣臺妹」的功力,強調「我們不支持(仲裁結果)」,「太平島是島不是礁,是『中華民國』領土,不能隨便侵犯」。他並表示,相信蔡英文要前往太平島會受美方幹擾,「就像我當年一樣,試了三次才成功」。
  • 蔡英文拒登太平島 民進黨:南海太緊張去幹嘛
    【環球軍事報導】臺「總統府」宣布馬英九28日登島的消息時專門提到,特別邀請蔡英文「派員出席」。同一天,臺灣輔仁大學日語系教授何思慎在《中國時報》上撰文呼籲「請馬蔡同登太平島」。文章認為,海洋是臺灣的安全屏障,須寸海必爭,雖說國民黨即將交棒民進黨,但在「國家權益」的維護上,不容須臾懈怠,不可因政黨輪替而改弦更張,希望馬英九與蔡英文同登太平島視察,「共衛南海主權,海洋應為臺灣的共同顏色,在那裡應可獲得『臺灣共識』」。  「我們沒有這個計劃,不會派人隨行前往。」民進黨發言人楊家俍27日表示,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已經這樣回復「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
  • 馬英九臉書深夜秀太平島泥土:是島嶼不是巖礁
    海外網2月2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1日深夜透過官方臉書(Facebook)帳號,貼出一段太平島泥土秀。馬英九拿著太平島的泥土與清水,文字與圖片相結合,強調太平島是島嶼而不是巖礁的事實。
  • 臺當局出招 國際法庭法官與重量級國際法學者今登太平島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1月28日登上太平島【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香港中評社4月15日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針對菲律賓方面提出的「南海仲裁案」可能在5月有結果,希望國際仲裁法庭不要誤判將太平島降格為「巖礁」。臺灣當局涉外部門15日上午安排國際法庭法官與國際法學者近30人,其中包括國際法庭常設仲裁法庭的法官Gerhard Hefner等人實地登上太平島作見證。
  • 太平島是礁?馬英九批民進黨當局「自我閹割」
    針對美國國務卿蓬佩 奧13日發表聲明,認為2016年菲律賓南海仲裁判斷具法律拘束力,認為太平島是礁非島,而臺當局涉外部門卻表示「歡迎」。馬英九今在臉書抨擊,這是歷年來美國對南海爭議最明確強烈的表態,但民進黨當局竟語帶曖昧表示「歡迎」,這種唾面自乾自我閹割的態度,置領土與太平島上的戍守人員於何地?馬英九表示,2016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認定太平島是「礁」不是「島」,當時蔡英文曾鄭重聲明,該案從未徵詢「我方」意見,仲裁判斷對太平島認定已嚴重損及我南海諸島及其相關海域權利,「我們絕不接受」。
  • 蔡英文、馬英九,究竟是誰卑躬屈膝?
    華廣網9月4日訊 題:蔡英文、馬英九,究竟是誰卑躬屈膝?作者:楊澤軍近日,臺灣地區現任領導人蔡英文與前任領導人馬英九打起嘴仗。蔡在臉書發文批評馬英九「卑躬屈膝」;馬英九回擊表示,自己執政8年從未「卑躬屈膝」過,反而是蔡英文多次屈膝。圍繞誰卑躬屈膝,蔡、馬爭論不休、互不相讓,那麼到底是誰卑躬屈膝,還是讓事實說話吧。
  • 蔡英文承認太平島是礁?馬英九:自我閹割
    據臺媒報導,美國蓬佩奧13日發表聲明稱:2016年菲律賓南海仲裁判斷具有法律效益,淡化太平島的領土性質,認為太平島是礁不是島。針對蓬佩奧這番言論,臺灣「外事部門」語焉不詳,甚至帶有「歡迎」的意味。對於民進黨當局,馬英九抨擊道:這種態度屬於完全自我閹割、逆來順受,對於領土與太平島上的戍守人員來說,將他們放在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