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卸任前強化維護南海「主權」之意 向蔡英文立下標杆

2020-12-15 環球網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對於馬當局的大動作,臺「外交部」稱,南海爭議升溫後,多家外國主流媒體多次提出登島要求,此次臺方是「順應新聞採訪需要」而非刻意做出政治安排。國民黨主席參選人洪秀柱23日表示,邀請國際媒體記者赴太平島參訪「這是很好的事」,登島是一個「領土」的宣示,藉此讓國際知道,「太平島就是我們的,南海對於我們是很重要的」。臺南市議員王家貞23日說,馬政府邀海內外媒體赴太平島採訪,以更大動作昭告世人「中華民國」擁有南海主權,她個人感覺,馬英九任期剩下不到兩個月,這陣子以來,馬英九似乎放得更開了。王家貞認為,馬英九對南海主權的堅持用力大,將攸關馬的歷史定位。同時,針對民進黨到目前為止都不太去碰南海主權議題,馬當局也希望藉此強調「中華民國」憲政體制是延續的,民進黨未來「對南海主權的堅持也不可閃躲」。

相比之下,難以對此表示反對的綠營則顯然 「酸溜溜」。被視為深綠喉舌的《自由時報》23日竟然刊文稱這一行動是「挑釁舉動」,簡直不知道該報立場是站在哪一邊。《自由時報》稱,臺當局首度開放島內外媒體到訪太平島,「這是繼1月馬英九不顧國際勸阻執意登島後,再一次的挑釁舉動,這種『蚊子叮牛角』的手法簡直兒戲」。文章還稱,高調處理太平島將使得臺灣直接捲入這個劍拔弩張的緊張海域。曾經提出南海和平倡議的馬英九卸任在即,卻拉著「國家政策」直往火藥庫裡衝突「實在極度不智」。

香港「中評社」分析稱,礙於國際政治現實,馬當局無法直接向國際仲裁庭提出實質辯護,在此情況下,馬英九先是親上火線,在美國反對情況下登上太平島「宣示主權」,接著再安排島內外媒體登島實地勘察,盼能透過國際媒體的傳播,傳達正確的信息給國際仲裁庭。這一大動作除了針對菲律賓的仲裁案捍衛太平島,也有在卸任前強化維護南海「主權」之意,向繼任者蔡英文立下標杆,因為「如果馬英九不在卸任前大動作宣示主權,未來很可能變成蔡英文消極主張、靜默不語的理由」。

臺灣資深媒體人蕭師言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稱,近兩天來正為印尼巡邏船在南海對臺漁船槍擊一事憤怒的臺灣民眾,對馬當局在太平島上的一系列舉動大加稱讚。相比而言,綠營對南海相關事宜「一片沉默」甚至譏諷,顯示出綠營「內鬥內行」,而對外「一味討好美國乾爸爸和日本乾哥」,就算「美國的小弟」菲律賓、印尼等國危害臺灣漁民,綠營也只會裝聾作啞。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胡又中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陶短房 周禮】

閱讀更多詳細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給蔡英文出考題 國民黨團建請登太平島宣示「主權」
    中國臺灣網5月16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將在5月20日就職連任,國民黨「立院」黨團研擬宣示南海「主權」兩公決案,「做球」讓蔡連任後能擇期親往太平島視察,並強化太平島、東沙島防務。國民黨團表示,公決案預計下周五「院會」闖關,盼蔡英文積極宣示「主權」。
  • 馬英九指蔡英文有心魔:對美國太軟弱
    前領導人馬英九今天指出,蓬佩奧的說法不利臺灣在南海的主張,但外事部門的回應竟是委婉「歡迎」,而蔡英文至今沒有回應;他酸蔡有「心魔」、「不是美國人講的每一個字都是對的」,呼籲應表達立場,說明太平島「是島不是礁」,並仿效他當年親自登島,向國際宣示「護漁權、保地位」。
  • 即將卸任的馬英九,為何要去太平島?
    太平島    在不久前的臺灣大選中,國民黨大敗。馬英九的「總統」任期也只剩下不足4個月,他為何要在即將卸任之時視察太平島?    馬英九未能在去年12月12日登島紀念,此次太平島之行也算是了卻一樁心願了。    1982年,各國在聯合國籤訂海洋公約,訂定各國領土向外12海裡為國家的領海,領海外200海裡為專屬經濟海域,這意謂著只要佔領一個島嶼,周圍海域就是專屬經濟海域,擁有開發、研究、保育的權利和責任。    海洋公約在1994年生效,被國際社會視為對海洋主權的宣示。
  • 蔡英文當局何以要為難維護太平島主權的漁民們
    (評論員 風雲變幻)7月12日所謂的南海仲裁案結果炮製出籠,在島內引起強烈反響,臺部分漁民為捍衛太平島主權、彰顯太平島是島而非礁,於20日自費駕船前往太平島,31日上午勝利返回臺灣。漁民的義舉感動了兩岸許許多多民眾,盛讚他們的行動是英雄之舉。
  • 國民黨「立委」:憂中美南海開戰,臺灣要維護太平島「主權」
    中國國民黨「立委」呂玉玲接受訪問時表示,她更關注中美在南海較量不斷升溫,憂心兩大強權先在南海開戰,臺灣太平島主權要維護,如果沒有好好處理,可能遭池魚之殃。美國日前公開反對中國擁有南海主權,接著看到美軍雙航母重返南海演習。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在南海的軍事行動力度不減反增。
  • 忍不住了,退休老幹部馬英九做出批示!
    今天,馬英九再次放下思想包袱,針對太平島議題向《聯合報》投稿,一口氣向蔡英文提了10個建議。
  • 看清這四點,就明白馬英九為啥登太平島了
    1月28日,在各界的共同期待下,馬英九排除萬難,登上太平島。馬英九此舉不但實現了自己的長久夙願,對於島內和島外,具有重要意義。以實際行動捍衛南海祖權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海域,南海問題的背後,不僅是主權的博弈,更涉及到祖權的捍衛。兩岸作為中華民族的承繼者,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去維護好南海的祖權。
  • 事實告訴你:馬英九才是蔡英文最「依賴」的人
    馬英九因此被網友戲稱,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最依賴的人。  最近一次綠營找馬英九救援,是因為臺軍清泉崗空軍基地染毒疑雲。民進黨「立委」蔡適應接受媒體訪問時說,過去幾年當局的反毒、防製毒品有加強空間,但這是長期累積下來的結果,不是蔡上任才發生;數據顯示,臺灣使用毒品問題過去7、8年來飆高,是前任馬英九任內沒有做好。
  • 馬英九就南海仲裁向蔡英文提建議 包括將太平島納課綱
    中國臺灣網7月16日訊 所謂的南海仲裁案「仲裁結果」12日出爐,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隨即在個人臉譜網(Facebook)發表聲明「絕不接受荒謬不公的國際仲裁!」並指仲裁庭的判決立即導致地區的緊張與對立升高、侵害臺灣權益、破壞南海和平,傷害仲裁庭的公正性。
  • 馬英九催蔡英文登太平島,害怕被斬首或逮捕,蔡英文不敢去
    馬英九催蔡英文登太平島對於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日前有關臺海問題的發言,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21日表示,蔡英文應該赴太平島視察,「維護主權」。馬英九表示,蔡英文說要「維護主權」,這時候就要站出來展現「辣臺妹」的功力,強調「我們不支持(仲裁結果)」,「太平島是島不是礁,是『中華民國』領土,不能隨便侵犯」。他並表示,相信蔡英文要前往太平島會受美方幹擾,「就像我當年一樣,試了三次才成功」。
  • 馬英九扛住質疑登上太平島 批評綠營不要「扯後腿」
    《聯合晚報》認為,馬英九意在用行動落實他過去所提的臺灣不與中國大陸合作維護主權,以降低美方的反彈與疑慮;也避免在南海對立日漸升高的時候,激化與其他主權聲索方的衝突,以免擦槍走火徒生事端。前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認為,美方反應強烈是因為擔心此舉將開啟讓其他地區領導人效仿的先例;而不論是過去或現在,在太平島說了或做了什麼,都可能讓臺灣詮釋1947年劃設的「十一段線」或「九段線」含義遭到外界質疑。  民進黨繼不派人隨團登島後,28日又對馬英九的做法公開批評。「總統」當選人蔡英文28日稱,臺灣作為區域的一分子,有責任共同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 蔡英文、馬英九,究竟是誰卑躬屈膝?
    華廣網9月4日訊 題:蔡英文、馬英九,究竟是誰卑躬屈膝?作者:楊澤軍近日,臺灣地區現任領導人蔡英文與前任領導人馬英九打起嘴仗。蔡在臉書發文批評馬英九「卑躬屈膝」;馬英九回擊表示,自己執政8年從未「卑躬屈膝」過,反而是蔡英文多次屈膝。圍繞誰卑躬屈膝,蔡、馬爭論不休、互不相讓,那麼到底是誰卑躬屈膝,還是讓事實說話吧。
  • 馬英九扛住質疑登上太平島 批評綠營不要「扯他後腿」
    《聯合晚報》認為,馬英九意在用行動落實他過去所提的臺灣不與中國大陸合作維護主權,以降低美方的反彈與疑慮;也避免在南海對立日漸升高的時候,激化與其他主權聲索方的衝突,以免擦槍走火徒生事端。前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認為,美方反應強烈是因為擔心此舉將開啟讓其他地區領導人效仿的先例;而不論是過去或現在,在太平島說了或做了什麼,都可能讓臺灣詮釋1947年劃設的「十一段線」或「九段線」含義遭到外界質疑。民進黨繼不派人隨團登島後,28日又對馬英九的做法公開批評。「總統」當選人蔡英文28日稱,臺灣作為區域的一分子,有責任共同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
  • 蔡英文不理馬英九卸任前3警告 得到血的教訓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6月8日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2年半了,民調一直在30%上下掙扎,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暐瀚指出,蔡英文若回頭再看看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卸任前給她的3個「誠懇提醒」:兩岸關係、自由貿易、能源危機,心中會作何感想?
  • 蔡英文拒登太平島 民進黨:南海太緊張去幹嘛
    文章認為,海洋是臺灣的安全屏障,須寸海必爭,雖說國民黨即將交棒民進黨,但在「國家權益」的維護上,不容須臾懈怠,不可因政黨輪替而改弦更張,希望馬英九與蔡英文同登太平島視察,「共衛南海主權,海洋應為臺灣的共同顏色,在那裡應可獲得『臺灣共識』」。  「我們沒有這個計劃,不會派人隨行前往。」民進黨發言人楊家俍27日表示,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已經這樣回復「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
  • 馬、蔡交鋒 臺灣學者:蔡英文「主權牌」失靈
    中國國民黨前主席馬英九日前一席「蔡英文將臺灣推向戰爭邊緣」論,引發馬、蔡隔空交火,各界關注。中興大學教授袁鶴齡向中評社表示,馬蔡交鋒的重點,將統「獨」之爭,轉移至戰爭與和平之爭,而此面向對蔡英文當局往美靠攏的路線有衝突,因此蔡試圖將論述拉至所謂「主權」議題,但和平已是普世價值,蔡「不惜一戰」的論調,能否保有市場,值得關注。
  • 臺媒體人:蔡英文不理馬英九卸任前3警告 得到血的教訓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6月8日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2年半了,民調一直在30%上下掙扎,臺灣資深媒體人黃暐瀚指出,蔡英文若回頭再看看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在卸任前給她的3個「誠懇提醒」:兩岸關係、自由貿易、能源危機,心中會作何感想?
  • 阮次山:馬英九登太平島告誡蔡英文不可放棄
    鳳凰衛視1月29日《新聞今日談》,以下為文字實錄:艾楚怡:馬英九卸任之前,臨門一腳,您覺得這種登島行為,對南海的格局會帶來多大影響? 阮次山:這次馬英九到太平島去,我們有幾個思考的關鍵點。第一個,馬英九剩下4個多月,他為什麼要去這次。
  • 蔡英文:馬英九向大陸「卑躬屈膝而不自知」
    這場唇槍舌戰的起源,還得追溯到馬英九此前在一場由他名下基金會所舉辦的名為「國家不安全:臺灣如何轉危為安」的座談演講。講話中,在提到蔡英文時馬英九情緒激動地指責這位民進黨領導人,批評其在「親美」的積極態度,同時又時刻對大陸採取提防,她的兩面派正讓臺灣面臨戰爭危險。
  • 後院危機馬身心俱疲 蔡英文小心應對南海議題
    最近,為了蔡英文即將啟程訪美,馬英九使盡招數對付蔡,先是強烈質疑蔡的「維持兩岸現狀說」是「迴避、閃躲或打高空」。其後,馬提出「南海和平倡議」主張,以反制蔡可能在執政後會放棄太平島「主權」的傳言;最新情況則是馬英九與金溥聰將在7月份先後赴美或「過境訪問」,藉此削弱蔡英文訪美的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