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與普通的宮鬥劇完全不同,它的過程不是女主大殺四方,它的結局也不是正派人物的壓倒性勝利。
它竟是在緩緩地、哀傷地講逝去的青春,講枯萎的愛情,講一出華麗又頹喪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曾經恩愛的青櫻弘曆,到底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決裂的呢?
親密關係的終結是現代婚姻的常態。
《如懿傳》其實是一部現代婚姻啟示錄。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一,好的婚姻需要儀式感和浪漫。
如懿封后的時候,她們已經結婚好多年但乾隆還是要專門為她大操大辦一場婚禮。既是規定也是心意。
那我們辦一次婚禮,會不會太刻意追求儀式感?
大不不必刻意效仿,並不是辦婚禮才具有儀式感。
我們可以做的是:不要忘記在結婚紀念日那天,為對方準備一個小禮物,以及一段只屬於彼此的二人世界。
也可以建立並鞏固一個習慣,每天上班前接個吻或者擁抱一下。
當婚姻生活漸漸被柴米油鹽醬醋茶侵蝕,適時的儀式感會提醒你們,愛情還在!
二,多疑和衝動一定會毀掉婚姻。
如懿雖然生在古代,可她獨立自主堅強,不需要依靠任何人,從一開始,她就信奉夫妻之間需要信任和尊重的相處之道。
這一點是非常具有現代女性的思維的。
乾隆的疑心太重總是想太多,在被打入冷宮時,如懿結識了侍衛凌雲徹。
後來如懿離開冷宮,出於感謝重用了這個曾經在自己落難時伸出援手的男人,這就讓乾隆有了危機感。
他開始猜忌,嫉妒讓人面目全非,不僅利於自己的權力凌辱凌雲徹,還把凌雲徹派去伺候如懿,趁機侮辱兩個人。
就是這份多疑的舉動,徹底毀掉了起來和如懿額婚姻,從此兩個人裂痕越來越多,再也回不到當初了。
在婚姻初期,相互監督無可厚非,能給彼此帶來安全感,但監督不是多疑,如果懷疑,就會自動腦部,即使外套上只是多了一根頭髮,在你眼中都成了證明。
如果把所有時間都用來猜忌,哪還會有心情創造幸福?
三,婚姻裡委屈,求不來周全。
守好這座城的關鍵在於不忘初心,尤其是女生,永遠不要因為結婚就放棄自我成長。
起來或許也曾真心愛過如懿,親手給了她皇后桂冠,也因此給她帶來了悲慘的命運。
如懿這個皇后當得實在是委屈。乾隆一路新歡不斷,寵了陰狠毒辣的衛嬿婉,又為寒部公主寒香見著迷,得不到寒香見的心。
就要求如懿去勸說,如懿雖不情願,因為中國的身份還是去了,親手救下一個強勁的情敵。
後來他還當下寒香見紅顏禍水,命令如懿給她喝下絕Y湯,如懿再一次違背自己的心意去做了。
換來的卻是乾隆一記響亮的耳光,直接導致了帝後離心。二人整整冷戰半年。
如懿的委屈,不僅沒有換來婚姻的周全,反倒讓自己陷入困境。
深宮之中的如懿或許有不得已的苦衷,可是現代婚姻裡依然有很多女性受困於所謂的賢惠、懂事的標籤,天天隱忍,步步退讓,活成了憋屈的小媳婦。
如果把整部《如懿傳》濃縮為一句話,那就是一個女人錯愛的一生。
女人無論嫁給誰,在婚姻裡都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即使需要妥協退讓,那也是雙方的磨合,絕不是單方面的隱忍、
學會拒絕不合理要求,才不會遭遇親情的綁架,淪為賢惠的奴隸。
第四,愛人不等於救人,真正能救自己的也只有你自己。
如懿曾對乾隆說:臣妾最重要的不是這些身外之物,而是在絕境裡皇上不會放開臣妾的那雙手。
如懿不是不聰明,只是太過相信年少時的愛情,相信所愛之人,會救她於水深火熱之中。
相信無論別人如何栽贓陷害,皇帝都會始終相信她。
可是萬人之上的皇帝,有理不完的前朝政事,哪能時時護她周全,況且他們的感情再經歷種種風波和姦佞小人的離間之後,早已漸行漸遠。
最後也是皇帝親手收了如懿的皇后冊寶,讓她形同廢后嘗盡孤獨寂寞冷。
如果一開始如懿就能認清這一點,不依賴皇帝,像生命最後幾個月那樣,依靠自己和幾個隊友的力量,絕地反擊打倒對手,也許結局就會改寫。
我們可以嚮往美好的愛情,但不能依賴被人庇護的生活,愛人也好,父母也罷,沒有人會一直替你負擔前行,也沒有誰會一直是誰的救星。
一個成熟的女性會明白所謂的歲月靜好,只是內心的寧靜,生活依然有可能暗藏波濤。
當身處險境與困境時可以求助他人,真正能夠就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五,當愛情逝去別用你的一生去祭奠。
如懿在累積了無數次失望的瞬間後,終於絕望,她才不在乎皇后地位,是不是萬人爭搶,她只知道,自己和丈夫的感情再也回不去了。
其實就算如懿沒有了愛情,還是有許多體現她價值的事情等著她去做。
誰說沒有愛情、失去婚姻的女人,就不能擁有精彩的人生呢?
愛情也好,婚姻也罷,並不是一個女人的全部,離開那個讓你不幸的女人,人生才會迎來另一片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