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講大學生就業為何如此難?

2020-08-28 老陳說就業


一、高等教育自身結構的影響。高校的大規模擴張強調數量而不是質量,給就業帶來了壓力。我國實施教育改革後,大學為發展進行了大規模的擴招。在過去的十年中,入學人數的增加為我國培養了更多的大學生,但是相對於數量的增加,質量並未提高。學生人數的增加對學生的就業產生了影響。同時,學校的專業設置不合理,無法適應。出於學校招生的需要,許多學校在設置專業時通常不考慮該專業的長期發展,而是考慮該專業可以招收多少學生。許多大學規模較大,專業也不完善。不論市場是否要求專業,只要他們能招收學生,就都會效仿。從沒有市場的專業畢業的學生很難在社會上找到滿意的工作。

二、過去一段時間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影響。在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的經濟繼續快速增長。但是,在此期間,我國的經濟大量增長,這是由於大量能源的消耗甚至環境汙染所致。這種發展方式對於大學生來說很難獲得充分的就業。從各國的發展歷史來看,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發展,產業結構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主要原因是農業和工業比重持續下降,服務業比重持續上升。產業結構的不斷轉型升級要求教育機構為勞動力提供相應的知識水平和知識結構。同時,教育帶來的創新積累也將促進各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但是,我國的經濟增長長期以來一直受到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的推動。現有服務業以低端服務業為主,適合更多大學生就業的高端服務業所佔比例較小。

三、勞動力市場存在體制障礙。儘管我國大學生人數眾多,但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在總體就業中所佔的比例並不高,地區分布也很不均衡。大多數大學畢業生在市區工作。勞動力市場競爭不足使勞動力流動成本過高,間接增加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度。當大學生畢業時,他們將選擇在大城市工作。即使他們不這樣做,他們也會對二級勞動力市場持謹慎態度。有些人可能選擇住在大城市,因為他們別無選擇。

因此,大學生很難找到工作,是數量和結構上的原因,但是無論出什麼問題,大學生自己都將為此來為自己買單。畢竟,學校將在大家離開後完成自身任務,並且找不到找工作所帶來的壓力只能由自己承擔。


相關焦點

  • 大學生就業為何如此艱難
    就業是實現社會建設和人員效率的重中之重,也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詞,受到社會各階層的高度重視。如果不能適當解決就業問題,就會產生大量失業者。除了浪費人口紅利的價值外,還容易滋生社會不安全因素。大家經常會談論起就業,就業的質量也是比較常見的話題。作為就業的新生力量,大學生近年來對就業形勢就一直十分關注。大學生的就業何時開始變得困難?
  • 應屆大學生就業難在哪兒
    近日,智聯招聘發布《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報告將6月份仍在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歷、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當前應對今明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政策建議。
  • 20萬大學生失業!越南就業季為何越來越難
    近段時間以來,各國媒體都爆出本國「最難就業季」。鄰國越南自然不例外。越南國土只有30萬平方公裡,但是人口卻不斷爆發性增長,到現在快接近1億人。越南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越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畢業即失業,失業大學生人數已達到19.25萬。
  • 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在哪
    我們對智聯平臺的大數據進行了深度挖掘,將6月份仍在投簡歷的應屆大學生識別為「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從學歷、性別、地域、院校、專業等角度對這類群體進行畫像,透過供需錯配的視角分析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結構性原因,並提出了應對今明兩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
  • 課程照著往年PPT講 大學就業指導為何是水水的
    課程「照著往年PPT講」,師資專業化水平低、以兼職為主——【焦點關注】大學就業指導為何總是「水水的」? 「照著往年PPT講就業」很常見大學期間,不少學生選修甚至必修就業指導課程。記者了解到,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多開設在大學一年級或二年級,授課形式多為課堂講授或網上授課。「老師在課堂上照著PPT念,好多PPT還是早些年做的。」
  • 大學生就業難,難在哪?看看這份研究報告
    來源:讀特2020 年大學應屆畢業生人數約為 874 萬,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的大約有 590 萬大學生。據智聯招聘最新發布的《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顯示,今年6月仍有 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是什麼原因造成他們就業難?難在哪兒呢?
  • 為什麼大學生就業這麼難?
    不知從哪一年,網絡上開始喊大學生就業難,於是,似乎每一年都是「史上最難就業年」。大學生就業真的這麼難嗎?為什麼這麼難?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我國出臺了相關政策,解決了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然而,大學生的就業本身是一個複雜的項目,需要一個系統而完整的機制來確保其實施。近年來,中國城市人口的增加以及農村人口的不斷湧入,對大學生的就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加上戶籍制度的限制,城市學生不願放棄城市戶口,在村鎮工作,這無形當中導致人才從農村流向城市,從西部流向沿海地區。大城市交通擁堵,城市人才短缺。
  • 課程「照著往年PPT講」 大學就業指導為何總是「水水的」?
    課程「照著往年PPT講」 大學就業指導為何總是「水水的」? 原標題:   「我不知道和用人單位籤約時應注意什麼。現在,一些企業存在違約行為,遭遇這種情況我該如何維權?」
  • 本科生難就業遍地都是,為何專科生卻能很好就業?學歷沒優勢了?
    本科生難就業遍地都是,為何專科生卻能很好就業?學歷沒優勢了? 如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確實比較嚴峻,很多學生畢業後都是歇業在家,這其中很多都是本科生,這時很多人就開始貶低本科生,說如今本科生遍地都是,學歷貶值了,事實真的像人們所說一樣嗎?
  • 為什麼現在大學生就業這麼難?
    又到一年大學生畢業季,人們又開始討論大學生就業的事情。大學生就業難似乎已經成了這幾年大家討論最熱烈的話題,於是很多「學習無用論」「學歷無用論」開始被更多的人提起,那麼大學生真的就業率很低嗎?《2019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2018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1.0%,2018屆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率為92.0%,2018屆本科畢業生待就業比例為4.2%,高職高專畢業生待就業比例為7.5%,這麼高的就業率,還能說就業難嗎?
  • 大學生就業難的真相究竟如何?(大數據揭示)
    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一度升高,現在又到一年高校畢業季。自大學生大規模擴招以來,大學畢業生數量激增,其增長速度過快,導致嚴重的供過於求。而且擴招的結果是,本科畢業證的含金量大為減少。如果用畢業生人數與我國近年經濟增長情況對比,才更能體會畢大學生為什麼找工作越來越難我國GDP自2011年開始一直處於下滑趨勢,經濟增速大幅降低,這意味著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少,這對還在快速增大的大學生群體是一個大難題。
  • 為何越來越多大學生畢業要考研?是因為就業難?大部分人都想錯了
    為何越來越多大學生畢業要考研?是因為就業難?大部分人都想錯了 如今考研是一個大熱潮,越來越多大學生加入了考研的隊伍,很多人對此覺得是因為如今本科學歷不吃香,大學生就業難所導致,真的是如此嗎?
  • 大學生就業難結構性錯配是主因
    」課題組發布了《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這意味著,大學生就業面臨「雙屆疊加」局面。據悉,在考慮升學、出國以及後續公共崗位落實等因素後,今年全國約有590萬應屆大學畢業生需要在市場化機構就業。《報告》提出了應對今明兩年應屆畢業生就業「雙屆疊加」局面的舉措。
  • 報告發現:六大結構性錯配導致大學生就業難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聰聰)哪些大學生就業難?近日發布的《就業困難大學生群體研究報告》顯示,6月仍有26.3%的2020屆應屆生在求職,在這部分學生中,大專學歷就業最為困難,低層次的熱門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除了因疫情衝擊導致的總量供需矛盾之外,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和大學生的能力與期望之間的結構性錯配,也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 大學生就業為何如此艱難?深圳網友:基本上有這5點原因
    就業是實現社會建設和人員效率的重中之重,也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個詞,受到社會各階層的高度重視。如果不能適當解決就業問題,就會產生大量失業者。除了浪費人口紅利的價值外,還容易滋生社會不安全因素。大家經常會談論起就業,就業的質量也是比較常見的話題。作為就業的新生力量,大學生近年來對就業形勢就一直十分關注。
  • 為什麼都說大學生就業難?
    大學生就業「難」其實是一個相對概念,不是指大學生無法就業,其實是指大學生無法按照理想狀態就業。比如環境,薪水,發展狀況不盡如人意。並且,大學生離開象牙塔進行初就業時,不但需要與同齡人進行競爭,在一定程度上還需要與有豐富工作經驗的職場老人進行競爭,這個時候畢業生的身份並沒有帶來什麼求職優勢。其實造成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是「供大於求」。我國自1999年開始擴招,高等教育入學人數不斷增加。
  • 正確定位自己,大學生就業不再難
    如今,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往往存在著畢業即失業的現象,應屆生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不容易,往屆生要找到理想的工作更是難上加難,所以,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後選擇考研,以提高就業優勢,但是 考研的隊伍越來越龐大,能順利上岸的也為數不多,沒能順利通過的不是二戰考研,就是又加入考公務員隊伍裡 ,公務員必定崗位穩定 ,收入也穩定,但是想要順利的考上公務員,也相當不容易,必定考公務的群體要比考研群體大得多,競爭特別激烈
  • 大學生就業難,大學學歷真的貶值了嗎
    目前社會上存在著數量龐大的大學生群體,他們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對未來感到迷茫,最直接的就是他們找不到令自己滿意的工作。很多人將這種「大學生就業難」的現象總結為「大學學歷貶值」。不少老一輩甚至拿他們那個年代的各個層次學歷與當前相應層次學歷作對比,得出「原來的中專、大專都比現在的本科、研究生吃香」這種結論!
  • 大學生就業難面對的壓力以及就業方法
    大學生就業心理壓力: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正在變得越來越嚴重。患有精神疾病和自殺傾向的大學生比例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精神疾病已成為阻礙大學發展的嚴重障礙,並已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特別是大學生的自殺,不僅給大學生的個人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損失,而且對社會和其他大學生產生了重大的負面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容忽視。
  • 史上最難就業季如何破局?大學生畢業即失業是認知上的錯誤!
    過去,每當畢業季都會流傳又是一年「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難一直難破局,然而,今年簡直是真正意義上的「史上最難就業季」,就業情況並不樂觀。數據顯示,2020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874萬人。如果說應屆畢業生,加上去年慢就業的一批人,需要找工作的人數至少也得破900萬大關。很多人吐糟「大學生畢業即失業」,似乎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大學生畢業即失業,這個話題幾乎年年都在討論,每年都有各種各樣的答案。雖說今年就業壓力的確大,但是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