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3歲以下的寶寶餵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2020-09-03 文匯網

近日,一名不到2歲的男童因被家長錯誤餵服藥片而窒息。良藥大多苦口,孩子們普遍抗拒吃藥,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吃起藥來更費勁。如何才能正確又順利地讓小寶寶把藥吃下去呢?

不是所有藥物都能混進食物中

我們經常看到很多錯誤的餵藥方法,最常見的有三種:暴力灌藥、欺騙式餵藥以及把藥混進奶或果汁等食物中。

暴力餵藥的危害不言而喻,家長捏住孩子鼻子或撬開牙齒強行灌藥,孩子恐懼地大哭,這樣藥物很可能會嗆入氣管,引發危險。

欺騙式餵藥就是哄騙孩子說藥是甜的。這招對第一次服藥的孩子來說還可用,但孩子經過幾次服藥經歷就會發現真相,這會導致孩子以後更加抗拒服藥。

還有一部分家長將藥一概加入果汁、牛奶、果醬等食物中,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服下藥物。這招兒看似高明,實則大有隱患。不是所有藥物都可以加入奶、果汁等食物中服用。這與藥物本身的性質和製藥的工藝有關。比如,用於兒童過敏性鼻炎和哮喘治療的藥物——孟魯司特鈉顆粒,其說明書就要求藥物「與室溫或冷的軟性食物(如蘋果醬)混合服用,或溶解於一茶匙室溫或冷的嬰兒配方奶粉或母乳服用」。而有的藥物就不能與奶、果汁等同服,比如鈣劑。因此,說明書有明確描述要求的按要求服用,說明書沒有相關描述或者無法按說明書要求服用的,應諮詢藥師。

首選液體、粉末或顆粒藥物

選擇合適的口服藥物是正確餵藥的第一步。

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劑型。口服藥物劑型通常包括液體的、粉末或小顆粒的、片狀的、膠囊的等等。對3歲以下兒童來說,液體、粉末或小顆粒形態的藥物形式比較方便孩子服用。但很多兒童需要的藥物沒有這些友好的劑型,這時我們就只能選擇其他劑型,比如藥片或膠囊。如果是普通的片/膠囊劑,可以碾碎或打開服用。需注意的是,看上去沒啥差別的片/膠囊,其內在成分千差萬別。有些藥片可以快速轉變為液體,如分散片可快速溶化在水中,對3歲以下兒童也是適用的。務必注意,帶有「緩釋」「控釋」「腸溶」字樣的片/膠囊劑,通常都不可以掰開、碾碎或打開膠囊服用,這樣就不適合3歲以下兒童使用了。

其次是優選孩子喜歡的口味。比如同樣成分的溶液,橘子口味的比未經遮蓋的苦澀口感的溶液更易於接受。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小竅門:通常藥物名稱中帶「小兒」和「兒童」字樣的,或者藥物適應症中有「用於兒童/小兒……」等描述的,都是專為兒童設計的藥物。它們在劑型、口感上都關注了孩子的適用性,方便孩子服用。

不同藥物餵法不同

選好藥物後,還需讓孩子正確地把藥吃下去。為了孩子能順利地吃藥,餵藥工具很重要。推薦大家使用帶刻度的滴管、注射器、餵藥器和量杯,這些工具可以用來直接喂,也可以配合小勺喂。一般來說,滴管、不帶針頭的注射器和餵藥器,量取的藥量較小,適合餵對取量要求十分精確的藥物。量杯刻度較粗略,適合一些對劑量要求不那麼精確的藥物。在看所取藥物的體積時,量藥工具要豎直,待液面呈水平時,視線應與藥液面相平。

口服滴劑可以直接滴入口中吞服。不願配合的兒童,也可將藥物滴入小勺後餵服,再用少量水加入小勺中,「洗洗」小勺,給孩子餵下。咀嚼片的口感不錯,2歲以上的孩子通常都易於接受。泡騰片劑應該用水將藥片完全溶解後再餵服,千萬不能讓孩子直接吞服或含服泡騰片,以免藥片在口腔和胃腸道內迅速釋放大量氣體,刺激甚至傷害孩子。膠囊劑總的來說不推薦給3歲以下兒童使用。如萬不得已,普通膠囊可以打開服用,但可能味道極差。打開的膠囊藥粉要立即服用,不能長時間放置,否則會影響藥物的穩定性。

給新生兒或一歲以內的小寶寶餵藥時,應將寶寶抱於胸前,用手臂支起頭部,以防因其後仰而使藥物被吸入氣管中。裝有藥的滴管等從寶寶嘴角順口頰滴入,可待寶寶把藥吞咽下後再拿出滴管。大一些的寶寶會各種花式拒絕吃藥。家長可以在平時利用玩遊戲、讀繪本等方式向孩子傳達「藥物進入我們的身體,能幫助我們戰勝疾病」的觀念,還可以給寶寶樹立熟識的小哥哥小姐姐勇敢服藥的英雄形象。當然還可以在孩子服藥後,給予適當的獎勵。這些都是正確的、可以引導孩子順利服藥的方法。

作者:胡利華

編輯:王星

相關焦點

  • 如何給3歲以下的寶寶餵藥?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近日,一名不到2歲的男童因被家長錯誤餵服藥片而窒息。良藥大多苦口,孩子們普遍抗拒吃藥,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吃起藥來更費勁。如何才能正確又順利地讓小寶寶把藥吃下去呢?首選液體、粉末或顆粒藥物選擇合適的口服藥物是正確餵藥的第一步。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劑型。口服藥物劑型通常包括液體的、粉末或小顆粒的、片狀的、膠囊的等等。對3歲以下兒童來說,液體、粉末或小顆粒形態的藥物形式比較方便孩子服用。
  • 3歲以下的寶寶該怎麼「餵藥」?掌握這3點是關鍵,建議家長收藏
    而且尤其是3歲以下的寶寶更是難餵藥,因為寶寶太小,還會一不小心就傷到孩子,所以很多家長最害怕給寶寶餵藥了。「據統計,每個人身邊都會有3個人是芒果過敏者,而孩子對於芒果致敏性更高」。3歲以下的寶寶該怎麼「餵藥」?
  • 如何給3歲以下兒童餵藥
    這招對第一次服藥的孩子來說還可用,但孩子經過幾次服藥經歷就會發現真相,這會導致孩子以後更加抗拒服藥。還有一部分家長將藥一概加入果汁、牛奶、果醬等食物中,讓孩子不知不覺地服下藥物。這招兒看似高明,實則大有隱患。不是所有藥物都可以加入奶、果汁等食物中服用。這與藥物本身的性質和製藥的工藝有關。
  • 如何給3歲以下兒童餵藥,趕緊了解一下
    近日,一名不到2歲的男童因被家長錯誤餵服藥片而窒息。良藥大多苦口,孩子們普遍抗拒吃藥,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吃起藥來更費勁。如何才能正確又順利地讓小寶寶把藥吃下去呢?對3歲以下兒童來說,液體、粉末或小顆粒形態的藥物形式比較方便孩子服用。但很多兒童需要的藥物沒有這些友好的劑型,這時我們就只能選擇其他劑型,比如藥片或膠囊。如果是普通的片/膠囊劑,可以碾碎或打開服用。需注意的是,看上去沒啥差別的片/膠囊,其內在成分千差萬別。有些藥片可以快速轉變為液體,如分散片可快速溶化在水中,對3歲以下兒童也是適用的。
  • 如何給3歲以下兒童餵藥 不同藥物餵法不同
    近日,一名不到2歲的男童因被家長錯誤餵服藥片而窒息。良藥大多苦口,孩子們普遍抗拒吃藥,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吃起藥來更費勁。如何才能正確又順利地讓小寶寶把藥吃下去呢?首選液體、粉末或顆粒藥物選擇合適的口服藥物是正確餵藥的第一步。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劑型。口服藥物劑型通常包括液體的、粉末或小顆粒的、片狀的、膠囊的等等。對3歲以下兒童來說,液體、粉末或小顆粒形態的藥物形式比較方便孩子服用。
  • 「麗水健康課堂」如何給3歲以下兒童餵藥
    近日,一名不到2歲的男童因被家長錯誤餵服藥片而窒息。良藥大多苦口,孩子們普遍抗拒吃藥,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吃起藥來更費勁。如何才能正確又順利地讓小寶寶把藥吃下去呢?對3歲以下兒童來說,液體、粉末或小顆粒形態的藥物形式比較方便孩子服用。但很多兒童需要的藥物沒有這些友好的劑型,這時我們就只能選擇其他劑型,比如藥片或膠囊。如果是普通的片/膠囊劑,可以碾碎或打開服用。需注意的是,看上去沒啥差別的片/膠囊,其內在成分千差萬別。有些藥片可以快速轉變為液體,如分散片可快速溶化在水中,對3歲以下兒童也是適用的。
  • 不同藥物餵法不同 如何給3歲以下兒童餵藥
    近日,一名不到2歲的男童因被家長錯誤餵服藥片而窒息。良藥大多苦口,孩子們普遍抗拒吃藥,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吃起藥來更費勁。如何才能正確又順利地讓小寶寶把藥吃下去呢?
  • 如何給3歲以下兒童餵藥?掌握這些技巧很關鍵!建議家長收藏
    如何給3歲以下兒童餵藥?掌握這些技巧很關鍵! 良藥大多苦口,可孩子們普遍抗拒吃藥,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
  • 寶寶吃了退燒藥多久見效?看完這篇就明了
    寶寶吃了退燒藥多久見效?看完這篇就明了 寶寶發燒超過38.5度,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退燒藥降溫。不少父母會問這樣一個問題:寶寶吃了退燒藥多久見效?今天育姐就給大家科普這方面知識,趕緊來了解下吧。
  • 捏鼻子灌、摻入果醬、連哄帶騙……如何正確給3歲以下兒童餵藥?
    近日,一名不到2歲的男童因被家長錯誤餵服藥片而窒息。良藥大多苦口,孩子們普遍抗拒吃藥,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吃起藥來更費勁。如何才能正確又愉快地讓小寶寶把藥吃下去呢?今天我們請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用藥諮詢中心副主任藥師胡利華為家長們出出主意。
  • 捏鼻子灌、摻入果醬、連哄帶騙……如何正確給3歲以下兒童餵藥?
    近日,一名不到2歲的男童因被家長錯誤餵服藥片而窒息。良藥大多苦口,孩子們普遍抗拒吃藥,尤其是3歲以下的嬰幼兒,吃起藥來更費勁。如何才能正確又愉快地讓小寶寶把藥吃下去呢?今天我們請北京兒童醫院藥學部用藥諮詢中心副主任藥師胡利華為家長們出出主意。
  • 捏鼻子灌藥導致2歲寶寶窒息身亡,這些餵藥方式很坑娃!
    □2015年5月,黑龍江大慶市的一對年輕夫妻捏著鼻子給自己2歲的寶寶餵藥,最終導致了寶寶窒息,搶救無效死亡。 當然,父母在強行讓孩子吃藥時肯定不會有這種危險意識,覺得自己是有分寸的。然而強行灌藥本身就是一種危險的行為,這個分寸不是你所能掌握的。
  • 專治餵藥難、餵不進!如何給寶寶餵藥你需要這份指南
    說起給寶寶餵藥,家長們描述的畫面往往是:寶寶聲嘶力竭,大人滿頭大汗,藥撒的哪哪兒都是,一家老小都不知道咋辦……有些家長甚至會強行按住寶寶,捏著鼻子掰開嘴地喂,且不說寶寶會對吃藥越來越恐懼,就這種行為,寶寶不嗆,也會立馬把藥再吐出來,到最後還是徒勞一場。確實,寶寶生病後給寶寶餵藥可以說是一個大難題。
  • 兒童如何餵藥
    對於小寶寶來說餵藥難,難於上青天,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寶寶在餵養時強烈反抗掙扎呢?有了不愉快的吃藥經歷,下次再餵藥就會抵抗,然後更難餵藥成功更加焦灼,陷入不斷惡循環中。我們該如何給小寶寶正確餵藥呢? 方法: 對於明白事理比較合作的孩子可以圍上圍嘴直接使用湯勺餵藥,餵完藥後讓孩子喝幾口清水,再給一塊糖來解除孩子口腔中的異味,也表示你對孩子好的行為的一種獎勵,告訴孩子今天你吃藥表現的非常好。 而對於不合作的孩子,大人應抱著孩子,採取半坐位,圍上圍嘴,將孩子的兩條腿夾在大人的兩腿之間,孩子的一條胳膊放在大人的身後,大人一隻手固定住孩子另一隻胳膊。
  • 寶寶吐藥要不要補餵?看完這篇就明了
    最近很多寶寶都患上了流感,免不了要打針吃藥。然而一些寶寶一吃藥就會吐,這可怎麼辦才好,要不要給他補餵呢?今天育姐就來給大家說說這方面的知識,感興趣的媽媽們趕緊來看。寶寶吐藥要不要補喂,看情況而定寶寶一言不合就吐藥,補餵吧擔心藥物過量,不補餵吧又擔心沒有藥效。
  • 給寶寶餵藥超抗拒,可能是你的方法沒用對
    很多家長不忍寶寶因為難受而大哭大鬧,都恨不得是自己生病。寶寶生病,最讓家長鬧心的其實不是因為不舒服而導致的哭鬧,而是餵藥這個艱難又躲不開的環節。有多少家長,買了多種餵藥神器,卻依然派不上用場?有多少家長,全家老小齊上手,又哄又勸寶寶就是不?有多少家長,遭遇寶寶的拼命抵抗,滿頭大汗還沒完成餵藥任務?……餵藥,咋就這麼難呢?
  • 餵藥36計,專治寶寶的小抗拒
    其實,餵藥也是講究方法的,接下來育姐就教給大家:根據寶寶年齡選擇合適的餵藥方法不同年齡的寶寶,身體素質和能力也不同,因此大家要分年齡來調整餵藥方法:0-1歲寶寶還不滿一周歲的時候,吞咽功能發育尚不完善,所以給寶寶餵藥時最好把他抱在懷裡並抬高頭部,固定好手和頭部後再用勺子或滴管將藥物放到寶寶口中
  • 這4種錯誤餵藥方法快丟掉,這樣餵藥寶寶愛了
    ❌ 不要欺騙孩子之前在抖音上,經常會看到一些各種花式餵藥的方法,像把藥藏在西瓜、酸奶的包裝盒裡等,其實我個人是不太建議的。這可能有效,但是對於過小的寶寶,很容易導致寶寶出現認知障礙。寶寶可能會認為這是食物原本的味道,從此拒絕某類食物。
  • 餵藥靠灌?學會這4招讓寶寶乖乖吃藥
    話說哪個家長沒遇到這點無奈,捏鼻子、趁其不備、逗孩子笑……使出渾身解數給孩子灌藥,眼看孩子抗拒無比,小臉憋得通紅,最後不但沒咽下去還吐個精光,真是受罪!雖然包媽也知道給孩子餵藥實在太難,但這些我們爸媽給我們從小就用的餵藥辦法其實潛在危險無限啊。這是一則真實的事情:大慶市一個2歲的孩子窒息十五分鐘被送到急診,可惜最終離開了人間。
  • 「實用」給寶寶餵藥的小技巧,新媽一定要知道
    寶寶生病時,絕對媽媽壓力最大的時候,因為心疼之餘,還得面臨看病、餵藥、打針這些超高難度的挑戰,真是心焦心累。又逢換季時,寶寶容易生病,如果真到了需要餵藥時,該如何攻破這難關呢?以下幾招要收好,或許能幫你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