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為啥要賣?會賣給誰?

2020-12-20 36kr

文 | 萬德乾

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20年前,黃明端做大潤發時,公開說,他學的是家樂福。現在大潤發已歸阿里巴巴,大潤發的前輩家樂福,今天《財聯社》爆出消息,也有意將中國資產出售給阿里。 

老師和學生,都要被阿里以新零售拓展廣泛傳統實體資產的名義,一一予以收購,這或許,是一種中國式緣分。

曾幾何時,中國人談大賣場,言必稱沃爾瑪、家樂福。從兩家分別佔領著世界零售業兩強地位來說,沃爾瑪、家樂福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享有的地位,是合理應當的。 

然而,當走進中國23年後,家樂福也到了要告別中國市場,四處尋求買家接盤的時候。曾經的領導者,為什麼最終「黯然離場」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沃爾瑪、家樂福之外,大潤發作為中國綜合大賣場的業績王者,已與本周一(1月15日),正式與阿里巴巴完成股權交割。沃爾瑪方面,也早在2016年,完成聯盟京東的布局。 

假如阿里巴巴最終完成收購家樂福中國,中國大賣場前三甲,全都委身於網際網路。阿里巴巴,也將佔有中國實體綜合大賣場半壁江山。

家樂福會賣給誰?

尋求出售給阿里巴巴,是家樂福中國做出出售決定後,可能最中意的買家。

家樂福尋求變賣,最為理想的方案,自然是希望接收方,能利用現有的家樂福完整的業務體系,包括前端門店和後端供應鏈,得到一個強實力的接收方,實施更好的網際網路業務升級改造。 

顯然,目前的國內網際網路公司,具有家樂福期望的強實力方,除了阿里巴巴,確實可選項不多。 

尤其是阿里已經完成對高鑫零售(主要是大潤發)的收購,2個月時間裡(11月20日--1月18日),雙方都在加速推進大潤發賣場業務升級改造,驗證快消品類新零售的可信性模式。 

第一批天貓網紅商品,也陸續入駐大潤發華東167家門店。 

一定程度上,作為家樂福中國最強競爭對手大潤發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家樂福在中國市場的整體決策。得到阿里的收購之後,大潤發呈現出的快速變化,更刺激著法國家樂福方堅定出售中國資產的決心。 

也就是說,大潤發在11月20日正式公布接受阿里入股的消息,可能會加速了家樂福方面尋求出售給阿里巴巴的決心。 

一旦阿里巴巴最終完成收購家樂福中國,阿里將獲得來自家樂福覆蓋至全國的269家門店資產。加上大潤發全國367家大賣場門店,阿里手握636家大賣場(含少部分小店),阿里在整個實體零售市場,將呈鼎立之勢。也將對國內其他實體零售企業,形成進一步吸附靠攏效應。 

而這,也是家樂福樂見的最佳併購交易結果。

當然,雙方在談判過程中,或許還會涉及以下方面。
 
1.收購估值。相比阿里以224億港元,完成高鑫零售36%股份交易。參照這個估值,約佔高鑫零售一半門店的家樂福,最終整體出售價格,或許不會超過350億港元。
 
2.團隊安置。家樂福在中國23年以來,其中國區總部高層管理團隊,幾乎還是法國本色不改。當家樂福方面整體或部分退出,這些法方職業經理人,可能未必會繼續留守中國,接受阿里巴巴方面的統籌領導。
 
3.既定計劃。家樂福在過去9年,雖然持續在經歷同店業績下滑和開店關店倒掛的不利局面,但家樂福中國方面也從未停止探索的速度。家樂福目前實施的新店購物中心化,已經和多家物業方談定合作,假如阿里入股之後,這些合作是否繼續,或許存在變數。 

綜合來看,阿里不失為家樂福最好的股權出售對象,而家樂福中國是否是阿里理想的又一個大賣場標的,則考驗著家樂福出售中國資產,聚焦歐美業務的全盤眼界。

家樂福為啥要賣?

家樂福中國想賣,可能是中國零售業多年來的公開秘密。

1995年,家樂福首次來中國大陸開店,宣告在其成立的第36年,進軍中國市場。經過10年高速發展,2006年,家樂福在中國門店數突破100家,與沃爾瑪一起,成為中國當之無愧的大賣場冠軍。 

由於綜合類大賣場,擁有在整個實體零售業態的領導者地位,此前的家樂福,一定意義上,是中國實體零售業長期的領導者品牌。學習家樂福模式,挖角家樂福人才,也是中國本土零售企業從家樂福身上,多年來所獲得的隱性資源。 

早期的家樂福,在中國是開一家火一家。如果某新店是開在中部地區的三線城市,開業當天,洶湧來潮的顧客,會擠爆家樂福的大門。貨架上各種開業低價酬賓的商品,如同洗劫般搶購一空。

家樂福成功的在上海、江蘇、廣東、北京,以及四川、雲南等地,建立起自己的市場優勢。

那時的家樂福和沃爾瑪,真是享受著中國大賣場最黃金的時光。躺著掙錢,形容過去10幾年家樂福在中國的紅火日子,毫不為過。

直到2008年,家樂福第一次經歷在華的一次大考驗。 

2008年4月,當北京奧運的聖火,在法國巴黎遭遇不公平待遇後,憤怒的中國人,將怒火對準不作為的法國,中法關係一度墜入冰點。在國內的人,在找不到合適的怒火發洩口時,不知為何,將情緒對準了法國在華代筆企業——家樂福。

「抵制家樂福」,在大事頻來的2008年,也是令不少零售行業人士,至今記憶猶新的事件之一。 

更為要命的是,不知是什麼原因,經歷2008年風波的家樂福中國,也從此以後,進入到諸事不順的時代。 

2009年,家樂福在華大賣場領導者地位,被來自曾經以其為師的大潤發超過。很快,家樂福在華門店數,也被長達半世紀的最大競爭對手沃爾瑪超過。 

3年後,家樂福中國業績和利潤,開始進入到雙下滑的階段。 

家樂福為此,不是沒有自救改變過。 

2013年,受電商帶給實體零售市場的衝擊,家樂福如同國內其他眾多企業一樣,開始觸網轉型,上馬自己的自建電商「家樂福網上商城」。對同店業績下滑的原因分析和自救,統統歸咎於顧客不過是懶於出門逛街。家樂福對電商的理解,全聚焦在送貨上門了。 

自然,「家樂福網上商城」,被無情的忽略了。包括家樂福多年來的老顧客,並不認為,去網上家樂福購物,比家樂福門店,購物體驗和需求滿足更好。 

外賣模式在中國興起後,家樂福接入過包括美團、百度外賣等各大外賣平臺。雖然每天為各個門店,能帶來幾百個訂單,然對於年營業額上億的大賣場,依然杯水車薪。 

家樂福看到便利店的逆勢增長,社區客群對就近購物的需求。2015年,家樂福在上海推出橙色鮮亮的「Easy家樂福」便利店。用大賣場的低價優勢,社區標超的營業面積,做著便利店的就近生意。

家樂福購物中心化,也是其轉型自救的探索之一。家樂福的選址開店,總會選擇城市中心位置,與購物中心的目標人群本身存在著高度的重疊。擅長做商店街招商生意的家樂福,乾脆從2017年開始,對所有新開門店,均以縮小自營賣場面積,擴大體驗性業態的佔比。一個新開家樂福,65%以上為餐飲、服飾、休閒娛樂項目。

終究,家樂福在全球普遍同店業績下滑的態勢,阻止不了心力交瘁的法國總部。收縮海外業務,聚焦歐洲本土市場,成為此次家樂福出售包括中國、波蘭、阿根廷在內三個海外市場資產的主要動因。 

而中國在其中,因其體量規模和中國正在經歷新零售巨大變革,造成其出售的決心和放棄應對複雜中國市場的信息,空前強烈。

家樂福要不要賣,家樂福會不會賣給阿里巴巴。答案,遠比中國任何一家實體大賣場,更為明顯。

相關焦點

  • 學會賣什麼,賣給誰,怎麼賣,你也能輕鬆賺錢
    你要改變自己的思維,網上賺錢真的沒什麼。網際網路和實體店的道理是相通的,不就是賣什麼,賣給誰,怎麼賣的問題嗎?賣什麼?網際網路只認排名第一,所以要做就做行業NO1。如果成為不了行業第一名,那麼就要想辦法成為某一細分領域的第一名。即使不能成為某一細分領域的第一名,那麼也要爭取塑造一個概念成為這個概念的第一名。在網際網路上大家只會記第一名,哪怕第二名是誰,一般都不去記。如果想在網上賺錢,就一定要樂於與他人分享價值,這樣,他人才會跟你分享財富,這是成就第一的一個秘訣。賣給誰?
  • 我想賣二手車,賣給誰最划算?
    這輛二手車確實比較搶手,當我發出要賣的信息時,一下子好多人來諮詢。有做二手車的商販,有個人買家,也有瓜子二手車,同時也有幫助拍賣的網站。這麼多人來諮詢,並且都有買的意願,那麼作為賣家,我究竟賣給誰更划算呢?
  • 北京燕莎望京購物中心總店2.7億賣給家樂福
    商報訊 (實習記者張曉蕊任思強)昨天,北京西單友誼集團(簡稱「西友集團」)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西友集團旗下的北京首聯商業集團有限公司將以2.7億元人民幣的價格將燕莎望京購物中心四元橋店(總店)賣給法國家樂福。家樂福方面承認,項目細節還在談判中。
  • 蘇寧為什麼要收購家樂福?年收入300億的家樂福怎麼48億就賣了?
    蘇寧花了48億現金購買了家樂福中國80%的股權,那麼實際上家樂福的估值是60億。家樂福中國的年收入300億,為什麼就以60億的價格賣80%給蘇寧?家樂福當然不傻,家樂福年收入雖然有300億,但虧損嚴重。家樂福中國已經負債纍纍,現在不賣身,只會越虧越多。那蘇寧為什麼收購虧損越虧越多的家樂福?
  • 網曝成都家樂福大世界店賣壞機以次充好
    網友發帖稱家樂福大世界店賣「壞機」以次充好 記者調查:或是誤會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7日訊 (記者 楊可心) 1月4日,網友「sc007」在四川新聞網麻辣社區投訴家樂福大世界店,稱1月1日自己在該店買了一臺爽美牌洗衣機,家樂福在兩天後卻送來一臺寫有「壞機」的機子,發帖人稱與家樂福大世界店多次溝通,對方態度惡劣拒不退貨也不道歉
  • 換車後舊車賣給誰最划算?學學過來人的經驗,賣給誰都不能賣給他
    現在大家經濟條件好了手頭寬裕想換車了,那原來的老車就像養了個閨女一樣,要琢磨如何嫁出去才能拿到最高的彩禮,今天喵哥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換車之後把車子賣出去的幾種途徑,哪種途徑能賣更多。第一種 ,賣給個人,賣給個人又分為賣給熟人或者賣給陌生人,喵哥個人不主張把車子賣給熟人,因為車子在你手裡面興許沒問題說不定他一開就出了問題,最後買賣成了朋友砸了。
  • 陳經:家樂福敗走中國,只能怪自己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陳經】 6月23日,蘇寧宣布子公司蘇寧國際48億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權。蘇寧和家樂福兩個母公司董事會都通過了審批(2003年華為75億美元賣給摩託羅拉,就是被摩託羅拉新任董事長小加爾文否掉了),公司層面已經沒有問題。還需要中國政府反壟斷審批通過,問題也不大。
  • 畢節:黔貨出山「賣什麼?賣給誰?」
    畢節市商務局如何加強調查研究,暢通產銷對接,解決「賣什麼?賣給誰」的問題?2017年至2018年上半年,畢節市商務局集中精力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精準摸清自身家底和重點目標市場情況,為「黔貨出山、風行天下」奠定了堅實基礎。
  • 家樂福超市竟賣過期大米
    超市:廠家的合格證印錯了 廠家:合格證不會印錯 消協:超市應該道歉並退一賠一 工商:將對超市進行調查處理  金報熱線66111111報導昨日,市民陳先生致電本報熱線66111111稱,他從家樂福超市購買了一袋散裝東北大米,誰知道竟然已經過期一個多月了。
  • 騰訊加持的智慧門店,會是家樂福「逆襲」的開端?
    去年八月底,虎嗅曾做過一個統計,當時各大商超開出的新業態已經有:永輝的超級物種,天虹的sp@ce,新華都的海物會,步步高的鮮食演義、百聯的RISO系食,大潤發的大潤發優鮮,物美的杭州近江店,聯華的精選未來店。 半年多過去,新零售、智慧零售臨軍對陣,上面的很多商超品牌在阿里和騰訊之間站了隊。家樂福也站隊了騰訊,姍姍來遲的新業態終於開張。
  • 家樂福否認退出中國市場 7年退出6國市場
    日前,據媒體報導,家樂福正在考慮出售在中國大陸及臺灣的業務,要麼在香港進行IPO,要麼將與另一家公司組成合資企業繼續經營。儘管報導沒有明確指出,但暗示家樂福正在尋找方案,退出中國市場。  家樂福中國公司25日作出回應表示:中國是公司重要的戰略市場,家樂福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將致力於在中國市場長期投資和發展。
  • 家樂福沃爾瑪不能賣煙了?
    但今天記者在省城的家樂福、沃爾瑪等外資超市看到,一些超市仍在銷售各種菸草。對此,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零售企業表示,他們還未接到有關撤櫃通知。  3月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新《菸草專賣許可證管理辦法》正式實施。
  • 買新車了,舊車賣給誰? 幾種方式處理舊車
    買新車的人多了,賣舊車的人也開始多了起來。但是,在生活中,自己用舊的二手車該賣給誰?有人說賣給親朋好友,「肥水不流外人田」;也有人說賣給自己人麻煩事多,賣貴了朋友不高興,賣便宜了自己覺得虧……怎樣處理自己的舊車,還真讓不少車主犯難。  「買朋友的車,放心!」
  • 杭州家樂福假酒涉嫌賣假茅臺酒 源頭來自上海
    杭州家樂福超市因涉嫌出售假茅臺酒,其貨架上待售的157瓶茅臺酒前天全部被杭州市工商部門查扣。  今天上午9:15,記者採訪了上海家樂福總部,家樂福公關部楊小姐回答記者說,杭州工商局目前正對這批茅臺酒進行檢測,最後檢測結果還沒出來。
  • 家樂福鯧魚必須搭冰才能賣
    近日,網友「忽忽悠悠」發帖稱自己和老婆到光谷家樂福買鯧魚,見鯧魚身上裹滿了冰,就把魚身上的冰去掉了,準備去稱重的時候,鯧魚被工作人員拿走了。工作人員稱: 這魚是帶冰賣的,你去了冰就不能賣。但,難道鯧魚和冰一個價?
  • 《荒野大鏢客2》傳奇動物皮毛賣給誰?
    《荒野大鏢客2》裡共有14隻傳說動物,玩家可以在傳奇動物身上獲取素材來製造更好的裝備、護身符,很多玩家不知道《荒野大鏢客2》裡傳說動物的皮毛要賣給誰、弄丟了怎麼辦,本文帶來了《荒野大鏢客2》傳說動物皮毛攻略,告訴大家傳奇動物皮毛賣給誰。
  • 家樂福超市在法國賣瘋牛肉
  • 豬肉都是堆在案板上賣的,為啥牛羊肉卻要掛起來販賣?有啥不一樣
    一般菜市場分為早市和晚市,早市的特點是菜都比較新鮮,而晚市的特點是菜要比早市的便宜。特別是一些新鮮肉類,早市和晚市的價格往往相差好幾塊錢。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注意到這麼一個細節沒有,豬肉都是堆在案板上賣的,為啥牛羊肉卻要掛起來販賣?有啥不一樣。要說它們有啥不一樣,還真有,要知道不論哪個地方的菜市場,並沒有明文去規定哪些肉類需要掛起來售賣。也就是說,將肉掛起來售賣完全是老闆的個人意思。
  • 滬一"家樂福" 把智利水果當美國水果賣
    滬一"家樂福" 把智利水果當美國水果賣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22日 19:1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上海6月22日電(楊金志 梁志明)上海聯家超市有限公司下屬的「家樂福」中山公園店把產自智利的紅提葡萄當作美國紅提葡萄賣
  • 家樂福、麥德龍、歐尚退出中國,原因只有「四個字」
    14億人的巨大市場,任何一家外資企業都是非常羨慕的,如此巨大的市場誰會心甘情願離開呢!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大量的外資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外資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也起到了助推作用,同樣的,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也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