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賢
2014-12-03 21:04 來源:澎湃新聞
齊澤克談卡夫卡與愛情。 視頻編輯 趙施柳(01:11)
著名的美國知識分子視頻網站Big Think在11月30日又邀請到一位老朋友:學術戰鬥機話題男神齊澤克先生!這次他受邀做了一個6分鐘的Talk,來講解他今年的新書《事件:概念的哲學之旅》(Event: A Philosophical Journey Through A Concept)中所意欲闡明的那個概念——事件(event)。
在6分鐘的論述裡,齊澤克分三個層次、舉了兩個例子來說明什麼是「事件」,事件的本質是什麼,以及若將「事件」作為一個尺度,可以反映出社會被遮蔽的哪些真相。
從本質上給「事件」下定義並非是三言兩語能夠說清楚的。所以齊澤克這裡首先給出了一個初步的定義來解釋他所謂的「事件」是什麼:
我所聚焦的「事件」,是指發生了某種特別的、超越常規(extraordinary)的事情。在特定領域中,事情總是按照某種常規的流動持續進行,但是時不時地,會發生一件特別的事,這件事能夠反過來改變事情流動的常規規則,而正是這些常規規則,曾告訴我們什麼將會發生。太晦澀!所以齊澤克這裡仍然用他書中所使用的卡夫卡的例子來說明:
在文學中,卡夫卡非常偉大,同時我們也會說,卡夫卡或隱或現地是受到了一串作家的影響,比如愛倫•坡、陀思妥耶夫斯基、威廉•布萊克等等。但是事情並非這麼簡單。因為,如果我們返回去一個一個單獨地去考察這些人,考察他們的作品具有怎樣的特點,使他們成為卡夫卡的先驅,我們就會發現一個問題,這種考察所依賴的維度——卡夫卡、在卡夫卡之前——只有當卡夫卡已經出現的時候,才是能夠被感知的。在這個例子裡,卡夫卡就是一個「事件」,也就是說,那些影響卡夫卡的人,和卡夫卡的出現,並不是一個必然的、可預期的關聯。在文學領域前後相繼的關聯中,卡夫卡的出現是不可預期的,他跳脫出來,並反過來用他自身定義了那些影響了他的前輩作家。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對此有一個十分簡潔的表述。所有的作家都有前輩和先行者,但是,真正偉大的作家卻在某種程度上創造了他的過去,創造了他自己的先行者們。所以,偉大的作家確實是被人影響的,但是只有當他已經出現的時候,我們才能看到這種影響。用並非十分恰當的表述,也許可以說,從齊澤克「事件」概念的視角來看,庸常的作家只是傀儡,他所完成的,只是文學演進這個關聯過程中必然的結果。而偉大作家的出現,作為一個事件,就意味著,超越了已有的關聯,創造出新的規則,在回溯歷史為他尋找其先行者的時候,我們要用這些新的規則去衡量和發現。這就是為什麼偉大的作家創造了自己的過去。
那麼這種意義上的「事件」和愛情又有什麼關係呢?如前所述,「事件」意味著從必然的關聯中跳脫出來,所以「愛情」就應該是一場無法預期的邂逅。
這就是為什麼在英語,包括其他語言中,會說「fall」in love。 當你「fall」in love 的時候,你會情不自禁地認為,你過去的整個生活都指向這獨一無二的一刻。愛情給我們的錯覺就是「哦天哪,我一輩子就是在等你出現」。所謂一見鍾情。在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裡,沒有作為「事件」的愛情,無法有如上感受。因為兩個人在談論愛情之前,第三個人作為原因,已經讓兩人產生了可以預期的關聯。讓齊澤克感到悲哀的是,在網際網路時代,作為「邂逅」的愛情,也變成了稀有物。此時,代替父母位置的,是機器的計算法則,根據條件進行匹配,先行的關聯已經存在。婚戀網站、社交媒體絕對無法促成浪漫的愛情「邂逅」。他們能提供的是沒有「fall」的love。
最後,齊澤克說,現代人害怕「事件」,他們不僅害怕「邂逅」愛情,他們害怕任何「邂逅」,這就是現代人膚淺的消費主義態度。
完整視頻地址:
http://bigthink.com/think-tank/slavoj-zizek-on-on-events-encounters-and-falling-in-love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齊澤克, 事件, 卡夫卡, 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