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文人教你怎麼在線帶貨?|塞繆爾·貝克特|加繆|福柯|齊澤克|時尚

2020-12-14 騰訊網

想到文化人你會想到什麼?

是穿著長衫在櫃檯上排出九文大錢的孔乙己,總是裹著制服、連傘都要裝進套子裡的別裡科夫,還是總著西裝、戴巨大黑框眼鏡、其貌不揚的唯野教授?然而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文化人當然也可以是很潮的

註:前方高空掉書袋,請有意提高姿勢水平的朋友,開始做筆記。

風衣是矮個男孩的痛,但不算高大且頭身比有些奇怪的加繆除外。

不穿風衣和穿風衣的加繆,區別如「專業植髮機構對比照」一樣強烈。前者的頭顱大了一圈,頸椎前傾,看上去像一個被客戶欺壓太久的平面設計師。但在深秋出現在街頭的加繆,穿著大碼、寬肩、闊領的風衣,叼著半支香菸,踏著滿地的梧桐葉款款走來,確定是男神無疑。

加繆

這個阿爾及利亞人知道自己腿短腦袋大,文體不開花,所以四處播撒魅力,試圖彌補這種缺憾。他說:應該把關於妻子的章節題為《絆腳石》,孩子的章節為《小絆腳石》。根據他的愛情理論——「越是去愛,荒誕就越是堅固」,可真是一位越挫越勇的西(衣)西(冠)弗(禽)斯(獸)了。

薩特的雙排扣風衣總是合身的,非常考究。前肩覆防雨設計既強調了功能性,又頗為復古,特別適合鄉鎮企業雕龍畫鳳開業大吉的場合。

相反,加繆的 oversize 大衣則顯得落拓、不羈,誇張的墊肩還造成了拳擊手體格的假象。難怪蘇珊?桑塔格在《反對闡釋》中將加繆歸為「作為受難者之典範的藝術家」。

加繆

旅美期間,加繆和時尚產生了聯繫。由於薩特向《時尚》美國版的記者大肆安利他的這位朋友,加繆終於得以被大眾熟知,《時尚》雜誌主編傑西卡·戴夫還親自給他介紹了女朋友。

但他的衣著——據《紐約客》記者利布靈( A. J. Liebling )說——是 「荒謬的」 ,但這不影響美國人將加繆視為高盧版的亨弗萊·鮑嘉。畢竟對於 1946 年的美國人來說,舊世界的一切怕都是過時的。

塞繆爾·貝克特是個天生的硬漢,一個魁梧的運動員,標準的衣服架子。和這個愛爾蘭板球手相比,加繆的男性魅力也難免遜色。貝克特太硬了,或許比咪蒙的爛梗還要硬。

他參加了兩次世界大戰,加入過巴黎的地下反納粹組織,躲避過蓋世太保的追捕,無拘無束,可以在海邊的破船下蝸居——梆梆硬,好任性。

塞繆爾·貝克特

他的分寸感使他成為文化偶像和文壇領袖。他玩戲劇、搞電影、寫小說、用非母語寫作,無所不能。 2005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哈羅德·品特評價貝克特:「他不向我灌輸療救的辦法、前進的道路、上天的啟示……不過,我樂意買他的貨……他催生了美的事物。」

塞繆爾·貝克特

貝克特尤其鍾愛 Gucci 的包和 Clarks 的 Wallabee 鞋。他的不朽的形象之一,就是 1971 年的某一天,他走在熱那亞的街道上,肩上背著 Gucci 的 Hobo 包,作為愛爾蘭人,操著法語寫作。

貝克特的混搭不著邊際,連諾貝爾文學獎的評委都看不過去,嫌他身上的法國知識分子風氣太濃了,一氣之下把他從評獎短名單裡拿了出來。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至少是從 50 年代的垮掉運動開始,大西洋彼岸的作者們就不熱衷於時尚,他們穿最平價的普通衣物,極端如金斯堡,則乾脆在朗誦時把它們統統甩掉(背景音樂:脫掉!脫掉!全部!脫掉!)。另一位旗手——傑克·凱魯亞克,當然也不是多愛穿衣服的主兒。

有這樣一段歷史,美國作家中出現史蒂芬·金瓊·迪迪安這樣的 Normcore 先鋒似乎也不足為奇。

Céline 廣告向瓊·迪迪安(左)致敬

福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法國公共知識分子。他對一切公開的社會政治生活的話語和行動保持警惕,而沉迷於個人生活豐富的身體性。

因此,福柯有數不清的高領衫,純色的,質地輕薄的平紋針織衫,或是厚實的高領毛衣,顏色通常是白色、米黃、天藍或黑色,外面搭配條紋西裝、機車夾克或者大衣。

福柯

在他之前,高領衫如 legging 和踢不爛一般,是騎士、勞動者、運動員用來防止受傷的打底。它有體力勞動者的氣息,自帶邊緣屬性。

對於福柯這種苦於自身小資屬性和「社會生成」的思想者來說,這樣一件簡單,不中產,包裹性很好的高領衫,意味著一種態度,拒絕人設、定義,並保持強烈的自我堅持和界限感的態度。(廣告語出租。招商電話:xxxxxxxx)

福柯

看看福柯,再看看賈伯斯。福柯說:「美學的生活,就是要把自己的身體、行為、感覺……把自己不折不扣的存在都變成一件藝術品」。此處,我不得不假裝 @各位讀者的中年親戚們:瞅瞅人家阿福。

左派能輕易找到大量趣味,卻打理不好自己的衣櫃,不信請看哲學家中的蘿貝貝:齊澤克

齊澤克

齊澤克揮舞拉康精神分析理論的手術刀,從電影、電視劇、小說,甚至段子等大眾文化中找尋線索,但他對待穿衣顯然沒有學術上的耐心。

這位被稱為「喬姆斯基和 Lady Gaga 混合體」的哲學家,最喜歡的是文化衫,上面印著各式各樣無產階級標語和意識形態調侃,倒是聽起來很像十六歲半長滿痘痘和青春期憤怒的高中生。

他不是唯一一個這麼幹的,美國當代文學「雙璧」之一的大衛·福斯特·華萊士也是如此。從 80 年代開始,女文化人們越來越時尚和精英化了,男文化人們,倒是越來越邋遢油膩了。

大衛·福斯特·華萊士

文:喪無 / 編輯:Rob / 推送編輯:Vin / *圖片來自於網絡

「打賞做個有文化又時髦的人」

相關焦點

  • 荒誕的存在:卡夫卡、加繆和貝克特
    在完成這一任務上,卡夫卡的主要追隨者塞繆爾·貝克特表現甚佳。他充分體現了「作者表達無徑,表達無源,表達無欲,而僅有表達之責」。秉持著這樣的觀點,讓我來欣賞一下卡夫卡最後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小說《城堡》(The Castle)的開篇:K在深夜抵達。整個村莊被厚厚的積雪覆蓋。在濃霧和黑暗的籠罩下,絲毫看不見城堡山的影子。即便是城堡所發出的最微弱的燈光也看不見。
  • 當貝克特遇見賈科梅蒂:從討論作品到一起逛妓院
    從時尚品味到深夜漫步,藝術家賈科梅蒂與劇作家塞繆爾·貝克特的友誼是什麼模樣?他們對彼此作品的影響又如何?「澎湃新聞·藝術主論」(www.thepaper.cn)選刊的朱迪·溫克森(Judith Wilkinson)的這篇文章無疑揭開了不少謎團,作者記有:「在暗黑的夜色裡,他們經常討論各自的作品,雖然幾乎總是賈科梅蒂在滔滔不絕,吐露著他創作時的焦慮。
  • 他曾是喬伊斯助手,荒誕派戲劇代表,貝克特十句經典名言句句精闢
    1906年4月13日,塞繆爾·貝克特出生在一個猶太家庭,今天是他114年誕辰。在貝克特學生時代,遊歷巴黎的時候,與喬伊斯相識,貝克特還曾當過喬伊斯的秘書,負責整理喬伊斯最後一部長篇小說《芬尼根的守靈夜》。1938年,貝克特發表第一部長篇小說《莫菲》,開啟了自己的創作生涯。
  • 齊澤克VS彼得森:「世紀辯論」不過是一場表演?
    4月19日,在題為「幸福:資本主義VS馬克思主義」的辯論中,齊澤克與彼得森就這些問題展開了交鋒。齊澤克比起馬克思,我更靠近黑格爾在自由辯論環節。首先,彼得森向齊澤克拋出了問題。「你是一個奇怪的馬克思主義者,」彼得森說,「我讀了你的書,它們充滿了原創性。
  • 齊澤克給他寫新書推薦語的吳冠軍,談如何閱讀齊澤克
    ——給吳冠軍新書寫推薦語的,有理察·沃林,有周濂、劉擎,還有齊澤克。齊澤克說,「吳冠軍在冷靜的分析性解剖之中,融合有熱烈的解放性的介入。」       那麼,讓我們聽聽關注當代歐陸激進左翼思想、熟悉齊澤克理論體系的吳冠軍教授談談怎麼讀齊澤克。
  • 一個圍繞福柯的「學術勞動密集型產業」
    這些課程的錄音和材料檔案都存放在法國當代出版文獻研究所和法蘭西學院文庫中並陸續整理出版,而中譯本也在及時跟進,目前已經出版的有六本,分別是《主體解釋學》、《安全、領土與人口》、《不正常的人》、《必須保衛社會》、《生命政治的誕生》,此外1972-1973年的課程《懲罰的社會》也即將出版。
  • 韓振江:當代「激進左翼」的理論特徵與定位——以齊澤克、巴迪歐和阿甘本為例
    2009年,以齊澤克和巴迪歐為首召開了「共產主義觀念」的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標誌著激進左翼思潮的興起。從研究成果來看,這些激進左翼理論家們寫作和出版了大量的帶有明顯馬克思主義和左翼傾向的哲學、政治學、倫理學、美學、文藝學等著作,贏得了較高的國際聲譽。
  • 一分鐘帶你了解福柯及其思想
    一門哲學入門課的當代哲學部分,當以福柯哲學作為入門的導論,因為按照當年巴黎高師的校長伊波利特的話說,福柯就是「當代哲學的化身」。福柯是誰?福柯與德希達、德勒茲三人一起同為20世紀下半葉法國哲學黃金時代的象徵性人物。
  • 掌握這4個時尚關鍵詞,你也能當帶貨女王
    每個季度的時尚發布會都會帶火一波時尚尖貨,能夠走在潮流尖端的那些時尚博主,或者時尚帶貨王往往最先get到一些潮流趨勢關鍵詞,從而引領時尚風向。在時尚圈,歸根結底就只有4個關鍵詞,一起來看看你知道幾個?【生肖萌寵】生肖萌寵是時尚設計樂此不疲的設計助力,根據每一年的生肖設計不同的印花圖案,這樣就是一個潮流趨勢了。而且這一招往往是大牌設計師最喜歡用的,要時尚也要和時代結合到一起,這樣才更受歡迎嘛。生肖印花圖案一直炙手可熱,帶有萌寵圖案的衣服,時髦力和萌力雙管齊下,秒秒鐘勾住你的少女心。
  • 究竟什麼是直播帶貨?直播帶貨是怎麼賺錢的呢?
    2020年受疫情影響,很多實體商家紛紛把戰場轉向線上,選擇跟網際網路合作用直播帶貨的形式在線上銷售產品,那麼沒有電商經驗的我們應該怎麼才能做好線上銷售,怎麼才能依靠直播帶貨帶動市場經濟呢?第一:直播帶貨就是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採用直播的形式對商品進行線上的展示,諮詢答疑,導購銷售的新型服務模式,具體形式可以由店鋪自己開通直播間或由職業主播集合進行推介,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和親和力,高度提升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
  • 利茲貝克特大學更名再出發
    ■本報記者 黃金魯克近日,英國利茲貝克特大學在北京舉行品牌發布會,宣布利茲都市大學正式更名為利茲貝克特大學。該校校長蘇珊·普萊斯(SusanPrice)表示,相比於原名「利茲都市大學」,加入「貝克特」源於兩點:其一是「貝克特」在利茲市是一個古老的姓氏;其二在於學校其中一個校區坐落於貝克特公園,「貝克特」進一步突出了其地理特色。蘇珊·普萊斯強調,新名字來自該校教職工與學生的建議,它不僅能反映出學校為學生提供的獨特教育體驗,也體現了學校對未來發展的信心。
  • 易帶貨教大家如何穿搭更具時尚感
    最近很火的一部時尚類綜藝《高中帶貨王》,選手們的平均年齡只有18歲,但非常想法,完全不亞於專業的時尚人士,每場pk簡直就是神仙打架。這檔由YouTube舉辦的高中生穿搭選秀,只要「會穿衣服」,就有可以得到1億韓元、一輛奔馳、還有巴黎遊學和成立個人品牌的機會!
  • 福柯的部署論 Dispositif
    不同於古時陰暗潮溼的地牢(dungeon),現代的監獄明亮、整潔、有序,可謂人道主義之典範,但福柯卻將其視為「規訓機構」,並巨細靡遺地細數了其中使用的基本技術,這些技術「規定了某種對人體進行具體的政治幹預的模式,一種新的權力『微觀物理學』」[2]。邊沁(Jeremy Bentham)所設計的全景敞視建築(panopticon)提供了「完美的規訓機構」的建築設計[3]。
  • 如何閱讀齊澤克_思想市場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些年經常被朋友問到,如何閱讀齊澤克?能不能給一些指路性的體會、心得?我自知無渡人之才,只是讀書上還算勤勉,在這裡,就此寫一點自己的感受,同喜歡齊澤克的朋友做個交流。齊澤克肖像。很多人認為摹本、贗品都那麼好,那麼讀原版不知要怎麼好,並且有了原版還需摹本幹嘛?       恰恰不是:原本未必強於摹本。這就是德勒茲意義上的「重複」:去重複,就是去重新開始;就是去認肯全新之物與不可預見之物的力量。「重複」,恰恰是「形成差異」的唯一通道。齊澤克在他論德勒茲的那本書中寫道:「並不僅僅是重複系新之顯現的方式之一,而是新惟有通過重複才能顯現。」創造性,就在重複之中。
  • 福柯在伊朗|重訪福柯與伊朗革命:福柯的一次「誤判」?
    矛盾的是,他有關伊朗革命的大量文字與訪談並沒有獲得相同的命運,甚至那些認同福柯視角的思想家也忽視了這些材料,或者覺得它們不值一提。試圖將福柯有關伊朗的文字歸為「誤判」或者甚至「不像福柯」,這讓人想起福柯在他1969年發表的著名文章《什麼是作者》當中批評的現象。
  • 齊澤克「大戰」彼得森,一場名不副實的「世紀對決」
    彼得森還認為人性本質上是墮落的,被壓迫群體集體克服其處境的努力將不可避免地充滿更多的暴力和痛苦,他擔憂這些反抗行動會引發更多的暴力。正如越來越多的媒體評論指出的那樣,彼得森的論證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粗淺解讀和過分簡化上而因此乏善可陳,他拿三十多頁的《共產黨宣言》來代表整個馬克思主義也暴露了他對馬克思主義的知之甚少。
  • 福柯教你如何解讀納什:是瘋狂,還是美麗心靈
    福柯:瘋狂是一種「虛構」       1961年,福柯以其卓越的「考古學」研究打破了理性與瘋狂之間的界限。福柯曾解釋說,他的初衷是想寫一部關於瘋人的著作,但隨之竟發現這樣的研究是完全不可能的,因為瘋狂的聲音長期遭到壓制,早已化為無言的沉默。
  • 新書講座:齊澤克——斜眼看電影的哲學家
    據研究齊澤克的學者介紹,在國內能夠讀懂齊澤克的人不超過20個,作為齊澤克作品在中國最早譯介者的北師大人文學院的季廣茂教授無疑是其中之一,他翻譯過齊澤克的成名作《意識形態的崇高客體》以及齊澤克專門為之編輯的《實在界的鬼臉》,這本《斜目而視--透過通俗文化看拉康》也是由他執筆翻譯。
  • 政治主體:黑格爾、馬克思與齊澤克
    如果二者真的存在邏輯上的斷裂,那麼齊澤克的被排斥者這一新政治主體與馬克思的無產階級之間是何種關係?在政治主體問題上,齊澤克究竟是背離了馬克思,還是繼承了馬克思未竟的事業?本文旨在澄清這些複雜的問題。  齊澤克認為,前三種對抗都指向了麥可·哈特(Michael Hard)和安東尼奧·奈格裡(Antonio Negri)所言的「共有」領域,亦即我們作為人所共有的本性。這些人類共有的領域是堅決不能私有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