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語文得天下,必須從小學抓起!附暑假閱讀習慣養成實用攻略

2020-08-28 中小學名著

新高考開始後,得語文者得天下的時代真的來臨了!對於閱讀少、不讀書、語言基本功不紮實的孩子而言,此次改革已經不是噩夢而是審判。


其實這個趨勢從2013年就開始了。2013年開始,中高考的整體難度有所下降,用數理化拉開差距變得越來越難,語文的區分作用因此而更加顯著。


語文成績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總成績的高低。語文,是各科當中區分度最大、偶然性最強的一門,對於同學們來講,一般也是最難以把握,難以捉摸的——與確定性、客觀性強的數理化相比,語文學科特有的主觀性總使人有幾分忌憚。


為什麼說得語文者的天下,並非僅僅強調語文這一門學科的重要,而忽略其他學科。而是,對於語文之外的其他各科,其區分度最大的題目也往往是在考驗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而這兩種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語文學科完成的。


因此,說語文是所有科目的「幕後黑手」,一點也不冤枉。為什麼「我身邊語文好的學霸門門都好」,其中奧妙就在這裡!


杭州高級中學副校長、全國語文名師許濤在圖書館報告廳給小學生家長做過一個講座。至今,課長對許校長在講座中擲地有聲的幾句話記憶猶新。


許校長說:新高考實施後,語文會成為拉分的一門學科,分數考得高的有130多分,而分數低的只有90多分!


更值得關注的是,作為一個高中校長,他卻認為:


&34;沒有閱讀習慣和興趣的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卓越的人可能性幾乎為零!」

&34;小學期間一定要大量閱讀,進入初高中閱讀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




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位語文名師兼名校副校長的資深教育者——許濤給小學生家長的忠告:


在新高考政策下,學生們越來越緊張,進入高一就要面臨高考,幾乎每個學期都在高考!這時候就會發現,大家都知道語數外很重要,但是因為要不斷應付接踵而至的學考、選考,幾乎沒有時間顧及!


所以,小學階段一定要學好語文,小學階段語文沒學好,今後能學好的概率會大大下降;


小學六年是大量閱讀的最佳時間,進入中學後,你會發現閱讀時間越來越少!


許老師說,他教了14年的書,發現近年來學生的閱讀水平直線下降,很多初中不鼓勵學生閱讀。很可怕!

如果孩子沒有閱讀習慣和興趣成為卓越的人可能性幾乎為零!


學語文最重要的是培養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對孩子的未來的有多重要?


參加多次中高考改卷的言芳老師感慨:當前的政治主觀題可以當閱讀理解題做了,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很佔優勢。


換句話說,閱讀不好的孩子不僅語文拿不了高分,政治、歷史,甚至需要讀懂題意的數學等理科成績也會受影響。


喜歡閱讀的孩子,詞彙量更豐富,擁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情商也會更高。原由很簡單,從心理學角度講,人是用語言思維的動物,語言越清晰,思維就越清晰;而且喜愛閱讀的人,在分析問題、陳述問題和學習知識的時候,往往比從不讀書的人快得多。


對閱讀能力強的孩子,只要在關鍵時候稍加點撥,他的分數就突飛猛進,最後考的高分甚至比一直看似勤奮的孩子更高,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已經很高。


培養孩子終身閱讀習慣的超實用攻略


所以,今天的新高考學霸的學習經驗,其實最值得小學生關注,對小學生最有用。閱讀,等到中學再開始重視,顯然是已經來不及了!


只有從小培養,它才會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中最自然的事情。久而久之,書會成為孩子最好的朋友。


如何讓孩子從繁重的學業中放鬆,從電視機、手機旁邊走向快樂閱讀呢?家長們可以參考下面這些技巧和法則。


01

以身作則,放下手機,拿起書本


先看看下面幾個情況你都中招了嗎?


每天在家大多時候手裡拿著手機或平板刷朋友圈、看視頻,玩電腦遊戲。陪孩子出去玩,車上或走路的時候也會時不時拿著手機點來點去。


經常在工作、家務或很累的時候,把手機或平板給孩子當玩具玩。孩子最強的能力是模仿,你的行為和習慣,都會無形地影響到孩子,孩子就是你的一面鏡子,你怎樣去做事,孩子會模仿你的行動。


更為嚴重的是,孩子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分心和缺少延遲滿足感。美國有一個組織在2013年做過調查,2 歲以下嬰幼兒使用行動裝置的比例為 38%。


00後和10後的這些嬰幼兒為「真正的數字原生代」。他們會比我們更加會利用網絡,同時也在網絡或電子設備上花費更長的時間,這已經成為他們的生活方式。


因此如果孩子不愛看書,很大原因在於家長。除了不要在孩子面前玩電子產品,而且要跟著孩子一起拿起書本。曾有記者在某校做過採訪,不少孩子都是說平時家長晚飯後就看電視連續劇,除了看些報紙,很少閱讀文字類的東西,所以孩子也很少看書,而且容易跟家長一起看電視。


02

營造良好的讀書環境和氛圍


閱讀環境很重要,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和參加閱讀活動,能夠受到不少好的影響。


當然家裡還是培養孩子閱讀習慣最重要的地方。可以給孩子買一個單獨的書櫃,準備不同類型和風格的兒童書籍,讓孩子在家裡隨時隨處都能找到合適的書去讀。


當孩子玩累了或是坐下來安靜的時候都會很容易地從書架上拿出一本愛看的書翻上幾頁,慢慢就會喜歡上閱讀了。



03

鼓勵孩子讀後「說來聽聽」,閱讀與寫作相結合


在閱讀之後家長可以多鼓勵孩子「說來聽聽」,這樣能增加孩子的溝通和表述能力。孩子們只有暢所欲言的談論自己所閱讀的書,在互相討論中形成自己的理解,閱讀才是有價值的。家長要引導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接受他說出來的一切,不管是對是錯。


慢慢地孩子能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觀點,自主思考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家長可以讓孩子試著將觀點寫出來,意識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性。孩子嘗到甜頭後也會更有成就感,從而愛上閱讀。


有位爸爸是這樣做的:「每次我讓孩子看書,他都以功課忙為理由,一律拒讀。但我卻找到了他的一處軟肋,就是他的作文差。一次他在寫一篇作文之前,我先讓他看了一本書,讀一遍,記一遍,讓他將所有能理解的詞彙儘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結果,老師的評判是『語言生動感人』。於是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找到了寫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動找書來讀。」


04

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講故事


兒童閱讀分為不同的階段:繪本、講故事、文字閱讀。給兒童講故事這個階段非常重要,數十年來的研究顯示:一個兒童聽父母講故事的時間長短,與他數年後的閱讀水平有很大關係。


當你每天給孩子朗讀故事,能讓孩子了解更多的詞彙、並且能提高理解的速度,讓孩子接觸更大的世界。大量研究證實,給孩子朗讀可以提高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


美國教育的秘訣之一就是每天給孩子朗讀15分鐘給孩子講故事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把孩子抱在懷裡讀上20、30分鐘,這會把閱讀和寵愛連接起來,只要幾個月就會讓孩子體會到閱讀的好處,並愛上閱讀。


講完故事之後,可以根據孩子的反應來判斷孩子。當你的孩子開始要求你朗讀更長一點的故事時,說明他們可以集中更長時間的注意力,從對孩子的提問,判斷孩子是否已經能理解複雜的情節。



05

閱讀不宜過早,特別是閱讀文字書籍


很多家長讓孩子在4、5歲就早一點識字、閱讀文字書籍,以便到時更好地適應小學學習。在談論這個問題時,必須要了解大腦的發育時間表。在閱讀時,依賴大腦中不同區域的整合能力。


而每個區域的成熟時間不同,在5歲之前大腦的每個區域都是獨自發育,而且每個區別發育時間不同,最早的聽覺神經在懷孕第6個月時就開始發育,而閱讀需要所需要的整合能力,5歲之後整合能力才開始陸續發育,多數兒童的閱讀技能約5到7歲之間才能獲得。


英國一個研究閱讀團隊做過一個實驗,發現在歐洲5歲開始學習閱讀的兒童,並不比7歲開始學習閱讀的兒童優秀多少。所以,過早讓孩子進行文字閱讀是一種拔苗助長。


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在四、五年級時才會達到一定的程度,在那之前,孩子能聽懂一個情節複雜、曲折的故事,但看不懂。


06

多讀原著,小說改編的電視電影可「做媒」


很多家長都覺得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沒有原著好,希望孩子能去讀讀書。下面是一位家長舉的例子:以前演電視連續劇《圍城》的時候,她就總是跟孩子說電視哪裡哪裡改編得好,哪裡有出入,哪個人物比較具有原創性,哪一個不同於原著。


於是孩子便有心去翻看一下錢鍾書的原著,那是他第一次將一部長篇小說看完,覺得受益匪淺,之後孩子便在電視作品與純文學作品中找到了一塊閱讀的天地。


07

根據孩子的興趣,引導和吸引孩子閱讀


有些家長為了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經常給孩子買很多書,但還是很少看書,有個例子是爸爸認為孩子不喜歡閱讀只喜歡玩遊戲。有一回朋友送給孩子一套丁丁歷險記,大版的漫畫,他卻非常喜歡而且反覆讀了好多遍,最後慢慢開始喜歡上閱讀了。


很多孩子都是追星一族,喜歡跟隨明星行動。不妨聽聽這位媽媽說的:讀書也要像流行音樂一樣,我們家小孩子肯定也一擁而上了。


那天我在孩子收藏的歌星卡上看到明星的個人檔案,不少歌星都有很高的學歷,而且他們愛好的第一項就是讀書。我把這些告訴孩子。偶像的喜好讓孩子也像模像樣地讀書,她讀書肯定有學偶像的成分。


08

閱讀不要急功近利,靜待花開


閱讀並不是會在短期內或者幾年內看到明顯或直接的效果,閱讀在很多時候都是隱性技能。所以家長千萬不要以閱讀達到某種效果的想法。


千萬不要覺得孩子多讀幾本書就能寫好作文或者成績就一定非常好。有些家長會認為孩子喜歡讀書為什麼就是不認識幾個字,甚至有家長說孩子,連一個作文都寫不好,你那麼多書都白看了。


大量閱讀的效果大約在初高中才能顯現出來,學習和寫作,都需要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閱讀是積累漸進的技能。


你讀得越多,就讀得越好。讀書越多,知識和知識之間就能形成連接,發揮更大的作用,並用產生正向反饋。所以讓孩子堅持閱讀,總有一天會開出最美的那朵花。


09

見縫插書,儘量擠時間去多讀書


大家經常會抱怨沒有時間讀書,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大腦都處於空閒狀態。比如在銀行排隊等待辦理業務,在醫院的長椅上等候看病,在車站候車。「見縫插書」無疑是可以立竿見影的。


有位爸爸對女兒的讀書問題特別重視,他特地在家中的陽臺放個小書架,上面擺有名人的自傳、科普雜誌和一些散文集。每次女兒玩了之後都順手拿一本翻,根本不用父母勸導,而且很容易看上癮。



10

假期如何用閱讀進行真正的反超


有經驗的老師會發現,寒暑假是一個影響孩子之間成績差異的重要時期。在國外的研究中,有一個詞語叫做寒暑期下滑——說的就是那些在寒暑期堅持閱讀的孩子要比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在新學年中表現得更優秀。


「我們在假期開始之前,都會告訴家長,要鼓勵孩子在寒暑假堅持讀書,希望他們能夠把閱讀放在一個比較重要的位置上。」在上海一所公辦小學任班主任的劉老師表示,能夠保持閱讀習慣的孩子通常成績都比較好,尤其是三四年級的後續力量比較強。


假期孩子的時間比較充裕,會有更多的時間去讀書,在假期,家長多帶著孩子參加一些閱讀活動、在家裡組織親子閱讀時間,帶著孩子到書店去挑選書籍,這些都可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


若喜歡本文,請在文末點個【在看】,讓我們一起幫孩子在暑假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相關焦點

  • 【教育反思】想靠語文得天下,必須從小學抓起!附暑假閱讀習慣養成實用攻略
    新高考開始後,得語文者得天下的時代真的來臨了!對於閱讀少、不讀書、語言基本功不紮實的孩子而言,此次改革已經不是噩夢而是審判。其實這個趨勢從2013年就開始了。2013年開始,中高考的整體難度有所下降,用數理化拉開差距變得越來越難,語文的區分作用因此而更加顯著。語文成績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總成績的高低。
  • 想靠語文得天下,必須從小學抓起!附寒假閱讀習慣養成實用攻略
    新高考開始後,得語文者得天下的時代真的來臨了!對於閱讀少、不讀書、語言基本功不紮實的孩子而言,此次改革已經不是噩夢而是審判。其實這個趨勢從2013年就開始了。2013年開始,中高考的整體難度有所下降,用數理化拉開差距變得越來越難,語文的區分作用因此而更加顯著。語文成績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總成績的高低。
  • 寒假閱讀習慣養成實用攻略(附小學1-6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書電子版)
    新高考開始後,得語文者得天下的時代真的來臨了!對於閱讀少、不讀書、語言基本功不紮實的孩子而言,此次改革已經不是噩夢而是審判。為什麼說得語文者的天下,並非僅僅強調語文這一門學科的重要,而忽略其他學科。而是,對於語文之外的其他各科,其區分度最大的題目也往往是在考驗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表達能力,而這兩種能力的培養,主要是在語文學科完成的。
  • 小學數學趣味閱讀書單(一)
    >第一是持續性和連貫性,即閱讀習慣的培養:要每天固定有閱讀時間,而不可以喜歡就讀讀,不喜歡就不讀了,這樣不會有好習慣的養成;第二是閱讀量的累計同學們,你們讀過數學課外書嗎?從中可以看出:我們對小學數學課外閱讀是十分忽視。可以這樣說:我們欠孩子真正的數學閱讀 !這不是他們自己的責任,責任在老師和家長沒有給他們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多的國際大規模學力測評已經證明:數學閱讀與數學學業成就呈正相關,也就是說會閱讀的人成績更好。
  • 得語文者得天下!學好語文4大習慣
    得語文者得天下!但是,學好語文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想孩子語文成績有所提高,以下4個習慣,孩子必須養成。所以說,要想孩子學好語文,培養閱讀習慣是關鍵,只有書讀的多了,才能積累語文知識,提升語文素養,增強理解能力。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首先從家長做起。
  • 「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難道語文就真的那麼重要嗎
    隨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逐步進行,大語文時代悄然來臨,「得語文者得天下」逐漸成為共識,語文正在成為最重要最容易拉分的學科。閱讀,又是語文學科中最重要的一環,「得閱讀者得語文」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為什麼閱讀非常重要?
  • 得語文者得天下!寒假裡語文學習最需要做的事情——練字、閱讀、積累(轉給家長)
    語文你都學不好,別的學科就更不用說了。」語文,從小學開始,就是孩子的重要科目,如果在小學階段不打好基礎,後續的語文學習將會越來越難。學好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與前提,得語文者得天下。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來講,學好語文的關鍵有三點:練字、閱讀、積累!
  • 2019高考警示:語文成為拉分王,得閱讀者得天下
    我們那一代,流行一句口號:「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後來,這句口號慢慢變成「學好數理化,考遍天下都不怕」!很多家長、學生,也一直奉為真理。於是,花大力氣,補習理科。 而語文,一直認為,是「很難拉分」的。可補,可不補!語文老師,也一直被認為是成就感最低的教師。花的時間最多,收效卻最低。
  • 得語文者得天下!學好語文的三大法寶——練字、閱讀、積累
    復旦大學校長說:「如果允許復旦大學單獨招生考試,我希望第一堂課考語文,不合格者,以下的其他科目就不需要再考了。語文你都學不好,別的學科就更不用說了。」語文,從小學開始,就是孩子的重要科目,如果在小學階段不打好基礎,後續的語文學習將會越來越難。學好語文,是一切學習的基礎與前提,得語文者得天下。語文更是拉分王,得語文者得天下。
  • 孩子不愛閱讀?史上最實用閱讀習慣養成攻略
    學習語文要重視閱讀,這幾乎是一種共識,所有人都知道孩子應該閱讀,大量閱讀,至於能不能做到,那當然是另外一回事,事實上,目前關於孩子閱讀方面的數據真的不樂觀。100個孩子中,大概只有二十到三十個左右有比較好的閱讀習慣,這一點我想大家只要看看自家孩子和身邊同事朋友的孩子就可以明白了。還有大多數的孩子,不那麼喜歡讀書。作為家長,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 大教育家葉聖陶:要想孩子學好語文,從小學開始養成這2個習慣
    這是70多年前對於語文的定義,可見葉聖陶先生的教育理念有多先進。葉聖陶先生曾經在《葉聖陶教育文集》提到:「對於本國文字的閱讀與寫作的教養」。說白了。要想孩子學好語文,就要掌握兩個關鍵點,一個是閱讀能力,一個是寫作能力。
  • 語文學習,從小學起就要指導孩子養成批註閱讀的習慣
    比如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第六單元的首要學習目標就是:學習用批註的方法閱讀。該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就是《牛和鵝》,課文篇幅較長,該怎樣指導孩子進行批註。從哪些方面入手,怎麼批註。要是在路上碰到鵝,就得繞個大圈子才敢走過去。【批註】動作描寫,欺牛怕鵝,對比鮮明。給出示例後,就可以指導孩子抓住寫「我」遇到鵝和金奎叔的相關文段,進行批註,交流共享。孩子們大喊了一聲,急急逃跑。這使鵝追得更快了。我嚇得腿也軟了,更跑不快。
  • 養成良好習慣從小抓起
    值得引以重視的是,一個合格的母親,應該成為孩子良好習慣的設計者、培育者和示範者,並能堅持從小抓起、從早抓起、從點滴抓起,徹底摒棄那種小不忍心抓、長大難得抓,誤了早期抓、大了無法抓,細處抓不住、大處無抓手的不良循環。筆者認為,母教主要應從以下幾方面著力:1、培養良好生活習慣。這是所有好習慣養成的重要基礎。
  • 得閱讀者得語文,得語文者得天下!我們應該如何閱讀?
    未來語文的地位,就像原來小升初中奧數的決定性作用一樣,而且比奧數更能一錘定音,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後,第一重要的習慣,並將持續下去!劃重點未來語文的地位就像原來小升初中奧數的決定性作用一樣而且比奧數更能一錘定音閱讀習慣將成為學生小學入學前後第一重要的習慣並將持續下去!
  • 得語文者得天下,你家的孩子輸在閱讀上了嗎?會閱讀
    語文為王的時代已經到來,但是如何才能提升語文成績呢?很多媽媽也很頭疼,得語文者得天下,所以學好語文的關鍵點,還是要大量閱讀!如何才能提升孩子的閱讀呢?其實粵讀的話,從小抓起,每天從堅持十分鐘開始,到堅持一個小時,這樣的話,循序漸進的話,會對孩子有特別大的深遠的幫助,最開始可以選擇一些孩子喜歡的,一些課外書,漫畫書閱讀一些繪本,開始以培養孩子的興趣為主,在後面就是擴大知識量,然後以閱讀為主。
  • 得語文者得天下,閱讀是成長的關鍵,小學生的閱讀要考慮什麼呢?
    得語文者得天下,閱讀是成長的關鍵,小學生的閱讀要考慮什麼呢?「得語文者得天下」「閱讀為王」……對於學習,不同於以往的數學或英語,當下大家對全新熱點「語文提分」特別關注。目前語文和閱讀,已經成為培訓機構業務發展的新「風口」。語文閱讀理解是有套路的,作文也是有套路的,保證可以讓學生迅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作文能力。閱讀課外輔導班上,精讀兒童文學名著,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同時進行實用的閱讀寫作訓練,掌握不同題型的答題方法,提高能力。會有學生感到有提高,但並不是特別明顯。語文素養依靠突擊,有效嗎?
  • 閱讀能力是語文的根本,注重語文學習能力培養,養成閱讀習慣
    尹建莉表示:孩子在小學,甚至初中低年級時,僅僅依靠聰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績的,但如果沒有閱讀墊底,年級越高越會力不從心。 尹建莉的女兒圓圓從小就是一個學霸,曾經跳級兩次,被評為市級三好學生,在16歲參加高考,以高出清華錄取線22分的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最終選擇了清華。
  • 今年高考再次證明:得語文者得天下,孩子的閱讀應從小抓起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作文題都注重考查學科素養 ,呈現了越來越強的「文學性」和「哲理性」,對學生日常閱讀能力的考察日益重視。鮑叔對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 養成語文學習的八大習慣——孩子成語文學霸,家長成優秀語文教師
    請準備實用且美觀的摘抄本,並保持頁面整潔、書寫端正,這樣能給人一種積極堅持的心理暗示,鼓勵自己堅持摘抄。中高考改革增大了卷面的字數,也就是說增大了卷面的閱讀量,這樣各科目都要求考生有一個強大的閱讀理解能力。 語文中高考也同時增大了閱讀理解和作文表達的考察內容,所以「得語文者得天下」成為考生新的學習信念。中小學生不僅要讀課本,還要讀優秀的課外讀物及經典名著。
  • 語文老師的忠告:四年級前沒有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將影響孩子一生
    但大量的閱讀,不是靠讀了多少本書來考評的,文學素養、豐富的詞彙、語文思維方式,這些都是決定語文素養好壞的重要元素。多看書,勤思考,才能把各個學科打通。語文學不好,其他學科也很難提高。沒有閱讀積累,沒有閱讀習慣的學生,在四年級以前,可能在語文成績上的差距不是很大,到了四年級,問題來了,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的同學,語文學習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