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袖飄飄學位服

2020-12-13 中國教育新聞網

學位服源自13世紀初葉的法國,是巴黎大學首創學位制度的衍生物。20世紀初,國外學位服分為兩派,一派以義大利、英國為代表,基本保持中世紀風貌,服色與款式都有信仰時代的印痕。另一派則以美國為代表,在1903年統一樣式後,又在1936年和1960年繼續修訂,逐漸形成簡練明快之風,融入新時代的意趣。如今,世界各地的學位服雖然稍有差異,但款式已經沒有很大的區別了。

在學位服方面,中國也是一步一步與國際接軌。民國初年,國門大開之後,不僅傳教士把學位服帶到中國,那些在國外獲得學位的留學生也把穿著學位服的照片帶回中國,這在當時以教育救國、科學救國為己任的中國知識界引起強烈反響。新中國在相當長的時間階段因無學位制而無其服裝;上世紀80年代,全國人大通過並實施學位條例;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關於推薦使用學位服的通知》,並推出具體翔實的《學位服簡樣》和《學位服著裝規範》。從此,學位服便如星垂四野、花開春樹一般,成為大學校園的一道景觀。

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垂布等部分組成。學位帽的方形造型象徵著書本智慧的崇高位置和傳承責任,也從視覺形象上增益穿著者的書卷氣息。不同的服色界別著不同的學位和身份:博士學位帽流蘇為紅色,碩士學位帽流蘇為深藍色,學士學位帽流蘇為黑色,校長帽流蘇為黃色;博士學位袍為黑、紅兩色,碩士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學士學位袍為全黑色,導師袍為紅、黑兩色,校長袍為全紅色;垂布則以飾邊的粉、灰、黃、綠、白、紅等顏色來界別文、理、工、農、醫、軍事等學科。

當文化自覺的觀念不斷滲透到具體實踐層面時,學位服也聽到了要求民族化的聲音。且不說國外原有歐洲派與美國派的區分,僅從近年來國內的爭論來看,亦有守望者與變革者的交流。其實,如果憶及學位服進入中華本土的情境,便知它如西服系列款式一樣,原是順暢無阻礙的,甚至有諸多款式還進入了中華禮服系列之中。就款式而言,博衣大袖原本是中華服飾的特色,我們在孔孟老莊墨韓的服飾論說中都能找到具體而充分的敘述。就服色而言,博士、碩士、學士服著意強調的黑色、紅色和藍色,都是中華歷史上特別崇尚的服色,如夏代與秦代尚黑,周代尚赤紅,歷代均以青藍作為青天之色而予以尊崇,這些服色至今在民間仍然有著崇高地位,仍然積澱著吉祥福瑞祝禱的意味。此外,中國的學士服在袖口處往往繡有長城圖案,袍的前襟紐扣採用中國傳統的布制黑色「如意」扣,套頭三角兜形垂布採用織有中國民族特色花紋的織錦緞製作。

一襲學位服,博衣大袖,簡潔而莊嚴,神聖而溫馨。從心理學角度講,學位服似乎還有心靈護佑的功能。當學子答辯成功,確知學位授予儀式在即,穿起學位服之時,可能會照照鏡子,會看到周圍穿著同樣衣裝的人們。這時,再回看鏡中的自我,在鏡像與他人之間反覆交替,就形成了一種真實而不容懷疑的感覺,使其內心真實而完整。當學位服群體聚合時,確能將彼此潛隱的破碎感和虛幻感轉化為腳踏實地的真實感和整體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樸素的學位服會帶來內心深處斑斕的色彩,莊嚴的儀式會挑動青春激蕩的心靈。無論是答辯現場、學位授予場所,還是隆重熱烈的畢業典禮,學位服都為這些活動增添了莊嚴的氛圍感、神聖的儀式感。多年潛心學術的奮鬥和探索,在這裡以感性顯現的形式得到肯定和褒揚。倘若置身其中,每個人都會如入人間樂園一般,從內心深處升騰起一股幸福的暖流,在音樂妙曼的節奏和旋律中展開。詩人們一再憧憬的詩意棲居,不就是相看兩不厭的人間樂園嗎?

(作者系陝西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服飾文化研究專家)

《中國教師報》2017年01月18日第16版 

相關焦點

  • 從薇薇:學位服一定得是西式的?如果來點中國風呢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從薇薇】 畢業季,穿著學位服來一張紀念照那是必不可少滴,印象中的學位服畢業照也許是這樣的: 這畫風,是不是離長裾飄飄、峨冠博帶的書生模樣有點遠…… 11世紀,在宗教極為發達的歐洲社會,學校中的教師多由教堂的教士來擔任,為了區分學位服與教士的僧侶服,穩固教師的社會地位,教師們共同成立了教師行會。優秀的人進入行會學習若干年,尚未結束學業的人被稱為學士,文理教師稱為碩士,神學、醫學和法學教師稱為博士。直到13世紀,教會才頒布法令開始區分僧侶服與學位服。 學位制度是由法國巴黎大學於13世紀初首創,學位分博士、碩士和學士三個等級。
  • 學位服與學位授予儀式
    學位服1994年5月1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關於推薦使用學位服的通知》(學位辦〔1994〕22號)及其附件《學位服簡樣》和《學位服著裝規範》,對學位服的簡樣及學位服著裝給予明確規定。一、學位服的來由學位服飾的起源要追溯到12世紀,那時正在形成大學。學者的日常服飾與牧師的服飾相同。中世紀的學者幾乎沒有等級之分。在英格蘭亨利八世,牛津和劍橋首先開始規範了有明確定義的學位服飾並且使它成為大學所嚴格管理的大事。自1636年哈佛大學成立後,大學禮服開始在美國流行。
  • 學位服的歷史變遷:為什麼學位服的顏色五花八門呢?
    那麼,在畢業典禮時穿學位服的這一傳統從何而來?為什麼學位服的顏色五花八門呢?~學位服的由來~穿學位服這一傳統至少要追溯到12世紀歐洲第一所大學建立的時候。那時候,大多數學生都是神職人員,或是立志成為神職人員,因此並不崇尚過度裝扮。一開始人們覺得學者和神職人員穿的應該差不多,在一般人看來,他們都身著樸素的統一服裝。
  • 學位服的由來
    學位制度是由法國巴黎大學於13世紀初首創,學位分博士、碩士和學士三個等級。  為了能在學位授予典禮上體現出各級學位的區別,巴黎大學校長請服裝設計師設計出統一規範並且能區分等級的學位服。學位服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和套頭三角兜形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 畢業季 學位服的正確穿法&學士服、碩士服、博士服的區別&學位
    學位服的正確穿法&學士服、碩士服、博士服的區別&學位一年一度的畢業典禮就要開始了,經過四年的寒窗苦讀,成廣的學子們這幾天忙著論文答辯和穿著學位服照相合影
  • 「中國學位30年」專題報導:學位服
    1994年5月10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關於推薦使用學位服的通知》(學位辦〔1994〕22號)及其附件《學位服簡樣》和《學位服著裝規範》,對學位服的簡樣及學位服著裝規範給予明確規定。一、學位服的來由 學位服飾的起源要追溯到12世紀,那時正在形成大學。學者的日常服飾與牧師的服飾相同。中世紀的學者幾乎沒有等級之分。
  • 畢業穿學位服的傳統是哪來的? 學位服的顏色透露著什麼信息?
    學位服在美國最早流行於17到18世紀的「殖民地學院」時期,並在1895年首次統一服裝規範,後又在1932年產生標準的學位服穿著規範體系,並在1959年和1973年兩次進行修訂。而學位服在中國的流行則始於20世紀中期,並在1994年正式確立中國學位服的規範體系。     學位服顏色的演變歷程是怎樣的?
  • 學位服的由來、歷史變遷
    學位服的由來~學位服是學士學位獲得者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穿戴的表示學位的正式禮服。採用流蘇,既為世界各國學位服所常見,合乎世界慣例,又使得學位服在莊重大方的同時,透出活潑和飄逸之感,更與學位帽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避免學位帽的禿呆之嫌,而且又通過流蘇區分出學位的級別和標誌出著裝者是已獲學位還是在校生。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士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簷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
  • 你穿的學位服你了解多少 扒學位服的前世今生
    又到一年畢業季了,寒窗苦讀數載的莘莘學子畢業了,每到畢業季自然少不了的是學位服,但是這學位服你們了解多少呢?為什麼你的學位服披肩是通通的黃,她的是萌萌的粉呢?  學士服  學士服是學士學位獲得者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穿戴的表示學位的正式禮服,是其獲得學位的、有形的、可見的標誌之一。
  • 學位服的式樣和意義
    我國目前實行的學位服是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規定統一製作的。它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世界慣例。     學位服是學位的有形、可見標誌之一。一方面是能較好的向大眾體現出標誌不同學識的各級學位和穿著者的學術水平,更重要的是能營造出一種特殊的氛圍,顯示出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社會風尚。
  • 學位授予儀式不識學位服 學位帽流蘇朝後惡搞
    學位帽流蘇朝後惡搞在新浪微博上,「畢業季」、「學位服」最近成了熱門詞彙,僅「學位服」的相關微博就達到上千條,畢業生們曬出的「畢業瞬間」也多是身著學位服的照片。雖然對學位服滿懷期待,但很多大學生對學位服卻並不尊重,甚至不知如何穿戴。
  • 【中大畢業季】中山大學學位授予儀式與學位服簡介
    學士服為黑色袍身、紅色垂布,碩士服和博士服都為深藍色袍身,垂布按文、理、工、醫四種學科對應為粉色、灰色、黃色和白色。學位服的垂布領口處繡有中大標誌,學位袍袍身下擺處繡有中大校徽。學校共訂製學位服1.1萬套,合計花費人民幣220萬餘元。 儘管每人上臺的時間都很短暫,但每一位畢業生身穿學位服上臺後,校長都會親切地和畢業生交流、握手,並為他們頒證。
  • 學位授予儀式學生不識學位服 學位帽流蘇朝後惡搞
    學位帽流蘇朝後惡搞在新浪微博上,「畢業季」、「學位服」最近成了熱門詞彙,僅「學位服」的相關微博就達到上千條,畢業生們曬出的「畢業瞬間」也多是身著學位服的照片。雖然對學位服滿懷期待,但很多大學生對學位服卻並不尊重,甚至不知如何穿戴。
  • "大袍"的含義 學位授予儀式上學生不尊重學位服
    又逢畢業季,穿著學位服的畢業生再次成為校園的一道風景——一群群意氣風發的年輕人,頭戴學位帽,身穿學位服,在校園裡的甬道旁、草坪上、雕塑前合影,留下珍貴的校園記憶。學位帽流蘇朝後惡搞在新浪微博上,「畢業季」、「學位服」最近成了熱門詞彙,僅「學位服」的相關微博就達到上千條,畢業生們曬出的「畢業瞬間」也多是身著學位服的照片。雖然對學位服滿懷期待,但很多大學生對學位服卻並不尊重,甚至不知如何穿戴。
  • 中國式學位服亮相!學位帽由四方改為三角
    中國式學位服亮相!西式學位服有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和垂布(披肩)四個組成部分,中國美院此次設計的中國式學位服同樣由上述四部分組成,但是獨具匠心地加入了更多的中國元素和學校特色。記者在畢業典禮上看到,這套學位服材質主選中國最古老的服裝原料麻。為了解決麻布易皺的缺陷,設計師加入了少量化纖。學位帽由四方改為三角,代表了學校所要求的創新精神、使命精神和詩性精神。
  • 大學畢業生學位服解析全攻略
    畢業時節,學位服紛紛登臺亮相,成為吉大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細看之下,校園中隨處可見的學位服其實各有不同。有黑色、紅色、還有藍色的,領子有粉色、黃色、灰色的還有白色的。記者隨機採訪了20餘位穿著不同學位服的畢業生,但是多數同學並不是十分清楚學位服顏色、領子顏色所代表的意義,有的同學只是粗略地知道學位服領子的顏色和所學專業類別有關。
  • 【乾貨】學位服,你真的知道嗎?
    然而關於學位服,正在畢業的、早已畢業的、將要畢業的你們,知道多少呢?下面就讓校會君來為大家普及一下學位服的相關知識吧。1994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定通過了新中國自己的學位服樣式,並作出決定:作為統一規範的學位服,向全國學位授予單位推薦使用,其他樣式的學位服一律廢止。
  • 別人家的學位服!太好看了吧…
    近日,#北航為畢業生郵寄學位服#、#2020版中央美院學位服#先後喜提微博熱搜。下面,一起來看看「雲畢業季」關於學位服的那些暖心操作吧! 專屬學位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因疫情原因,2020年北航畢業典禮在線上舉行,學校決定送給未能返校的3681名畢業生一套學位服,邀請畢業生在「雲」畢業典禮上同撥穗,共同銘記這一溫馨時刻。
  • 學位服和博士帽的由來
    又是一年畢業季,大家有沒有穿著學位服扔博士帽呢?穿學位服畢業這一傳統至少要追溯到12世紀,第一所大學在歐洲建立的時候。那時候,大多數學生大多數都是神職人員,或是立志成為神職人員,因此並不崇尚過度裝扮。一開始人們覺得學者和神職人員穿的應該差不多,在一般人看來,他們都是身著色彩樸素的統一服裝。
  • 英國大學生抱怨學位服租金高
    【新華社微特稿】又到畢業季,到了穿上學位服參加畢業典禮的時候。英國不少大學要求學生穿指定供應商生產的學位服參加畢業典禮,使學生不得不花較多錢租借或購買,引起學生不滿。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調查135所英國高校後發現,超過三分之二高校在學校網站上要求學生穿著「伊德&雷文斯克羅夫特」製作的學位服。這家服裝店1689年創立,專門製作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