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笨:所以一直沒有學會一心二用

2020-12-22 百家號

自己屬於一個天生愚鈍的笨拙人,因此,很多時候,專心致志的做一件事都做不好,所以一直都沒有學會一心二用。

我散步的時候,絕對不帶著手機出門,散步就是散步;

不過,心裡倒是有些羨慕身邊那些拿著手機的散步者,人家不但不用看路,而且還不停地在手機上打字、說話什麼的,而且還從來沒有摔跤……

可能因為自己喜歡寫寫,但這個事情,也絕對不會一心二用,剛開始擁有手機的時候,往往手機一響,就接聽電話,可是一個電話下來,竟然就忘記了怎麼寫,於是只好不了了之……

慢慢的,我就養成習慣,寫作的時候,不是關機,就是把手機設置成靜音,放在另外的房間,直到寫完以後,再去看手機……

有一次跟老家的鄰家女孩打電話,我聽著電話裡不停的有動靜,便問她是什麼動靜,她笑呵呵地說:我一邊給你說話,一邊掃地呢……

我就沒有這樣的聰明,打電話的時候,我就坐下來,或者躺在床上,一心一意的專門打電話,其它什麼都不會做……

就是聊天,我也是專心致志的、一心一意的,聊天就是聊天,不但什麼都不會做,而且還往往是一對一的聊,沒有特殊情況,一般不會同時跟兩個人聊天的……

若是有什麼事情,無論是電話還是聊天,我會說:對不起,我有事情,等我忙過了,再給你說。

聽說很多人還有拿著手機上廁所的能力,我就納悶了,上廁所也要專心致志,幹嘛還拿個手機,不累呀?

大家得知我的這個習慣,便有人說:你本來就笨,所以沒有學會一心二用。

我連連點頭稱是:就是,就是,因為自己天生就笨,專心致志做一件事都做不好,因此一直都沒有學會一心二用。

話雖這麼說,其實,心裡還是蠻羨慕那些可以一心二用的人。

(張勝開)

相關焦點

  • 有一種智慧,叫「一心二用」
    專心做一件事情,一般能夠做得很好,很多人都強調做事要專心,這沒有什麼錯誤,專心是指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三心二意,不要東張西望,要全神貫注。不過,很多時候,一心二用也是一種智慧,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學會並且善於一心二用,往往能起到巨大的補充作用。
  • 一心二用"其實是"偽一心二用
    左右互搏其實也有前有後,有出招才有接招,其實並不能算真正的"一心二用"。真正的"一心二用",個人認為其實沒有任何正常人能做到。真正的"一心二用",是在某一個時間段中的每一個瞬間都在做兩件事。而通常我們說的"一心二用"其實並沒有具體到每個瞬間,只是在同一時間段做了兩件事而已。所以我稱之為"偽一心二用"。
  • 笨就是笨,是沒有捷徑可走的
    金老多次強調:其實這左右互搏之技,關鍵訣竅全在「分心二用」四字。凡是聰明智慧的人,心思繁複,一件事沒想完,第二件事又湧上心頭,三國時曹子建七步成詩,五代間劉鄖用兵,一步百計,這等人要他學那左右互搏的功夫,便是要殺他的頭也學不會的。
  • 「一心多用」將會導致大腦變「笨」 專家支招護腦
    「一心多用」將會導致大腦變「笨」  美國《健康》雜誌刊文稱大腦不是多任務處理器,南京腦科專家表示「一心多用」大腦將會「壓力山大」「一心多用」,不但效率大大降低,而且會降低大腦的認知能力,讓你覺得自己變笨了,啥都記不住。  為什麼說大腦不是「多任務處理器」?
  • 我們要如何成為一心二用的天才
    實驗的過程中,無論司機打不打電話,他們都在主動的觀察周圍的環境,頻率和時間基本相當,所以這種差別並不是因為看與不看的分別產生的,而是打電話的實驗者們對於外邊的環境視而不見。學者們得到的結論是——說話用的嘴和看路用的眼睛彼此幹擾,兩個互不相關的器官同時使用怎麼會產生這樣的結果?
  • 「一心多用」真的好用嗎?
    最近刷了好多版本的《射鵰英雄傳》,腦子裡一直沉浸在武俠世界。其中武林高手「老頑童」周伯通的「左右互搏」很有意思,可以一心二用,左右手可以使用不同的招式,這樣他就可以自己跟自己打架玩了。在小說中這是一種頂級的武學,學會了就成了高手。但是能學會的人不多。金大俠只安排郭靖和小龍女學會了,其他人都學不會,而且越聰明的人越學不會。只有心思單純才行。看到這裡,不知你有沒有突發奇想,要是學會這個技能,豈不是同時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學習,工作效率豈不是手到擒來?
  • 研究:鴿子比人更擅長「一心二用」
    研究:鴿子比人更擅長「一心二用」 研究:鴿子比人更擅長「一心二用」 新華社北京9月27日電德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鴿子很擅長「一心二用」,在兩種任務間快速切換的能力不亞於人類,在某些情況下甚至超越人類。
  • 上聯:一心二用三隻手,邀對下聯
    一、出聯:一心二用三隻手,邀對下聯。二、出聯釋義:成語「一心二用」的本意是指一個人在一個時間段內,可以同時做兩件事情。大多數人認為,人不能做到「一心二用」。因為人們的思維是具有連貫性的,因此常常會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如果分散人的精力,則往往會導致事情的失敗。
  • 讀王陽明心學有感:「因為你不肯慢慢賺錢,所以一直很窮」
    讀王陽明心學有感:「因為你不肯慢慢賺錢,所以一直很窮」怕的不是你窮,是你不想變富!說句很實在的話,我們現在不談及夢想,一心只想「搞錢」。「因為你不肯慢慢賺錢,所以一直很窮」這句話其實源自於股神巴菲特所說過的「你在股市賺不到錢,因為你不肯慢慢富起來」。一開始,我並不理解這句話,甚至覺得有點好笑。但後來,無意間接觸了王陽明先生的《知行合一》,才慢慢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覺得自己醒悟的太晚了。
  • 託利得定律:真正聰明的人,往往能「一心二用」
    託利的定律:真正聰明的人,往往能「一心二用」,必為人中龍鳳什麼是「託利得定理」?「託利得定理」是由法國社會心理學家H·N·託利得提出來的,其內容是說:看一個人是否足夠聰明,只看他能否一心二用且無礙於其行事。「一心二用」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但真正能做到的,都是非常厲害的聰明人,比如,在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善於「一心二用」的周伯通、小龍女就都是罕見的高手。
  • 一心不能二用,這三個星座專心致志,確定目標,就一心向前衝
    可是有幾個星座他們從來都不怕困難,因為他們有成功的秘訣,那就是一心不能二用,他們足夠專心致志,所以確定了目標以後就一心向前衝,從來不想其他的困難。有時候他們面對前路非常迷茫時,會向朋友傾訴,可是他們從來都不會洩氣,他們永葆正能量,並且工作的時候不允許別人打擾,正是因為如此,他們的工作效率極高,也更加容易成功。葉子姐姐說的這三個星座是誰?我們一起看看。
  • 天道:你一直混得不好,不是因為你太笨,而是沒有做好這2件事
    天道:你一直混得不好,不是因為你太笨,而是沒有做好這2件事一、小事過多第一自身本身就有很多的小事情沒有處理好,那怎麼才能做好大事呢?在天道的語錄裡,做事情就得從一點一點的小事慢慢做大,如果一直專心的做小事情,那將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倘若一直關心做大事,自然自己的事業越做越大。這句話的道理在於,一個人不要單獨的完成小事,我們要靠一群人一起完成,建立一個組織,勁往一處使,團結起來做大事,僅靠自己做大完全不行。
  • 讓孩子「一心多用」是惡性循環,與其一心多用,不如試試3個方法
    可是有的時候,家長總是急於求成,希望孩子能夠一心多用,覺得孩子年齡小,吸收能力強,所以只要兩個能力同時培養或者是同時練習,效果會更加的好,實際上是這樣嗎?丹丹媽媽卻說,這是在鍛鍊孩子一心多用,耳朵聽英語,筆上寫語文,這樣同時練習,孩子吸收的好。有的時候丹丹還讓孩子哼著英文歌去計算數學題。漸漸的,丹丹成了這樣的習慣。可是丹丹的成績卻是一直平平,沒有什麼進步,而且對英文興趣班也是非常的牴觸,總說自己非常的累。
  • 孩子不笨,而是家長方法笨!90%家長都在用笨方法「教笨」孩子!
    中國父母,對教育孩子一直自帶恐慌,怕別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孩子沒有,怕別人家孩子會的自己家孩子不會,怕不能給孩子最好的,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非常重視早期教育,追著學區房跑,追著興趣班跑,追著輔導班跑。
  • 林明進:不怕笨,笨作文
    作文沒有固定方法,但不是沒有方法,本書幫你自己培養自然而然的寫作力,每一個人想要脫胎換骨,就要寫自己想寫的、會寫的、愛寫的。不怕笨地跟著《培養自然而然寫作力:實戰篇》來,丟掉範文,丟掉框架,丟掉套招,不信應考作文力喚不回。方士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到蓬萊仙山,並沒有發現秦始皇要的藥,那個一心想要長生不老的皇帝,等不到,飲恨走了!等了也是白等。
  • 這麼笨的史丹利,是怎麼學會這該死的k8s容器化的?
    這麼笨的史丹利,是怎麼學會這該死的k8s容器化的?集團的容器化項目,我也一直作為核心衝刺在最前沿。所以,再笨的人也看得出來,史丹利其實很笨!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是的,我是真的笨,一直在不久之前,我做事情都不講任何技巧的從頭死磕。
  • 別相信「一心二用」!事實證明你說的話男朋友真沒有在聽
    肯定有許多女孩們經常對男朋友說「你有沒有聽我說話?」、「我在跟你說事情,你能不能先不要玩遊戲?」、「我剛才說的話你聽到了嗎?」,像這樣一心二用的他,肯定常常惹到你生氣吧~所謂的一心兩用就是大腦同時處理兩個不同的事件。
  • 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如果孩子越來越笨,基本因為6個壞習慣
    但是有哈佛大學研究發現:如果孩子越來越笨,基本因為6個壞習慣。不吃早餐會讓孩子身體越發虛弱,孩子很容易得病,所以他們沒有一個強健的身體自然也就沒辦法很好地進行學習。家長要是沒有學習的氛圍,自然就會導致孩子模仿父母的行為,對學習不上心,也不注意學習,自然就會越來越笨。父母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學習,比如孩子在努力讀書的時候父母也可以在旁邊拿一本書過來看,這樣整個家庭氛圍就散發一種書香氣息,自然孩子也就能夠更好地學習,為自己的將來奮鬥了。
  • 很努力但成績就是不好,真的因為笨嗎?
    我們常說的「想當然」,「不過腦子」,其實就是因為我們做事情的時候,腦子處於舒適區,舒服得讓我們都感受不到腦子了。學習是一個記憶聯繫的過程,如果我們一直處在大腦舒適區就沒有記憶的過程,一直在重複已經掌握的動作,學習自然就沒有意義。前面說到沒有效果是因為思考得太少,但是要怎麼思考才能練習舉一反三的能力呢?
  • 孩子不笨,而是家長方法笨!你還在用笨方法教孩子嗎?快來自查~
    現在一些家長,對教育孩子一直自帶恐慌,怕別人家孩子有的自己家孩子沒有,怕別人家孩子會的自己家孩子不會,怕不能給孩子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