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出生,畢業於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臨床醫學博士,主持省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1項,發表SCI論文5篇,總影響因子20分以上,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篇,專利1項。年初,因為一部紀錄片《中國醫生》「火」了,他,就是徐曄。
很多人通過短視頻認識他,認為他是一位演員,或者是一位娛樂圈裡的人。其實,都不是。他在微博髮長文表示,「我是一名醫生,並不是公眾人物」。
17歲讀大學,25歲讀完博士
高顏值醫學博士爆紅網絡
"陽光才子翩翩少年,白衣天使兢兢業業"。由國家衛健委組織拍攝的《中國醫生》在春節期間播出,南京鐘鼓樓燒傷科醫生徐曄意外走進了大眾的視線。他憑藉超高的顏值瞬間走紅網絡,被眾多網友贊稱為"現實版的江直樹"。徐曄醫生的"大火",意外卻不出乎意料,始於顏值,溺於才華,忠於醫德,是對徐曄醫生最深的感觸。
"這是中國醫療系統的一個縮影,我們用攝像機在六家醫院記錄著在這裡發生的故事"。在《中國醫生》的紀錄片裡,南京市鼓樓醫院(一所大型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的徐曄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畢業於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臨床醫學八年制專業,是一名臨床醫學博士。現在是南京鼓樓醫院燒傷科的住院醫生,擅長各類創面及體表缺損的修復與重建、各類體表腫瘤切除修復、常見美容外科及燒傷外科的各項診斷及治療工作。他參與完成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研究工作,主持省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1項,多次參加國內學術會議,發表SCI論文5篇,總影響因子20分以上,發表核心期刊論文1篇,專利1項。
今年28歲的他,已經在鼓樓醫院工作了3年。
大多數人對徐曄醫生的首先印象源於他偶像般的顏值,但「金玉其外,也金玉其內」。從小,徐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17歲時,徐曄參加了他人生最重要的考試之一:高考,並且被中山大學臨床醫學專業錄取,還是本碩博八年連讀。
PS:中山大學的中山醫學院,是全國排名前十的醫學院,臨床醫學類專業更是學校的王牌。能夠考上這個專業的學生,高考分數都是非常的高的。
優秀的人只會一直追求卓越,徐曄也不例外,考上理想的大學後,他沒有止步於此。在中山大學學習期間,徐曄連續發表了5篇高質量SCI論文,總影響因子達到20分以上,自身還擁有一項研究發明,獲得國家專利。25歲博士生畢業,徐曄便開始了他的醫學之路。
從年輕的住院醫生
成長為獨當一面的主治醫生
「每天早晨8點鐘開始交班、查房、換藥、上手術、收病人、寫病歷、理病歷……忙碌、枯燥卻又充實的一天就這麼結束了。這是我,也是很多醫生一天的工作日常。"
這是寫在徐曄微博置頂文章的第一段,是《中國醫生》中的片段,是徐曄的一天,也是一名醫生的成長史。
紀錄片裡沒有主角光環,沒有「戰無不勝」的超級人設。紀實鏡頭下的醫生,普普通通。他們充實地忙碌著,承受疲憊、矛盾、困惑,卻依然去選擇責任、堅守。
(來源:徐曄微博)每天高強度的工作,是年輕醫生迅速成長的法寶。而他成長的漫漫長路,還在路上。對於醫生而言,基礎而枯燥的工作只是剛開始,更多的是身心的修行。
在《中國醫生》裡,整形燒傷科病房內,一名燒傷病人,從重症監護室轉了過來,年近六旬的老劉,因煤氣爆燃,導致全身皮膚的95%重度燒傷,而他的老伴也未免其難,70%的燒傷,已經轉到當地醫院治療,老劉在鼓樓醫院治療。
老人全身95%燒傷,需要進行多次植皮手術,才能把創口閉合,不然就會導致感染。老劉夫婦的兒子在投入20多萬的治療費後開始猶豫,病要治,可他們也要生活。術後整個治療下來起碼得再花一百多萬,這對於老人的家庭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負擔。
他盡力想幫助每一位患者,但在徐曄看來,最大的無力與遺憾是「我本可以」。
徐曄說:「醫生最怕的是對不起自己的良心。」他一次次與病人家屬溝通,告知後續的治療方案、費用以及治癒的概率。
為了能夠讓老人及時得到治療,徐曄積極為老人申請醫院的公益基金。
在得到院方同意的那一刻,眉頭一直緊鎖的徐曄,終於笑了。他希望至少可以保住老人的手,讓他未來可以獨立生活。拼盡全力,問心無愧,是他對自己的要求。
然而,社會與現實的殘酷,遠遠超過了這個年輕醫生的閱歷。2萬塊的援助費用,終究還是杯水車薪。他的患者因為無力支付藥費,最終還是選擇離開醫院。
收到消息後,他趕忙來到病房,卻只看見剩下空蕩蕩的床位……剎那間,千萬思緒湧上心頭。前不久,同樣在這間病房,他的一個病人也因無法支付醫療費用而選擇退院,最後不治身亡。
成長就是不斷突破自己的局限,對於年輕醫生來說,成長不單單是醫術的提高,更多的是心裡上的成熟。他說:「很多時候有可能醫術都還沒遇到瓶頸,就已經遇到了人心的瓶頸。」
醫生不是生來就鐵石心腸,只是見多了。在醫院這個最接近生與死的地方,醫生們每天都在迎來相遇,也做著告別。他們經歷了太多生離死別,要學著去看輕生死。他們不是冷漠,只是冷靜。醫生的挑戰,不僅來自病症本身,更多是來自於人性的考驗。徐曄的醫生之路才剛剛開始……
走紅後的徐曄:
我就是個普通人
走紅後的徐曄,被放大,被窺探,被追捧。有人說他是博士後,有人打探他的私人隱私,在" 五四 " 青年節來臨前,這位網紅醫生首度接受媒體《現代快報》採訪。
採訪中,徐曄撕掉了很多網友賦予自己的標籤。他說:" 我就是個很普通的人,普通的醫生。"
徐曄談到,剛走紅時其實自己內心也有點恐慌,但現在內心已經平和很多了。
「我並不想把自己當成一個公眾人物,就像是這個片子給我的一個 tag、一個標籤,說我溫柔,其實我在工作的時候,也不是完全的好脾氣。遇上不配合的病人,有時該剛的,我也會剛。我只是醫生,不是公眾人物。之前有人不經意拍了生活當中的我,這其實有點讓我困擾,導致我不敢出去了,不敢放肆地與朋友吃飯。我比較喜歡的是自由的生活。」
並且,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不能被影響的。紅不紅,對醫生這個職業來說,是附加項。本職工作是一定要做好的,該寫病歷寫病歷,該收病人收病人,做手術更不能分心。把這些做好後,如果有精力,再去處理網上的事情,現在的話,精力已經算是比較飽和了。他更希望能夠被大家當做一個鼓勵和正確引導大家了解醫療相關知識的人,所以自己現在也會做一些醫療科普。
結語——
在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的教學樓裡,有這樣一副對聯:「救人救國救世,醫病醫人醫心」。這句話始終影響著中山大學的醫學生,徐曄也是受到影響,也明白醫生的最終目的。
而徐曄,也在努力的踐行著這句話,守好他自己應走的道路。
來源:中國大學教育微信、募格學術撰寫
參考資料:現代快報、青墨斷茷、豆瓣、中國醫生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