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義大利M37式75毫米野戰炮,意軍少有的可靠反坦克炮

2021-01-10 丹書戰史

二戰時義大利反坦克武器比較緊缺,尤其是隨著意軍參與到歐洲東線戰場,在那個裝甲大比拼的戰場上很吃不消,原本裝備的如百祿47毫米炮在面對T-34這樣的坦克時收效甚微,不過好在義大利還有M37式75毫米野戰炮,它在很大程度上扛起了反坦克的重任。

M37式75毫米野戰炮

上世紀30年代中期,義大利計劃研發新的野戰炮,用來替代原本裝備的18倍徑身管75毫米野戰炮,後者彈道過於彎曲,而且最大射程不到10千米,已經不符合新時代的作戰需求。

意軍高層對新的野戰炮研製提出了一些要求,除了火炮性能要提升之外,還要與舊式野戰炮的炮架實現一定程度的通用,這樣可以儘可能做到廢物利用,利於生產;另一個要求就是希望火炮具備反坦克能力,這一點很具有前瞻性,因為當時專業的反坦克炮都是37、47毫米口徑,給中口徑的野戰炮賦予反坦克能力的情況很少,事實證明這個要求非常明智。

M37式75毫米野戰炮

火炮在1937年定型,擁有一根34倍口徑的炮管,炮口處安裝有胡椒瓶式的炮口制退器,火炮許多零部件可以與舊式火炮通用。炮輪經過重新設計,最初為鎂、鋁合金的輪輻,後來改為鋼製,炮輪有類似於坦克的扭杆式懸掛,以便於高速拖曳行軍,最快60千米每小時。開式炮架可摺疊以利於拖曳,大概是在1943年生產的火炮,都增加了一面12毫米厚的炮盾,能給炮組提供必要的防護。

在進入那不勒斯的阿森納勒工廠生產時,工廠將火炮身管倍徑改為32倍,於是獲得了M37式75/32野戰炮,75對應火炮口徑,32對應火炮身管倍徑。

M37式75毫米野戰炮

火炮戰鬥全重1.2噸,拖曳行軍時1.25噸,一般使用TL37拖車拖動。火炮俯仰角度-10°~45°,水平射界共50°,可以發射榴彈、穿甲彈和破甲彈,最大炮口初速度為624米每秒,最大射程12.5千米。因為初速度太慢,普通穿甲彈只對輕型裝甲目標有效,因此在對付T-34這類坦克時更多的使用破甲彈。

雖然1937年就定型,但是真正的量產工作在1939年才展開,二戰中因為意軍坦克裝備落後,也曾將M37野戰炮適當修改作為坦克炮使用,如P26 / 40就曾計劃安裝,具體產量不明。

1940年,曾有人提出將M37作為意軍反坦克武器的主力進行生產裝備,但是陸軍總參謀長否定了這個意見,他認為M37本身缺少機動性,意軍本身就缺少機動車輛,而且該炮最大的缺點就是沒有直瞄用的光學瞄準設備。儘管如此,M37依然在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二戰義大利手中為數不多兼顧火力和數量的火炮。

M37式75毫米野戰炮

作為一款性能還算不錯的火炮,在1943年義大利投降後,德軍從意軍手中奪取了48門,並將它們命名為7.5 FK 248(i);除此之外秘魯也曾從義大利購買了一些,但數量不會太多。二戰後M37已經嚴重落後,加上很多都在戰場上折損,於是不再服役。

M37野戰炮與二戰時同類型同級別的武器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更談不上性能優秀,不過它卻是義大利能夠自產的重武器,對於保障作戰能力很重要。從「矮個子裡拔高個」這種思路來看,它確實是義大利裝備的優秀野戰炮,符合義大利的實際情況。

相關焦點

  • 傳說中的「義大利炮」,竟然是法國造?
    不過或許很少有人知道,這門「義大利炮」其實並非是義大利貨,而是一門正經的法國炮:暱稱「75小姐」的M1897式75毫米野戰炮。 」早已經是一位「老姑娘」了:M1897式75毫米野戰炮誕生自1897年,1898年進入法國陸軍服役,是一種典型的野戰炮。
  • 二戰日本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計劃用於本土決戰的反裝甲武器
    整個二戰時期,日本都缺乏可靠的自行式反坦克武器,儘管日本一直在努力的設計新型號武器,但前線的反饋總是讓日軍不安,盟軍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仍然是難以應付的目標,在二戰中後期,日本開始研製多種更具威力的反坦克武器,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Na-TO就是其中一款
  • 二戰時期名揚海外的義大利明星武器,義大利炮名列第八
    文/寂寞的紅酒義大利是二戰時期軸心國三大巨頭之一,是當時的世界第六大強國。雖然義大利軍隊在二戰中表現很差,但義大利的武器裝備還是不錯的,有些裝備不僅裝備國內而且遠銷海外,連日本都是義大利武器的買家。下面我們就盤點一下二戰時期名揚海外的義大利武器。
  • 輕型反坦克炮中的豪傑,能給虎式坦克斷腿的英國6磅反坦克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步兵面對坦克都是一種被支配的情況,沒有裝甲部隊支援的步兵遭遇了坦克,結果不會比一戰的步兵遇到機槍陣地好哪去。此時前線步兵所能指望的就是前線反坦克炮兵拉出自己的反坦克炮,對著那些龐然大物來上一下狠的方能挽救他們於絕境。而在二戰的諸多反坦克炮中,同盟國所裝備的英國QF-6磅反坦克炮無疑是最為優秀的。
  • 戰爭雷霆陸戰:義大利坦克
    但是至今,義大利陸戰線仍然沒有合適的坦克進行遊戲,在這一次的1.85版本更新中,蝸牛公司將會推出義大利戰車線,我們先來看看放出圖片視頻數據的兩輛履帶式戰車,「賽莫溫特」自行反坦克炮和M14/41中型坦克。
  • QF20磅炮,英國L7坦克炮的奠基者,二戰坦克炮技術集大成者
    QF17磅炮但在實戰中,17磅炮也在技術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至少在二戰後期已經有多款足以和它抗衡的火炮;作為對手的德軍,除了黑豹中型坦克安裝的「釣魚竿」似的70倍徑75毫米炮,KwK相較於英國坦克炮/反坦克炮,德國科技的優勢在於炮管的生產加工方面,他們的鎢芯穿甲彈在技術層面上沒有達到英國的水平,但藉助更好的火炮卻能發揮更大的殺傷力。KwK 43型相比於虎式裝備的L/56版本,除了倍徑增加到71倍之外,它的藥筒直徑更大,長度更長。
  • 防空炮演變來的反坦克炮,英國早期的反坦克支柱,QF-2磅反坦克炮
    這些驕傲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認為,他們有合理對抗德國坦克的辦法——依靠他們的QF-2磅反坦克炮,將德國人的坦克一個一個打成廢鐵。那麼在這個37毫米反坦克炮被稱作敲門環的年代裡,QF-2磅反坦克炮,這種口徑僅僅只有40毫米的反坦克炮,又能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 二戰邱吉爾NA75坦克,安裝回收M4謝爾曼的主炮,效果還不錯
    作為二戰時期英國的主力坦克型號,邱吉爾步兵坦克自1941年服役以來一直堅持到二戰結束,其各系列坦克總產量達5600多輛,儘管其中約有120輛不是原廠生產,而是在前線接受改裝,即邱吉爾MkIVNA75。邱吉爾步兵坦克在二戰北非戰場上的表現對士兵來說並不好,雖然有良好的裝甲保護,但是它的火力太弱,裝在機身上的75毫米榴彈炮不夠靈活,主炮塔上的2磅炮的威力太弱,即使後來升級為6磅炮,至少對於一輛重型坦克來說還不夠。
  • 裝甲不夠自己來湊,二戰時期美軍坦克裝甲車輛上出現的附加防護
    二戰爆發前,美國的坦克和裝甲車輛開發處於一種閉門造車狀態,發展相當緩慢,直接導致他們開發的新型車輛防護水平脫離實戰的需求。1941年底,50輛安裝75毫米炮的預生產型M3半履帶自行反坦克炮被送到菲律賓並編入三個野戰炮兵營投入和日本入侵部隊的戰鬥。
  • 不務正業卻打的法國坦克屁滾尿流 隆帥手下一代傳奇防空炮
    88炮,這個名字對於很多人來說也不陌生,一般能有這種簡稱的武器,名氣都不小。所謂的88炮就是指德國二戰期間裝備的88毫米FLAK高射炮,儘管它的確是一門優秀的高射炮,但是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其實是它在反坦克方面的表現,二戰期時期的盟軍坦克都難以抵禦它的打擊,盟軍的裝甲部隊在它面前可以說是吃夠了苦頭。
  • 二戰最優秀的輕型坦克就是它:M24霞飛輕型坦克
    這裡還有從57毫米到600毫米的40門自行火炮,30輛裝甲汽車,10輛偵察及通訊用車和大量後勤運輸車輛。總之,俄羅斯歷史上所有的老坦克,你都能在這裡找到。M24的前輩是M3/M5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廣泛裝備二戰美軍、法軍、蘇軍甚至中國軍隊。M3/M5斯圖亞特坦克性能也相當不錯,缺點主要是火力不足,37毫米火炮難以對中型坦克產生威脅,也不能擊毀堅固工事。1943年,美軍研究了下一代的M24霞飛坦克。
  • 無敵88高射炮不去打飛機,平射猛轟坦克,真是隆美爾發明的麼?
    在戰爭的早期,德國的反坦克火力其實非常貧弱,例如德軍在30年代末的主力反坦克炮是pak-36型火炮,37毫米的口徑基本難以對抗英軍重型坦克。二戰以前研製的所有高射炮都具有打坦克的能力。因為初速高,射速猛,中口徑以上的高射炮也很適合進行反坦克作戰。
  • 薄皮爛炮!日軍坦克裝甲只有6毫米,連迫擊炮都能把它輕鬆砸爛!
    二戰時期的日本海軍作用著整個亞洲規模最大的艦隊,而頗為讓人自豪的「武藏」「大和」號戰列艦皆為日本工匠們的傑作。然而,作為首個衝出封建牢籠,邁入新式陸軍的國家,日本人在二戰時期的坦克無論是質量上,還是數量上都根本比不上在歐洲戰場上馳騁一時的盟友:德國人。
  • 火力才是王道:從M7到M41,二戰美軍中小口逕自行火炮進化之路
    戰前的嘗試 其實美軍關於自行火炮的嘗試最早可以追溯到一戰末期,當時在萬能的霍爾特拖拉機底盤上,美國人為其裝備了M1916型75毫米野戰炮和M1920型105毫米野戰炮,雖然這些效率極低的自行火炮最終未能進入美軍服役,不過卻為美軍以後發展更加先進的自行火炮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儲備。
  • 第二次世界大戰12輛坦克-戰爭機器回顧
    裝備了短管榴彈炮式75毫米炮發射高爆炸性炮彈,IV型裝甲車將與德國步兵並肩作戰,幹掉敵人的據點和反坦克炮。德軍坦克營的組織結構表要求有三個裝甲三連,由一個重型裝甲四連支援。四號裝甲車由一個5人的乘員操作,包括炮塔中的指揮官、炮手和裝彈員,以及在船體中擔任機槍手的駕駛員和無線電操作員,他們都通過對講機進行通信。
  • 二戰傳奇88毫米火炮:號稱「防一切」,飛機坦克都不在話下
    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一款二戰傳奇火炮,88毫米防空炮。88毫米防空炮的研發,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德國在一戰中以慘敗告終,戰後籤署的和平條約對德國發展火炮的口徑進行了嚴格限制。但這並沒有阻擋德國設計師追求至高火力的渴望。當時德國設計師們就預感到,未來戰鬥機的作用將會越來越大。
  • 飄動的戰場小精靈,從M3到「霞飛」,二戰美國輕型坦克的發展之路
    作為M2A3輕型坦克的性能加強版,M2A4輕型坦克安裝了能夠搭載37毫米反坦克炮的新式雙人炮塔,同時車體正前方的裝甲厚度也提升到了25毫米的水平。在使用這款可拋棄式副油箱之後,兩種型號M3輕型坦克的最大行程都增加了將近一倍左右。除了美軍裝甲部隊之外,英軍裝甲部隊也是M3輕型坦克的主要使用者之一。在經過實際使用後,英國人給美國軍械局提了一個建議,希望美國軍械局能夠為M3輕型坦克安裝上一體式炮塔吊籃,這樣車長和炮手就能夠一同操作主炮。
  • 二戰前德國為何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看百變星君38t坦克就知道了
    坦克重9.5噸,最大行駛速度42千米每小時,採用鉚接鋼裝甲,厚8~30毫米,主武器為一門37毫米炮,2挺7.62毫米輔助機槍。38t突擊炮38t曾嘗試改裝成突擊炮,取消原炮塔結構,改成一個固定戰鬥室,安裝一門24倍徑75毫米榴彈炮,應該說38t坦克底盤經受得起這種改裝,不知道為什麼沒有量產服役。
  • 155卡車炮鎮守青藏高原,大炮「上刺刀」,一炮讓T-90坦克變零件
    據中國軍網英文版的最新圖文報導,南部戰區第74集團軍的某炮兵旅,也從廣東省遠程機動至西北大漠高原,在陌生複雜地域開展了實兵實彈演練,錘鍊部隊打仗能力。其中155毫米車載加榴炮的平射十分震撼!從今年年初,央視軍事頻道高調報導東部戰區陸軍某部換裝181型155毫米車載加榴炮以後,這款目前世界火力最強、性能最好的卡車炮的報導就越來越多,包括第75集團軍等多個部隊都已經開始列裝PCL-181式155毫米車載加榴炮。
  • 皮薄餡大,卻無堅不摧——二戰德軍「犀牛」坦克殲擊車
    在1940年,當德軍遭遇法軍的夏爾-B1重型坦克以及英軍的「馬蒂爾達」步兵坦克時,德軍早期型三號坦克的短管50mm炮完全無法從正面將其擊穿;在1941年,當德軍遭遇蘇聯的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時,早期型四號坦克裝備的24倍徑75mm火炮也只能給它們撓痒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