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上海人工智慧發展:2030年建成全球影響力的發展高地

2020-12-17 澎湃新聞

11月14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出臺的《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主要內容。《實施意見》稱,到2020年上海實現人工智慧重點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到2030年,上海人工智慧總體發展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發展高地,為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陳鳴波表示,上海發展人工智慧既有自身優勢,又有發展的迫切性。陳鳴波認為,上海產業基礎較好,包括產業自動化,比如上汽等工廠的自動、智能化技術,這是很多人工智慧企業亟需的應用場景。可以通過政府的引導,形成生態環境,給人工智慧企業帶來很大的應用市場機遇。

與此同時,上海科研基礎和實力強。上海的科研院所眾多,比如上海交大的人工智慧學科排名在全球前列;上海的人才資源豐富,據第三方統計,人工智慧科研從業人員佔全國三分之一左右,張江已形成人才集聚區。

除了以上優勢,對上海來說,發展人工智慧還有其迫切性。「上海現在需要轉型,土地、能耗各方面的空間都不大。人工智慧恰恰是轉型過程中的一個巨大契機,上海必須要抓住。上海的基礎優勢和迫切性加起來,就是我們全力發展人工智慧的動力。」 陳鳴波說。

在新一代人工智慧中,大數據是非常重要核心的要素。上海是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據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張英介紹,上海目前在重點關注兩個方面的工作,以此推動人工智慧發展。

張英表示,第一是推動重點領域數據的開放,上海已經形成最大的開放數據清單,下一步還將建立公共數據分級分類開放制度。第二是加大政府自身數據共享和開放力度。

張英說:「下一步,將建立跟企業合作的開放性行業大數據訓練庫,形成人工智慧應用多場景驗證環境。從政府角度來講,我們也想在政策上做一些探索,政府通過購買服務、專項資金扶持,幫助創新創業企業獲得開放數據。比如說,有些數據開放某一個時段,安全性比較高,供研究人員進行使用,形成開放數據『共治、共享、共創』的格局。」

實際上,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人們對智能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要求上海在理論和前沿科技上有所創新突破,也需要加強關鍵技術研發和產品實質。其中,腦科學和類腦智能領域是當前國際重要科技前沿,上海也早已有了重點布局。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馬興發透露,最近上海正積極地跟國家加強「2030腦科學與類腦研究計劃」方面的溝通,正在編制相關的方案,希望這塊工作在上海能夠落地。

據馬興發介紹,目前,上海在該領域有了一定基礎,特別是神經基礎研究、智能算法、腦功能、精確診療、智能製造方面有多個有紮實基礎的團隊,集聚了一批領軍人才,擁有多個國家級的研發機構和中心。在動態腦圖譜、大規模記錄神經元運動、新型深度理論學習方面,取得了一批理論和算法的成果。在應用方面,腦疾病診斷、智能機器頭腦、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工廠等領域有了試點和探索。

馬興發表示,下一步將聚焦一些重點工作加強基礎前沿研究,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打造一批功能性平臺,並結合上海特點,以需求為導向加強這方面的人機互動。

以下為《實施意見》圖解:

相關焦點

  • 上海首次召開全球人工智慧創新峰會,將打造徐匯濱江、張江、臨港等...
    然而,一年半不到的時間裡,AlphaGo與人類棋手的兩次交鋒,使得人工智慧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成為網際網路科技領域當之無愧的新風口。 在上海,毗鄰黃浦江畔的徐匯濱江,也正有一座未來的人工智慧產業集聚區正醞釀崛起。8月30日,「2017全球(上海)人工智慧創新峰會」在徐匯濱江上海西岸藝術中心舉行,「上海(徐匯)人工智慧發展集聚區」同時正式啟動。
  • 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發布!
    2015年,習近平主席出席聯合國發展峰會,同各國領導人一道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2016年,我國先後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國發〔2016〕69號),明確提出了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任務和建設創新示範區的具體要求。
  • 上海交大新設人工智慧專業助推智能上海發展
    5月15日電(記者 許婧)上海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智能上海行動「AI@SH」口號響起,上海人工智慧產業蓄勢待發。  上海正致力於打造「徐匯濱江—漕河涇—閔行紫竹」人工智慧創新帶,上海交通大學的兩個主校區恰好位於徐匯區與閔行區,坐落在這條AI創新帶上。上海已初步建成了有全球影響力的AI生態圈,為交大建設一流人工智慧專業提供肥沃的土壤。
  •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及...
    2016年,我國先後發布《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建設方案》(國發〔2016〕69號),明確提出了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任務和建設創新示範區的具體要求。  經過改革開放近四十年的發展,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迅速建成為一座現代化大都市,創造了世界工業化、城市化和現代化史上的奇蹟。
  • 2019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產業發展高峰主論壇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
    8月29日下午,2019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產業發展高峰主論壇在上海世博中心舉行。一大批中外學界代表和知名企業代表集聚上海,共同探討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勾勒未來發展藍圖。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王志軍,上海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寅出席論壇並致辭。
  • 上海徐匯:為打造全球科創高地當好「店小二」|全國法治政府建設...
    近日,數十家海內外先進人工智慧企業落戶於此。這裡便是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又稱西岸智慧谷,是上海市徐匯區打造的未來上海人工智慧國際總部。 西岸智慧谷的建設是徐匯區持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為打造全球科創高地當好「店小二」的一個工作縮影。
  • 2030年全球高校發展趨勢調查,全球高校管理者有話說
    2030年全球高校發展趨勢調查,全球高校管理者有話說 作者:英國教育思維 發布時間:
  • 2018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人工智慧前沿論壇在上海交大舉行
    上海交通大學在人工智慧領域具有深厚的基礎,在今年1月份成立人工智慧研究院的基礎上又獲批人工智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積極整合校內相關院系、學科的研究力量,致力於在人工智慧領域打造跨學科研究高地、培養頂尖人才、引領科技創新、推動產業發展。
  • 「十四五」發展會展業:京滬誰會更用力?
    >--成功舉辦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奧運盛會(指2022年北京冬奧會冬帕運會);--持續擴大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服貿會)國際影響力,組建全球服務貿易聯盟,建設服務貿易特殊監管區,促進服務貿易與貨物貿易融合發展,打造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服務貿易展會。
  • ...發布了2030年全球影響力目標 通過技術和數字就緒計劃擴大發展...
    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全球疫情重塑了我們的工作、聯繫和互動方式。毫不誇張地說,無論對經濟、社區,還是對我們未來數年要如何進行技術創新與投資,這一時刻將產生長遠而廣泛的影響。為此,英特爾研究院的700餘位研究人員正通過跨多個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加強研究,這樣的時刻也讓我們進一步聚焦亟需創新的領域,進行有原則的創新。
  • 徐匯區:打造人工智慧高地,上海西岸AI TOWER今亮相
    新民晚報訊 (記者 袁瑋)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前夕,「智聯世界 共同家園·AI在西岸」全球推介活動今天在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AI TOWER)舉行。市委常委、副市長吳清出席活動,推介活動展現了以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為旗艦的西岸智慧谷的建設成果,向全球遞出徐匯打造人工智慧高地的一張名片。圖說:推介活動現場。本報記者袁瑋攝作為徐匯人工智慧產業集群列入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名單的旗艦項目,錯落有致的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慧中心雙子塔樓在徐匯濱江拔地而起。
  • 人工智慧的創新發展與社會影響
    人工智慧領域處於創新創業的前沿,麥肯錫報告2016年全球人工智慧研發投入超300億美元並處於高速增長,全球知名風投調研機構CB Insights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新成立人工智慧創業公司1100家,人工智慧領域共獲得投資152億美元,同比增長141%。(四)創新生態布局成為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地。
  • 中國對人工智慧與教育發展的融合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教育所帶來的極大衝擊,大規模線上教育加速了技術革命與教育變革的進程,一系列新技術展示出巨大潛能,人工智慧時代的需求無疑也發生了重要變化。中國一直在進行著「人工智慧+」的教育創新,智能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正成為催化劑,重塑課堂、學生、教師三者間的關係。
  • 向全國第一方陣邁進,武漢力爭3年後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達500億元
    「通過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武漢市力爭到2023年達到以下目標:人工智慧核心產業規模達50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人工智慧核心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人工智慧產業進入全國第一方陣,建成全國領先的人工智慧創新資源集聚區,打造全國先行先試和應用示範樣板。」華星光電柔性屏通過20萬次動態摺疊測試。
  • 人工智慧產業加速發展 應用前景廣闊
    人工智慧是引領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各國紛紛出臺相關政策舉措,力促人工智慧技術和應用與傳統經濟融合,助推人工智慧產業加速發展。
  • 蘇州工業園區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背景
    2017 年,為打造國內頂尖、國際一流的人工智慧產業集聚高地,園區在全國率先出臺人工智慧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圍繞提升高端產業集聚力、加快成果轉化應用、建設公共開放平臺、布局終端智能應用、優化產業生態環境等多方面提出具體目標任務。
  • 「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
    從當前到2030年,是上海按照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要求,加快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的關鍵時期,是推進健康上海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上海健康領域的改革發展要與城市發展的新目標、新定位相匹配,與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升級相協調。
  • 《促進上海創意與設計產業發展的實施辦法》
    在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力爭未來五年,創意與設計產業增加值增速快於全市生產總值增速2-3個百分點;到2030年,成為卓越全球創意城市。  1.設計之都建設目標:加快創意設計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把握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創意城市網絡契機,整合利用全球創意設計資源,圍繞創意設計價值鏈部署創新鏈,形成一批名品、名家、名企、名牌和名園,獲得一批國際設計獎項。
  • 專訪上海國際集團總裁劉信義:發揮上海優勢,為全球金融科技發展...
    在中國,金融科技正在見證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中國智慧轉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上海已搶先在金融科技的賽道上奮起發力。2020年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首次躋身全球前三。金融科技評分章節中,上海連續4期排名前三。全球排名連續躍升之後,上海將如何發揮金融科技的積聚優勢?
  • 2019-2020年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深度報告
    AI 概念最早始於 1956 年 的達特茅斯會議,受限於算法和算力的不成熟,未能實現大規模的應用和推廣。近年來, 在大數據、算法和計算機能力三大要素的共同驅動下,人工智慧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據中 國電子學會預測,2022全球人工智慧市場將達到1630億元,2018-2022年CAGR達31%。人工智慧賦能實體經濟,為生產和生活帶來革命性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