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新設人工智慧專業助推智能上海發展

2020-12-25 上海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新聞5月15日電(記者 許婧)上海正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智能上海行動「AI@SH」口號響起,上海人工智慧產業蓄勢待發。數據顯示,全國已有1/3人工智慧人才集聚上海,上海的人工智慧核心企業已超過1000家。大學如何培養更多優秀的人工智慧領域人才?上海交通大學15日發布消息稱,今年該校新增設人工智慧專業,來培養人工智慧基礎研究拔尖人才和交叉應用高端人才。

  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國首批35所人工智慧專業建設高校名單,上海交大新增人工智慧專業,成為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在建的第十個本科專業。

  人工智慧是個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要求從業人員具有堅實的數理基礎功底,所以交大除了開設高等數學、線性代數、離散數學、概率統計等工科專業通用數學課程外,增加了隨機過程、線性優化與凸優化等課程,數學必修學分約佔專業教育必修課學分的30%。在課程體系方面,不僅有數據結構、算法與複雜性等學科基礎課程,有深度學習、強化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生物信息學等專業進階課程,又有智慧機器人、智能醫療、智能自主無人系統、智能晶片等應用類模塊課。

  上海正致力於打造「徐匯濱江—漕河涇—閔行紫竹」人工智慧創新帶,上海交通大學的兩個主校區恰好位於徐匯區與閔行區,坐落在這條AI創新帶上。上海已初步建成了有全球影響力的AI生態圈,為交大建設一流人工智慧專業提供肥沃的土壤。

  人工智慧產業的發展又依賴於高端人才和頂尖創新思維,上海交大聚集了一大批人工智慧領域頂尖學者,有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毛軍發,世界人工智慧領域知名專家、圖靈獎得主、中科院外籍院士JohnHopcroft,歐洲科學院院士徐雷等。根據清華大學發布的2018年中國人工智慧報告數據顯示,在國際人工智慧人才投入總量方面,上海交大以590名研究人員緊隨清華大學位居國內高校第二名,成果的產出和論文專利數均位居前列。

  據了解,上海交大電院還將和企業聯手培養人才,目前已經與十餘家人工智慧企業成立聯合實驗室,並與阿里巴巴、華為、英特爾、騰訊等行業龍頭企業達成戰略合作,並從培養機制上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發展需要選擇綜合實踐、企業實訓或海外研習,接觸領域前沿。為了給學生提供個性化的發展通道,據了解,交大將安排國際頂尖專家學者以及近幾年從國際頂尖高校學成歸國的青年學者擔任學術導師,引領學生從大二起就探索科學前沿。(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

相關焦點

  • 交大、同濟後復旦、上大將加入 上海人工智慧專業遍地開花
    目前上海已經有多所高校設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智能科學與技術專業、智能製造工程專業、機器人等泛人工智慧專業,由此,上海主要高校已全部深度進軍「人工智慧」領域。從大數據專業到人工智慧2018年8月,上海就提出,要加快建設人工智慧發展的「上海高地」。這個「高地」如何建,培養人才是基礎。
  • 上海交大發布2019年本科招生章程 新增人工智慧專業
    記者從上海交大招辦獲悉,今年上海交大整合各學科優勢,全面升級招生培養體系;新增人工智慧專業,「一體兩翼」電院航母重裝啟航;新成立海洋學院,助力海洋強國建設,做暢遊藍色空間的追夢人;醫學院聚集優質臨床資源,合力培養有靈魂卓越醫學創新人才。首創全新育人資助體系,基本助學金100%全覆蓋,力度位居全國前列。
  • 新增人工智慧專業,上海交大電院「一體兩翼」人才培養格局再發力...
    新增人工智慧專業,上海交大電院「一體兩翼」人才培養格局再發力
  • 【特寫】在上海交大讀人工智慧將是怎樣一種體驗?
    2016年,圍棋人機大戰以谷歌人工智慧機器人AlphaGo碾壓式獲勝告終,AlphaGo一舉成名,人工智慧大火。2017年,「人工智慧」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著推動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已經上升為一項國策。同一年,領英網發布的《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指出,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成為人工智慧發展的核心。新一輪的人才爭奪,正在激烈展開。
  • 「特寫」在上海交大讀人工智慧將是怎樣一種體驗?
    2017年,「人工智慧」首次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這意味著推動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已經上升為一項國策。同一年,領英網發布的《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指出,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成為人工智慧發展的核心。新一輪的人才爭奪,正在激烈展開。AI領域人才需求量急速增長,基礎層研究人才成為最大人才需求點。
  • 上海交大蘇州人工智慧研究院聯合外國語學院成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
    5月29日上午,上海交大蘇州人工智慧研究院與外國語學院語言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儀式在徐匯校區總辦公廳舉行。上海交大蘇州人工智慧研究院執行院長俞凱、上海交大外國語學院院長胡開寶、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常輝、語言智能與神經科學基地常務副主任丁紅衛教授、計算機與工程系助理研究員吳夢玥、校宣傳部老師以及幾十家媒體代表出席活動。
  • 上海交大成立語言智能聯合研究中心
    語言智能是語言信息的智能化,是運用計算機信息技術模仿人類的智能、分析和處理人類語言的過程,是人工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及人機互動認知的重要基礎和手段。讓持不同語言的人與機器之間能夠進行無障礙的自由交流,在語言智能領域的不斷發展下逐漸成為可能。
  • 搶佔智能社會戰略發展先機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成立
    原標題:搶佔智能社會戰略發展先機 上海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成立袁婧攝  作為衡量現代科技和高端製造業水平的重要標誌,醫療機器人亦是搶佔智能社會發展先機的戰略領域。作為對國家和人民重大醫療需求的積極回應,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昨天揭牌成立。  上海交大目前已擁有醫療機器人研究團隊十餘個,是產業轉化的中堅力量。
  • 2019上海交通大學高考政策:新增人工智慧專業,助學金100%覆蓋!
    上海交大發布2019年本科招生亮點:2019年,上海交通大學整合各學科優勢,以「1+4+X」(即1個致遠榮譽計劃、4大試驗班、X個無限發展可能)培養模式為基礎,全面升級招生培養體系「4*2.0」計劃,即「卓越拔尖」計劃2.0、課程體系建設2.0、學生創新中心2.0、「招、培、就」一體化
  • 上海交大兩學院共建語言智能聯合研究中心—新聞—科學網
    機器翻譯、語言數據挖掘、文本分析、語音識別……讓機器能理解
  • 生物醫學促進高校發展,上海交大醫學院將引入人工智慧體系!
    2018年高校基金數量最多的上海交大 2018年上海交大基金申請NO.1隨著2018年各項國家基金審核數據的出爐,上海交通大學超越清華大學成為申請基金數量最多的高校,具體的十大高校排名情況如下:1、上海交大
  • 上海交通大學校友會成立人工智慧分會並舉行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峰...
    1月12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校友會人工智慧分會成立大會暨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陳瑞球樓100號報告廳舉行。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安勝,黨委常委、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毛軍發,人工智慧產業及相關領域校友代表、學校校友會、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人工智慧研究院等相關部門及院系師生代表共近500人出席會議。
  • 上海交大首批人工智慧本科生入學 準備好和「流利說」創始人做校友...
    成立於2012年的流利說致力於人工智慧+教育領域,並於2018年9月在紐交所成功上市。  「『有多少人工,才有多少智能』,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急需專業人才,而人才培養需要教育先行。」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小康,今年3月在上交大人工智慧領域校友典型宣傳媒體通氣會上,強調高校在人工智慧產業人才培養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 達觀數據上海交大共建 人工智慧與語言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人工智慧與語言研究中心由中國文本智能處理企業達觀數據與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和浦軟孵化器聯合成立,三方將圍繞語料庫建設、語言智能應用等方面進行聯合研究,並從多維度進一步深化產學研合作。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常輝在致辭中表示,交大外院歷來重視語言智能相關領域的發展,一直以語料庫的建設和研究應用為基礎,廣泛開展語料庫語言學、語料庫翻譯學、神經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音合成、語言測試模型、司法話語體系、中國形象研究、語言習得等領域的跨學科研究。
  • 她畢業於交大附中嘉定分校,考進上海交大人工智慧專業!分享感悟
    思源湖畔的微風迎面拂來,五湖四海的菁菁學子齊聚這裡,上海交大又一次迎來新的相遇。選擇了上海交大,就選擇了責任;新徵程、新起點,交大永遠是你們堅強的後盾。懷揣夢想的學子們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溫暖且勵志;讓我們一起傾聽新生們的心聲,重溫屬於我們每一個人青蔥歲月裡的美好。
  • ...人工智慧,上海,上海交大,學科,課程,智能,副校長,穩穩地,實驗室...
    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全國首批35所人工智慧專業建設高校名單,在上海的高校中,上海交通大學和同濟大學「雀屏中選」,將於9月招收首批本科生。  人工智慧專業聽起來「高大上」,但作為一門複雜的交叉學科,學習難度也與發展前景成正比。據校方介紹,自從人工智慧專業獲批,電院就對培養體系作了精心打磨,梳理學生必須具備的知識結構,形成了「深基礎、強交叉、重實踐、求創新」的培養模式。
  • 抓住人工智慧助推教師發展的新契機
    近日,據媒體報導,教育部在寧夏石嘴山市召開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推進會。會上明確提出,要抓住人工智慧助推教師隊伍建設的戰略機遇,通過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破解教師編制不足、師資質量不高不均衡等瓶頸問題,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教育扶貧實效。
  • AI創業黑幫:人工智慧風起時,進擊的上海交大
    國外四大高校(CMU、MIT、Stanford、UC Berkeley)PK國內四大高校(清華、北大、交大、浙大),一份關於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業校友集,在人工智慧創業大潮下,誰才是AI創業者的搖籃?作為國內計算機科學實力最強的四所高校,不僅聚集了來自各地的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還是人工智慧創業者的主要集合地,堪稱人工智慧四大創業黑幫。對此,億歐盤點了畢業於這四所高校(清華、北大、交大、浙大)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業項目和校友集。
  • 圖解上海人工智慧發展:2030年建成全球影響力的發展高地
    11月14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出臺的《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主要內容。《實施意見》稱,到2020年上海實現人工智慧重點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到2030年,上海人工智慧總體發展水平進入國際先進行列,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人工智慧發展高地,為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奠定堅實基礎。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陳鳴波表示,上海發展人工智慧既有自身優勢,又有發展的迫切性。
  • 交大建語言智能研究中心、設語言智能專業
    為了結合社會需求和國家發展戰略,充分發揮上海交通大學綜合性大學的學科優勢,建設一流的外語學科,今天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與上海交通大學蘇州人工智慧研究院籤約,共同成立語言智能聯合研究中心。上海交大外國語學院,一直以語料庫的建設和研究應用為基礎,採用數字人文的研究範式,基於實證的研究方法,廣泛開展語料庫語言學、語料庫翻譯學、神經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音合成、語言測試模型、司法話語體系、中國形象研究、語言習得等領域的跨學科研究。而語言智能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則標誌著外國語學院的跨學科融合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