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實行《薩利克法典》的歐洲國家出現了很多偉大的女王。但是有些國家,比如法蘭西,堅決地執行著《薩利克法典》。而且,法蘭西是將情婦合法化的一個國家,也就是說法國國王找情婦是符合法律的。王后的存在就像是一個吉祥物,當然,好的一點是多數時間不需要害怕被離婚。所以在法蘭西,如果你是一個強勢的貴族女性,那麼上位的唯一途徑就是成為厲害的王太后。而今天要介紹的女性,奧地利的安妮也算一時之翹楚,被譽為法國的孝莊。

關於某某地的某某
我不太清楚為什麼歐洲人喜歡把某人稱呼為XX地的XXX。按照我的想法,或許是他們名字的重複率太高了,往往祖孫三代都用同一個名字,而如果加上全稱,那麼也過於冗長,所以就用來自某地的某某作為他們的稱呼。比如說:「吾乃常山趙子龍。」那大家都知道他來自常山,叫趙子龍。
當然,這是我的一家之言。奧地利的安妮,來自於哈布斯堡家族,這個家族起源於奧地利,所以我們這樣稱呼她。她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和他的妻子奧地利的瑪格麗特的長女,擁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公主和奧地利女大公的頭銜。

她之所以成為歐洲史上有名的太后,因為她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國波旁王朝「太陽王」路易十四。
01兩國蜜月期的互相聯姻
安妮正值妙齡的時候,西班牙和法國的關係處於蜜月期。兩個國家到底有多好呢?姐姐安妮嫁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弟弟腓力四世娶了路易十三的妹妹伊莉莎白。這種換親行為在中國只有極其貧困的家庭才會做,且為外人所不齒。當然,歐洲王室這樣做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後來路易十四娶了舅舅和姑姑所生的女兒瑪麗亞·特蕾莎。多重的聯姻關係,導致兩人血緣過於相近,生下的孩子紛紛夭折。

14歲的安妮與同為14歲的路易十三大婚,但由於這次婚姻屬於政治聯姻,婚後夫婦相處得十分不愉快,結婚5年後,兩人實際上處於分居狀態。
02路易十三這個人
路易十三的命運挺可悲的,因為他的父親是赫赫有名的亨利四世——法國歷史上僅有的三位「大帝」之一,而他的兒子是赫赫有名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夾在這樣的父親和兒子中間,路易十三顯得有些尷尬。

誠然,他並不是一個名垂千古的明君,但是他也算是一個勤奮努力的好國王。只是他的命不太好,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被刺殺而亡;母親呢,一心想要爭權奪利;找個妻子,卻一直提防著老婆向著西班牙,兩人關係非常冷淡;廢物親弟弟一輩子都在造反;首相黎塞留勢力太強,相權壓過了王權;老了找個男寵,這個男寵竟然聯合各方勢力密謀推翻自己……
總而言之,在個人感情上,路易十三非常的不順。

他和安妮從來就沒琴瑟和鳴過,而冷落妻子20年後複合,唯一的理由是帝國需要一個繼承人。就這樣,在夫妻兩人結婚23年後路易十四出生,兩年後安妮又生下了次子奧爾良公爵。
03攝政太后安妮
路易十三42歲去世,但因為和安妮冷戰時間過長,此時路易十四還不滿5歲。王子在母親的懷中被宣布為法蘭西與那瓦爾國王,安妮主動承擔起輔助兒子治國的責任,成為攝政王太后。

路易十三最主要的權臣紅衣主教黎塞留一直是一個堅定的反安妮者。在路易十三統治期間,法國和西班牙的蜜月期已過,兩國之間摩擦不斷。因為安妮出身於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黎塞留一直擔心她對法蘭西的背叛,但黎塞留的接班人馬薩裡諾則不這麼認為。

04撲朔迷離的感情
樞機主教朱裡歐·萊蒙多·馬薩裡諾,繼承了黎塞留大量財產和政治資產。但他精明強幹、待人謙卑柔和,和黎塞留那種高傲嚴酷作風截然不同。而且他的政治主張和黎塞留完全不同,他成為了奧地利的安妮的好幫手。有一種說法是,安妮和馬薩裡諾的感情已經超越了君臣情感,兩人曾經秘密結婚,但現在流傳下來的資料並沒有實際證據來證明這一點。

不過,在安妮輔政期間,馬薩裡諾幾乎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地在為她和路易十四保駕護航。兩人聯手鎮壓了那些見國王年幼而妄圖與王室分庭抗禮的貴族,成功地鎮壓了投石黨運動,為路易十四的君主專制奠定了基礎。

若是說他們之間沒有私情,安妮在馬薩裡諾死去後將政權歸還路易十四,然後立刻退居修道院,從此之後不問王權的行為又好像有些奇怪。
不論這段感情是否存在,一切都已經湮滅在歷史中了。

被丈夫懷疑且冷落的女人事實上對權勢毫不戀戰。她不但艱難地維護了兒子路易十四的王權,還為君主專制奠定了基石。除此之外,安妮對路易十四的撫養和教導,也為他成長為能力卓絕的「太陽王」打下基礎。
安妮的一生是這樣跌宕起伏,法國作家大仲馬將她寫進了自己的小說《三個火槍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