煊赫的波旁王朝:扶持5歲兒子登基,奧地利的安妮被譽為法國孝莊

2020-12-15 燊燊坔坔

不實行《薩利克法典》的歐洲國家出現了很多偉大的女王。但是有些國家,比如法蘭西,堅決地執行著《薩利克法典》。而且,法蘭西是將情婦合法化的一個國家,也就是說法國國王找情婦是符合法律的。王后的存在就像是一個吉祥物,當然,好的一點是多數時間不需要害怕被離婚。所以在法蘭西,如果你是一個強勢的貴族女性,那麼上位的唯一途徑就是成為厲害的王太后。而今天要介紹的女性,奧地利的安妮也算一時之翹楚,被譽為法國的孝莊。

奧地利的安妮

關於某某地的某某

我不太清楚為什麼歐洲人喜歡把某人稱呼為XX地的XXX。按照我的想法,或許是他們名字的重複率太高了,往往祖孫三代都用同一個名字,而如果加上全稱,那麼也過於冗長,所以就用來自某地的某某作為他們的稱呼。比如說:「吾乃常山趙子龍。」那大家都知道他來自常山,叫趙子龍。

當然,這是我的一家之言。奧地利的安妮,來自於哈布斯堡家族,這個家族起源於奧地利,所以我們這樣稱呼她。她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三世和他的妻子奧地利的瑪格麗特的長女,擁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公主和奧地利女大公的頭銜。

幼年的奧地利的安妮

她之所以成為歐洲史上有名的太后,因為她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法國波旁王朝「太陽王」路易十四。

01兩國蜜月期的互相聯姻

安妮正值妙齡的時候,西班牙和法國的關係處於蜜月期。兩個國家到底有多好呢?姐姐安妮嫁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三,弟弟腓力四世娶了路易十三的妹妹伊莉莎白。這種換親行為在中國只有極其貧困的家庭才會做,且為外人所不齒。當然,歐洲王室這樣做是完全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是後來路易十四娶了舅舅和姑姑所生的女兒瑪麗亞·特蕾莎。多重的聯姻關係,導致兩人血緣過於相近,生下的孩子紛紛夭折。

14歲的安妮與同為14歲的路易十三大婚

14歲的安妮與同為14歲的路易十三大婚,但由於這次婚姻屬於政治聯姻,婚後夫婦相處得十分不愉快,結婚5年後,兩人實際上處於分居狀態。

02路易十三這個人

路易十三的命運挺可悲的,因為他的父親是赫赫有名的亨利四世——法國歷史上僅有的三位「大帝」之一,而他的兒子是赫赫有名的太陽王路易十四。夾在這樣的父親和兒子中間,路易十三顯得有些尷尬。

路易十三

誠然,他並不是一個名垂千古的明君,但是他也算是一個勤奮努力的好國王。只是他的命不太好,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被刺殺而亡;母親呢,一心想要爭權奪利;找個妻子,卻一直提防著老婆向著西班牙,兩人關係非常冷淡;廢物親弟弟一輩子都在造反;首相黎塞留勢力太強,相權壓過了王權;老了找個男寵,這個男寵竟然聯合各方勢力密謀推翻自己……

總而言之,在個人感情上,路易十三非常的不順。

奧地利的安妮

他和安妮從來就沒琴瑟和鳴過,而冷落妻子20年後複合,唯一的理由是帝國需要一個繼承人。就這樣,在夫妻兩人結婚23年後路易十四出生,兩年後安妮又生下了次子奧爾良公爵。

03攝政太后安妮

路易十三42歲去世,但因為和安妮冷戰時間過長,此時路易十四還不滿5歲。王子在母親的懷中被宣布為法蘭西與那瓦爾國王,安妮主動承擔起輔助兒子治國的責任,成為攝政王太后。

幼年的路易十四和弟弟奧爾良公爵

路易十三最主要的權臣紅衣主教黎塞留一直是一個堅定的反安妮者。在路易十三統治期間,法國和西班牙的蜜月期已過,兩國之間摩擦不斷。因為安妮出身於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黎塞留一直擔心她對法蘭西的背叛,但黎塞留的接班人馬薩裡諾則不這麼認為。

黎塞留公爵阿爾芒·讓·迪普萊西

04撲朔迷離的感情

樞機主教朱裡歐·萊蒙多·馬薩裡諾,繼承了黎塞留大量財產和政治資產。但他精明強幹、待人謙卑柔和,和黎塞留那種高傲嚴酷作風截然不同。而且他的政治主張和黎塞留完全不同,他成為了奧地利的安妮的好幫手。有一種說法是,安妮和馬薩裡諾的感情已經超越了君臣情感,兩人曾經秘密結婚,但現在流傳下來的資料並沒有實際證據來證明這一點。

朱裡歐·萊蒙多·馬薩裡諾

不過,在安妮輔政期間,馬薩裡諾幾乎可以說是殫精竭慮地在為她和路易十四保駕護航。兩人聯手鎮壓了那些見國王年幼而妄圖與王室分庭抗禮的貴族,成功地鎮壓了投石黨運動,為路易十四的君主專制奠定了基礎。

奧地利的安妮

若是說他們之間沒有私情,安妮在馬薩裡諾死去後將政權歸還路易十四,然後立刻退居修道院,從此之後不問王權的行為又好像有些奇怪。

不論這段感情是否存在,一切都已經湮滅在歷史中了。

路易十四

被丈夫懷疑且冷落的女人事實上對權勢毫不戀戰。她不但艱難地維護了兒子路易十四的王權,還為君主專制奠定了基石。除此之外,安妮對路易十四的撫養和教導,也為他成長為能力卓絕的「太陽王」打下基礎。

安妮的一生是這樣跌宕起伏,法國作家大仲馬將她寫進了自己的小說《三個火槍手》中。

相關焦點

  • 誰是波旁王朝的「康熙」與「乾隆」
    今天,國人對波旁王朝的認識,多數源於教科書中這段話:「1789年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崩潰……」教科書如此簡練,它以「專制」一詞為整個王朝定性,刨去了曾經生動輝煌的歷史。可是,正如「腐朽墮落」的大清王朝有「康乾盛世」,「專制」的波旁王朝也有過自己的盛世。
  • 法國歷史最強大的朝代——波旁王朝歷代國王畫像,個個英氣十足
    法國的君主制歷史可以追溯到5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從5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建立開始,到19世紀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結束,大約1400多年。法國的1400多年君主制歷史不斷發生朝代更替,當中最強大的朝代必然是大名鼎鼎的波旁王朝。圖為法國波旁王朝王室徽章。
  • 試論波旁王朝復闢與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衰敗
    1814年法國波旁王朝的復闢具有歷史必然性,法國國家性質已經由封建君主制轉變為資產階級君主制。波旁王朝復闢後對科學文化領域的管制有所放鬆,使得擺脫束縛的浪漫主義運動能夠影響整個歐洲。1852年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存在十八年之久的路易·波拿巴政權錯綜複雜,既有歷史進步的一面,也有其反動的一面。1 波旁王朝復闢具有歷史必然性波旁王朝復闢是歷史的選擇,當時法國的主要決策人——塔列朗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 1830的法國:路易菲利普與灰飛煙滅的波旁王朝
    路易時年十五歲。可以說路易·菲利普一世是法國最後一位國王,他是最後一位使用King稱號的國王,他的全稱是King of the French,法國人民的國王。雖然在路易·菲利普一世之後,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可以被看作是廣義上的法國國王,但作為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國家元首,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使用的稱號是皇帝Emperor。
  • 波旁王朝留下的最後財富:起源於專科學校的法國高等教育
    波旁王朝1589年亨利四世作為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國王開始登基,上任後他休養生息,體恤民情,主張恢復生產這些專科學校的成立為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注入極大動力,其自身也在無意中開啟法國專科高等教育的大門。由此出發跟隨波旁王朝的腳步,對法國專科高等教育的發展稍作梳理。
  • 從繁華走向沒落的波旁王朝:路易十三是無能平庸還是狠辣無情?
    夾在老父親波旁王朝的創建者亨利四世和兒子太陽王路易十四之間,路易十三的存在感不太強。甚至在中國人的心中,提起路易十三,多數人想到的是那種很貴很高端的洋酒,他竟然是個國王嗎?
  • 歐洲諸強打敗拿破崙,幹嘛不滅了法國,而是讓波旁王朝復闢
    但是在打敗拿破崙之後,各國卻沒有滅了法國,只是讓法國交還了佔領的疆土,讓波旁王朝復闢,就完事了,法國雖然要保證荷蘭德意志義大利這些當初吞併或者從屬的國家獨立,但是還能保留1792年之前的領土,不需要賠償,英國還要交還一些殖民地給法國,從一個戰敗者的角度看,這是很優待的,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又割地又賠款,比這慘多了。
  • 波旁王朝的兩次復闢
    拿破崙退位後,在聯軍的支持和保護下,路易十六的兄弟路易十八上臺,波旁王朝復闢了。 波旁王朝的貴族們極力恢復革命前的舊秩序,收回革命時被沒收和拍賣給農民和資產階級的土地,僧侶也極力宣揚購買過土地的人會遭天怒,在軍隊中,波旁王朝不相信原來的軍官,迫使一部分退役,一部分以保皇黨貴族出身的年輕軍隊來代替,並把軍旗換成了投降的白色標誌,又取消了對英國的大陸封鎖。這些做法自然引起了國內各階層的不滿。
  • 法國波旁王朝末代王后,她說百姓吃不起麵包,為何不吃奶油蛋糕?
    法國歷史上的波旁王朝,曾經是歐洲歷史上最富強的封建朝代,尤其是第三代國王太陽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間,但是波旁王朝的結局非常悲劇,被資產階級革命推翻。縱觀歐洲歷史,被革命推翻的朝代只有極少數,所以說波旁王朝也是歐洲歷史上結局非常悲劇的朝代之一。 波旁王朝究竟為什麼會滅亡?
  • 至今統治西班牙的朝代——波旁王朝歷代國王,亡國兩次仍浴火重生
    腓力五世(1683年—1746年),西班牙波旁王朝開國國王,法國波旁王朝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孫子,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卡洛斯二世死前,指定有血緣關係的他繼承王位,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反對,雙方及各自盟友爆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法國幫助西班牙打敗奧地利,1724年讓王位給長子路易一世,不到1
  • 他創建了波旁王朝,夢想是讓每個法國農民的碗裡都有一隻雞
    16世紀末,當中國處於明朝晚期時,遙遠的歐洲大陸出現了一個強大的波旁王朝。波旁王朝始於1589年,其統治的領域包括法國、西班牙、盧森堡、納瓦拉、那不勒斯、西西里以及義大利部分公國,幾乎將小半個歐洲劃入版圖。 創建波旁王朝的人叫亨利四世。
  • 波旁王朝——歐洲貴族圈的半壁江山
    波旁王朝,顧名思義起源於法國中部的波旁地區,該領地最早出現於13世紀初,法王的一位家臣受封於此,也就是波旁王朝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1272年,法國卡佩王朝國王路易九世的兒子克萊蒙伯爵羅貝爾,通過與波旁領地的女繼承人勃艮第的碧翠絲的婚姻,獲得了波旁公國的統治權,其長子路易在1372年獲封為波旁公爵。
  • 最受歡迎的法國波旁王朝是如何走向消亡的?
    亨利·德·波旁是亨利四世的本名,他本來是納瓦拉的王儲,但與當時的法國統治者盧瓦盧王朝的瑪戈王后結為姻親,當盧瓦盧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也逝世之後,盧瓦盧王朝再無後人,於是亨利四世名正言順繼承了王位。波旁王朝在其長達兩百多年的統治中,湧現出一個又一個名傳千古的統治者,奠定了一個又一個興盛的時代。那麼如此強大的王朝,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消亡的呢?
  • 法國波旁王朝因為一塊破布,而錯失了最後的復闢機會
    查理十世見不能繼續統治,而下詔遜位,讓給兒子路易十九,想藉此以緩和法國人的高漲情緒。但法國人並不買帳,在查理十世剛剛籤訂讓位詔書之後,就逼迫路易十九籤訂放棄王位協議書。路易十九也很無奈,只是哀求革命者能讓自己統治一小時,而革命者卻說道:您,肯定不可能。
  • 世界文明史:法國的復闢與七月王朝,波旁王朝復闢與革命
    百家原創作者:南琴觀歷史學過歷史的我們應該都可以感覺到,法國是大革命始發源地,法國在1815—1848年間經歷的政治波折更甚於英國。國王路易十八成功周旋於大革命支持者及其對手之間,維持住了當時法國的政治穩定。
  • 法國波旁王朝到底有多強大?打遍歐洲無敵手,穩居一百年歐洲霸主
    波旁王朝,是歐洲歷史上統治過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盧森堡等國家的朝代,至今仍然統治西班牙和盧森堡兩個歐洲國家。在歐洲歷史上,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最強大和最著名,後世只要一提到波旁王朝,大多會聯想和特指法國的波旁王朝。那法國波旁王朝到底強大到什麼程度?一句話概括:打遍歐洲無敵手,穩居一百年歐洲霸主。
  • 孝莊死後無人敢住慈寧宮,乾隆下旨讓生母住,生母反倒活到了86歲
    當初,清廷根基未穩,皇太極突然駕崩,年僅6歲的福臨登基,無論是實力勢力或者是政治才能,都遠比不上多爾袞,幸虧有孝莊一路的扶持,為他穩定局面,穩住多爾袞,教他如何去做一個好皇帝,福臨才能在皇位上安然長大,並且等到親政的那一天。
  • 八卦波旁王朝的那些事
    波旁王朝起源於14世紀,其族人曾佔據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在王室貴族式微的如今,波旁家族的軼事仍是八卦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下文將按國別分類,簡單介紹波旁王朝及其分支的歷史及現狀。波旁王朝,顧名思義起源於法國中部的波旁地區,該領地最早出現於13世紀初,法王的一位家臣受封於此,也就是波旁王朝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
  • 原來孝莊和多爾袞還有一段這麼鮮為人知的秘密,真是讓人意想不到
    朱厚熜到了大清入主中原,皇太極的內人想必大家應該都眾所周知,就是孝莊皇后,不得說這位孝莊皇后可是一位了不得的女子,她的文學和武功是可以和皇太極並列的,這皇太極和大明王朝打了一生的仗死的時候呢,只留下了六歲的小兒子福臨,就是後來的清世祖順治帝,而孝莊為了能夠讓的小兒子能順利登基稱帝,不得不和九王多爾袞搞好關係(他倆到底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只有他倆自己知道了),大清王朝能夠入關第一功臣就是多爾袞,在爭取到了多爾袞扶助的情況下,她的小兒子才能穩健的座上這個皇位。進了中原,孝莊就移居進了慈寧宮。沒過多長時間九王多爾袞就死了,過了幾年時間她的兒子福臨也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