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旁王朝的兩次復闢

2020-12-19 有一個姑娘叫桌瑪

拿破崙退位後,在聯軍的支持和保護下,路易十六的兄弟路易十八上臺,波旁王朝復闢了。

波旁王朝的貴族們極力恢復革命前的舊秩序,收回革命時被沒收和拍賣給農民和資產階級的土地,僧侶也極力宣揚購買過土地的人會遭天怒,在軍隊中,波旁王朝不相信原來的軍官,迫使一部分退役,一部分以保皇黨貴族出身的年輕軍隊來代替,並把軍旗換成了投降的白色標誌,又取消了對英國的大陸封鎖。這些做法自然引起了國內各階層的不滿。

拿破崙在厄爾巴島密切注視著法國所發生的一切,他相信自己仍有號召力,他提出新的政治綱領的特點是:使法國人民成為自由的人民。1815年3月1日,拿破崙踏上法國土地,士兵、農民聞風聚攏到他的身邊,路易十八的軍隊也掉轉了槍口,革命者、雅各賓黨人、無神論者發出了歡呼,但自由立憲主義者則懼怕軍人獨裁的再現,他們對拿破崙是持反對態度的。國王也逃跑了,拿破崙赤手空拳僅用19天的時間再度統治了法國。

被嚇壞了的歐洲各國君主,又急忙組成第七次反法聯盟,動用百萬大軍。 6月18日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戰役中,打敗了拿破崙。 6月22日,拿破崙第二次宣布退位,「百日王朝」結束,他被流放到聖赫倫那島。路易十八又實現了復闢。

馬克思曾經說過:「拿破崙是一個大人物,他行了許多善事,但是也作了許多惡」。綜觀拿破崙的一生,他的主要功績是他作為資產階級軍事家和政治家,數次鎮壓了王黨復闢的叛亂,多次粉碎了歐洲封建國家「反法聯盟」的武裝幹涉,維護了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打亂了歐洲的封鎖秩序,推動了以後的歐洲革命。他的錯誤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拿破崙最大的錯誤就在於:他娶奧國皇帝的女兒為妻,和舊的反革命王朝結成同盟;他不去消滅歐洲的一切痕跡,反而竭力和它妥協,他力圖在歐洲帝王中間取得首屈一指的聲譽,因此,他儘量把自己宮廷搞得和他們的宮廷一樣。」其主要錯誤則是「拜倒在正統主義原則之前。"應當說,拿破崙的功是大於過的,應予歷史的肯定。

拿破崙帝國滅亡、拿破崙被流放到厄爾巴島後,歐洲各國君主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了分贓會議。會議由俄、英、奧、普操縱,各國都想稱霸歐洲、擴張領土,在會議上明爭暗鬥。會議從1814年10月1日起,到1815年6月9日止。會議規模之大,範圍之廣,時間之長是世界近代史上無前例可循的。因拿破崙在法國重建波拿巴政權,對拿破崙的戰爭被再次提到日程上來了,在籤訂了《最後總決議案》後,草草收場。

《總決議》規定:波蘭的但澤和波茲南歸普魯士,其餘領土組成波蘭王國,隸屬俄國。俄國還佔領芬蘭和比薩拉比亞。俄國野心很大,企圖成為歐洲霸主;奧地利領有加利西亞,恢復薩克森王國,但它的五分之二的北部領土,割給普魯士,還把瑞典的波美拉尼亞、萊茵河兩岸的領土,易北河沿岸的要塞以及部分威斯特發利亞等經濟發達地區,戰略要地則歸普魯士;·義大利被分割成許多公國和王國;羅馬教皇恢復了原轄地區;撒丁王國不僅得到了恢復,而且還擴大了轄區;德意志成立聯邦;英國佔領了地中海的馬爾他島,奪得錫蘭(今斯裡蘭卡)、非洲的好望角,擴大了殖民霸權;為防止法國東山再起,把法國疆界規定到1792年戰前的範圍,交出全部軍艦,賠款7億法郎,聯軍駐紮法國海陸軍要塞3至5年;瑞士成為永久中立國等等。

維也納會議

維也納會議的決議,恢復了各國封建王朝的統治,封建君主又紛紛上臺,封建勢力復闢,為了更進一步鞏固反動勢力的統治,鎮壓革命,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倡議,奧皇弗蘭茨、普王菲特烈·威廉三世響應,於1815年9月26日三人聯合聲明結成聯盟,即為「神聖同盟」。聲稱維護。公正、慈愛、和平。。歐洲大多數國家參加,英國雖未參加,但表示支持。俄國是神聖同盟的核心。神聖同盟是一個「所有歐洲的君主在沙皇俄國領導下反對本國人民的一個陰謀」,是個國際反革命組織,是一個鎮壓歐洲革命的劊子手集團。

1815年11月,奧、普、俄、英為了維護維也納會議的決議和加強同盟,又在巴黎籤訂了「四國同盟」,更加加強了歐洲反動勢力。 歐洲君主的倒行逆施,激起了人民的反覆闢鬥爭。西班牙首先爆發了反對波旁王朝復闢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在拉斐爾.裡埃奇(1784——1823年)領導下,各地成立了革命委員會,恢復1812年憲法,農民奪取地主土地,激進派甚至掌握了議會,軟禁了國王斐迪南。

義大利在1820年7月2日,也爆發了爭取民族統一的革命運動。1822年希臘反對土耳其的鬥爭也異常激烈,希臘宣布獨立。各國人民鬥爭使歐洲列強極為震驚。1820年10月20日在奧地利召開同盟會議,會上雖矛盾重重,但武裝幹涉各國革命鬥爭則是一致的。1821年4月,奧軍侵入義大利,鎮壓了義大利革命,1823年4月,在法軍和國內反革命勢力夾攻下,西班牙革命失敗了,裡埃奇被處死,圍繞希臘獨立問題,神聖同盟破裂了。神聖同盟是鎮壓希臘人民的幫兇,土耳其對希臘人民的鬥爭進行殘酷鎮壓,一次屠殺23000多人,賣為奴隸的近5萬人。可是希臘人民仍堅持鬥爭,各國人民也紛紛支援,甚至組織志願軍到希臘戰鬥,英國詩人拜倫就在1824年希臘軍隊中病逝。英國也支持希臘獨立,它想把自己勢力伸展到巴爾幹半島。1827年7月6日,英、俄、法承認希臘自治,並強使雙方停戰,但土耳其拒絕。聯軍打敗土耳其海軍,可是土耳其仍不允許希臘獨立,後因英俄矛盾,英退出聯軍。1828年,俄國為獨霸巴爾幹對土宣戰,1829年土耳其戰敗,承認希臘獨立,俄國擴大了自己的邊界。可是俄國國內並不安寧,和其它各國一樣也爆發了十二月黨人的起義。十二月黨人起義是俄國進步的貴族軍官組織的。南方協會。, 叫匕方協會」領導的。它主張反對沙皇專制,代以君主立憲,這是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影響下產生的,雖然因脫離人民而失敗,但這是反對沙皇專制的公開武裝起義,是爆發在反動中心俄國的一次起義。

查理十世

1830年7月,具有革命傳統的法國人民起而反對查理十世的反動選舉法《七月法令》,推翻波旁王朝,建立了金融資產階級的七月王朝,鞏固了資產階級的勝利,維也納會議的反動體系神聖同盟分崩離析。

相關焦點

  • 世界文明史:法國的復闢與七月王朝,波旁王朝復闢與革命
    相反,路易十八的弟弟查理十世則倒行逆施,試圖不顧一切地恢復舊王朝那些最讓人憎惡的方面。於是,在法國大地上爆發了革命,法國和波旁王朝紛紛走上復闢之路。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解說一下。1830年7月,法國爆發了一場新的革命,這次革命建立了一個在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普統治下的更為自由的君主立憲制王朝。
  • 試論波旁王朝復闢與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衰敗
    1814年法國波旁王朝的復闢具有歷史必然性,法國國家性質已經由封建君主制轉變為資產階級君主制。波旁王朝復闢後對科學文化領域的管制有所放鬆,使得擺脫束縛的浪漫主義運動能夠影響整個歐洲。1852年法蘭西第二帝國建立,存在十八年之久的路易·波拿巴政權錯綜複雜,既有歷史進步的一面,也有其反動的一面。1 波旁王朝復闢具有歷史必然性波旁王朝復闢是歷史的選擇,當時法國的主要決策人——塔列朗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 歐洲諸強打敗拿破崙,幹嘛不滅了法國,而是讓波旁王朝復闢
    但是在打敗拿破崙之後,各國卻沒有滅了法國,只是讓法國交還了佔領的疆土,讓波旁王朝復闢,就完事了,法國雖然要保證荷蘭德意志義大利這些當初吞併或者從屬的國家獨立,但是還能保留1792年之前的領土,不需要賠償,英國還要交還一些殖民地給法國,從一個戰敗者的角度看,這是很優待的,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又割地又賠款,比這慘多了。
  • 法國波旁王朝因為一塊破布,而錯失了最後的復闢機會
    而在拿破崙帝國覆滅之後,迎來的是波旁王朝的復闢,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再度登上了法國的王位。1824年,路易十八去世,其弟查理十世嗣位。而查理十世的極端保守的統治,引發了法國人的日益不滿,最終於1830年7月,爆發了革命,而被稱為「七月革命」。查理十世見不能繼續統治,而下詔遜位,讓給兒子路易十九,想藉此以緩和法國人的高漲情緒。
  • 「波旁」餘孽西班牙,打不死的「小強」,三次下馬三次復闢!
    而死磕的力量是偉大的,拿破崙帝國為了懲戒不聽話的俄羅斯帝國,勞師遠徵,兵敗萊比錫會戰,歐洲大佬一看可以痛打落水狗,反法同盟和拿破崙決戰滑鐵盧,拿破崙流放地中海,隨後拿破崙死而不僵,百日王朝最終曇花一現,西班牙波旁王朝得復闢。
  • 法國歷史最強大的朝代——波旁王朝歷代國王畫像,個個英氣十足
    法國的1400多年君主制歷史不斷發生朝代更替,當中最強大的朝代必然是大名鼎鼎的波旁王朝。圖為法國波旁王朝王室徽章。亨利四世(1553年—1610年),本名「亨利·德·波旁」,法國波旁王朝開國君主,原本是納瓦拉王國的國王(納瓦拉是今天西班牙北部一個自治區,前身是獨立王國),1589年法國瓦盧瓦王朝末代國王亨利三世遇刺身亡,瓦盧瓦王朝滅亡,他入主法國,建立波旁王朝。
  • 波旁王朝——歐洲貴族圈的半壁江山
    波旁王朝起源於14世紀,其族人曾佔據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在王室貴族式微的如今,波旁家族的軼事仍是八卦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下文將按國別分類,簡單介紹波旁王朝及其分支的歷史及現狀。資料主要來自維基百科,如有錯漏,萬望大噶指正。
  • 誰是波旁王朝的「康熙」與「乾隆」
    今天,國人對波旁王朝的認識,多數源於教科書中這段話:「1789年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崩潰……」教科書如此簡練,它以「專制」一詞為整個王朝定性,刨去了曾經生動輝煌的歷史。可是,正如「腐朽墮落」的大清王朝有「康乾盛世」,「專制」的波旁王朝也有過自己的盛世。
  • 法國波旁王朝到底有多強大?打遍歐洲無敵手,穩居一百年歐洲霸主
    波旁王朝,是歐洲歷史上統治過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盧森堡等國家的朝代,至今仍然統治西班牙和盧森堡兩個歐洲國家。在歐洲歷史上,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最強大和最著名,後世只要一提到波旁王朝,大多會聯想和特指法國的波旁王朝。那法國波旁王朝到底強大到什麼程度?一句話概括:打遍歐洲無敵手,穩居一百年歐洲霸主。
  • 世界上復闢次數最多的朝代,先後復闢五次,至今仍統治西班牙
    同年6月,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徹底被反法同盟擊敗,路易十八在反法同盟的支持下,第二次復闢波旁王朝。波旁王朝第二次復闢後,經歷了路易十八、查理十世、路易十九。1830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路易十九籤署了退位書,法國在波旁王朝的統治徹底結束,由奧爾良王朝取代。
  • 至今統治西班牙的朝代——波旁王朝歷代國王,亡國兩次仍浴火重生
    腓力五世(1683年—1746年),西班牙波旁王朝開國國王,法國波旁王朝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孫子,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卡洛斯二世死前,指定有血緣關係的他繼承王位,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反對,雙方及各自盟友爆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法國幫助西班牙打敗奧地利,1724年讓王位給長子路易一世,不到1
  • 1830的法國:路易菲利普與灰飛煙滅的波旁王朝
    從這個意義上講,路易·菲利普一世不但是法國波旁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也是法國最後一個國王。從他之後,再沒有一位具有繼承權的皇室成員加冕登基。當然,路易·菲利普一世的王國也不再是路易十六的法蘭西了。準確地說,路易·菲利普一世的法國是一個君主立憲的王國,而非路易十六的絕對王權時代。從這個意義上講,路易十六才是真正的末代國王。
  • 法國波旁王朝末代王后,她說百姓吃不起麵包,為何不吃奶油蛋糕?
    法國歷史上的波旁王朝,曾經是歐洲歷史上最富強的封建朝代,尤其是第三代國王太陽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間,但是波旁王朝的結局非常悲劇,被資產階級革命推翻。縱觀歐洲歷史,被革命推翻的朝代只有極少數,所以說波旁王朝也是歐洲歷史上結局非常悲劇的朝代之一。 波旁王朝究竟為什麼會滅亡?
  • 最受歡迎的法國波旁王朝是如何走向消亡的?
    亨利·德·波旁是亨利四世的本名,他本來是納瓦拉的王儲,但與當時的法國統治者盧瓦盧王朝的瑪戈王后結為姻親,當盧瓦盧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也逝世之後,盧瓦盧王朝再無後人,於是亨利四世名正言順繼承了王位。波旁王朝在其長達兩百多年的統治中,湧現出一個又一個名傳千古的統治者,奠定了一個又一個興盛的時代。那麼如此強大的王朝,又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消亡的呢?
  • 八卦波旁王朝的那些事
    波旁王朝起源於14世紀,其族人曾佔據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在王室貴族式微的如今,波旁家族的軼事仍是八卦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下文將按國別分類,簡單介紹波旁王朝及其分支的歷史及現狀。波旁王朝,顧名思義起源於法國中部的波旁地區,該領地最早出現於13世紀初,法王的一位家臣受封於此,也就是波旁王朝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
  • 1830年7月復闢波旁王朝傾覆 路易·菲利浦登上王位
    該油畫又名「1830年7月27日」,以紀念1830年7月27日巴黎市民為推翻波旁王朝的一次起義,該起義從27日至29日,歷史上稱為「光榮的三天」。現藏於巴黎羅浮宮。 圖片來源:Print Collector/Print Collector/Getty Images/視覺中國1830年7月,法國巴黎,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浦。
  • 都爆發過大革命,為何英國王室得到保留,而法國波旁王室被推翻
    等到斯圖亞特王朝復闢和光榮革命後,英國資產階級和王室達成了妥協,英國君主制被保留下來。 比如波旁王朝復闢等,但這樣的復闢也僅僅是法國國內舊王室勢力的垂死掙扎。在啟蒙思想的影響下,法國人民又在19世紀進行了多次起義和革命,最終於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後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徹底確立了法國的共和體制。 而英國沒有先進的啟蒙思想作為指導,其本國資產階級和封建王室達成妥協,確立君主立憲制度,英國革命也就終止了。
  • 波旁王朝留下的最後財富:起源於專科學校的法國高等教育
    波旁王朝也正是在太陽王的時期達到發展的頂峰,登上了法蘭西封建王朝的最高點。這個開始於1589年的王朝始終沒想到在200年後將以何種方式退場,也無法想到它無心中留下的教育遺產會給這個西歐大陸國家帶來怎樣的深刻影響。
  • 拿破崙:成功復闢
    拿破崙:成功復闢熊賢江 書蟲悟道 今天拿破崙在法國登陸拿破崙帶著自己的部隊在法國儒安港登陸上岸。當地的海關官員脫帽向拿破崙致敬,沒有放一槍就歸順了拿破崙。不久,坎城和格拉斯也主動歸順,都站到了拿破崙這邊來了。坎城為拿破崙的部隊提供了軍火等武器裝備。隨後,拿破崙率領部隊馬不停蹄的向北前進。
  • 復闢近半個世紀後,西班牙王室要垮掉了嗎?
    近代少見的王室復闢西班牙王室的血統起源於5世紀的西哥特王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王室之一,論歷史的久遠只比「萬世一系」的日本王室稍稍遜色。此後,西班牙先後經歷了特拉斯塔馬拉王朝、哈布斯堡王朝、波旁王朝、波拿巴王朝、薩伏伊王朝的統治,前國王卡洛斯和現任國王費利佩六世都屬于波旁王朝。當年,哈布斯堡王朝最後一位君主查理二世沒有子嗣,於是立下遺囑,確認法國王儲的次子安茹公爵為其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