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爆發過大革命,為何英國王室得到保留,而法國波旁王室被推翻

2020-12-27 騰訊網

1640年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是近代世界歷史兩場影響深遠的歐洲革命運動。但這兩場革命給英國和法國帶來的影響卻是極其深遠的,在大革命爆發後,英國政治體制不斷變革,最終卻保留君主制。法國政治體制也不斷變革,但最終成為共和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上圖_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第一,從革命的指導思想上看,法國大革命的指導思想比英國更激進、更民主、更徹底。

英國革命並沒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其更像是一場資產階級的向本國君主階層的「奪權內戰」,還帶有點宗教色彩。議會軍隊大都信仰清教,王黨君主勢力大都信仰天主教。

這一點可以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上找到答案。1640年,英國下院的資產階級勢力要求限制王權,此舉被國王拒絕。議會和國王走向分裂。從1642年開始,英國議會組織軍隊和國王勢力展開內戰。經過7年內戰,英國議會軍隊戰勝國王軍隊,於1649年取得政權,建立英吉利共和國。

這個英吉利共和國是英國歷史上的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制政權,但由於缺少類似於法國啟蒙運動思想的先進思想作為指導,英吉利共和國領導人克倫威爾認為:只要共和國成立,革命就萬事大吉了。克倫威爾上臺後還搞起了獨裁,英吉利共和國名存實亡。等到斯圖亞特王朝復闢和光榮革命後,英國資產階級和王室達成了妥協,英國君主制被保留下來。

上圖_ 讓-雅克·盧梭(1712年6月28日—1778年7月2日),法國十八世紀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

與英國資產革命缺少先進指導思想,甚至帶有點宗教色彩的特點形成鮮明對比,法國大革命的指導思想就極其明確——啟蒙思想。

啟蒙思想的主力軍為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伏爾泰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教會,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中提出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學說,這也是美國等發達國家普遍採用的政治體制。從當時的情況看,三權分立體制對反對西方封建專制具有極其鮮明的進步意義。而盧梭破天荒的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國,國家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主張。這種思想在封建統治者看來是「大逆不道」。

啟蒙思想的傳播讓法國國內的激進民主思想空前濃厚。由於有啟蒙思想作為指導,法國的資產階級根本不能容忍王室的倒行逆施。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全面爆發。此後,法國人民又進行了多次起義,不僅推翻了國王的統治,還沉重打擊了國內的封建復闢勢力。雅各賓派專政更是將法國國內推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革命政權的反動勢力鎮壓下去。

上圖_ 法國大革命,攻佔巴士底獄

到了後來,法國出現了短暫的封建王朝復闢。比如波旁王朝復闢等,但這樣的復闢也僅僅是法國國內舊王室勢力的垂死掙扎。在啟蒙思想的影響下,法國人民又在19世紀進行了多次起義和革命,最終於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後建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徹底確立了法國的共和體制。

而英國沒有先進的啟蒙思想作為指導,其本國資產階級和封建王室達成妥協,確立君主立憲制度,英國革命也就終止了。

上圖_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示意圖

第二,相比較英國王室,法國波旁王室的 「作死」表現讓君主政體逐漸失去人民的信任。

英國王室儘管反對資產階級奪權,並組織王黨軍隊和議會軍隊展開內戰。但英國王室並沒有做出出賣英國國家利益的事情。正因為如此,在光榮革命時期,英國資產階級才能和王室達成妥協,敲定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政體。對於不幹涉國家政治這個原則,英國王室倒還能欣然接受。因為早在1215年6月15日,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約翰王就頒布了大憲章,承認英國市民階層對王權的限制。

在光榮革命後的英國王室看來,1640年的英國革命僅僅是資產階級用武力再次強迫王室接受《大憲章》,並非徹底推翻王室統治。既然英國歷史上早就有《大憲章》,王室按《大憲章》,同意君主立憲制制度即可。這對於英國資產階級和王室而言,都是雙贏。

上圖_ 大英圖書館裡的《大憲章》

英國王室的表現還算「乾淨」,法國王室的表現可就有出賣國家的味道了。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後,法國王室並沒有被人民推翻。資產階級君主立憲派勢力和王室達成妥協,建立君主立憲體制,國王承認議會的最高合法權力。如果法國王室沒有自己作死,革命或許會到此為止。

但就在此時,法國王室卻在自己作死:法國王室一邊口口聲聲的承認議會,一邊和國外勾結起來,出賣本國利益。為了保住王位,路易十六的王后,奧地利皇帝的妹妹瑪麗·安託瓦內特將本國的軍事情報係數出賣給普魯士和奧地利,普魯士和奧地利軍隊在王黨叛軍的配合下進攻法國本土,法軍和普奧軍隊、叛軍在瓦爾密地區展開炮戰。

而瑪麗·安託瓦內特出賣本國情報的信件又被革命組織發現了。這一下就直接引起了法國民眾的憤怒。在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看來,瑪麗王后的行為就是叛國,如果沒有瑪麗王后勾結普奧兩國,普魯士和奧地利不會進攻法國瓦爾密。既然王后成為「祖國的叛徒」,王室也就沒有保留的必要了。最終,法國革命當局於1793年10月15日判處瑪麗王后死刑,而罪名就是「叛國罪」。

瑪麗王后勾結國外,出賣祖國利益,國王很難脫得了干係。最終,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后瑪麗被送上了斷頭臺。這也算二人罪有應得。

上圖_ 路易十六 (法蘭西波旁王朝復闢前的最後一位國王)

路易十六和王后被處死,法國王室也就被革命勢力「千夫所指」了。在法國革命者看來,推翻王室的鬥爭不僅僅是爭取民主自由的鬥爭,更是保衛祖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正義鬥爭。畢竟王室和國外勾結,出賣國家情報。法國王室早已不是法國國家和人民的代表人。換句話說,從瑪麗王后出賣國家情報的那天開始,路易十六和瑪麗王后就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後來,雖然法國出現了波旁王朝短暫的復闢,但這個復闢和「張勳復闢」一樣,僅僅是法國波旁王室的垂死掙扎而已。1815年,波旁王朝復闢,但到了1830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波旁王朝再次被推翻。

更為重要的是,瑪麗王后的叛國行為讓法國君主制政體逐漸失去了民眾的信任。在法國大革命結束後成立的諸多王國和帝國中,除了支持大革命的拿破崙領導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歷史評價較高,七月王朝、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歷史評價都很差。最終,在普法戰爭結束後,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民眾又一次推翻,法國君主政體徹底進入歷史博物館。

上圖_ 命喪斷頭臺的路易十六夫妻

英法兩國在資產階級大革命後完全不同的走向表明了兩點歷史啟示:

第一,先進的指導思想是推動革命前進的火車頭。沒有啟蒙思想,法國大革命是很難徹底蕩滌法國國內的封建勢力和君主專制思想。

第二,背叛祖國的人沒有好下場。法國王后瑪麗出賣國家情報,勾結普奧軍隊進攻祖國,這種行為讓瑪麗和路易十六被處死,讓法國波旁王朝失去了民眾的支持,讓法國君主政體逐漸失去了民眾的支持。

作者:軍事帥哥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法國大革命》 威廉 多伊爾著 譯林出版社

【2】《啟蒙運動》 羅伊 波特著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西方人想不通,中國有4000年王朝史,為何不學習日本,保留王室?
    因此很多世界歷史學者都對中國歷史抱有濃厚的興趣,但是不少西方人都想不通,為什麼中國數千年王朝歷史,為何卻不學習日本,沒有保留王室呢? 如果想要分析出中國歷史上為什麼不保留王室,那麼原因應該有如下幾點。
  • 歐洲王室中打不死的小強?八卦波旁王朝的那些事
    波旁王朝起源於14世紀,其族人曾佔據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在王室貴族式微的如今,波旁家族的軼事仍是八卦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下文將按國別分類,簡單介紹波旁王朝及其分支的歷史及現狀。波旁王朝,顧名思義起源於法國中部的波旁地區,該領地最早出現於13世紀初,法王的一位家臣受封於此,也就是波旁王朝的母系祖先的私人封地。
  • 法國波旁王朝末代王后,她說百姓吃不起麵包,為何不吃奶油蛋糕?
    法國歷史上的波旁王朝,曾經是歐洲歷史上最富強的封建朝代,尤其是第三代國王太陽王路易十四在位期間,但是波旁王朝的結局非常悲劇,被資產階級革命推翻。縱觀歐洲歷史,被革命推翻的朝代只有極少數,所以說波旁王朝也是歐洲歷史上結局非常悲劇的朝代之一。 波旁王朝究竟為什麼會滅亡?
  • 法國波旁王朝到底有多強大?打遍歐洲無敵手,穩居一百年歐洲霸主
    波旁王朝,是歐洲歷史上統治過法國、西班牙、義大利、盧森堡等國家的朝代,至今仍然統治西班牙和盧森堡兩個歐洲國家。在歐洲歷史上,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最強大和最著名,後世只要一提到波旁王朝,大多會聯想和特指法國的波旁王朝。那法國波旁王朝到底強大到什麼程度?一句話概括:打遍歐洲無敵手,穩居一百年歐洲霸主。
  • 世界文明史:法國的復闢與七月王朝,波旁王朝復闢與革命
    百家原創作者:南琴觀歷史學過歷史的我們應該都可以感覺到,法國是大革命始發源地,法國在1815—1848年間經歷的政治波折更甚於英國。國王路易十八成功周旋於大革命支持者及其對手之間,維持住了當時法國的政治穩定。
  • 法國歷史最強大的朝代——波旁王朝歷代國王畫像,個個英氣十足
    法國的君主制歷史可以追溯到5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從5世紀的法蘭克王國建立開始,到19世紀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結束,大約1400多年。法國的1400多年君主制歷史不斷發生朝代更替,當中最強大的朝代必然是大名鼎鼎的波旁王朝。圖為法國波旁王朝王室徽章。
  • 誰是波旁王朝的「康熙」與「乾隆」
    納瓦爾的亨利成為後來的法國國王亨利四世,他所開創的王朝就是稱霸歐洲200年的波旁王朝。今天,國人對波旁王朝的認識,多數源於教科書中這段話:「1789年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崩潰……」教科書如此簡練,它以「專制」一詞為整個王朝定性,刨去了曾經生動輝煌的歷史。
  • 清廷如果立憲,會不會像英國王室一樣一直延續下去
    如果真能學習英國王室,說不定滿清王室還能延續下去,能和世界各國王室一樣,保留榮譽,坐享其成。 其一,中國歷史沒有主動放棄權力的先例。
  • 歐洲王室的任性和惆悵,是什麼讓歐洲王室存續千年
    01法蘭西波旁王朝的第一位國王亨利四世是一個狂放的人。他於1610年在巴黎被刺身亡,刺殺他的人視他為異端。這當然有偏見,法國人民還是普遍同情這位君主的,稱他為「賢明王亨利」,並追稱為「亨利大帝」。亨利四世的名言是「要使每個法國農民的鍋裡都有一隻雞」,他的政績斐然。
  • 你知道法國歷史上經歷過的四個王朝,全都是來自同一個家族嗎?
    歷史上的法蘭西王國,曾經出現過四個王朝:卡佩王朝、瓦盧瓦王朝、波旁王朝和奧爾良王朝。也就是說,法蘭西王國曾經受到這四個家族統治。 不過,原來這四個家族,都是來自同一血脈。 他們的祖先名叫雨果-卡佩,來自卡佩家族。
  • 惱羞成怒,英國工黨再次提議廢除英國王室,英國人為何就不答應?
    可是誰都知道工黨是在說氣話,因為上世紀八十年代工黨就提出過這樣的議案,結果英國議員十有八九不同意不廢除英國王室,而日前的民調顯示,有90%以上的英國民眾不同意廢除王室,有5%的英國民眾表示無所謂,只有不到3% 的英國民眾贊成廢除王室。我們知道皇室和皇帝是專制的象徵,包括中國在內的好多國家早就廢除了皇帝制度,作為資產階級民主的排頭兵,英國為什麼一直保留王室制度呢?
  • 「波旁」餘孽西班牙,打不死的「小強」,三次下馬三次復闢!
    特別是西班牙現在居然還有王室,有王室在歐洲應該比較稀鬆平常,比如英國,比利時,瑞典之流,並不鮮見。不過熟悉一點世界歷史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西班牙王室比較特殊,統治它的是歐洲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王室家族———波旁家族。
  • 最受歡迎的法國波旁王朝是如何走向消亡的?
    亨利四世奠定王朝基礎納瓦拉、法國、西班牙、那不勒斯、義大利、盧森堡,這些國家都曾被波旁王朝斷斷續續的統治過。作為法國君主制前期的最後一個王朝,法國在波旁王朝的統治下,在接下來的幾百年內,都是當之無愧的歐洲霸主。
  • 波旁王朝——歐洲貴族圈的半壁江山
    波旁王朝起源於14世紀,其族人曾佔據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在王室貴族式微的如今,波旁家族的軼事仍是八卦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下文將按國別分類,簡單介紹波旁王朝及其分支的歷史及現狀。資料主要來自維基百科,如有錯漏,萬望大噶指正。
  • 至今統治西班牙的朝代——波旁王朝歷代國王,亡國兩次仍浴火重生
    腓力五世(1683年—1746年),西班牙波旁王朝開國國王,法國波旁王朝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孫子,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卡洛斯二世死前,指定有血緣關係的他繼承王位,但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反對,雙方及各自盟友爆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法國幫助西班牙打敗奧地利,1724年讓王位給長子路易一世,不到1
  • 法國國旗:最早代表王室與人民聯合,三色分布比率是否均衡?
    法蘭西共和國國旗曾是法蘭西共和國大革命的象徵,三色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 從它的歷史沿革上看: 1789年,巴黎國民自衛隊以藍、白、紅三色旗為隊旗; 1794年,三色旗被選為法國海軍旗; 1812年,法蘭西第一帝國選定三色旗為「國旗」; 1815年,三色旗因波旁王朝復闢被禁用;
  • 高全喜談光榮革命後的英國王室和貴族
    自從1688年光榮革命奠定英國君主立憲制以來,英國的王室和貴族在現代社會的轉型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為何如此受民眾的愛戴和尊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高全喜教授指出:英國的國王、貴族並非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他們恰恰是在英國現代民主制下,承載著人們對文明、秩序、傳統的寄託。
  • 歐洲諸強打敗拿破崙,幹嘛不滅了法國,而是讓波旁王朝復闢
    但是在打敗拿破崙之後,各國卻沒有滅了法國,只是讓法國交還了佔領的疆土,讓波旁王朝復闢,就完事了,法國雖然要保證荷蘭德意志義大利這些當初吞併或者從屬的國家獨立,但是還能保留1792年之前的領土,不需要賠償,英國還要交還一些殖民地給法國,從一個戰敗者的角度看,這是很優待的,普法戰爭結束後法國又割地又賠款,比這慘多了。
  • 為何英國有人呼籲廢除王室,泰國國內卻不敢對國王有半點不敬
    從表面上看,泰國和英國一樣,同屬於君主立憲制政體,是資產階級同封建勢力妥協的產物,都具有國王、議會、政府。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英國工黨領袖託尼·本恩就曾提出,要徹底廢除君主、王室。2019年,英國工黨再次提出廢除英國王室制度,並獲得了上議院的支持。
  • 北歐四國中,為何只有芬蘭沒有王室,看芬蘭的歷史就知道了
    除了這些,還有就是這些國家幾乎都有王室。北歐四國中有三個國家都有王室。挪威、瑞典、丹麥都有自己的王室,只有芬蘭沒有王室。這在北歐國家中還是很特殊的。很多人想不通,君主制在北歐如此受歡迎,芬蘭為何沒有王室呢。其實我們看一下芬蘭的歷史就知道了。芬蘭最早的居民為拉普人,故芬蘭又稱拉普蘭,後來芬蘭人開始進入這這片地方。不過芬蘭的發展和整個歐洲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