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介紹到光的特徵,其中講到光的方向特性,這篇文章就詳細給大家介紹不同方位的光在攝影中的特點及應用。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光線的方位。
光線的方位
光線的方位簡稱「光位」,即光源與被攝物體之間的位置,光源與被攝物體之間會產生一個角度,同一主體因光線方位角度不同所投射出的效果和造型也不同。
通常我們把光的方位分為七種基本類型:順光(正面光)、前側光(側順光)、正側光、側逆光、逆光(背光)、頂光和低光,下面分別介紹。
1、順光
順光是指從攝影者背後射向被攝物體的光,或者是從拍攝點投射出的光線。在風光攝影中順光的照射下,光照平均,畫面反差小,缺乏影調層次感,拍出來的照片立體感和空間感不強,如果色彩相近畫面的反差會更差,所以順光在風光攝影中往往不是理想的光。但是順光拍攝風光也有有利的一面,由於景物直接受到陽光照射的面積大,不易受到色溫的變化和其他顏色的幹擾,色彩飽和度較好,容易獲得鮮豔的畫面。
順光拍攝人像有一定的好處,尤其是拍攝老年人,順光可以用來掩飾臉部皺紋、斑瘡,對人物起到一定的美化效果。在使用閃光燈時順光常用作輔光。
2、正側光
側光是指來自右側或是左側的光線,它與相機拍攝方向成90度夾角,左右的水平角度。在側光的照射下,投影落在側面,景物的明暗影調各佔一半,能很好的突出被攝物體的立體感、空間感和表面質感。特別是在拍攝浮雕、石刻、沙漠、以及各種表面粗糙的物體時,利用側光投射可以獲得鮮明的質感。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如果景物的明暗兩部分反差很大,超過相機所允許的寬容範圍,相機就沒法同時兼顧到明暗兩部分,景物中的層次和質感就會有所缺失。
側光一般不宜用來拍攝人像,它會使人物的臉部形成明暗一半的陰陽臉,除非用閃光燈或反光板對暗部一面補光以減少明暗反差。但在表現有個性的人物或者男士陽剛之氣時,拍攝者經常會用側光。
前側光
前側光也稱為順側光,是指當光線從被攝物體前側方投射,與被攝體成45度左右的夾角。這種光線非常符合人們的日常視覺習慣,在前側光照射下,被攝物體大部分受光,投影落在斜側,有明顯的影調對比,明暗面比例適中,能使被攝體有比較好的立體形態和表面質感。使用前側光時畫面拍攝時畫面色彩還原也比較理想。
前側光在風光攝影中比較常用,測光時應對畫面明亮出測光避免畫面高光部分過曝。
前側光也是人像拍攝較常用的光,在使用時可以用前側光為主光,正面光為輔光補助,可以取得輪廓線條清晰、影調層次豐富、明暗反差和諧的效果,從而地表現人物的外形特徵和內心情緒。
逆光
逆光是指從相機對面照射過來的光線。逆光時主體與背景會存在極大的明暗反差。由於光源位於主體後面,光源會在主體的邊緣勾畫出一條明亮的輪廓線。
逆光特別適合拍攝透明或半透明物體,如花卉、植物枝葉等,他們在逆光的情況下會被光線打透,使透明或半透明物體呈現出美麗的光澤和較好的透明感,並能拍出清晰的葉脈,增強被攝物體質感。
在早晨和傍晚太陽斜攝大逆光拍攝,採用低角度拍攝風光是很好的光影造型手段,逆攝的光線會勾畫出紅霞,雲海蒸騰,再配上河流、山川、村落、飛鳥、樹林、薄霧、輕舟等相互映襯,在視覺上和心靈上就會引發出深深的共鳴,使作品的內涵更深,意境更高,韻味更濃。
在早晨和傍晚大逆光低角度拍攝人像也可以得到美輪美奐的效果。對明亮的背景測光還能得到剪影的效果。在逆光下拍攝人物的髮絲會更明顯、更漂亮,人身體的輪廓線也會呈現出來,人物變得立體感很強,同時由於逆光拍攝時會出現眩光,恰當運用眩光能使畫面產生霧狀的朦朧效果,唯美浪漫,這是很多人喜歡用逆光拍攝人像的原因。
側逆光
側逆光其光線與相機大概成135度角方向投射,也稱為反側光或後側光。側逆光投射的景物大部分在陰影之中,景物被照明的側往往有一條亮的輪廓線,能很好地表現景物的立體感和輪廓形式。外拍時這種光線能很好地表現大氣透視效果。
利用側逆光拍攝人物特寫時,一般要對人物加輔助光,反光板或是閃光燈,以免臉部太暗,但輔助光亮度也要注意,不要影響側逆光的效果。
在側逆光拍攝時,鏡頭不會直接對準光源,因此拍攝時可以避免眩光的問題。側逆光拍攝爆光也相對逆光更好把控。
頂光
頂光比較好理解,就是從物體頂部照射下來,與相機在豎直面成90度夾角的光線。比如中午的太陽、頭頂的燈光。
頂光的投射景物水平面的亮度垂直面的亮度,明暗反差大,缺乏中間層次。頂光拍攝人像不利於塑造表現人物的美,如前額發亮,眼窩發黑、鼻影下垂、兩腮有陰影等,因此頂光在人物拍攝中一般用於打亮頭髮絲,還需要用輔光在暗處補光,減少人物臉部明暗反差,才能獲得好的效果。不過在分光攝影中如果頂光應用恰當,可以獲得使畫面更具有飽和的色彩、均勻的光影分布和豐富的畫面細節。
底光
底光是指由下方向上照明被攝物體的光線,在景物前方的稱為前底光,這種光線自下而上的投射方向,會產生非正常的造型,常見的光源有檯燈、篝火等,作為刻畫人物特殊形象、特殊情緒、渲染特俗氣氛很好的造型方式。在影棚中也常用做面部修飾光、消除脖子上陰影等。
在景物後面的稱為後底光,常用作照射人物頭髮和景物細節,有修飾、美化的作用,也是影棚中常用的一種光效。底光在舞臺應用也是非常多的。
總結:
作為一名合格的攝影師必須掌握光的方向特性,根據不同的拍攝題材、現場環境、和想要表達的畫面的效果主題,來巧妙使用主光和輔光拍攝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