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上,「十四五」畫卷即將展開。未來5年甚至15年後的威海會變成什麼樣,如何續寫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蹟?
立足新起點,謀劃新發展。中國共產黨威海市第十五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提出,大力推進產業現代化、城市國際化、新型城鎮化、發展綠色化、治理現代化,在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進程中發揮排頭兵作用,不斷開創「精緻城市·幸福威海」建設新局面。
連日來,廣大幹部群眾心潮澎湃,社會各界反響強烈,大家紛紛表示,「五化」為威海爭當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排頭兵標註了歷史方位、指明了前進方向,將以此為開端,勠力同心,攜手向前,加滿油,把穩舵,鼓足勁,彰顯新時代威海擔當。
爭當全市產業現代化突破的「主力軍」產業,是支撐起一個城市的根基;產業現代化,更是一座城市面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市產研院就是背負著威海產業現代化的使命而誕生的,我們必須是全市產業現代化突破的『主力軍』和『尖刀班』。」威海市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湯佔勝心情激動地說,會後這幾日,始終有一種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聚焦威海產業現代化需求,威海市產研院將進一步發揮牽頭引領作用,推動「1+4+N」串珠成鏈、握指成拳,形成強勁合力,成為全市產業現代化的「核心引擎」。強化平臺績效考核評價機制指揮棒作用,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放大作用,加速成果孵化、轉化、產業化。進一步創新服務模式,建立平臺、企業直通車,暢通創新資源精準對接渠道,以「政產學研金服用」要素融合,服務於企業創新生命全周期。進一步提升「1+4+N」創新體系管理團隊專業化水平,以做強產業集群為目標,圍繞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打造「雙招雙引」的新載體,爭取到2021年底,「1+4+N」創新平臺體系實現高效運轉、融合發展,「N」平臺數量超過30家,孵化企業達到150家,引進高層次人才超過500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
提升通關效率置身於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一個城市,只有不斷提升國際化水平,將自身的發展融入世界城市體系之中,才能有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國際競爭力。推進城市國際化,正是威海贏得未來發展優勢的必然選擇。
對於全會提出的「深入實施城市國際化戰略,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威海海關黨委書記、關長張東方感觸最深,自2015年威海開通跨境電子商務業務以來,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新業態、新模式已成為我市外貿增長的新引擎。前11個月,威海通過海關跨境電商管理平臺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增長72.5%,佔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總值近四成,居全省第二位。
「全會在這個關鍵節點提出推進城市國際化,可以說打開了世界感知威海脈動的最佳窗口。」張東方說,威海海關將繼續以新模式新業態為抓手,充分發揮威海對韓物流及區位優勢,全力支持「四港聯動」建設,打響中韓自貿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品牌,持續提升通關效率,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加強對外貿企業的培育,讓企業享受「順勢監管」「無感通關」,推動威海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構建綜合立體交通網推進新型城鎮化,基礎設施建設是支撐。研讀全會報告,威海市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劉樹偉注意到,全會提出的「要構建內暢外通的綜合立體交通網,全力構建水安全保障體系,積極發展高效清潔能源,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工作指明了方向。
「備受關注的西部環山路建設工程已圓滿收官,我們將繼續發力,構建更暢通、更便捷、更高效、更經濟、更安全、更精緻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通過交通保障,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劉樹偉說,威海市交通運輸局將構建起「三網三圈多樞紐」的綜合立體交通大格局,形成市域內「1小時交通圈」,膠東經濟區「2小時交通圈」,省內、國內及日韓「3小時交通圈」。
同時,威海市交通運輸局還將實施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工程,重點推進煙威高速改擴建、G18榮烏高速威海繞城段等項目建設,用不斷完善的交通路網,翻開威海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新篇章。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生態環境一直是我市的優勢和品牌。全會提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實踐路徑,讓生態更加美好、經濟更可持續、城市更為宜居。這讓全市生態環境系統的黨員幹部們深感任務艱巨、責任重大。「我們將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威海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畢建康說,一方面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三個治汙」,另一方面大力推進大氣、水、土壤「三大領域」汙染治理。
在大氣治理方面,將加強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持續推進揚塵、揮發性有機物和移動源治理;水體治理方面,將統籌「三水」治理,強化重點河流水質管控,持續抓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推進重點排汙口分批監測溯源、分類治理,開展海洋生態保護;土壤汙染治理方面,實行分類管理,加強風險管控,推進建設用地和農用地安全利用,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確保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綠色生態是威海最亮的底色,是大自然給我們威海人最豐厚的財富。『發展綠色化』就是放大威海綠色生態的價值,要禁得起誘惑、穩得住心神,牢牢守住生態紅線,樹立生態資源就是威海發展的最大資本,生產生活全方位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威海市委黨校副教授徐傑認為,此次全會提出在「發展綠色化」上爭當排頭兵,正是把準了威海擁有良好生態資源這個稟賦優勢。
徐傑說,「發展綠色化」是精緻城市建設中的綠色理念落地,是全市市民生活綠色理念的習慣養成,是海洋經濟綠色發展的人海和諧,是社會管理綠色理念的文明建設。一句話,「發展綠色化」是生態、生產、生活的全方位綠色融合,是系統工程。對破壞生態的行為「零容忍」是一以貫之的城市發展理念。唯有如此,作為擁有良好生態資源的威海才能提供出「綠色化發展」的智慧方案,才能放大「綠色化發展」的潛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提升民生溫度圍繞社會治理,全會提出要「治理效能更高,市民綜合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顯著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日趨現代化。」
紮根基層多年的環翠區鯨園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強感慨,近年來,我市著力提高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水平,使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讓社會治理從「政府獨唱」變為「社會合唱」,「治」出了社會活力,這次全會提出「治理現代化」,標誌著我市社會治理進入了新的階段、踏上了新的徵程。
在新徵程上,如何讓社區的治理現代化之路走得更穩健,結合全會精神,李強更加明確了今後的工作思路:重點在提升民生溫度上攻堅突破,開展老舊小區紅色物業項目,以網格化治理為基礎,細化完善紅色物業雙向評價體系,促進物業良性發展;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管理平臺和吹哨報到全響應中心的案件處置作用,切實發揮出網格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重點人員穩控等方面的作用,並依託吹哨報到全響應中心,實現案件快速分流解決,全面推進「六治一網」工作的深入開展。(Hi威海客戶端記者 李森 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