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評論】一份「牛娃」簡歷就把你們驚到了,這焦慮來得太容易

2020-12-25 長城原創

  販賣焦慮真是一門好生意。最近,一份5歲「牛娃」的簡歷又成功收割了一大波流量。這份簡歷以父母開頭,先說爸爸媽媽都是畢業於復旦大學,都是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高層主管。接下來,展現自己文、史、藝、數、體全面發展,會唱百首古詩,學過鋼琴、足球、遊泳、圍棋,幼兒園小班到中班,年閱讀量從100本上升至500本,光是英語閱讀書目就列了滿滿5頁……

  看了這份5歲小朋友的簡歷,網友們紛紛表示受到了一萬點暴擊:我這輩子都趕不上;這才叫真正「輸在起跑線上」啊。

  一份來歷不明的簡歷又讓網民如此趨之若鶩,難怪此類「牛娃」簡歷「生生不息」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類似的新聞已經多次上演了。今年4月,就有一波「牛娃」簡歷在網上刷屏,這些牛娃「3個半月開口說話」「10分鐘學會騎自行車」「用英語聊美杜莎和居裡,看動畫自學法語」……種種天才般的能力讓網友驚嘆「不是凡人」。但是事後證明,這些簡歷其實是好事者杜撰出來的。

  目前,這份簡歷的真假還不得而知。不過,就算是真的,其中的「含金量」也值得懷疑。比如說「2歲開始學習塗鴉,至今已經積累了150多幅作品」,稍微了解一些兒童發育特點的人就知道,2歲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還非常差,這個時候握筆,只能說是鍛鍊一下手的靈活性了,根本談不上有意識的畫畫,除非他真的是發育得特別快的「神童」。至於年閱讀量500本,就更是令人目瞪口呆了。讀書不是旅遊打卡,越多越好,就連成年人也讀不了這麼多書,一個孩子為什麼能這麼快速地讀書?讀得這麼快,真正吸收了多少營養?

  這還只是基於兒童發展基本規律的善意的分析,更有好事者目光如炬、一眼看透了紙面背後的「隱秘」:簡歷隻字不提祖父母,說明沒什麼好說的;旅遊去的地方局限於亞洲,除了日本都是不發達國家;根據描述推測,這孩子家住的應該是比較差的地段……總之,光鮮的外表之下,隱藏著「窮酸相」。

  你看,販賣焦慮這件事,簡直就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啊。你以為這個孩子已經很牛了,可是在另一些人眼裡,不過是可笑的炫耀而已。還要繼續拼下去嗎?

  無論這份簡歷是真是假,很多人在比較的時候,常常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比些什麼。簡歷上寫明父母、祖父母的職業,這是從幼兒園就開始「拼爹」嗎?這麼做是不是涉嫌對普通家庭孩子的歧視?更何況,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這些都是「命中注定」無法改變的,為此而焦慮又有什麼意義?至於那些真假難辨的「天才」能力,99.9%的孩子都不可能有,真正罕見的天才,也不適用普通孩子的教育規律。所以,考慮這些更是浪費時間。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真正有意義的,是了解兒童生長發育的規律,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點,並在此基礎上,儘可能地給孩子創造比較好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實質性的改變,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看到一份「牛娃」簡歷就「驚呆了」「嚇壞了」,也實在太容易受驚嚇了。冷靜一下,回去好好陪陪娃吧,這可能比較麻煩,但卻比討論「牛娃」簡歷有意義多了。(土土絨)

相關焦點

  • 莫焦慮,牛娃簡歷牛的可能是簡歷
    對於普通父母來說,看完熱鬧,仍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在焦慮和佛系之間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平衡點。這兩天一份5歲娃的簡歷瘋傳不少爸爸媽媽群,人們紛紛表示,自己和自己娃都輸在了起跑線上。這份被稱為「別人家孩子的簡歷」用簡潔卻又吸睛的方式,成功地引發關注。
  • 「牛娃簡歷」雖假,但背後焦慮真真切切
    名校光環之下,不少家長精心撰寫了「牛娃簡歷」,比如「託班的時候就學會了時間管理,懂得核反應堆、鹼基配對以及RNA轉錄,和爸爸一起聽微積分學會了函數和極限,平時喜歡的遊戲是編程,會用Swift語言編寫代碼……」等。面對這些「牛娃簡歷」,「高端」這詞似乎都顯得有些貶義了。幾歲孩子的現實能力要是真能與這「牛娃簡歷」無縫隙對接,那可真是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 上海幼升小的「牛娃簡歷」被驚豔到,凡人,你們都散了吧
    上海幼升小的「牛娃簡歷」被驚豔到,凡人,你們都散了吧童趣 書香 態度 溫度最近,又到了魔都「幼升小季」上海某小學的招考模式可以說是讓一眾網友再次受到了驚嚇經過網選、機考、面試好多家長在自家的娃過了第一輪機選後已經是開心到天上去了▽朋友圈裡曬,逢人就說仿佛自己收到了教育局對自家孩子的親切肯定
  • 望子成龍鳳 大陸牛娃簡歷懂微積分核反應爐
    湖南長沙日前一場8000人錄取60人的名校小學選拔,吸引一批自稱懂核反應爐、微積分的「牛娃簡歷」,被網民戲稱「超過愛因斯坦」。新華社報導,近日一篇題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文章在網路朋友圈廣為流傳。文章提到這場名校幼升小需經過網選、機考(電腦作答)、面試三輪,競爭激烈程度令人咋舌。且在名校光環下,許多家長精心撰寫「牛娃簡歷」,希望為孩子爭得入場券。
  • 學微積分的牛娃簡歷背後是拔苗助長
    一場8000人只能錄取60人的幼升小選拔,引來了一批「懂得核反應堆」「學微積分」的優秀幼兒園「牛娃簡歷」,這些被戲謔為「超過愛因斯坦」的神童,近幾天正在朋友圈刷屏。這一幕,發生在上海某知名學校「幼升小」的海選簡歷中。裡面出現了很多「超過愛因斯坦」的神童,他們的簡歷截圖被人發到朋友圈,雷倒不少網友。
  • 碾壓眾人的5歲牛娃簡歷上,寫著「缺德」兩個大字!
    有質疑自己5歲的時候都在幹什麼的,既生瑜何生亮,有對「生小孩」這件事第一次心灰意冷的,有看完覺得奮鬥50年,不如別人出生5年,為自己和自己孩子的未來深感焦慮的,還有看不慣家長的「炫耀」,對孩子簡歷裡的內容大肆調侃,橫加挑剔,甚至刻薄評論的,當常爸第一次在多個微信群裡看到這孩子的簡歷到處流傳時,我是震驚的——我震驚的不是他的家庭有多優秀
  • 幼升小「神童簡歷」太雷人:學過微積分
    >本文內容來自ZAKER合作媒體每日經濟新聞一場 8000 人只能錄取 60 人的幼升小選拔,引來了一批 " 懂得核反應堆 "" 學微積分 " 的優秀的幼兒園 " 牛娃簡歷名校光環之下,不少家長精心撰寫了 " 牛娃簡歷 ",希望為孩子爭得一張 " 入場券 "。▲來源:《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文章截圖文中發布的一些 " 幼兒簡歷 " 截圖顯示,這些以孩子口吻寫出的 " 自我介紹 ",成了父母們的 " 寫作比拼 "。
  • 幼升小「神童簡歷」太雷人!懂核反應堆、學過微積分
    幼升小「神童簡歷」折射家長集體焦慮新華社長沙4月21日電(記者謝櫻)一場8000人只能錄取60人的幼升小選拔,引來了一批「懂得核反應堆」「學微積分」的優秀的幼兒園「牛娃簡歷」,這些被戲謔「超過愛因斯坦」的神童,近幾天正在朋友圈刷屏。
  • 上海幼兒園「牛娃」幼升小簡歷,估計愛因斯坦在世都自愧不如!
    從高價學區房到天價培訓班,需求決定了市場導向。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需要結合實際。「你家小孩兒上的哪個培訓班,哪天我也讓我家xx去學習下!」「學鋼琴有氣質」「小提琴更優雅」「會幾門外語啊?」
  • 幼兒園「神童簡歷」太雷人了!
    近日,一篇題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廣為流傳。文章中提到某名校幼升小報名人數8000多人,經過網選、機考、面試三輪,最終只錄取60人,競爭激烈程度令人咋舌。名校光環之下,不少家長精心撰寫了「牛娃簡歷」,希望為孩子爭得一張「入場券」。
  • 你沒看錯,這是幼升小的「神童簡歷」!
    一場8000人只能錄取60人的幼升小選拔,引來了一批「懂得核反應堆」「學微積分」的優秀的幼兒園「牛娃簡歷」,這些被戲謔「超過愛因斯坦」的神童,近幾天正在朋友圈刷屏。由於家長急於為孩子順利升學積累優勢,「搶跑學習」「超前教育」在學齡前兒童中已經非常普遍。
  • 被各種牛娃刺激到心理失衡,怎麼辦?
    只要網癮足夠深,可以看到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牛娃,沒有最牛,只有更牛。再看看自家的熊孩子,各種不順眼,各種心理失衡,心慌焦慮沮喪憤恨。這種情況還真的不是在說笑。 心態調節能力比較強的家長,會實事求是根據自家情況指定計劃行動起來,再根據行動調整,不斷精進。有些心大比較佛系的家長乾脆躺屍當鹹魚,歲月靜好、與世無爭。
  • 懂核反應堆、學過微積分 幼升小神童簡歷引發集體吐槽
    幼升小「牛娃」頻現引發集體「吐槽」近日,一篇題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的文章在朋友圈中廣為流傳。文章中提到某名校幼升小報名人數8000多人,經過網選、機考、面試三輪,最終只錄取60人,競爭激烈程度令人咋舌。名校光環之下,不少家長精心撰寫了「牛娃簡歷」,希望為孩子爭得一張「入場券」。
  • 「特寫」五歲「牛娃」簡歷背後:民辦學校升學戰
    「做簡歷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我兒子一無是處。」姚雯(化名)說。為了孩子即將面臨的「幼升小」問題,她已經擔心了很長時間。11月初,一位五歲上海「牛娃」的簡歷突然在網上走紅,更加重了姚雯的焦慮。在這份簡歷中,家長羅列了孩子大量的獲獎證書、旅行經歷,以及幾百本閱讀書目。
  • 北京小升初所謂的的牛娃什麼樣?理性對待,沒有必要比
    在北京,牛娃小升初的學業是什麼水平?換句話說,北京牛娃什麼樣?看配圖—簡歷(不是早培生)1.文化課啟蒙教育早。5.這只是2019年小升初在考二代中極普通的一份簡歷,極普通那種……6.怎樣看待這份簡歷:不羨慕,不嫉妒,不評論,只是一種培養方式,一種培養理念。對於普娃,雅思不出國沒必要考。國外數學塞比國內的四大杯賽簡單。之所以後來很多出國考,是因為國內杯賽取消了。
  • 都快上幼兒園了,幼升小還遠嗎,老母親的焦慮總是來得特別早
    咱們號裡不少朋友的娃,跟老二定定年紀差不多,老母親的焦慮總是來得特別早, 想想幼升小還真的覺得仿佛就在眼前了。老大走完一年級,這篇來回顧下幼升小,讓更多朋友可以未雨綢繆。 今天文章還特地配了語音,聽語音的朋友記得告訴我呀。
  • 馬上評|懂核反應堆、鹼基配對,這樣的牛娃還用上小學?
    「懂得核反應堆」、「學微積分」……這不是大學生的技能,而是幼升小孩子們的本領。近日,一篇題為《幼升小的牛娃怕不是愛因斯坦轉世》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也再次刷新了人們對「神童」的認知。原來,這是在某名校幼升小的選拔中,面對8000多人報名只錄取60人的嚴峻形勢,家長們在孩子簡歷上大做文章,爭先恐後地秀出了這些讓人睜目結舌的「牛娃簡歷」,希望為孩子爭得一張「入場券」。教育焦慮是一個老生常談的社會痛點,每次總引發熱議,每一個人對此似乎都有發言權。
  • 幼升小「牛娃」簡歷 嚇懵網友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幼升小」,最近,上海某小學的招考模式,可以說是讓網友再次受到了驚嚇,經過網選、機考、面試3輪後,從8000+個孩子裡挑出60個錄取!!!▽好多家長在自家的娃,過了第一輪機選後,已經是開心到天上去了▽朋友圈裡曬,逢人就說,仿佛自己收到了教育局,對自家孩子的親切肯定很多網友無法理解:不就是個海選麼,戲要不要這麼多了?
  • 這屆媽媽太嚇人:比牛娃更可怕的是牛媽
    他們家老大就是,光各種獎項一頁A4紙都寫不下。西西媽媽說,因為老大已經讀初二了,所以她深刻地感受到複習和預習對孩子中學階段的學習太重要了。而這個習慣其實是在小學時養成的,到了中學再培養又晚了。 牛娃們背後的媽媽,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媽媽了。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是古人的媽媽,現代媽媽,除了給予母愛,還要成為孩子學習上的推手,不僅有決心還要有能力,以職業經理般的專業素養,高效的完成這一任務。
  • 中國式父母的焦慮,正在毀掉多少孩子
    文中提到某名校幼升小8000人只錄取60人,不少家長精心撰寫了「牛娃簡歷」,簡歷顯示這些孩子懂核反應堆、學過微積分……頻現「高學歷」父母、超前能力。 「牛娃簡歷」是否有誇大嫌疑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不難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