販賣焦慮真是一門好生意。最近,一份5歲「牛娃」的簡歷又成功收割了一大波流量。這份簡歷以父母開頭,先說爸爸媽媽都是畢業於復旦大學,都是世界五百強企業的高層主管。接下來,展現自己文、史、藝、數、體全面發展,會唱百首古詩,學過鋼琴、足球、遊泳、圍棋,幼兒園小班到中班,年閱讀量從100本上升至500本,光是英語閱讀書目就列了滿滿5頁……
看了這份5歲小朋友的簡歷,網友們紛紛表示受到了一萬點暴擊:我這輩子都趕不上;這才叫真正「輸在起跑線上」啊。
一份來歷不明的簡歷又讓網民如此趨之若鶩,難怪此類「牛娃」簡歷「生生不息」了。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類似的新聞已經多次上演了。今年4月,就有一波「牛娃」簡歷在網上刷屏,這些牛娃「3個半月開口說話」「10分鐘學會騎自行車」「用英語聊美杜莎和居裡,看動畫自學法語」……種種天才般的能力讓網友驚嘆「不是凡人」。但是事後證明,這些簡歷其實是好事者杜撰出來的。
目前,這份簡歷的真假還不得而知。不過,就算是真的,其中的「含金量」也值得懷疑。比如說「2歲開始學習塗鴉,至今已經積累了150多幅作品」,稍微了解一些兒童發育特點的人就知道,2歲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還非常差,這個時候握筆,只能說是鍛鍊一下手的靈活性了,根本談不上有意識的畫畫,除非他真的是發育得特別快的「神童」。至於年閱讀量500本,就更是令人目瞪口呆了。讀書不是旅遊打卡,越多越好,就連成年人也讀不了這麼多書,一個孩子為什麼能這麼快速地讀書?讀得這麼快,真正吸收了多少營養?
這還只是基於兒童發展基本規律的善意的分析,更有好事者目光如炬、一眼看透了紙面背後的「隱秘」:簡歷隻字不提祖父母,說明沒什麼好說的;旅遊去的地方局限於亞洲,除了日本都是不發達國家;根據描述推測,這孩子家住的應該是比較差的地段……總之,光鮮的外表之下,隱藏著「窮酸相」。
你看,販賣焦慮這件事,簡直就是一山更比一山高啊。你以為這個孩子已經很牛了,可是在另一些人眼裡,不過是可笑的炫耀而已。還要繼續拼下去嗎?
無論這份簡歷是真是假,很多人在比較的時候,常常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比些什麼。簡歷上寫明父母、祖父母的職業,這是從幼兒園就開始「拼爹」嗎?這麼做是不是涉嫌對普通家庭孩子的歧視?更何況,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這些都是「命中注定」無法改變的,為此而焦慮又有什麼意義?至於那些真假難辨的「天才」能力,99.9%的孩子都不可能有,真正罕見的天才,也不適用普通孩子的教育規律。所以,考慮這些更是浪費時間。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真正有意義的,是了解兒童生長發育的規律,了解自己孩子的特點,並在此基礎上,儘可能地給孩子創造比較好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做出實質性的改變,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事情。
看到一份「牛娃」簡歷就「驚呆了」「嚇壞了」,也實在太容易受驚嚇了。冷靜一下,回去好好陪陪娃吧,這可能比較麻煩,但卻比討論「牛娃」簡歷有意義多了。(土土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