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粵港澳大灣區先進科技服務經驗促梧州科技服務能力提升

2020-12-14 瀟湘晨報

2020年6月至11月,在廣西科技廳和廣東科技廳的大力支持下,梧州市科技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梧州)、廣西東協技術轉移中心先後派9名學員分兩批赴華南技術轉移中心(以下簡稱「華轉」)跟班學習,每一批為期2個月,學習整合科技資源、打通技術轉移轉化通道、引進技術和人才等相關業務方面的先進經驗。

華轉作為廣東建設珠三角國家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的龍頭核心機構,業務範圍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核心向周邊地區拓展,利用「企業科技特派員」、「科技創新券」、「8分鐘路演」等多種形式開展科技服務,成效顯著。

梧州市深入學習借鑑華轉科技服務實踐經驗,針對本地創新工作存在的痛點、堵點,通過「搭平臺享資源」、「聯院校促轉化」、「辦創賽引雛鷹」等形式,推動梧州科技服務和協同創新能力上臺階。一是成功在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聯合共建華南技術轉移中心粵桂試驗區分中心,充分利用華轉科技成果大數據平臺及「華轉網」優勢資源,推動更多廣西與大灣區成果項目相互轉化,企業創新需求相互支持,粵桂科技合作再上臺階;二是參考廣東企業科技特派員先進經驗,探索企業科技特派員制度新模式,著力搭好技術供需橋梁,促進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能力進一步提升;三是積極借鑑「8分鐘路演」經驗,在舉辦2020年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創新創業大賽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創新創業賽事品牌,吸引更多人才、資源落戶廣西,落戶梧州。

【來源:梧州市科技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極客邦科技進軍粵港澳大灣區:以內容服務為載體,讓更多企業和開發...
    極客邦科技創始人兼 CEO 霍泰穩發表主題演講,匯報了公司近一年取得的成績以及 2020 年的規劃,並重點宣布極客邦科技正式開啟粵港澳大灣區戰略,開設深圳辦公室,成立內容中心。2019 深圳 GMTC大會上極客邦科技創始人兼CEO霍泰穩發表主題演講今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到:充分發揮粵港澳科技研發與產業創新優勢,建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
  • 粵港澳大灣區民營企業科技成果對接會今日開幕
    11月27日,粵港澳大灣區民營企業科技成果對接會(數字經濟專場)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廣東省新興雷射等離子體技術研究院等8個機構掛牌成立,白雲區與6家企業現場籤約,將建設一批數字經濟產業項目;本次活動共有200餘項科技成果參加轉化對接。
  • 粵港澳灣區建設優勢互補 粵港澳大灣區概念股龍頭股一覽
    至誠網(www.zhicheng.com)3月27日訊  粵港澳齊發聲 大灣區探路開放新格局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備受關注,廣東省省長馬興瑞、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科技成果亮相粵港澳大灣區
    此次活動吸引了來自粵港澳大灣區的多家投資機構、融資企業的近100名嘉賓共同參與。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有關精神,深入實施創新發展戰略,結合中新廣州知識城上升為國家雙邊合作項目的重大契機,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加速推進中國、新加坡兩國科技合作的成果落地,於近日舉辦項目路演活動(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專場),以促進促進國際先進技術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轉移轉化。
  • 東莞: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
    本屆展會定位為高端先進機器人專業展,將持續到30日結束,預計有超過13萬觀眾入場參觀。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周濟院士、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王瑞祥、省政府副秘書長任小鐵,東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梁維東,國家工信部規劃司副司長何映昆、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楊鵬飛等領導和嘉賓出席開幕式。  周濟在致辭時表示,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科技創新的主戰場。
  • 廣州日報:新發展格局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在此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著特殊的歷史使命。「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法律制度、三個貨幣體系,應該成為集成優勢——既可以把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積累的經驗變成制度優勢,也可以把香港、澳門積累的國際經驗變為優勢。在新的開放布局中,粵港澳大灣區具有獨特的不可複製的優勢。但要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真正落實落地,必須要從制度創新上下功夫。
  • 佳都科技: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對公司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摘要 【佳都科技: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對公司未來發展至關重要】佳都科技(600728)今日表示,粵港澳灣區規劃對公司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未來珠三角地區的軌道交通網絡將形成1小時快速經濟圈,佳都科技是粵港澳地區軌道交通建設的老兵,在全國同時擁有四大軌道交通智能化系統和總包服務能力
  •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原系主任雷鼎鳴:粵港澳大灣區將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在論壇的主旨發言環節,香港科技大學經濟系原系主任雷鼎鳴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在建設發展中的創新探索,對全國、全世界來說,也同樣具備先行示範的意義。   以下內容根據嘉賓現場發言實錄整理,有刪節。   我的母校,在暑假時候,都會安排幾百名學生到粵港澳大灣區學習交流。因為這裡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地方之一,所以學校希望學生都能夠到此研究。
  • 貴榮鼎盛資產評估加入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服務聯盟
    11月17日上午,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服務聯盟(以下簡稱「服務聯盟」)成立大會在廣州順利召開。廣東省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副主任、廣東省智慧財產權研究會理事長謝紅和澳門商標協會會長王愛民出席,並共同為服務聯盟揭牌以及為首批服務聯盟成員代表頒發證書。
  • 日本中文導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前景超越東京灣
    2017年7月1日,在習近平見證下,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粵港澳三地政府籤署了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 2018年10月23日,習近平主席宣布,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正式成立,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在即,作為千年大計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萬事俱備,蓄勢待發。  日本首都圈東京灣,憑藉先進位造和科技實力成為第三個世界級灣區。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同時,制約大灣區氣象發展的智能預報核心技術問題仍較為突出,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預報核心技術亟待新的突破。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業務能力有待提升,以滿足大灣區建設對精密監測、精準預報、精細服務的新需求及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對大灣區建設所帶來的挑戰。
  • 東莞: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
    當前,東莞正牢牢把握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機遇,堅持以製造業為本,推動製造業從產業、產品、製造手段、產業工人四方面邁向高端化,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世界級先進位造業產業集群,為東莞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 ...廣州分行行長白鶴祥:提高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改革試驗田的功能作用
    在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方面,我們擴大跨境人民幣在大灣區使用,支持中小微高新技術企業在500萬美元額度內自主借用外債,推動貨物貿易、貿易新業態、部分資本項目更加便利。在特色金融產業方面,粵港澳三地機構起草了綠色金融的文件,我們還啟動了金融科技應用試點,國家外匯管理局牽頭搭建的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在廣東上線。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_2019年第7號...
    增強通信企業服務能力,多措並舉實現通信資費合理下降,推動降低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並積極開展取消粵港澳手機長途和漫遊費的可行性研究,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基礎支撐。提升網絡安全保障水平。加強通信網絡、重要信息系統和數據資源保護,增強信息基礎設施可靠性,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積極推動先進技術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城市使用,促進保密通信技術在政府部門、金融機構等應用。
  •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報告即將發布,前言摘要先睹為快
    與此同時,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也分別形成了以「金融+服務」、「金融+科技」、「金融+產業」為特色的金融綜合服務體系和發展模式。 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區域是「9+2」的11個城市,即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市,以及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 粵港澳大灣區:三方求變達共贏
    據悉,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共28.2平方公裡,重點發展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現代金融等高端服務業,建設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窗口、世界服務貿易重要基地和國際性樞紐港。近年來,藉助香港的金融和資本市場,深圳在產業與金融相結合上探出路子,並培育出華為、騰訊等國內前沿的科技創新企業。
  • 紐約灣區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啟示
    我國的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可與當今世界著名的紐約灣區相媲美,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的設立,不僅加快了粵港澳三地經濟的融合,更是對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珠三角地區經貿格局和產業的再升級,有利於「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本文通過對比分析粵港澳大灣區與紐約灣區的發展情況,研究國際灣區發展歷程及經驗,或可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有益借鑑。
  • 粵港澳大灣區如何在互補協作中提振經濟?看三地代表委員如何說
    「我們的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的國際競爭力有待提高,這是制約我國企業走出去、融入國際產業鏈的最重要因素。」蘇權科說,要想振興經濟,需要製造業從低附加值的加工到高技術、高品質的「中國創造」轉變,這依賴於質量文化的提升,構建和普及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先進質量文化生態。「大灣區生產的醫療衛生用品、食品、服裝、電子產品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品質,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 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生態指數排名出爐:深圳第一 廣州第二
    ,由前瞻產業研究院承編的《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生態評價報告》(以下簡稱生態評價報告)正式發布。生態評價報告以粵港澳大灣區作為研究主體,從理性和科學客觀的角度評判9+2城市群的科技金融發展現狀,並對其未來發展的優化路徑提出可行性建議,內容分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生態研究概述、解構、指標體系構建、指數分析、優化路徑、評價與展望六大部分。
  • 臺灣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到廣西考察推介 共促產業發展
    臺灣生物科技研究所教授到廣西考察推介 共促產業發展 2019年11月15日 10:0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黎耀基表示,生物醫藥是國家十二五、十三五規劃重點發展的產業,希望在梧州與相關專業的學校、醫院共建科研合作,期待與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共建產、醫、學、研合作平臺,實現產品落地發展,共促生物科技醫學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