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算法用到更有意義的地方

2020-12-25 極客公園

拼多多一直有個奇怪的現象——每次和管理層交流,我發現他們最終都會說到農業這件事兒上。

半年前,他們拉著我去看他們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中國農業大學聯合舉辦的「多多農研科技大賽」的初賽答辯。

我對農業研究不多,一開始有點莫名其妙。因為一眼看上去這好像就是個拼多多贊助的活動,但有意思的是,這件事據說是拼多多的最高管理層親自拍板、親自推動的,又找來了院士、長江學者坐鎮。他們在這件「小事情」上反常的深度參與,讓我產生了好奇。

誰來當「新農人」?

前不久,這個比賽的決賽剛剛落幕。從初賽到決賽,我斷斷續續關注了半年,看到了不少以前不了解的農業故事。比賽完結時,自己覺得還是有些收穫的。

這個比賽讓我覺得有趣的是,召集了全球不少青年科學家、以及頂尖農業人士展開了一場草莓 AI 種植挑戰賽,說白了就是 AI 組的青年科學家們要琢磨怎麼用代碼遠程「種出」好吃、經濟的草莓,甚至要比農業專業人士種得更好。

有幾支隊伍讓我印象很深刻。AiCU 隊的 7 個人全程都在荷蘭遠程參賽,他們的專業分別涉及電子工程、機器學習、數學等不同學科。在這個比賽之前,他們沒有種草莓的經驗,但最終竟然還拿下了第三名。

算法遠程控制下,在「空中」長出的草莓

一支叫「紅海行動」的隊伍,他們在初賽中,提出了利用機器人來實現在合適的時間自動精準地採摘草莓的方案,進而提升商品果率,減少人力成本。不過因為算法是這次比賽的重點,他們也遺憾沒能進入決賽。

我記得還有一支隊伍直接拿著電腦在農地裡遠程答辯,背景就是果園。那位 1996 年出生的隊長擁有自己的果園,目前還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讀研,志向就是「將農業和智能化結合」。這可能是我見過最接地氣的「科技答辯」。

過去這麼多年,網際網路、智能硬體、AI、新造車領域,熱鬧非凡、人才輩出。但我發現不同背景的年輕人如果把科技應用於農業,想像力也是相當可以的。

其實我曾經和幾位在農業領域的創業者探討過,科技創新能在農業怎麼發揮的問題。他們的觀點非常一致:中國農業生產的瓶頸在於人才與技術。

如今農村中正出現「三化」現象,比如農業副業化、農民老齡化和農村空心化。未來沒人種地首先就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人才就更別提了。

但這樣下去是令人擔憂的,因為中國農業本身屬於「小農經濟」,98% 的農民都是在小於 2 公頃的田地裡作業,土地割裂,要實現規模化、數位化種植,難度很大。說到底,終究還是得交給新一代的年輕人和科技,去最終解決這個問題。

這次挺熱鬧的賽事,真正能解決多少問題我不好說。但至少,這讓我看到了在農業領域一批手裡有技術,腦子裡有想法,心裡有野心的不同學科背景、經歷的年輕人。

當我們看到遠程 AI 種草莓、農場裡的主角變成了機器人的場景時,我覺得也是件看得到一些新的期待,甚至很酷的事情。

未來在根源

今年疫情帶來外貿受阻,很多水果只能在國內銷售,結果我發現買到的國內水果變得好吃又便宜。

過去,家人網購水果抱怨最多的就是,買回來的水果,即便是同一個產地的,但每一次的口感可能也有所不同。

這是個普遍問題,過去基本上無解。因為人工種植很難保證每次種出的水果大小、甜度是相同的,畢竟每個農民的經驗、習慣、環境變化是不同的。但這樣很難讓水果形成標準化、品牌化。

長此以往的結果,就是農業並不能真正享受到網際網路發展的紅利,這些貢獻主要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農民,總是處於價值鏈條的底端,很難分享消費側這些年巨大的效率提升和價值成長。

同時,不穩定的品質。很可能讓人買過一次,就不再會嘗試第二次了,這也是困擾電商平臺和農戶的問題。雖然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在流通環節進行投入,減少運輸過程中的水果損耗,但也治標不治本。

我查了下資料,截至 2019 年,中國農產品流通各渠道佔比調查中,電商渠道佔比其實只有 2.8%,這預示著確實存在著巨大的流通渠道變革空間。

但是如果不在供給側改變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沒有人力留存和人才留存,最後可能只會是流通環節價值鏈收緊帶來的效率提升,這種不是全價值鏈獲益的效率提升,只會是個「半吊子革命」。

因此,即便是電商平臺想要徹底解決這些問題,最終也還是得回到「根」上,那就是種植環節。

雲南昆明,每支 AI 組決賽隊伍都會配備一個獨立的智能溫室大棚

怎麼能像工業流水線一樣生產蔬菜、水果?據我了解,國外從上世紀 60 年代就開始利用人工智慧進行農業上的探索。有學者開發出基本作物生長模擬器,通過光合速率對於糧食產量進行預測。

而這次認識了幾位農業專家後,他們說這些技術中國不是沒有,但實際落地有限。很大的一個問題就是高額的數字設施投入與農業的微薄利潤之間無法平衡,導致停留在「面子工程」。

這件事最終還是要用商業和市場去解決,從過去的經驗看,第一步就是要來點新鮮血液,新的 Player,會帶來新的思路。

比如這次「農研大賽」AI 組冠軍的 CyberFarmer·HortiGraph 聯隊比賽過程中建立了一個草莓知識庫,將種植草莓的相關數據標準化成知識。比賽結束後,他們計劃向全國草莓種植戶開放,使小農戶也可以獲得頂尖專家的種植經驗。

智多莓隊研發的數字農業系統,已經應用在昆明滇池旁的草莓大棚裡

來自雲南的 AI 組亞軍智多莓隊,這支橫跨農業科研、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複合型團隊,在商業化上更進一步。他們在比賽過程中驗證了數字農業的可行性,便成立了公司,用 AI 來幫助草莓種植戶解決種植問題,甚至已經在昆明滇池旁與一百多戶草莓種植戶完成籤約。而受這次比賽的啟發,AiCU 隊也已經決定待疫情結束之後,回國創業。

其實對於中國「大國小農」的情況,數位化更多是生產模式的改變,不一定非要依賴非常「高精尖」的傳感器、探頭,它本質上是一種探索,探索用新技術幫助小農主體的生產經營方式帶來改變和提升。

以前人們總說,我國農業領域是人力流失,但在我看來,可能說「人才」流失更準確。

人力不夠的根本原因是農業不夠賺錢,不賺錢當然也沒有人才願意在這裡「淘金」,智慧的聚焦就不夠,創新也難以發生,對資本也沒有足夠的吸引力,所以生產力就難以提升和跨越。農業的升級,確實需要從人才和科技的「冷啟動」開始,需要有人推一把。

當網際網路語境被討論大數據殺熟、信息繭房、算法公平的情緒所填充時,田間地頭同樣需要數據和算法,需要年輕人帶來的新思路。

科技降維,農業才能升維,這件事值得多些關注。對帶頭推動這件事的拼多多,雖然開始的時候我看不懂,但看完這半年的故事,我願意給個五星好評。

相關焦點

  • 數學建模必備算法之模擬退火算法
    模擬退火算法是屬於貪心策略的算法,所謂貪心策略,就是總是做出在當前看來是最好的選擇。而不是從整體最優上考慮,它得到的是某種意義下的局部最優解。因此,這種算法不是對所有的問題都能得到整體最優解,關鍵是選擇什麼樣的貪心策略。
  • 詩歌可以成為算法,但有意義嗎?
    李彥宏試圖總結人工智慧時代的思考方式跟網際網路時代有什麼不一樣。馬雲說,「人能做到的事情再讓機器做,這很愚蠢。」認為機器必須要有自己獨特的思考。在文學界,人們用作品說話。「我生了時代的心/我將說出我的眼淚」,你能看出這是人工智慧寫的詩句嗎?在學習了100個小時後,人工智慧「小冰」的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出版了。
  • Python零基礎入門—算法的實現與偽代碼
    在前面一節課,我們了解了什麼是算法,知道了在一個算法中,要有輸入、計算過程、還要有輸出。這節課我們來討論算法的實現。這節課的內容與前面課程的課後練習有關。在課後練習中要求同學們寫出計算長方形面積算法的步驟,步驟要包含輸入、計算過程和輸出。老師在這裡寫出計算長方形面積算法的步驟,同學們可以和自己寫的算法步驟比較一下,看看哪個寫的更詳細和完善一些?
  • Python實現KMeans算法
    「Python實現一個算法總是比你理解這個算法更簡單,這也是Python如此流行的原因之一。」在前面的文章中講過數據離散化和KMeans算法的理論理解。參見:數據離散化及其KMeans算法實現的理解這篇文章來看看怎樣用Python實現這個事。
  • 人臉識別算法中的一些重要的算法
    這些算法的涉及面非常廣泛,包括模式識別、圖像處理、計算機視覺、人工智慧、統計學習、神經網絡、小波分析、子空間理論和流形學習等眾多學科。所以很難用一個統一的標準對這些算法進行分類。根據輸入數據形式的不同可分為基於靜態圖像的人臉識別和基於視頻圖像的人臉識別。因為基於靜態圖像的人臉識別算法同樣適用於基於視頻圖像的人臉識別,所以只有那些使用了時間信息的識別算法才屬於基於視頻圖像的人臉識別算法。
  • 什麼是哈希算法
    哈希算法的分類下一步我們把哈希函數分類,更細緻的聊聊哈希算法的特點。首先說哈希算法有很多種,例如 md5 ,SHA256 等等,但是它們總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普通哈希,另外一類是加密哈希,cryptographic hash function 。業界可以找到的哈希算法是有很多種的。
  • 機器學習算法的特徵工程與意義詳解
    機器學習算法的特徵工程與意義詳解 黃言 發表於 2020-10-08 15:24:00 1、特徵工程與意義 特徵就是從數據中抽取出來的對結果預測有用的信息
  • 用 C++ 和 Java 寫算法,有差別嗎?
    4、基本語法雖然 Java 的語法和 C++ 十分地相似,但是語言層面還有一些不同。C++ 允許全局函數的存在,Java 則不允許,不過 Java 也留了個口子,就是用靜態成員函數。Java 沒有指針,對象的傳遞和返回都是用的引用的方式,並且不需要像 C++ 那樣用 「&」 做特殊的語法標記。大多數介紹 Java 的書籍開篇就是類和抽象,然後才是基本的語法,這和 Java 上等人的氣質是一致的,連這都不會,咋做程式設計師?C++ 應該多提升一下氣質,少用點指針和全局函數。本文為了對比 C++ 和 Java 的相似性,所以就從基本語法結構開始介紹。
  • AI開放平臺推出零基礎算法開發的意義
    在2019年深圳安博會上,華為、百度雲、海康威視這幾家都有詳細展示自家的AI開放平臺在自定義AI應用模型方面的服務,也讓我們看到了AI開放平臺相比於傳說中的神奇更接地氣的一面。短、平、快,零基礎自定義一套AI應用模型海康威視AI開放平臺在助力用戶自定義AI應用模型方面,主要有5大服務流程:明確用戶需求-數據標註-導入標註後的數據做模型訓練-模型部署-應用上線,自定義一套AI算法應用時間周期要多久呢?海康給出的答案是不超過一個小時。
  • 【算法資源】貪婪算法
    貪婪算法(Greedy algorithm)是一種對某些求最優解問題的更簡單、更迅速的設計技術。
  • EM算法原理總結
    但是在一些情況下,我們得到的觀察數據有未觀察到的隱含數據,此時我們未知的有隱含數據和模型參數,因而無法直接用極大化對數似然函數得到模型分布的參數。怎麼辦呢?這就是EM算法可以派上用場的地方了。,第(2)式用到了Jensen不等式:
  • 機器學習算法一覽
    把問題解決思路和方法應用建議提前到這裡的想法也很簡單,希望能提前給大家一些小建議,對於某些容易出錯的地方也先給大家打個預防針,這樣在理解後續相應機器學習算法之後,使用起來也有一定的章法。2.機器學習算法簡述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把機器學習的算法做不同的分類。
  • ACM金牌得主的算法之路!
    我看過很多有潛力且非常努力的程式設計師,在進階高級工程師或架構師的路上,栽在了「算法」上,說實話,我並不意外。如果說得功利和實際一些,我覺得學習算法的核心原因有 2 個:一,算法是你進大廠的敲門磚。這你可能會疑問,明明工作中用到算法的情況並不多,為什麼大廠都要考,而且還是 Hard 模式?
  • EM算法是鍊金術嗎?
    但是,使用EM算法時,往往在預測分布P(X|θ)和實際分布P(X)不重合就停下來了。流行的解釋是:那叫局部收斂(其實就是收錯了地方);因為大山周圍有一些小山,出發點不對就上到小山頂上了。所以起始點很重要。於是有人專門研究如何通過測試找到較好的出發點,比如隨機選多點測試看哪個好。EM有時雖然能收斂,但是常常收斂很慢。
  • 算法崗面經分享 | 字節跳動CV算法實習生面試(含超多知識點乾貨)
    更有機會與李開復老師等大牛群內互動!同時提供每月大咖直播分享、真實項目需求對接、乾貨資訊匯總,行業技術交流。點擊文末「閱讀原文」立刻申請入群~分享一篇字節跳動CV算法實習生面試經驗帖,涉及較多視覺算法知識點分析,很有參考意義,希望對大家工作和求職有所幫助~作者 | JustDoIT原文 | https://zhuanlan.zhihu.com/p/59270912崗位信息如下:
  • 張亞勤:不太完全認同算力比算法更重要的觀點
    在24日的「人工智慧:育新機、開新局」人工智慧分論壇上,清華大學講席教授兼智能產業研究院院長、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張亞勤在演講中表示,不太完全認同算力比算法更重要的觀點。他表示,這次數位化和過去那兩次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量高了很多數量級,比如說無人車每天所產生的數據就是5到10個T。基因測序每一次就差不多3T左右。
  • 程式設計師掌握算法具有哪些意義
    隨著當前程式設計師的崗位劃分逐漸細化,而且大量的程式設計師都在從事應用級開發(增刪改查),所以不少程式設計師在工作過程中並不會接觸到太多的算法,比如Web開發、Android開發等應用級開發崗位,對於算法的要求並不高。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程式設計師就不需要掌握算法。
  • 柳濟琛:科技讓有意義的事更有意思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浙江烏鎮11月24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姍姍 記者王聰聰 梁豔)「科技讓有意義的事更有意思,節約就不再遙遠。」雖然聽上去就是簡單地識別光碟有沒有吃光的過程,但是為了做這個AI的算法,他和團隊走了全國十多個城市用半年時間採集了很多樣本才做出現在的光碟AI。只要不浪費食物就可以獲得積分獎勵,積分可以兌換獎品,也可以用來捐贈給公益項目。柳濟琛介紹,比如愛心企業以一定的善款比例進行配捐,可以援助非洲的孩子,幫助他們吃上愛心餐。
  • 薦書 | 程式設計師書單必不可少系列之算法篇(文末有福利~)
    如果只開一門課,那剩下的就一定是:數據結構與算法。最近參加了很多線下的會議,發現一個點,就是不管什麼技術主題的大會,人們都會找算法的書,小編再次深深地體會到算法是那麼地必不可少。現在小編就來盤點一下算法書推薦給大家。
  • 算法-快排
    面試官:最後問一道簡單的算法題,快速排序你用過嗎?用到的思想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