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本身是一個天才,13歲自學微積分,24歲加入曼哈頓計劃。他不僅是一個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對量子電動力學產生了重大貢獻,同時,他還是一個人生導師和思想家,對知識和問題的理解常常透徹無比,直達本質。
之前還看過一個3blue1brown的視頻,講的是費曼在一次物理講座時用基礎的幾何學證明了行星的軌跡是橢圓的。看完後,只能說嘆為觀止,這節課也號稱:費曼失傳的演講。
不過今天不是想給大家分享費曼這個人的生平,那主題太寬泛了。我就講講對費曼學習法的理解和認識,必須承認,這是我認為最好的學習新知的方式。
什麼是費曼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就是由物理學家費曼所發明的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Google創始人謝爾蓋布林都在使用的學習方法,比爾蓋茨、賈伯斯、拉裡佩奇都是費曼學習法的擁戴者。
理察費曼
傳說加拿大人斯科特.H.楊(Scott H Young)使用這種方法,只用一年時間自學完成了 MIT 公開課上的 33 門計算機科學課程,正常情況下需要四年才能修完,並最終通過了所有考試!
另外有一則報導說:一個農民讓自己的孩子每天去學校上課回來教學過的內容,這樣可以一份學費學兩次,就這麼一個單純的想法,他的孩子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最終考上了清華。
不論上面的報導是否屬實,但它正是費曼學習法的典型體現。費曼學習法用通俗易懂的話來說就是:通過向別人清楚的解說某一件事,來確認自己是否真正弄懂了這件事。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費曼學習法的具體操作。
第一步:選擇目標
選擇目標的選擇很簡單,就是確定你要學什麼,或要幹什麼。在這裡比如學習一門技術、學習一個科學領域、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個概念等,都可以稱作目標。
但如果想制定非常棒的目標,還可以學習一下SMART原則:Specific具體、Measurable可測量、Attainable可實現、Relevant相關性、Time—based時效性。也就是說計劃要具體、可測量、堅持即可實現、對你有意義並且要在一定的期限內完成。
第二步:教學
創造一個場景,在這個場景中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講授給「別人」。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說不清楚,講不明白,自己也模稜兩可等,那就說明這些知識點並沒有熟練掌握。嘗試教授和發現薄弱點就是這一步的重點。日常中很常見的一個場景就是,在你學習一個新知識時,你感覺自己已經看懂了,但是去使用、去說、或去寫出來的時候發現完全沒有思路。這就是知識掌握薄弱的表現。
第三步:糾錯學習
在第二步中遇到了問題,那麼就需要進入第三步:糾錯學習。無論是在教授的過程中說錯的、說不清楚的、模稜兩可的都需要在這一步中進行強化。反覆查詢資料、學習、強化記憶,然後再重複第二步進行驗證,直到可以順利的教授相應的知識。
第二步和第三步的結合有別於傳統的題海戰術,題海戰術之所以效果不好,是因為大多數人大多數情況下只是在做自己會做的,而忽略了不會的內容,也就是「用低廉的勤奮代替高質量的思考」。
第四步:簡化
這一步是對上面學習的內容進行提煉、簡化,去掉非必要的,多餘的信息,並且能夠用自己的語言通俗易懂的表達出來,而不是照本宣科。
其實這一步驟還有一個重點,就是簡化到可以通過類比,讓一個非專業人士(誇張點說就是小孩兒)都能聽懂。此時,你就真正掌握了這門學習方法。至此,費曼學習法算是形成了一個閉環,可以進行下一個知識的學習了。
每天寫作記錄是很好的方式
整個費曼學習法最主要的就是教學,那肯定有人會想:沒有人可教授怎麼辦?其實,這裡的教學是統稱,具體可因地制宜的創造出許多場景。如果能真實的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教授那再好不過了。如果沒辦這樣,可以通過寫作、錄製教學視頻、對著手機錄音、實踐等方式來進行演變。
其實從現代認知學來看也已經總結出來了學習效率金字塔,可以看到教別人才是最好的學習手段。
學習金字塔
因此,我認為每天通過記錄自己學習和自己不斷講話的過程就是使用費曼學習法的過程。因此,我強迫自己每天都發些文字在各平臺上,一個是和自己對話,另一個也能和他人分享獲得反饋。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後知後覺,那是因為學習的太少,了解的太少,很多問題前人已經總結好了現成的方法和方案,我們卻不知道,還在自己探索,當然行動緩慢,後知後覺了。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好好體會費曼學習法,對我幫助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