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對小學生的輔導中,總會遇到一些知識點,學生比較難理解。我們大人反覆地講解都未能使得孩子很透徹地理解。如果持續這樣的學習,不僅僅消耗孩子的學習興致,也在逐漸消耗掉孩子求知的欲望。
例如,小學四年級的雞兔同籠的問題,行程問題,流水的問題,這些都是比較經典的題目。由於小孩子的生活經歷比較欠缺,那麼孩子在理解方面就會顯得非常的吃力。
雞兔同籠的難點
流水問題的難點
在日常的輔導中,我們家長或者老師很多時候會利用數形結合,動態演示的方法輔導孩子,以期望孩子儘快理解。可是總感覺沒有達到大人的預期效果。輔導過後,孩子還是沒有掌握住這樣的知識。做作業或者考試的時候還是做不出來。
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使得孩子可以更好地進行類似的學習呢?
在我的輔導的過程中,我覺得費曼學習法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什麼是費曼學習法呢?
費曼
我們先來聽聽一個故事。
很早看過一篇報導,一個農民讓自己的孩子每天去學校上課回來教學過的內容,這樣可以一份學費學兩次,就這麼一個單純的想法,他的孩子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異最終考上了清華。其實這個孩子使用的就是費曼的學習法。
費曼學習法是什麼?
在我們的一般的思維中我們都覺得費曼學習法是我們大人的專利,上了大學或者出來工作之後才會用到費曼的學習法進行專業性的學習。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
我們先來看看費曼學習的方法有多麼的神奇?
加拿大人Scott H Young曾經使用費曼學習法,一年時間便修完了MIT公開課上的33門計算機科學課程,並且成功通過考試,而正常情況下,這個過程需要四年!
費曼學習被評為公認的最高效的學習方法,那麼我們來看看費曼學習法究竟長得什麼樣子的呢?
費曼學習法出自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
理察·菲利普斯·費曼(Richard PhillipsFeynman),美國猶太裔理論物理學家,量子電動力學創始人之一,納米技術之父,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從沒有人懷疑過他超強、早熟的學習能力:
小學剛畢業,他就開始學習初等微積分,在中學,他就學習了狹義相對論——要知道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的《論動體的電動力學》1905年才發表,讓學界普遍認同,還花了好長時間。《時代》雜誌讚美他的一生如同連鎖核反應,他的才智達到臨界質量,向四面八方爆裂,並發散出光和熱。
但要證明一個人擁有非常有效,可以借鑑的學習方法,不能僅僅搬出他本人的成就,因為個人成就受到天賦、背景等種種因素影響,而如果他的經驗和指導,確實讓許多人(特別是普通人)從中受益,確確實實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 那麼他的學習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
而費曼恰恰是一位傑出的教師,對於教學方法極有心得。他曾是加州理工學院最受歡迎的教師之一,《費曼物理學講義》至今還是眾多對於物理學初窺門徑的大學生們書柜上的寶典。
費曼本身也非常熱愛教授這一工作,甚至把教學能力和本人的學習能力掛上鉤——他認為:
I couldn't reduce it to the freshman level. That means we really don'tunderstand it.
要是不能把一個科學概念講得讓一個大學新生也能聽懂,那就說明我自己對這個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
費曼本人的老師Wheeler,也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著名的話:
One can only learn by teaching.
一個人只有通過教學,才能學會什麼。
費曼和Wheeler的話,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它們仍然是同一事物。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你不能簡單的說清楚,那說明你還沒完全明白",我們把這句話倒過來,就可以成為有效的學習建議:如果你想弄明白一個概念,那就把它解釋清楚!實際上,把自己正在學的東西教給其他人,就是費曼學習法的核心理念!
事實上,費曼技巧就是費曼吸收了自己和老師Wheeler教學和學習的經驗,重點強調教學相長,用"教學"促進"學習"的學習策略。
費曼學習法主要步驟有四步:
在教學和輔導中,我們怎麼樣運用這樣的一種方式讓孩子儘快地學會一些比較難的知識點呢?
我們可以提前在預習中讓孩子熟悉相關的概念,明確了自己的學習的內容。接著讓孩子自己通過網上查找資料的方式先對該知識點的基礎概念進行預習。
通過預習,孩子在自己的腦海中就形成了一個較為模糊的概念和大致了解知識點基本的內容。
我們可以角色互換,讓孩子來講解給我們聽。
這樣的角色互換和角色扮演可以讓孩子快速地掌握住這個知識點。
其實孩子對每個知識點都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孩子的語言比較稚嫩,可是也正因為稚嫩的語言更能讓孩子理解,從而更快速地把知識學到骨子裡面。
我們也可以從上面的學習金字塔中可以看出,當我們把知識通過自己的語言教授給別人的時候,知識在我們的大腦中的留存率可以達到90%。
當孩子通過模擬教學的場景把難點知識講解後,我們可以再跟孩子回顧講解的過程,孩子也會在回顧的過程中發覺到自己的不理解的地方,從而孩子就會再次去複習和加深理解。這樣,不僅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同時也讓孩子對知識更加的深入理解,達到了徹底的熟練。吃透每個知識點。
當孩子對這個知識點徹底掌握住以後,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模式進行一個歸納總結並簡化,形成一個學習的模式。這樣,孩子就可以提煉出一種學習和解題的公式,更好地運用學到的知識。
在平時的教育和輔導過程中,我喜歡運用這個方法。在學習較難的知識點的時候,雖然花的時間比較多,可是孩子們卻能達到真正掌握住知識的效果。而且學會了這樣的一種學習的方法,當以後孩子學習難點的時候,反而會變得更加的輕鬆和快速,促進了孩子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