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馬斯小火車與「司馬光砸缸」背後的自我激勵!

2020-12-20 音樂電影匯

美國夢和中國夢的實現過程,最大的區別在於使用了不同的但卻有效的激勵方式。

在美國的教育中,總是善於用自我激勵來提高民族的上進性,而在中國更善於用外部激勵來挺高民族的自信心。

美國小孩子學的最多的童話故事是託馬斯小火車頭的故事。

託馬斯小火車頭他每天拉車廂都非常高興,有一天拿到一個非常大的任務單,可是行駛路線卻要爬過一個山坡。

他覺得他過不去了,可是他又問自己,託馬斯,你是一個能幹的人啊,你自己可以完全爬過坡去啊。

然後他就給自己唱歌,給自己鼓氣,不知不覺就爬過去了。

這個故事是全美的小朋友都學的故事。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麥克利蘭說,這樣的民族成就一定是非常高的。因為他的小孩子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自我激勵。

我們國家小朋友小的時候學的故事都有什麼呢?狼來了的故事是在教育我們講誠實;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講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頭懸梁、錐刺股告訴我們要刻苦讀書。

但所有的這些都是靠外部的力量來激勵自己,要努力才能成功。而且我們在從小接受的教育理念是講到成功,這個過程一定是經過層層困難才能達到的。

但是在企業或職場中,如果僅僅靠外部的力量刺激自己,他的後勁一定不足。按照麥克利蘭的理論,成就性需求是依賴於自我激勵的,所以企業管理中應該選自我激勵的員工。

或者說怎樣將工作績效和需求有效組合,在於企業或部門中是否存在那些成就機率高的人。而那些成就機率高的人,大多數是自我激勵高的。如果企業可以錄用到自我激勵很高的人,他來了之後,他一定可以做的很好。

此外,在整個公司或組織形成的氛圍當中,要習慣用表揚去肯定那個自我去解決問題的人。因為只要他自己願意去解決問題,他能夠去幫助你主動承擔責任,企業都給予表揚和肯定的話,實際上一種屬於自我激勵的氛圍無形中就存在了。

那一旦這個能力形成,那這時組織的成就感覺會非常高,組織的成就也會變得非常的大。

相關焦點

  • 司馬光砸缸救人背後的故事
    ——《宋史·司馬光傳》以上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說我們耳熟能詳,從小就聽說過這個故事,這段小文言文現在還入選了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但我們往往關注的是司馬光的機智救人,卻忽略了被救的人。那麼這個被救的人是誰呢?他為何掉到缸裡出不來呢?
  • 司馬光砸缸為何人盡皆知?成為「網紅」背後,是司馬池在「操刀」
    很多人不知道北宋興也司馬光亡也司馬光,更不知道這人和王安石是死對頭,倒是對其砸缸的事樂此不疲,這件事不僅影響了一代小學生的課後作業,對於司馬光同樣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才被史書記住,關於砸缸故事的含義,你是否有真正的品讀過。
  • 在司馬光砸缸的背後,小孩子之間的事為何流傳這麼廣?
    其中司馬光砸缸就是一個人人口口相傳的故事。在這個事件裡面,主人公的智慧,勇敢,冷靜在和其他小朋友的對比下被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會被後人記住的一個原因。但是在這個7歲小孩子砸缸救人的背後,是存在著一些沒有被提及到的故事的。下面就由我給大家講一下吧。首先這個故事之所以能夠被我們這麼多人熟知故事,是因為。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可被救的人是誰?背後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
    學生時代,想必大部分人都學習過一篇課文叫做《司馬光砸缸》,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可是在這篇課文中,大篇幅都是在將司馬光的救人過程,對於司馬光所救之人是誰隻字未提,那麼,司馬光砸缸救的是誰呢?背後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 說起司馬光砸缸大家都知道,但是背後其實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陝州下面四叔就講講司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解析為什麼這個故事傳播得人人皆知,他救出來的小孩到底是誰?為什麼老師從來都不介紹他?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開始,是一群小孩在庭院玩耍的時候,有一孩兒不小心掉入水缸中。司馬光當機立斷,舉起石頭把水缸給砸碎了。從而挽救了一條生命。
  • 百年語文教科書中的「司馬光砸缸」
    從圖1至圖3依次為1905年最新初等國文教科書、1921年共和國教科書新國文、1998年人教社教科書「司馬光砸缸」插圖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不少人曾經質疑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一個小兒郎何以能夠舉起大石,又何以能夠把大水缸砸破呢?
  • 司馬光砸缸救人婦孺皆知,你可知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從不說
    歷史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很多「明明白白」的事情背後往往藏著一些驚天大秘。就比如司馬光和王安石這一對老冤家,王安石的貢獻是替北宋收復失土,把北宋的財政搞上去;而司馬光呢,最大的功勞是打擊王安石等變法人士,然後寫了一本資治通鑑。但是大家一定對司馬光比王安石熟悉的多。
  • 為什麼砸缸的是司馬光,厲害的人從小就厲害
    司馬光砸缸救人這講的是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玩伴落水,其它小朋友都被嚇跑了,唯獨司馬光沉著應對,用石頭砸開了大水缸,把人救了出來。那麼問題來了,當時一起玩耍的人也不少,為什麼砸缸的是司馬光,因為其他人都被嚇到了,跑了。那為什麼其他人都跑了,司馬光沒有跑呢?因為司馬光心智更成熟,有超過同齡人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智慧。彼時的司馬光年僅7歲,厲害的人,從小就已經開始厲害了。
  • 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真相在這裡
    文丨曹鏡明題丨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為啥知者甚少?司馬光砸缸:憑什麼司馬光流傳千古,那個小孩的感恩之舉,少有人知?相信「司馬光砸缸」的歷史故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即便是不知道,也會有所耳聞,然而那個被司馬光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如何報答司馬光的,卻所知者甚少!
  • 司馬光砸缸眾人皆知,但你知道他救了誰麼?此人可能是虛構的
    在歷史上,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其背後的思想也啟迪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故事是這樣的,在宋朝年間,一小孩因貪玩爬上水缸,卻踩空失足掉入缸中。小孩個矮,缸中水多,孩子隨時可能發生不測。就在大家束手無策之際,司馬光卻做出一項驚人之舉。
  •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誰,為何老師從來不說?|百家故事
    ——《宋史》那麼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誰,為何老師從來不說,而只是一味的褒揚司馬光呢?這件事我們還得從司馬光這個故事說起。少年司馬光。司馬池對於司馬光的教育很是重視,照現在的話說,就是從娃娃抓起,在司馬光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讓他讀書,到了七歲的時候,司馬光已經能夠背誦《左氏春秋》了,此外,此時的司馬光還通曉了這本書中所記載的故事背後的意思。
  • 司馬光砸缸人人皆知,你可知救出的小孩是誰?為何老師不主動提起
    司馬光砸缸的傳說人們在幼時就已經耳熟能詳,在課本中它是一篇非常簡單的文章,講的就是七歲的司馬光臨危不亂,勇敢砸破大水缸救出幼兒的故事。因為主要面向小孩子,所以故事的背景、發展都不曾交代清楚,連那個孩子姓甚名誰都很少有人提起。
  •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
    《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一代文學家砸缸救人,到底是救了誰?司馬光,自小就被稱為「神童」,七歲的時候,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砸缸救人被世人所知。司馬光砸缸在《宋史》中記載的:「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但是我們光知道他砸缸救人,那你們知道他救出來的人是誰嗎?當時他救出來的小孩可是身份不一般,叫做上官尚光,後來也是一路坐上了宰相的位置。原名叫做上官尚,為了感謝司馬光,特意在名字後面加了一個「光」字,表示自己和後人一輩子都不要忘記司馬光。
  • 司馬光銘記終生的不是砸缸,而是父親的這句話
    在《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節目中,經典釋義人北京大學趙冬梅教授講述了一個司馬光的故事,父親的一句話,影響了司馬光的一生。  經典釋義人——北京大學趙冬梅教授  大家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但是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關於司馬光的文字中,他從來沒有講過自己砸缸救人的事。
  • 司馬光砸缸救的孩子是誰?看完你就知道了,老師一般不會告訴你
    而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個小故事的培養下,我們一代代人才加深了獨屬於自己的文化素養。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的一處細節。司馬光砸缸究竟是救了誰?對於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故事是發生在宋朝時期,當時司馬光和幾個小夥伴在玩耍,這時候卻是有一個孩子突然玩鬧著掉進了水缸,水缸中裝滿了水,而這個孩子眼見著就要被淹死,在眾人都驚慌失措的時候,司馬光卻是鎮定的很,他想到了用石頭砸開水缸的方法,既然掉進水缸的危險是溺水而死,那麼不如直接把水缸砸開。最後這個幸運的孩子才得以得救。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可知道救出的小孩是誰?
    流傳下來的這些故事,除了教育人們要孝道以外,還教導人們要沉著冷靜,不慌不亂,比如《宋史》中記載的有關「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短短幾個字,將司馬光當時的表現描述得非常形象,這也是古人的智慧。不過,大家都知道司馬光把缸給砸了,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司馬光當時救了誰,那個小孩的身份是什麼?
  • 司馬光砸缸世人皆知,但為何無人知道他救的誰?真相老師不願意說
    司馬光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北宋人,因對歷史和文學的貢獻與司馬遷並稱為"史界兩司馬"。他一生經歷了四個朝代,從大臣到宰相。但是我們大多數人是從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知道他的。經過幾千年的交流和解讀,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歷史的波濤中不斷更新。
  • 「司馬光砸缸」家喻戶曉,那他救出來的小孩是誰?為何老師不說
    在提起司馬光的時候,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司馬光砸缸,我們在小學課本上就學習過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司馬光在我國歷史上也是一個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小小年紀就可以做出這種行為,可見本身也是非常聰明的。但是關於司馬光砸缸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在歷史上真的存在,這件事情的真實性也引發著人們的討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史書的記載上的確是有這件事的。關於司馬光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司馬光砸缸就出來的那位小孩,卻很少有人知道了,課本上也沒有寫出這個小孩的名字,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也沒有說這個小孩是誰,所以關於司馬光救出的這個小孩,很多人也是充滿了好奇的,為什麼在這個故事的記載中沒有提到被救到的小孩的名字呢?
  • 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那你可知被救的小孩是誰?
    在幼兒啟蒙階段,,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相同的教育方法,那就是以講故事的方法給孩子輸送知識,在我國就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存在,例如匡衡鑿壁偷光,鼓勵孩子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也要堅持學習,還有司馬光砸缸,教育孩子面對困難要冷靜並且智慧救人。
  • 司馬光砸缸,他救出的小孩是誰?日後成宰相,難怪老師從不提起!
    可是等到長大後才發現,原來「司馬光砸缸」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司馬光砸缸」並不是最好的結局途徑。砸缸雖然可以救人,可帶來的損失絕對不小,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呼叫周圍人來幫助,這樣才是最佳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