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誰,為何老師從來不說?|百家故事

2020-12-15 飛魚說史

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歷史上有一本很著名的書,叫做《資治通鑑》。

這本書的作者叫司馬光,不過他和《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卻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至少在史書上沒有找到任何兩人有關係的記載。

不過兩人同姓司馬,又都有一本傳承數百世的著作,這不得不說兩人為司馬這個姓氏增添了很大的光彩。

想必,大家對於司馬光也並不陌生。

畢竟他曾經出現在我們的小學語文課本裡,而在小學課本裡的少年司馬光,那可是集聰明、智慧、果斷於一身的人物。

至於大家對於司馬光的這個印象,還是源自於一個故事——司馬光砸缸,這件事在歷史上並不是虛構,而是被真真實實記載在《宋史》中的:

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其後京、洛間畫以為圖。——《宋史》

那麼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誰,為何老師從來不說,而只是一味的褒揚司馬光呢?

這件事我們還得從司馬光這個故事說起。

少年司馬光。

司馬光從小時候就表現出了很聰明,他出生於光州光山(現在的河南光山縣),他的父親叫做司馬池,是這地方的縣令,所以司馬光的名字,也就是以地點起的。

司馬池對於司馬光的教育很是重視,照現在的話說,就是從娃娃抓起,在司馬光六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讓他讀書,到了七歲的時候,司馬光已經能夠背誦《左氏春秋》了,此外,此時的司馬光還通曉了這本書中所記載的故事背後的意思。

愛玩是孩子的天分,司馬光也不例外,而且那時候孩子的玩耍總是一群一起玩,想想也是,飛魚在小的時候,也是一大幫孩子一起做各種遊戲,簡直好不快樂。

不像現在的孩子一樣,看電視以及玩其它的電子產品則佔據了一天中很多時間,他們的快樂似乎只是存在於虛擬的世界中。

司馬光砸缸。

小孩子在玩耍時,那是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做危險,比如說司馬光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時候,就是無所顧忌,而巧的是,這群孩子在玩耍的時候,偏偏看到了一口盛滿水的大缸。

而司馬光的小夥伴中,還有一個膽大的,愣是爬到了這口缸的上面,意圖為小夥伴們表演,缸沿走秀,結果卻一個不小心,失足掉進了大綱裡。

周圍的小朋友見到這種情形,自然嚇得不知所措,而且很快就一鬨而散,照這樣的情節發展,這個掉進水缸中的小孩子,自然只有死路一條。

不過好在司馬光沒走,面對水缸中小夥伴的呼救,司馬光靈光一現,舉起水缸旁邊的大石頭,就照水缸砸去,別看當時司馬光只有七歲,力氣還是很大的,愣生生地把水缸砸出了豁口。

結果沒一會,水缸裡的水就從豁口處留了出去,而掉進水缸裡的那個小朋友也得救了,自此之後,司馬光得以聲名遠播,他的故事也被寫進了課本裡,成為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司馬光救出的小夥伴。

在司馬光砸缸之後,大家都記住了司馬光,但是他救出的小夥伴卻很少有人知道,那麼此人在歷史上究竟是誰呢?

這個人叫做上官尚光,原名叫做上官尚,為了銘記司馬光的救命之恩,就在自己的名字後面加了光字,那麼為何老師在給我們講這一課的時候,並不說詳細說說這個人呢?

這是因為此人在歷史上並沒有多高的成就,而且在正史中並沒有出現此人的名字,說到這或許就有人要說了,既然正史中沒有記載,為何能確定此人就是司馬光當年砸缸救的小孩?

這是因為在現在居住在光山縣的上官姓氏家譜中對於此事有著明確的記載,而現今上官姓氏後裔大多數也應該知道這件事。

結束語: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誰,為何老師從來不說?其實追根究底是因為被救出的這個小孩並不出名,而且司馬光在後世中那是相當有名氣,這兩者一對比,自然就沒人關註上官尚光了。

不過司馬光長大之後的所作所為,卻讓不少人為之詬病,因為在王安石為了圖強而進行的變法活動,卻被司馬光給全權否定了,以至於有人把宋朝的疲軟和沒落都算在了司馬光的頭上。

不過,無論如何,司馬光因為砸缸一事,已經家喻戶曉,因為《資治通鑑》一書,得以流傳百世。

對此,您怎麼看?

參考文獻:《宋史》等。

相關焦點

  • 司馬光砸缸,他救出的小孩是誰?日後成宰相,難怪老師從不提起!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熟悉司馬光主要還是因為在小學課本上學習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個故事一直流傳到今天,年幼時期的司馬光便可以意識到「救人如救火」真是難能可貴。
  • 司馬光砸缸救人婦孺皆知,你可知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從不說
    這其中一個最大原因,可能是一個「小故事」,也就是「司馬光砸缸」了。王安石又沒有砸缸,又沒有寫歷史書給別人下定論,所以最終只能淪落為默默無聞的「奸佞」了。那麼,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到底有什麼秘密呢?他在故事當中救人家喻戶曉,可你知道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說呢?「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倒是記錄在正史《宋史》當中的。《宋史》是元朝人脫脫、阿魯圖等人編撰的。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卻不知道他救出的是誰,難怪老師從不提他名字
    當提到司馬光時,相信很多人都會想到他那一套,我們在小學課本裡學到了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司馬光也是我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他在小年紀就能做這樣的事,可見自己也是很聰明的。但有關司馬光砸缸一事,究竟是真還是假,這件事的真實性也引起了人們的討論,但不可否認的是,史書上確實記載了這件事。至於司馬光大家都知道的那個孩子,司馬光打缸出來的那個孩子,卻很少有人知道,教科書上也沒有寫出這個孩子的名字,老師上課時也沒有說這個孩子是誰,所以,關於司馬光救的那個孩子,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這個故事裡沒有提到那個孩子的名字?教師為何不提他的名字?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他救出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從不提起他的名字
    其實提到司馬光,大家一定會想到曾經在小學時學到的一篇課文了,就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這個故事廣為流傳到今天,這個故事之所以發生,其原因是司馬光在院子裡和小朋友們分享自己學到的歷史故事,小朋友們聽得入迷,在旁邊玩耍的一小孩不小心掉進了院子中的水缸裡,從而打破了講故事的寧靜時刻。
  • 司馬光砸缸人人皆知,你可知救出的小孩是誰?為何老師不主動提起
    司馬光砸缸的傳說人們在幼時就已經耳熟能詳,在課本中它是一篇非常簡單的文章,講的就是七歲的司馬光臨危不亂,勇敢砸破大水缸救出幼兒的故事。因為主要面向小孩子,所以故事的背景、發展都不曾交代清楚,連那個孩子姓甚名誰都很少有人提起。
  • 「司馬光砸缸」家喻戶曉,那他救出來的小孩是誰?為何老師不說
    但是關於司馬光砸缸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在歷史上真的存在,這件事情的真實性也引發著人們的討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史書的記載上的確是有這件事的。關於司馬光大家都是知道的,但是司馬光砸缸就出來的那位小孩,卻很少有人知道了,課本上也沒有寫出這個小孩的名字,老師在上課的時候也沒有說這個小孩是誰,所以關於司馬光救出的這個小孩,很多人也是充滿了好奇的,為什麼在這個故事的記載中沒有提到被救到的小孩的名字呢?
  • 司馬光砸缸,救出的小孩究竟是誰,為什麼從來沒有人說起?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中國是家喻戶曉。這個故事發生在北宋年間,流傳到現在,已是千年。我們對司馬光是耳熟能詳了,但對被救的小孩一直從未耳聞,其中的原因有三。在所有正史中都絲毫未提所救小孩到底是誰。因為這個並非當時記錄故事的重點。只有這個被救的小孩的家族族譜中做了記錄。最開始的記錄於北宋時期惠洪的《冷齋夜話》,在這裡是作為「活人手段」而記錄。司馬溫公童稚時,與群兒戲於庭。庭有大甕,一 兒登之,偶墮甕水中。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他救出的小孩是誰?估計老師也不知道
    對於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我們讀小學的時候就知道了,我們通常都誇讚司馬光急中生智,卻不知道被他救下的那個孩子是誰,是不是心裡有點犯嘀咕,這個孩子到底是誰?這件事的原委是什麼呢?且聽編者一一分析。實際上,關於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最早的出處是北宋一和尚編寫的《冷齋夜話》,故事講述了一群孩子在一起玩耍,有一個小孩不小心掉進了盛滿水的大缸裡,眼看這孩子就要被淹死了,孩子們一臉倉皇無措,司馬光眉頭一皺計上心來,馬上搬起附近的石頭,用力將水缸打破,這才救下了那個小孩的性命。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他救出來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從不提他名字
    言歸正傳,我們最早熟知司馬光並非《資治通鑑》,而是在小學的語文課本上,寫著司馬光砸缸的事跡。這件事最早記錄在《冷齋夜話》一書中,為釋惠洪所寫的。司馬光為救一小孩,機智砸缸。突然間,他看到玩伴在水缸裡大聲哭泣求救,其他的小孩都因為內心恐懼害怕,很快地逃走了。司馬光在看到玩伴不幸落入水缸裡後,他沒有流露出一絲膽怯,直接搬起一塊大石頭,就往缸上砸去。水就這樣自動流了出來,小孩得救了。從此事可以看出,司馬光是一個機智勇敢的小男孩。
  • 司馬光砸缸救人背後的故事
    ——《宋史·司馬光傳》以上是「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可以說我們耳熟能詳,從小就聽說過這個故事,這段小文言文現在還入選了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但我們往往關注的是司馬光的機智救人,卻忽略了被救的人。那麼這個被救的人是誰呢?他為何掉到缸裡出不來呢?
  •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是真的?他救的小孩是誰?難怪老師不提他
    相信上過小學的朋友,或是家裡有孩子上過小學的人,都應該知道"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有著一定的教育意義,因此廣為流傳。03司馬光救的是誰?知道了故事是真的以後,很多人又有疑問了,司馬光救的這個人是誰呢?在這個故事裡面,因為司馬光才是主角,故而大家只看到了他這個舉動的偉大,卻少有人關注被救的這個人是誰。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可知道救出的小孩是誰?
    流傳下來的這些故事,除了教育人們要孝道以外,還教導人們要沉著冷靜,不慌不亂,比如《宋史》中記載的有關「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短短幾個字,將司馬光當時的表現描述得非常形象,這也是古人的智慧。不過,大家都知道司馬光把缸給砸了,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司馬光當時救了誰,那個小孩的身份是什麼?
  • 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被救小孩是何身份,老師為何避而不提?
    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被救小孩是何身份?砸缸主人公對於人們而言,司馬光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在我們小的時候,在課本中都學過他砸缸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他無疑是個聰明、有膽量的孩子。在面對危險的時候能夠保持冷靜的心態,積極尋找合適的方式伸出自己的援手,另一方面也做好了承擔後果的準備。
  • 司馬光砸缸家喻戶曉,可你知道被救小孩是誰?老師為何不告訴我們?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司馬光小時候和小夥伴們在庭院裡玩的時候,一個小朋友翻到假山上不小心失足落入了盛滿水一人高的水缸中,小朋友們都嚇壞了,有幾個孩子嚇得呆若木雞,還有幾個小孩跑去叫大人,眼看水缸中撲騰聲和呼救聲變小,司馬光急中生智搬起一塊磚頭往水缸上砸,水缸破了一個大洞,水流出來,落水的小孩終於得救了
  • 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真相在這裡
    文丨曹鏡明題丨被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是誰?他又是怎樣對待司馬光的?為啥知者甚少?司馬光砸缸:憑什麼司馬光流傳千古,那個小孩的感恩之舉,少有人知?相信「司馬光砸缸」的歷史故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即便是不知道,也會有所耳聞,然而那個被司馬光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如何報答司馬光的,卻所知者甚少!
  • 司馬光砸缸救出來的人是誰?課本中沒說,老師也從不提他的名字
    除了《資治通鑑》之外,司馬光還有什麼出名的事情?想必大家腦海中已經有了答案。除了《資治通鑑》之外,司馬光最出名的就是他砸缸的故事。那麼在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被他救出來的小孩是誰?課本中沒說,而且老師也從不提他名字。司馬光砸缸這件事情,最早是在《冷齋夜話》中有過記載。
  • 你知道司馬光砸缸時,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難怪老師從不介紹他
    司馬光砸缸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吧,但是當年被司馬光救下的小孩大家又知不知道是誰呢? 其實司馬光的故事最早的出處是來自北宋和尚編寫的《冷齋夜話》。故事是這樣的,一群孩童在院子裡玩耍時,其中一個不小心掉進了裝水用的大水缸裡。如果不把他拉上來,恐怕有生命的危險。
  • 都知道司馬光砸缸,你可知救出的小孩是誰?怪不得老師從來不說
    我古文化源長,在傳統文化之中,見了多口說之事,見了中華文之義。其有事有教義,故入教科書,感其一代之人。信多於小學時皆嘗閱光砸缸之故事,而此事乃言其童幼之光,其有異於人之思慮、應行,使之臨危不亂出矣。人多於讀至此時,主目光之聰敏,然不識得一也,則皆知光砸缸,汝知道者誰?事始末細細讀來,不在所救者身多費筆,至於人多忽之其體。然若知此為救兒身者,則知怪不得師嘗言,其實此人於光之名亦差不至焉。司馬光於史中為我留了寶貴之財富,其為我國歷史上著名之史,次《資治通鑑》概其餘國十六個王,是一部三百字之巨作鴻篇,其後知史言重。
  • 司馬光砸缸救人家喻戶曉,那你可知被救的小孩是誰?
    在幼兒啟蒙階段,,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相同的教育方法,那就是以講故事的方法給孩子輸送知識,在我國就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存在,例如匡衡鑿壁偷光,鼓勵孩子在條件艱苦的情況下也要堅持學習,還有司馬光砸缸,教育孩子面對困難要冷靜並且智慧救人。
  • 司馬光砸缸世人皆知,但為何無人知道他救的誰?真相老師不願意說
    司馬光的名字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北宋人,因對歷史和文學的貢獻與司馬遷並稱為"史界兩司馬"。他一生經歷了四個朝代,從大臣到宰相。但是我們大多數人是從司馬光砸缸的故事中知道他的。經過幾千年的交流和解讀,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在歷史的波濤中不斷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