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6 14:08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竺佳 通訊員 周唯軼 池瑞輝
記者昨日從海曙區教育局獲悉,根據新近出爐的《海曙區發展學前教育第三輪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到2020年,該區計劃新建15所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招生覆蓋率達到85%以上。
一直以來,海曙的學前教育發展就走在寧波全市前列。區劃調整前,海曙區有幼兒園45所,其中省一級幼兒園18所,省二級幼兒園17所,省三級幼兒園8所,學前教育優質資源率為77.78%。學前教育初步達到機會和質量均等,基本滿足轄區幼兒入園、入好園要求。
據悉,早在2008年,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出臺之前,海曙區已經率先出臺了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進公辦幼兒園的建設與發展,並通過設立區學前教育專項經費,開展對民辦幼兒園的差額補助、定額補助、項目補助、獎勵性補助等多元化的公共財政資助民辦學前教育的探索,保證公辦園和民辦園「同區域同發展」。「園區化辦園」模式較好地發揮了學前教育優質資源的輻射作用,使全區學前教育資源布局日趨均衡。
2015年,海曙區教育局與南京師範大學專家團隊達成協議,開啟區域學前教育品牌建設的合作,首批選定寧波市第一幼兒園、寧波市第二幼兒園、寧波市實驗幼兒園、寧波市聞裕順幼兒園和寧波市海曙區啟文幼兒園進行重點建設,並以點帶面推動了全區各級各類幼兒園的課改。在構築寧波市學前教育高地的同時,海曙有計劃、有步驟地紮實地進行品牌建設,堅持研究與實踐同步,特色與品牌同行,不斷向著富有特色的一園一品前進,不斷擦亮海曙這個區域幼教品牌。
行政區劃調整後,海曙區地域面積成倍擴展,學校、幼兒園數量大幅增加。為促進學前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海曙在原有「校區化管理」「園區化管理」等的基礎上,全面推進教育集團化辦學。在總結義務段學校集團化辦學經驗的基礎上,以寧波市第一幼兒園等4所省一級(市六星級)幼兒園為龍頭,又組建了四大教育集團。未來三年,海曙區將繼續打造內涵發展品牌,堅持課程建設導向,著力完善「省編課程—課程園本化—園本課程」建設模式,加快課程建設和保教質量的實踐研究,加快試點園經驗的推廣,鼓勵鎮(鄉)街道幼兒園加大品牌打造的力度,在全區新增5所優質創新的課程特色品牌幼兒園。
學前教育發展,對促進幼兒全面良好發展乃至終身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黨的十九大強調優先發展教育事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首次提出實現「幼有所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海曙區發展學前教育第三輪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的出爐,也印證了該區堅持不懈推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決心。《行動計劃》堅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則,圍繞三大發展目標,實施八項重點行動,提升三個保障水平,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提升海曙學前教育品質品牌。
《行動計劃》提出,優化結構布局,擴大學前教育普惠資源。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和一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扶持和規範二類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立以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為主體、其他民辦幼兒園為補充的學前教育發展格局。到2020年,計劃新建15所幼兒園,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招生覆蓋率達到85%以上。
為強化區域均衡,推進學前教育品質提升,《行動計劃》提出,兼顧城鄉學前教育發展,致力提高保教人員素質。到2020年,三級及以上幼兒園比例達到90%以上,招生覆蓋率達到97%以上,二級及以上幼兒園招生覆蓋率逐年提高,逐步取消準辦園。幼兒園園長和專任教師大專及以上學歷達到95%。幼兒園專任教師持教師資格證率達到98%以上,逐年提高事業編制教師比例。
為深化體制改革,保障學前教育健康發展,《行動計劃》提出,進一步完善「分級管理、城鄉一體」模式,強化區本級和各鎮(鄉)、石街道發展學前教育的主體責任,健全學前教育成本分擔和運行保障機制,優化學前教育質量監管體系,完善幼兒教師編制補充和工資待遇保障制度。建立學前教育生均標準、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公辦園生均財政撥款標準。
海曙區將通過實施八項重點行動,推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通過實施供給增量行動,增加資源供給,優化學前布局;實施監管強化行動,發揮政府職能,理順管理體制;實施投入優化行動。扶持普惠民辦,加大資金投入;實施幫困助力行動,完善資助制度,加強特殊兒童融合;實施待遇提升行動,提升福利待遇,穩定教師隊伍;實施人才興教行動,開展分層培訓,提高師資水平;實施保教雙進行動,加強後勤保障,提高教職工素質;實施改革提質行動。探索創新路徑,提升教育品質。
下一步,海曙區將深化集團發展模式,按照「資源共享、特色發展」的辦園思路,進一步發揮品牌園、中心園、優質園的引領輻射作用,建立不同形式的學前教育集團化模式,推進名園辦分園、名園帶新園,創新跨區域、不同辦園體制幼兒園之間的聯盟化、集團化,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努力提高全區學前教育發展均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