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散裝江蘇」的話題被網友們玩壞了,竟有網友搞出「江蘇聯邦」的地圖,號稱「蘇聯版圖」。確實,江蘇的文化認同感不高,南京的城市首位度不夠,南京偏居江蘇西南一角區域位置上不適宜作為省會。。。這些我們都不在此探討,我們說說江蘇的高校名稱,看看別樣的「散裝江蘇」。
網傳「江蘇聯邦」地圖
江蘇的高等教育實力是各省市中最強勁也是最均衡的,相比於北京高校的「跑部錢進」發展,江蘇的高校更多是靠自身歷史積澱和地區吸引力發展起來的,不僅是省會南京的高校實力雄厚,以蘇州大學、江南大學和揚州大學為代表的一些位於地級市的高校實力也很強勁。同時,我們又很少聽說名稱帶江蘇的本科高校。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說一下「散裝江蘇本科高校」。
江蘇省統招本科院校名單(共78所)
位於江蘇的雙一流高校共15所,包括原985工程大學2所,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原211工程大學11所,含2所985及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另外入選的南京郵電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可以看到這些處於江蘇高校金字塔塔尖的高校卻沒有一所名稱帶江蘇的。
國家雙一流計劃
江蘇的78所本科院校中,名稱帶江蘇的僅10所,佔比僅為12.8%,這個情況和其他省份爭奪以省份名稱冠名的情況大相逕庭。名稱裡帶江蘇的只有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江蘇師範大學、江蘇海洋大學等4所綜合性大學,江蘇理工學院、江蘇警官學院、江蘇第二師範學院3所本科院校以及江蘇大學京江學院、江蘇師範大學科文學院、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3所獨立學院,之所以將獨立學院單列不是歧視,而是我懷疑這幾所獨立學院如果要轉設為民辦本科,分分鐘名字也不帶江蘇了,到時佔比可能進一步降低。
更能說明情況的是常州大學,前身是南京化工學院常州分院,江蘇化工學院和江蘇工業學院幾個階段,如果2010年更名為江蘇工業大學應該是名正言順,坊間傳聞是南京工業大學不同意,可如果認準了江蘇,更名為江蘇化工大學總不會不同意,實際上還是常州市相比於蘇錫常的蘇州和無錫比較缺乏知名度,推動更名為常州大學,發揚光大常州,與名號相比,市裡加大對學校資金等的支持力度,是實實在在的實惠。常州號稱龍城,從常州大學的校徽上也能凸顯出來,可以看出立足常州的發展理念。
常州大學校徽
高校名稱帶「江蘇」的,基本不在南京,在南京的基本不稱做「江蘇」。這不是瞎說的,仔細看,江蘇大學和江蘇科技大學在鎮江;江蘇師範大學在徐州,由原徐州師範大學更名;剛剛升格的江蘇海洋大學原名淮海工學院,在連雲港;江蘇理工學院在常州,是原來的江蘇技術師範學院,估計按國家職教政策以後還得改回江蘇技術師範大學;僅有江蘇警官學院和江蘇第二師範學院2所在南京,這是「散裝江蘇」的另一個特點。
江蘇高校各地市分布情況統計表
(一)江蘇的本科高校中,有少有的國字號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截止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統招本科院校共1265所,名稱裡帶中國的國字號大學不足30所,大多是行業翹楚,位於北京之外的更是不足10所,江蘇就佔了2所。大家都知道名稱叫中國礦業大學有兩個完全獨立的高校,中國礦業大學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這都源於一段特殊的歷史,北京的高校外遷後,又回到北京恢復辦學,逐漸發展為兩個獨立的高校,類似的高校還有地質大學和石油大學,但有所不同的是,中國地質大學兩個個體自覺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石油大學兩個個體分別更名為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當時,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位於東營可能覺得地方太不知名,還好當初有遠見,現在中國石油大學(華東)主校區已經遷往青島了。而位於江蘇徐州的中國礦業大學認為他們是傳承礦大的唯一正統,拒絕名稱後加後綴,硬核!中國藥科大學前身是華東藥學院,但是1986年一步更名為中國藥科大學,不知道當年與中國藥科大學並稱為「南藥北藥」前身為東北藥學院的1994年更名為瀋陽藥科大學作何感想,還是硬核!
(二)江蘇的本科高校中,使用區域概念也比較特立獨行。中國的高校中使用區域命名的並不少見,如位於上海的華東理工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東政法大學,位於南昌的華東交通大學,而居於華東六省一市首強的江蘇,卻沒有一所以「華東」命名的高校。東南大學雖然歷史上也使用過這個名字,但歷史上也稱呼過江蘇大學,後面合併逐漸更名的時候卻並沒有選擇這個名稱,可見認同感不強。而江南大學在合併更名時也沒有選擇江蘇的名稱。當年,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無錫教育學院合併組建時,沒有按照慣例以最強的高校名稱為基準,而是以籠統的地理概念「江南」命名,常和另一所棄用了華東水利學院名稱的硬核高校河海大學一起被戲稱為「民辦211」。
(三)江蘇的本科高校大多數以地級以上城市命名,還有以縣級市命名的,全國少有。在全國其他省份是比較顯眼的有蘇州大學、揚州大學、常州大學、南通大學,實力都不弱於以江蘇冠名的高校,而常熟理工學院是目前全國唯一一所以縣級市命名的普通本科院校,崑山杜克大學是目前全國唯一一所以縣級市命名的中外合作辦學本科院校。如果將來出現以村子的名字命名本科院校的話,估計也會出現在江蘇。
(四)江蘇各市高校實力相對均衡。
江蘇省共有統招本科辦學層次高等院校78所(含目前全國唯一一所公立職業教育本科試點院校——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普通公立院校47所,民辦及中外合作辦學院校31所。其中,教育部直屬院校7所(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院校2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公安部直屬院校1所(南京森林警察學院),其餘68所均為地方高校。
雖然南京的本科院校實力強勁,但江蘇有多個城市的本科院校實力也較強。以雙一流高校分布看,南京有12所(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河海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範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等),蘇州1所,無錫1所,徐州1所,江蘇13個地級以上城市中有4個擁有雙一流高校,已經是全國唯一。另外還有揚州大學這種不在省會城市,不是部屬院校,又得不到什麼政策照顧,卻仍然實力強勁的地方高校。
揚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