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呈島,是廣東省湛江市霞山區海頭街道辦事處管轄的一個村委會,是一個革命老區。
該島北鄰南三島,東臨太平洋,西靠湛江港,離市區2.8海裡,是湛江港的天然屏障,地理位置得天獨厚。
全島呈長方形南北走向,面積3.6平方公裡,有7個自然村,常住人口4500多人。
「特呈」是古越語,「特」即地方,「呈」是和諧吉祥的意思。2019年7月28日,湛江市霞山區特呈島村入選全國首批旅遊村名單。
特呈島內地勢平坦,空氣清新,風光秀麗,氣候四季如春,有500多畝國家重點保護的紅樹林、400多年歷史的冼太廟、抗日革命舊址。
其中,白沙灘、火山石、大海、海鷗、漁船和採海人相互映襯,象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讓人流連忘返。
特呈島的主要產業和經濟來源為海洋捕撈及海水養殖。全島捕撈漁船485艘,海水養殖10000多畝,成為湛江乃至全省大型的海水養殖基地,連片網箱甚為壯觀。
明朝時,翰林學士解縉曾登上特呈島,留下七言律詩《題特呈山溫通閣》,道是「風送潮聲平樂去,雨飄山色特呈來。地靈福氣生天外,自有高人出世才。」詩中描繪當年特呈島的美麗風光,以及獨特的海島生活。
關於特呈島的來歷,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相傳仙人下凡看見海邊人生活很苦,無地可種,海龍王又禁約下海捕魚,為了解救海邊人的生活痛苦,就利用夜間挑土填海造田,當仙人挑著一擔土到半路時,已是雞啼五更天快亮了,便急急忙忙放下這擔土趕回天上去,這擔土就變成了兩座小島。
人們為感念神仙的恩德,就把其中一個島叫特呈,即「神仙特意呈送的東西」,另一個則叫東頭山。這就是特呈島名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