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對於孩子的意義不僅僅體現在課堂教學班級管理中,在許多家庭教育的書中也越來越多的被提及,許多父母也開始體會到鼓勵孩子的重要性,問題是怎樣選擇鼓勵的語言?怎樣掌握鼓勵的藝術?這需要父母在生活中不斷摸索,不斷嘗試。
那麼父母如何用好鼓勵語呢?我有以下建議:
一、鼓勵語切忌空泛、切忌誇張、切忌虛偽。
「空泛」的毛病比較常見,這多半是一些平時沒有養成鼓勵孩子習慣的父母,想要誇孩子幾句,又想不出好詞,只好用一些沒有實際含義的「你真行」、「你真棒」之類的短句。
孩子聽了這樣的話,並不會感覺滿足,只會覺得有點莫名其妙。鼓勵語不要誇大,孩子某個方面表現不錯,或者有了一定進步,就把孩子使勁「捧」一番,這樣孩子很有可能會「翹尾巴」,驕傲起來,鼓勵的話語最忌諱虛偽,父母虛情假意,故意說一些「奉承」孩子的話,孩子一旦發現父母的鼓勵並非出自真心,就會喪失對父母的信任。
鼓勵的語言要靠父母敏銳的發現,無論怎樣的孩子,無論孩子在這一天做了多麼不可饒恕的事情,也絕不可能在整整一天也找不到一件孩子做的不錯的事,找到做的不錯的事,並且用清楚明白的話,把這件事複述一遍,告訴孩子,這是對的,「你做的好」,這就是最好的鼓勵。
「你能和鄰家的小妹妹一起玩你的玩具,真好」
「排長隊很不容易,你一點也沒有著急,你的自控能力很好」
「你作業寫的整齊多了」
……
鼓勵不僅針對孩子做的好的事,更重要的是,在孩子努力的過程中,要給孩子提供信心和力量。
二、放大優點的鼓勵
在教育孩子時,很多家長都過度重視「大局」,以致忽略了許多細節。孩子做完作業後,總會把書桌收拾乾淨;同學來做客時,主動拿出自己心愛的玩具;平時吃飯時,都會主動使用公筷……這些被忽略的小細節,也會給孩子帶來莫大影響。
教育專家說過,要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生活上的細節也不可忽視。鼓勵孩子做好一件事,應該鼓勵細節。比如,孩子畫了一幅畫,喜滋滋地拿到你面前讓你點評。你若只乾巴巴地誇他「畫得真棒」,孩子也許會高興,但也會感受到你的敷衍,因此而沮喪或失望。你應該就這幅畫的具體內容來表揚孩子,比如誇他小貓畫得很逼真,樹林的上色很有層次感,屋裡的小朋友畫得很可愛等等。這樣,孩子就知道你是真的喜歡他的畫,也會更加用心地畫,爭取畫得更好。
當然除了表揚外,也要適當指出不足的地方,讓孩子知道自己哪裡做得好,哪裡沒做好,這樣他下次就會做得更好。
孩子作業沒做完就不想做,這時,父母可有兩種選擇。
挑剔的父母:「還有兩道題沒做完,你居然還在那裡閒著,你是不是打算做到明天早上?」
孩子的反應:「你別管我,我會找個時間做的。」
鼓勵的父母:「讓我看看,嗯,你已經把作業做了一多半了,已經做完了三道題,而且還是最難的題,剩下兩道題,沒什麼困難的,你不想一鼓作氣寫完嗎?」
孩子的反應:「好吧,我這就寫。」
三、好奇式的鼓勵
鼓勵孩子,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被認可,更為了激發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知欲。好奇心能夠讓我們認識世界,理解世界,改變世界。最不好奇的孩子,往往從小受到父母的冷漠回應甚至白眼以對。這些孩子的結局只有兩個,一是成為碌碌無為的平庸人,二是變成孤僻冷漠的「沉默者」。
鼓勵孩子變得更好,應該抓住他的好奇心,幫助他改變自己,改變世界。比如,當孩子考試成績退步時,不要急著責備他,而是和他一起分析原因。「這道題好像確實很難,我們一起來解一解吧?」「這首詩我記得你背過,再回憶一下,你一定能背出來的!」面對退步,孩子的自信心一定大為受挫,這時候父母應該以鼓勵為主,幫助孩子一點點重塑瓦解的信心與毅力。
鼓勵一定是正面的,父母給予孩子積極向上的成長力量,孩子就能成為我們所期望的優秀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