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成長》:你的鼓勵方式對嗎?小心孩子成為「稱讚」的奴隸

2020-08-26 童媽育兒記

以前,老一輩教育信條是「不打不成才」「打是親,罵是愛」,接著又風行了「虎爸虎媽」,近來則推崇「快樂學習」「鼓勵教育」。

「鼓勵教育」建議家長不要打擊孩子,多鼓勵孩子,發現孩子閃光點,多誇誇孩子聰明、能幹,這一點目前也受到很多父母、老師的認可。

但是,你真的掌握可科學的鼓勵孩子方法了嗎?讀了眾多國際企業高管,如比爾蓋茨極力推薦的《終身成長》,我發現自己真陷入這種鼓勵教育的陷阱了。

想一想,這樣的畫風是不是似曾相識?

當孩子取得一些成績或者幹得不錯時候:

「你學得真快!你真聰明!」

「你太有天賦了!」

「你都沒怎麼看書就考這麼高的分,你簡直就是個小天才!

當孩子遭遇失敗打擊時候:

「在爸爸\媽媽心中,你永遠是最棒的。」

「XXX其實沒那麼重要啦,只是人生的一小部分,人生的路還很長呢。「

「XXX太難啦,大家都是一樣考不好。「

這些誇讚孩子天賦或能力的鼓勵,真的能夠更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嗎?這些不告訴孩子失敗真相,安慰孩子的話語,真的能避免打擊孩子自信心嗎?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終身成長》闡明:家長對孩子的智力水平進行表揚,會損害他們學習的動力和表現。批評也是一樣,不要害怕告訴孩子失敗的真相,不要否定孩子的能力,而要給出失敗的原因、改進的方法。

為什麼這麼說呢?

卡羅爾·德韋克博士研究發現,父母喋喋不休或過分稱讚孩子智力或天賦, 會讓孩子更執著與表現自己聰明與才智,甚至會陷入這樣誤區——我最好不要那麼努力學習,不然他們覺得我沒有那麼聰明。

另外,對於孩子遭受失敗或挫折,想著保護孩子,給予孩子「虛偽「的鼓勵,只會讓孩子更失望,也不能從失敗中學習。

總而言之,如果鼓勵方式的不恰當,會讓孩子陷入「稱讚」的奴隸,執著於別人的稱讚,養成一種固定的思維,學不會用成長的思維看待問題。

02、

「成長型思維」「固定型思維」是《終身成長》介紹到的兩種思維模式。該書出版10年,在這數十年來,這書中觀點吸引了無數人。2018年,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更是特意為一本再版新書寫了推薦文。

《終身成長》關鍵理念:成功不在先天,不靠外在,關鍵在於思維模式:是滿足於現有成果、避免失敗可能的固定型,還是以努力為豪、尋求挑戰機會的成長型,決定了你能在成功路上走多遠。

該觀點已經影響商業、體育、教育等行業的發展,對美國新一代有著意義深遠的影響。

尤其是,作者對「成長型思維」的突破性研究,已榮獲全球最大教育單項獎「一丹獎」。該套理論有效地指導了父母、老師如何鼓勵學童積極評估及發展自己的潛能。

那麼這兩種思維的人教育孩子有哪些 不一樣呢?

來源於網絡,侵權刪

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海姆·吉諾特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媽媽帶著五歲的布魯斯來到幼兒園,布魯斯十分好奇,各種十萬個為什麼。

布魯斯:這麼難看的畫是誰畫的?

媽媽立刻更正:這幅畫這麼漂亮,你卻說難看,這很不好。「

但老師明白布魯斯意思:你不需要畫出漂亮的畫,只要你喜歡,你可以畫不好看的畫。

老師回答也間接告訴布魯斯,不僅不評判孩子,而且告訴孩子如果一個小男孩畫畫不好的話,要怎樣辦?

接著,布魯斯看到一輛壞的玩具車,又開啟十萬個為什麼模式。

布魯斯:是誰把消防車弄壞的?

媽媽搶著回答:誰弄壞對你來說,有什麼區別嗎?這裡的人,你一個也不認識?「

但老師理解布魯斯的疑問:玩具就是用來玩的,有時候玩具就會被破壞,這是經常有的事情。

不言而喻,這故事裡的媽媽就是一位固定思維型的媽媽,總是對孩子評判,並貼上標籤。這位老師則是一名成長思維的人,不會評判孩子,更注重孩子成長角度溝通。

總的來說,固定性思維的父母更側重於評判孩子,重點看中孩子的天賦、才能,設定目標讓孩子證明自己。看重努力的結果是否達成,孩子成功了,孩子就是聰明的,反之孩子是失敗的。如一些父母會認為考上目標清華北大才是聰明、成功,而考上中山大學就是失敗了。

成長型思維的父母則是注意到孩子的天賦,並設立高標準指引他們往這方向努力和學習。但是他們更看重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法。

03、

父母看待孩子的成功與失敗,以及親子溝通中傳達的信息會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種子。要給孩子種下一顆具有成長思維的種子,我們要學會以正確的方式讚揚孩子、用建設性反饋面對孩子的失敗,此外,還需要為孩子設定努力目標,並鼓勵孩子努力的過程與方法。

此外,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首先我們自己要時刻保持自己成長性思維。為什麼這麼說呢?

卡羅爾•德韋克教授發在書中也特意聲明,不能簡單判定某個人是固定思維,還是成長思維。因為固定思維與成長型思維是一種認知模式,很多人同時具有這兩種思維,這需要因事而異。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認知是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背景等逐步形成的,要徹底改變一個人的認知是很難。不過,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教授介紹認知療法的四大步驟來協助我們養成成長型思維。

第一步:接受。

每個人的思維都是由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組成混合物,並不是脫離事件而討論哪種思維好。

擁有固定型思維並沒什麼可羞愧的,因為固定思維產生肯定基於某種原因,它在曾經某個時刻是產生過正向作用的。因此,擁抱自身固定思維,感恩他曾經庇護過你的人生,不過要意識到現在它的存在已經給我們生活帶來負面影響。

第二步,觀察。

自己在想什麼?自己又做了什麼?有時候,我們都會後知後覺。因此,要獲取成長型思維,接下來,我們要停下來觀察、思考是什麼激發我們的固定思維?是壓力?批評?還是反對意見。

如最近工作很忙,壓力很大,但是陪孩子輔導作業時候,發現孩子總是出錯,自然而然自己也沒有耐心,不由得責罵孩子笨,沒有耐心講解正確解法。

這時候,正是需要自己靜下心,是靜下來觀察自己所處的狀態,思考自己輔導孩子想要的結果,再去處理事情。

第三步,命名。

當我們觀察到激發自己原因後,我們可以把自己固定思維命名。思考這種固定思維是如何讓自己思考、感受和行動的?他對自己身邊的人又有怎樣影響?

隨意起一個名字,可以是電影中一個你不喜歡的人物或一種植物、動物。命名的目的主要是時刻警惕自己這個是你不要想成為的人。

第四步,教育。

當我們認知並命好名字後,我們就要開始教育固定思維之旅途,旅途中要設定成長的目標,並根據以下兩種思維的特點,並經常思考以下問題:

來源與網絡,侵權刪

對我來說,今天有哪些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對我周邊的人呢?

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候,要制定對應計劃,然後拷問自己:

我將在何時、何地、用什麼方式實現這個計劃?

如,我遇到困難時候,總是容易輕易放棄,我觀察到自己這個固定思維後,命名為「害怕困難的童媽」。然後,我就每當我遇到困難,想放棄的時候,我就教育「害怕困難的童媽」:又要放棄了?多堅持一會,就達成目標了?不會嗎?可以找有經驗的知道下。加油,完成了,就獎勵自己一個禮物「

經過幾個月的挑戰,我更喜歡嘗試新的東西,也更容易堅持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

們經常說富人與窮人的差距很多在於思維模式不一樣。《終身成長》這本書重點區分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對挑戰、阻礙、努力、批評、他人成功時截然不同的看法,主要針對商業、體育、人際關係、教育四個方面進行詳盡的分析,並給出可行解決方案。

如果你想改變自己,一時找不到更好方法?可以閱讀下這本書,相信會帶給你很大的收穫。

相關焦點

  • 《終身成長》:你的鼓勵方式對了嗎?小心孩子成為「稱讚」的奴隸
    以前,老一輩教育信條是「不打不成才」「打是親,罵是愛」,接著又風行了「虎爸虎媽」,近來則推崇「快樂學習」「鼓勵教育」。「鼓勵教育」建議家長不要打擊孩子,多鼓勵孩子,發現孩子閃光點,多誇誇孩子聰明、能幹,這一點目前也受到很多父母、老師的認可。但是,你真的掌握可科學的鼓勵孩子方法了嗎?
  • 《終身成長》:你真的會誇孩子嗎?要小心孩子掉進「稱讚」陷阱
    最近,一本名為《終身成長》的書喚起了人們對誇讚孩子這個問題的重新思考。這部著作之所以被世界上很多著名企業高管推薦,是因為它闡釋了誇讚孩子的誤區以及給出了真正科學的鼓勵孩子的方法。接下來,我們將從錯誤的誇讚方式入手,展開對科學誇讚方式的深入討論。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修煉」這3點陪伴終身成長!
    為什麼有些孩子一批評就先哭呢?表象問題往往都有深層次的原因,出現這類問題,多半是家長本身教育上出現了問題,自我剖析:1、喜歡過多說教,又不能以身作則:我們教育的理論豐富,通過不斷的「洗腦」灌輸孩子的思想意識,而自己往往又不能言傳身教,自己的工作也有做的不好的時候。
  • 《終身成長》:你的思維方式裡,藏著你的人生高度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這本書裡告訴我們:成長型思維,才是這個時代真正的「鐵飯碗」。今天,我們想要向你推薦這本書。你的思維方式裡,藏著你的未來       那你可能會問,「如果我已經形成了固定型的思維模式,還有改變的可能嗎?」德韋克教授,用她的親身經歷和大量成功人士的經驗告訴我們:成長型思維是可以培養和不斷改進的。
  • 不要再誇孩子「你真棒」了!父母這樣鼓勵,才是孩子成長的良藥
    導讀:不要再誇孩子「你真棒」了!父母這樣鼓勵,才是孩子成長的良藥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不要再誇孩子「你真棒」了!父母這樣鼓勵,才是孩子成長的良藥!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別再說「你真棒」了!試試這種稱讚方式,讓孩子未來更自信
    她也會注意自己的言行,像許多爸爸媽媽一樣,她和丈夫經常在遊戲的時候鼓勵孩子。「你真棒」幾乎成為了小賀的口頭禪,孩子剛開始的時候還很積極,可以在媽媽高壓的訓練之下,開始沒了興致。有一次,媽媽還是照常告訴孩子:「寶寶是最棒的孩子了,我們再努努力,可以嗎?」
  • 陪孩子終身成長
    最近閱讀了樊登先生的《陪孩子終身成長》一書,它匯集了其多年的關於育兒的閱讀經歷和實踐經驗。針對這些問題樊登認為,家長需要給孩子的是知識、耐心和愛。家長要具備複雜體系的知識,知道孩子更像是一片森林,允許他用自己的方式成長。家長要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好好安排和改變自己的生活,這樣孩子也就會覺得輕鬆,能感受到改變是可以真實發生的,進而對學習和改變有信心、對愛有信心。
  • 小心孩子成為你最「怕」的樣子,3招《陪孩子終身成長》
    ,我們需要在孩子成長路上,輸入3行代碼。即是用一種溫柔,但有邊界的相處方式,讓孩子感受到愛,明確錯誤、規範,做出正確的選擇,過一個經過自己精心修剪後的人生。正確的做法是和孩子樹立規則,買玩具也應該有計劃,可以和孩子共同參與,整合孩子的玩具資產,1次的撒潑打滾有效,下次孩子還是會用同樣的方式,得到想要的東西。孩子總是會一次次試探大人的底線,實際上是有利可圖,行之有效。
  • 你真的會鼓勵孩子嗎?《孩子挑戰》教你3種鼓勵的正確方式
    但對我而言印象最深的是有關「鼓勵」。書中指出 鼓勵是教養孩子最重要的部分,可能孩子出現不良行為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鼓勵。鼓勵的英文是encouragement,指的是起激勵作用的事物。那麼究竟什麼是「鼓勵」,鼓勵和「讚美」是劃等號的嗎?本書對於鼓勵的闡述完全拓展了我們對這個詞的認知。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身邊有些孩子從小到大不乏讚美的聲音。
  • 《終身成長》: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培養TA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教會TA成為一個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擁有更大的世界和無限可能的精彩人生,當然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01.成長型思維模式和固定型思維模式《終身成長》的作者卡羅爾·德韋克是史丹福大學行為心理學的教授,她致力於研究人的自我、人格、動機和發展。書中的觀點和研究成果都是以她的實證研究為依據。
  • 《終身成長》:「笨蛋!」孩子優不優秀,取決於父母的思維方式
    」、「我只是想讓你知道,你傑出的研究工作在個人和實踐的層面為成百上千的孩子帶去了多麼大的影響」……。 《終身成長》全書圍繞兩種思維模型——固定型思維模型和成長型思維模型,深入探討了兩種思維模型的人面對問題,不同的處理方式,所帶來的影響。 1.
  • 《終身成長》:「笨蛋!」孩子優不優秀,取決於父母的思維方式
    當時聽完我感覺哪裡不對勁,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直到昨天看完《終生成長》這本書後,才明白閨蜜的問題出在哪。《終身成長》這本書是美國著名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博士所著。美國的讀者評價她:「你的作品讓我改變了對孩子們的教育方式,並讓我從不同角度來看待教育這件事」、「我只是想讓你知道,你傑出的研究工作在個人和實踐的層面為成百上千的孩子帶去了多麼大的影響」……。
  • 《終身成長》告訴你,不同思維方式,決定不同的人生走向
    看到上面事例,不禁讓我心驚,養育孩子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的思維方式常常傳遞給了孩子,不允許出錯,不合適宜的讚美、鼓勵、評價都成了孩子成長的思維方式,讀到這本書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希望從讀到這本書起,要思考下如何讓孩子也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
  • 越鼓勵,孩子越害怕?小心,你的鼓勵可能傷到孩子!
    越鼓勵,孩子越害怕?小心,你的鼓勵可能傷到孩子!鼓勵,一直是個令人溫暖的詞語。的確,它能給人以自信,給人以勇氣,給人以勇往直前的力量……可以說,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喜歡並希望得到別人的鼓勵。但並不是說,鼓勵就一定會給人帶來正能量。錯誤的鼓勵方式,不僅不能促使一個人的進步,甚至還會令人迷失前行的方向。
  • 《陪孩子終身成長》|你必須成長,才能幫孩子成長
    但其實更好的方式是,在育兒過程中給孩子提供知識、耐心和愛,讓他在足夠安全、開放的環境中健康成長,自然就會減少出現問題的概率。》側重的是「術」,那麼這本《陪孩子終身成長》側重的就是「道」。讓孩子帶著潛意識裡的創傷去複製我們人生中的痛苦嗎,小兔相信,這是為人父母都不希望看到的。養育孩子,本身就是個複雜體系,孩子更像是一片森林,他們自身是有生命的,要允許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成長。你能給予的是陽光、雨露、適當的肥料、陪伴和耐心。
  • 你的鼓勵小心傷害到孩子
    鼓勵,其實是一個溫暖的詞語,鼓勵能幫助孩子提升自信,給人力量。無論是孩子還是成年人,都喜歡被鼓勵。但是,鼓勵不一定都能給人能量。錯誤的鼓勵方式,不僅不能給人帶來正能量,還可能使人迷失方向。對於孩子的教育,父母應該以愛心和熱心努力的培養孩子,要學會鼓勵孩子。但是,在生活中,很多父母看似是鼓勵孩子,但是卻起到反作用,那到底什麼樣的鼓勵方式是錯誤的呢?
  • 你真的會稱讚孩子嗎?聰明的家長不說「聰明」
    如今,家庭教育中,多表揚孩子這一觀點得到大多數家長的認同,並且很多父母已經把「你真聰明!你真棒!」作為稱讚孩子的口頭禪。表揚的確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做出了正確的行動,並激勵他們下一次做的更好,有了上進的動機。然而,如何表揚自己的孩子也是一門學問,過度的稱讚以及不合時宜的稱讚都會給孩子帶來反效果,所以,「如何稱讚」比「是否稱讚」來的更重要!
  • 【半畝方塘】王淞琦: 讓鼓勵成為孩子的成長密碼
    二、放大優點的鼓勵在教育孩子時,很多家長都過度重視「大局」,以致忽略了許多細節。孩子做完作業後,總會把書桌收拾乾淨;同學來做客時,主動拿出自己心愛的玩具;平時吃飯時,都會主動使用公筷……這些被忽略的小細節,也會給孩子帶來莫大影響。教育專家說過,要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生活上的細節也不可忽視。
  • 鼓勵孩子的方法,你用對了嗎?正確鼓勵孩子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大多數家長在教育孩子過程中,不是把孩子吹上天、捧上天,要麼就是過度的打擊孩子。其實這樣的做法都是不正確的,過度的誇讚孩子或者是過度的打壓孩子,都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正確的鼓勵孩子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如何正確的鼓勵孩子。
  • 《陪孩子終身成長》:你必須成長,才能幫孩子成長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陪孩子終身成長》。本書的作者樊登是「樊登讀書」的創始人,他不僅講書做領讀人,他還是一個參與、陪伴和享受孩子成長的父親。樊登老師曾在他的《讀懂孩子的心》一書中,幫助很多無所適從、迷茫的父母解決了各種棘手的難題,比如,孩子牴觸寫作業、叛逆、內向、缺乏社會能力等等。《陪孩子終身成長》這本書是樊登老師想寫給那些為孩子操碎心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