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修煉」這3點陪伴終身成長!

2020-12-20 娜麼陽光

晚上7點,結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到家,緊接著投入下一場「戰鬥」~輔導作業,這應該是很多父母的日常。今天兒子的默寫和英語都錯了,問他分析錯誤的原因?於是又開始委屈的哭了,他用哭聲一方面表示委屈、另一方面表示對家長批評的抵制。

為什麼有些孩子一批評就先哭呢?

表象問題往往都有深層次的原因,出現這類問題,多半是家長本身教育上出現了問題,自我剖析:

1、喜歡過多說教,又不能以身作則:我們教育的理論豐富,通過不斷的「洗腦」灌輸孩子的思想意識,而自己往往又不能言傳身教,自己的工作也有做的不好的時候。

2、喜歡簡單粗暴,又不能「不吼不叫」:我們通過觀察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Copy不走樣的」傳承教育下一代,久而久之導致孩子習以為常,降低自我認同。

3、喜歡自以為是,又不能「非暴力溝通」:終於為人父母我們覺得自己給了孩子一起,怎麼樣鞭策孩子都是為了他們好,未能掌握非暴力溝通,讓孩子們失望沮喪。

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既要終身成長,也要學會這3點陪伴孩子終身成長。

1、榜樣的力量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董卿曾接受採訪時說的那樣: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得是什麼樣的人。要求孩子們的事情,自己做好榜樣,用實際行動讓孩子感受無條件的愛。

最近孫儷更新了微博,自己堅持健身、練習書法為等等做榜樣,同時輔導他們功課。

2、鼓勵的力量增強孩子的價值感

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塑造一個孩子行為最佳時期就是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表揚他並且說明為什麼?孩子會一輩子堅持正確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長時,曾經遇到了兩個學生打架,他用4顆糖果獎勵,發現孩子身上的優先來啟發孩子成長。

3、保持正念非暴力溝通

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孩子觀察事物的能力大人的好多倍,不論是夫妻關係還是家長與孩子關係,都需要我們時刻保持正念,不要做情緒的奴隸,多陪孩子一起讀書學習鍛鍊並獲得收穫。

希望我們身邊每一位爸爸媽媽都能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來教育孩子,陪伴終身成長。

相關焦點

  • 父母陪伴孩子成長,這三點一定要明白
    高爾基說過:「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每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可怎麼愛孩子,陪伴孩子成長確是一門學問,需要父母終身的學習實踐。近日,50歲媽媽陪女兒一起參加研究生考試,被西南醫科大學同時錄取的消息上了頭條熱榜。
  • 作為稱職的父母,該如何陪伴孩子終身成長?
    所以我們不要再羨慕別人家的孩子了,優秀的父母都是要有陪孩子終身學習的心態和行動的,與孩子共同成長!才能贏在未來。這都是能幫助孩子獲得內在正向的力量以及更好應對人生關鍵的重要因素,作為父母首先你要相信,我們始終不能陪伴和照顧孩子一輩子,如果他/她不具備適應生活的能力和自我成長的能力是很難在社會上立足的,所以我們不能再用呆板機械的教育理念來教育孩子,不要把他打造成只會聽話的機器,這樣只會讓孩子感覺到痛苦,父母也會感到費神,親子關係也會變得很緊張,孩子是個生命體,有思想和靈魂
  • 每一個父母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老師,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最好的家庭教育,不是給孩子住豪華的房子,不是給孩子買高檔的玩具,而是給孩子這三樣東西。能不能陪伴,是現實問題,願不願意陪伴,是父母的問題。有效的陪伴,不是要父母24小時守在孩子身邊,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給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注重心與心的溝通。前段時間,一個男孩給爸爸寫的幾百張紙條感動了整個朋友圈。
  •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做好了這三點,孩子長大會更加優秀
    孩子未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跟父母的早期教育有著直接的關係,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決定了親子之間的相處模式,而這種相處模式,將會成為孩子與人相處的模板,能讓孩子成長的,從來都不靠打罵和指責,而是父母堅定且平和的愛,在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依然有勇氣去面對。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做好了這三點,孩子長大會更加優秀。1、給孩子足夠的肯定。
  • 最好的教育是父母與孩子相互陪伴、共同成長
    與孩子相處過程中,以賺錢養家為重,拋給孩子的從來是命令式或目標管理:如考試如何,分數多少。但凡對孩子學習關心的父母,多去學校向老師了解情況的父母,怎會相信孩子自稱的「成績很好」的一面之詞呢。直到高考,為了圓謊,竟然偽造錄取通知書。如未揭穿騙局,不知他後續想如何,當真拿學費上北京,謊稱「就讀」?
  • 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父母要做好這三點,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
    孩子小的時候都非常依賴父母,陪伴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現在的生活節奏確實很快,父母也都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陪孩子。還有些家長以為陪孩子就是陪在孩子身邊,其實陪伴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每天只需要半個小時左右,父母做好這3點,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 《陪孩子終身成長》:你必須成長,才能幫孩子成長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陪孩子終身成長》。本書的作者樊登是「樊登讀書」的創始人,他不僅講書做領讀人,他還是一個參與、陪伴和享受孩子成長的父親。樊登老師曾在他的《讀懂孩子的心》一書中,幫助很多無所適從、迷茫的父母解決了各種棘手的難題,比如,孩子牴觸寫作業、叛逆、內向、缺乏社會能力等等。《陪孩子終身成長》這本書是樊登老師想寫給那些為孩子操碎心的父母。
  • 陪伴,不是時間的堆積:愛的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李玫瑾教授說:陪伴是一種教育。陪伴在身邊,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六一」兒童節,父母與孩子共同的節日。這節,該怎麼過?記者採訪了九所小學的600多個孩子,九成以上選擇和父母一起玩兒。他們不在乎禮物大餐,只要能和父母在一起,就是他們最大的快樂。何炅老師說過,有些陪伴是不能再生的,錯過就錯過了。
  • 成長中,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孩子的成長同樣如此,錯過陪伴他的黃金時間,也將後悔莫及。也許在這段時間裡事業飛升,然而孩子卻說你不愛他,這樣的結果有何意義?我們有多久沒有放下工作,眼裡只單純地留下孩子?我們有多久沒有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玩一個小遊戲?
  • 最好的親子關係,陪孩子終身成長
    孩子的成長,同時也是父母的一次修行。沒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沒有不需要學習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在不斷的自我學習中提高的結果。很多時候父母喜歡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跟孩子講話,當孩子一旦出現叛逆或者反抗時,家長就無法控制自己的脾氣,選擇用暴力的語言去指責,否定,甚至謾罵的方式去批評孩子。要知道有時候語言是一把鋒利的刀,帶給孩子的影響可能是終身的。
  • 最好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吃飯
    對孩子來說,這可能是一天中最輕鬆、最平等的時光了;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心理學家研究表明,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高質量的親子陪伴的育兒方式對成長非常重要,不僅能夠為孩子創造更適宜的成長環境,還能夠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繫,推動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樣培養孩子的情商,讓孩子終身受益
    老師在發放小禮物時,忽略了後排的幾個小朋友。沒有收到禮物的幾個小孩子,表現出了不安和暴躁,甚至有的已經委屈的流出了眼淚,家長看到這已經忍不住要去找老師理論了。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以下幾點,一定要做到。
  • 《終身成長》:好父母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
    現在很多家長,漸漸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感覺力不從心,在經過各種搜各種找育兒方案之後,就會發現教育孩子這事,根本不存在最好的方案或正確的答案,而是關鍵點在培養孩子思維上。 我認為,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背後的真正的隱喻,是父母及早培養視孩子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帶給孩子的差距來不是一丁點。
  • 陌上聽風||陪伴,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
    陪伴,是孩子成長最好的禮物文/陌上聽風(一)幼兒時期需要陪伴陪伴孩子,陪著孩子一步步長大,對每個父母來說,都應該是不可推卸的責任。記得有位老大哥和我說過,關於孩子成長的問題,父母的陪伴,是多麼至關重要。他說過他自己的經歷,其實讓我很受啟發的。
  • 陪伴不是「陪著」:擁有一對陪伴成長的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幸運
    但是,如何給孩子最好的陪伴,讓陪伴變成孩子探索世界的原動力,讓陪伴給孩子一雙飛往未來的有力翅膀,則需要父母更加懂得陪伴的意義,也需花費更多的心思。尊重孩子,根據每個孩子的需要去陪伴,就是最好的陪伴。,也需要不同模式的陪伴:當孩子還是小嬰兒時,需要身邊24小時有人關注著他;但等到孩子3歲,自我意識不斷增強時,也許就需要你更多地在他身邊「守候」。
  • 張思萊: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責任人,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
    盛典期間,著名兒科專家張思萊發表了《好父母 養育好孩子》的主旨演講,張思萊在會上表示,好的家庭教育源於好的養育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正如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我國著名的家庭教育專家趙忠心教授所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時刻刻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兒童。
  •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做好3點,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我們做父母的,寧願讓孩子委屈一時,也不想讓孩子辛苦一世。每一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因為愛,難免會對孩子有所期待,希望孩子各方面都發展得好。真正愛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做好3點,會讓孩子終身受益!2、用心陪伴孩子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但是,有些父母,偏偏因為眼前的利益,而忘記了給孩子一個長遠的未來。
  • 《終身成長》: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培養TA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很久以前,我就在微信讀書上看到過《終身成長》這本書,匆忙掃過封面,我把它定義為一本個人成長指導書,但是直到這兩周拿到紙質書認真讀完了,我才發現,它其實也是一本貨真價實的育兒指導書。看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對孩子的學習、成長,甚至對孩子的人際關係和性格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夫妻關係是家庭關係中最核心的關係,如果有其他的關係超越這個關係,則家庭裡會有成員出現病理問題,通常都是無辜的孩子。所以說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相愛!經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會讓孩子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從而在外面尋找溫暖。
  • 父母的高質量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陪伴是最好的早教。這一點,早已深入人心。但是,如何陪伴才是高質量的陪伴,很多父母並不了解。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陪伴」的話題。我有一個朋友,是公司部門經理,工作繁忙,同時她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前兩天,她和我聊天,說打算辭職,全職陪伴兩個孩子,原因是剛上小學的大寶在學校出了狀況:不認真聽講,無法跟老師交流,時常神遊物外……而她認為,這都是孩子從小缺乏陪伴造成的。「我以前要是多跟孩子交流,他也不至於這樣。想想都後悔,我們拼死拼活不都是為了孩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