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7點,結束一天忙碌的工作到家,緊接著投入下一場「戰鬥」~輔導作業,這應該是很多父母的日常。今天兒子的默寫和英語都錯了,問他分析錯誤的原因?於是又開始委屈的哭了,他用哭聲一方面表示委屈、另一方面表示對家長批評的抵制。
為什麼有些孩子一批評就先哭呢?
表象問題往往都有深層次的原因,出現這類問題,多半是家長本身教育上出現了問題,自我剖析:
1、喜歡過多說教,又不能以身作則:我們教育的理論豐富,通過不斷的「洗腦」灌輸孩子的思想意識,而自己往往又不能言傳身教,自己的工作也有做的不好的時候。
2、喜歡簡單粗暴,又不能「不吼不叫」:我們通過觀察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Copy不走樣的」傳承教育下一代,久而久之導致孩子習以為常,降低自我認同。
3、喜歡自以為是,又不能「非暴力溝通」:終於為人父母我們覺得自己給了孩子一起,怎麼樣鞭策孩子都是為了他們好,未能掌握非暴力溝通,讓孩子們失望沮喪。
孩子成長的路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既要終身成長,也要學會這3點陪伴孩子終身成長。
1、榜樣的力量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
董卿曾接受採訪時說的那樣: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得是什麼樣的人。要求孩子們的事情,自己做好榜樣,用實際行動讓孩子感受無條件的愛。
最近孫儷更新了微博,自己堅持健身、練習書法為等等做榜樣,同時輔導他們功課。
2、鼓勵的力量增強孩子的價值感
讓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塑造一個孩子行為最佳時期就是在孩子做得好的時候,表揚他並且說明為什麼?孩子會一輩子堅持正確的事情。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長時,曾經遇到了兩個學生打架,他用4顆糖果獎勵,發現孩子身上的優先來啟發孩子成長。
3、保持正念非暴力溝通
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孩子觀察事物的能力大人的好多倍,不論是夫妻關係還是家長與孩子關係,都需要我們時刻保持正念,不要做情緒的奴隸,多陪孩子一起讀書學習鍛鍊並獲得收穫。
希望我們身邊每一位爸爸媽媽都能用正確的方法引導來教育孩子,陪伴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