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陪伴,是和孩子一起吃飯

2020-12-08 國韻教育


我們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尤其是做父母的。工作繁忙,回到家還要做家務。大多數父母其實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出門時孩子沒醒,忙完時孩子已經入睡,相互見面、陪伴的時間寥寥無幾。


最好的陪伴

是和孩子一起吃飯


在我關注的所有明星的微博裡面,黃磊的微博是最具煙火氣的一個。


他微博上充滿著自己精心為家人準備的美食。


爐火上小火燉湯的熱氣,讓人隔著屏幕都能聞到幸福的味道。


在綜藝節目中,他提到自己最重要的事就是回家跟家人吃一頓飯,這種感覺特別好。


網友們紛紛表示:十分羨慕黃磊的三個孩子。


的確,於孩子而言,長大後最美好的回憶莫過於童年時,一家三口有說有笑地聚在餐桌前吃飯,平淡而溫馨。


如果你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個人共進晚餐,你選誰?


而同樣的問題去問孩子,所有孩子們的答案都是一個:家人!



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的營養學家茲泰尼也通過研究發現:

79%的青少年都喜歡跟父母在一起吃飯,晚餐時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飯比吃什麼更為重要。


跟父母在一起吃飯的孩子,會較少地發生抽菸、喝酒、吸毒、打架等行為。


一家人坐在餐桌前愉快地享用美食。


爸爸講講白天的工作,媽媽訴說一天的奔波,孩子聊聊學校的趣事……


開心的、不開心的、疑惑的、鬱悶的,平日在單位和學校不敢說的話,大家都可以一股腦地傾吐出來。


對孩子來說,這可能是一天中最輕鬆、最平等的時光了;


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0-3歲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高質量的親子陪伴的育兒方式對成長非常重要,不僅能夠為孩子創造更適宜的成長環境,還能夠增進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繫,推動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高質量」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人生路,充滿各種各樣的考驗,能不能勝出,其實是一場教育投入的比拼。


作為孩子連接世界的第一站,父母陪伴的方式和質量,決定著孩子對構建自我的認知。


董卿在《朗讀者》中說:

「陪伴也是一種力量,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孤島,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擁有父母的陪伴,是孩子行走世界最大的底氣;擁有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


培養出好習慣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事實上,孩子從小到大,從生活到學習,真正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是習慣。


家長在陪伴中,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約束不良行為,督促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將令孩子終身受益。


培養出好性格縱然孩子的性格養成與先天有關,但後天的影響更佔重要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從小陪伴孩子,在孩子幼兒性格塑造期,才能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培養孩子,潛移默化培養出孩子好性格,並以身作則去影響孩子。


培養出好的能力史丹福大學卡羅爾·德韋克教授指出:孩子未來發育最重要的能力,是成長型思維。


這意味著一個孩子會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未來,遇到困難時不放棄,在不斷嘗試中感受到樂趣,就算失敗也能很快爬起來。


孩子成長型思維影響,常常來自身邊是不是有一個成長型的父母。


一個願意與孩子共成長的父母,才能讓孩子在父母身上找到力量。


而這,就是陪伴的力量。


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相關焦點

  • 最好的教育,是與孩子一起吃飯
    這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擁有的一段節日般的時光,是創造鬆弛平等愉悅的談話氛圍的最好時機。餐桌邊,每個人都談談自己一天的經歷、見聞和感想。爸爸媽媽遇到的絕大部分問題都沒有必要避著孩子進行,讓孩子了解家裡的經濟情況、投資打算,商量家庭旅行計劃……孩子作為家庭的一分子,有必要了解這個家庭的一切面貌。
  •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假期教育
    曾經看過一個關於陪伴的短片,很是讓人難過。片中小女孩滿心歡喜給爸爸打電話讓他回家吃飯,爸爸卻說自己要加班,不用等自己吃飯了。女孩失望地睡著了,手裡握著一副畫:畫面裡爸爸媽媽一起開心地在飯桌前準備吃飯。然而陪伴孩子不是內耗自己,高質量的陪伴是親子雙方都感覺安寧和愉悅的。
  • 陪伴,是你給孩子最好的假期教育
    陪伴,是孩子獲得安全感的重要來源曾經看過一個關於陪伴的短片,很是難過。小女孩滿心歡喜給爸爸打電話讓他回家吃飯,爸爸卻說自己要加班,不用等自己吃飯了。女孩失望地睡著了,手裡握著一副畫:畫面裡爸爸媽媽一起開心地在飯桌前準備吃飯。後來孩子學校裡親子匯演,女孩站在講臺上嗚咽著說:「我的爸爸總是很多事,我的媽媽總是忙她的事,我想告訴爸爸媽媽,我才是你們最重要的事。」
  • 最好的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長
    教育孩子,除了言傳身教和陪伴,心靈和思想的陪伴是最重要的,現實生活中太多父母只是為了陪伴而陪伴孩子,根本不懂的心靈感應和行動力的帶動。其實,孩子是需要思想上的教育和精神的帶動,而不僅僅是寸步不離的陪伴在他身邊。
  •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一說到家庭教育,可能更多人想的是我要怎麼給我的孩子報班,我要讓他上最好的學校,總之,對於孩子教育方面,我花錢眼睛都不眨一下,但其實我們忽略了最原始的教育-給孩子足夠的愛。隨著年歲的增長,看多了人間悲歡離合,才知道孩子從家庭學習來的東西可以影響人的一生,才越發覺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不要吝嗇你的時間,多拿出來陪陪孩子吧,他們真的很需要你的陪伴,這比你以後花再多錢都買不回的東西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教育。
  • 和孩子一起「陪伴」≠「陪著」,陪伴只要開始,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和孩子一起「陪伴」≠「陪著」,陪伴只要開始,什麼時候都不算晚愛孩子是老母雞都會做的事,關鍵是如何教育。作為孩子生命中&34;,父母必須明確:陪伴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沒有什麼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一切理由在教育孩子面前永遠是藉口。很多父母經常感嘆,為什麼我經常陪伴孩子,孩子還會感到孤獨?
  •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是高質量的陪伴
    孩子小的時候,有些事根本搞不懂而且自己也說不明白,這時候就更需要父母長輩的關照陪伴和教導,有些事並不是要從小做起就可以,而是要從父母就開始做起,不過這樣家長壓力太大從網友的評論中可以看出,我們都是希望可以一家人安安穩穩的在一起,但是為了生活父母不得不選擇背井離鄉
  • 放下手機,給孩子最好的陪伴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 戚路佳近年來,隨著智能產品的發展和普及,越來越多孩子因為手機問題,與父母發生爭吵、冷戰,乃至離家出走。手機,無疑成為現代家庭矛盾爆發的導火索,給家庭教育提出了新挑戰。;一起吃飯時,他們在看手機;一起出遊時,他們還在看手機……漸漸地,孩子失去了向父母表達自己情感的欲望,也失去了對父母發自內心的信任。
  •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高質量的陪伴
    回想這些年和孩子的相處,平常上班很忙回家比較晚,孩子爸爸又經常出差,孩子自己在家估計是很孤單的……孩子爸爸經常出差,但只要回來總是會花很多時間陪伴孩子:上學接送、下棋、講故事、一起去散步……我就差遠了,除了管她學習還有生活,真的是少了很多陪伴,以後的日子裡多多陪在她身邊,哪怕是靜靜地坐著!
  •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假期教育
    小女孩滿心歡喜給爸爸打電話讓他回家吃飯,爸爸卻說自己要加班,不用等自己吃飯了。女孩失望地睡著了,手裡握著一副畫:畫面裡爸爸媽媽一起開心地在飯桌前準備吃飯。然而陪伴孩子不是內耗自己,高質量的陪伴是親子雙方都感覺安寧和愉悅的。
  • 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孩子的成長是無盡的階梯, 一步一步的攀登,回望來時路,會心一笑;轉過頭,面對前方,無言而努力的繼續攀登。雖然你很調皮,有時候被氣的血壓上漲,但是你永遠都是媽媽小寶貝。你的每一次成長媽媽都非常高興,記得你第一次吃輔食時,你要自己吃,哪怕吃不到都要拿著勺子晃來晃去,弄的身上都是,可是媽媽從來都不會阻止你,因為媽媽希望你養成獨立自主的習慣,所以你現在吃飯是媽媽最省心的事,現在你不到兩歲就會自己用筷子吃飯夾菜了,媽媽很為你感到高興。
  • 親子陪伴為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正確陪伴孩子!
    我們都知道父母的陪伴是最走心的家庭教育,如果親子關係非常的親密,寶寶會在心裡接受你的教育,如果親子關係不密切,孩子和父母之間更多的是不耐煩不情願,平時由於父母都需要上班,所以很多的父母都沒辦法長時間的陪伴孩子。父母陪伴時間的長短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水平,特別是父親的陪伴,在家庭教育中來自父親的教育是寶寶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 陪伴,不是時間的堆積:愛的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李玫瑾教授說:陪伴是一種教育。陪伴在身邊,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六一」兒童節,父母與孩子共同的節日。這節,該怎麼過?記者採訪了九所小學的600多個孩子,九成以上選擇和父母一起玩兒。他們不在乎禮物大餐,只要能和父母在一起,就是他們最大的快樂。何炅老師說過,有些陪伴是不能再生的,錯過就錯過了。
  • 愛到最美是陪伴,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每到周末陪孩子到野外踏踏青,親近親近大自然;帶領孩子到遊樂場玩玩遊戲,做做親子活動,增進孩子與父母的感情。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只有陪伴,才能夠讓孩子感受到濃濃的親情。缺乏有效的陪伴,不利於孩子接納父母的教育親子陪伴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孩子生命的早期。通過父母的陪伴,孩子才逐漸構建起對自己的認知,判斷這個世界是安全還是冷漠的。
  • 【法苑——我的家風故事】 劉永江: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法苑——我的家風故事】 劉永江: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2020-12-10 16: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陪伴,簡簡單單的兩個字,每個家長也都懂。但這裡的陪伴不是陪孩子一起看電視,一起去上培訓班,而是陪他一起學習寫作業,一起去參加一些實踐活動,多一份交流,少一份爭執,多一絲關懷,少一分斥責。平常中,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多看到他的好,多給予肯定和鼓勵。孩子對於父母陪伴的渴望,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最需要滿足的。而在孩子的幼年時期,這種需要尤為迫切。
  • 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小王子和小公主來到我身邊,從此我在他們心中是一個偉大的形象。她們用稚嫩的小手摸摸我,用肉肉的嘴巴親親我,而我回他們溫暖的抱抱。他們純潔的心靈裡父母是最棒的,最好的。為了他們我放下所有的矯情勞累為其撐起溫暖的家。都說我要把我最好的給我的孩子們,所以父母每天不辭勞苦的賺錢給孩子買最好的禮物,最好的補習班,最好的衣服等等。
  • 最好的「家教」:陪伴和看護
    家教是一種陪伴,陪伴是最好的家教。父母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時候,你問過自己該做什麼了嗎?你知道嗎?一個在燈下做作業的孩子,心靈是孤獨,它需要就是陪伴。陪伴是什麼?陪伴不是抽著煙,喝著茶,坐在孩子身邊監督孩子學習,那樣浪費你的寶貴時間,給孩子造成心靈的壓力;陪伴也不是給孩子講習題、對答案,那是教師的專業,你是取代不了的,反而會因為你的不專業,讓孩子變成知識容器和解題機器;陪伴不是嘮嘮叨叨,說自己孩子的不是,誇別人孩子的優點,那樣孩子心裡會煩躁,會反感;陪伴絕不是永無休止地開著車,替孩子背著書包,將孩子送到這兒補習語文,那兒補習數學。
  • 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最好的陪伴裡一定有信任和平等
    但是如果父母始終讓孩子處在匱乏裡,嚴格管控,那麼孩子就永遠在一種「怎麼也不夠」的感覺裡,於是一旦有機會就會「報復性反彈」。不管是什麼,父母要做的是通過這些行為線索看到孩子背後的心靈需要,加以滿足給出支持。而不是死死盯著行為,以為只要改變行為就什麼都好了。甚至不惜為了管控行為而破壞關係,進一步強化了孩子的心理問題。
  • 給孩子最好的新年禮物,是父母的陪伴和愛護
    禮物,作為節日裡不可缺少的一項,不僅成人需要,孩子更是渴望得到。送給他們的禮物是具體的,是可見可摸的,這樣他們才能感受收到禮物時的快樂。同時,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再送給孩子一份更驚喜的禮物,那就是我們的陪伴和愛護。孩童時代,誰不希望自己的父母陪伴左右。現在留守兒童確實很多,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會說:出去掙錢也是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他們也願意和爺爺奶奶待在家裡。